1、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一、帮助幼儿形成对的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天生就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就象一张白纸,教他们什么他们必然会按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方面得让幼儿形成对的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对的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涉及: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多个环节。从最简朴的说起吧,让孩子明白要做到:饭
2、前洗手,吃饭时做到没有声音,安静就餐,饭后洗手,擦嘴,漱口;午睡能自己脱衣裤,并且能自己安静入睡;入厕之后会积极冲洗厕所,并且洗手。象这些琐碎的小事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也是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为了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让他们自由的选择,不能太强制化了,把他们管得太死,太教条化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教师不能简朴地指责、阻止,而应对的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例如:在午睡时,有的小朋友不能安静入睡,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嬉笑。这时我们就不能对他强声呵斥,非让他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我们可以跟他讲:某某小朋友,你看现在是午睡的时间,小
3、朋友都睡觉了,你和他们同样,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睡着,好不好?这时缓和他的情绪,虽然他还是不能尽快的安静,但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入睡的。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爱好的方式1、运用游戏,养成习惯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爱好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规定,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当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
4、。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并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平常生活中积极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规定去做,这就需要我们专心教导。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拿我们班的童童来说吧:他做事总是我行我素,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玩具不会收,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在活动中,孩子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可见,对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爱好,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2、结合儿
5、歌,培养技能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规定。我想:为什么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纯熟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行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儿歌:洗手歌漱口-漱口: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儿歌编好后,孩子们不久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漱口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掉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悲观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快乐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
6、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对的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经常是达成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 在家里同样请家长最佳不通过批评就达成教育的效果。过度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与其对一件件细小的事横加指责,不如让他帮忙做些家务,以激起其积极性,根据情况,把一些家务分派给孩子,孩子会由
7、于发挥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上进心,为使他们做得更好,父母要对平常家务安排好,并自己带头遵守,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断地谴责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假如孩子完毕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洗了这么一大堆碗,真是帮妈妈大忙了,谢谢!”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例如:我们班的童童,通过我和他妈妈的沟通,发现表扬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表达要继续使用这个方法,督促其继续发扬其优点。(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一个好
8、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醒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天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
9、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讲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进餐时对的扶碗、握筷,不随便发言、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筷碗,漱口、擦脸、洗手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睡眠方面可以涉及,睡前刷牙、洗脸洗脚、准时上床,能独立入睡以及脱下衣裤折叠整齐,放于固定位置等等。总之,与幼儿生活的每一环节紧扣,具体明了,保证幼儿生活作息有规律,爱清洁、讲卫生,有序和高质量。最终,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三、幼儿园要帮助家庭实行素质教育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
10、常规养成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转变观念,树立对的的教育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改变传统教育中家长的被动状态。幼儿园要根据家长的需要,形成家庭、学园协商的,互补的,和谐
11、的强大合力。要从传统的旧观念中把家长从被动为积极,从客体为主体,这一转变过程并不容易,在研究中,我们深深感到要发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作用,在课改中也把家庭教育列入重点,提倡家园合作,共同促进。教师思想上的转变,从而带动家长的观念更新,教师经常与家长共同讨论幼儿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来询问教师,我们的教师总能和家长一起分析,寻找对策,共同提高。为了让家长摆脱那些不对的的,传统的,习惯的教育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组织家长开展了两次进一步浅出的专题讲座。“如何让你做个成功的父母”讲座,则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幼儿保健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系列
12、的家庭讲座使家长受益匪浅,在家庭教育中能更积极有效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长期以来在狭隘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家误认为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存在,陷入了幼儿教育的误区。家长们基本上把智力开发、知识性传授放在首位,对于良好生活习惯还不够重视,没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开发幼儿的智力,一厢情愿地造就“神童”和“天才”,盼望子女出人头地,以能做几道算术题,能识几个字,能念几首儿歌,能跳几支舞等作为衡量孩子唯一尺度,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同时也说明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有误,没有清楚的
13、结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的开展讲座活动,或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征询,的确地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有效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二)家园合作,形成合力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故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规定,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特别当孩子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规定、做法上保持一致
14、,家庭与幼儿园实行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规定、做法不同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1、家长会:召开期始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规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规定,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例如: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规定他们自己会拿勺、会穿鞋子、会独立进餐,这些规定,请家长在家也应配合训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2、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规定,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
15、园的一平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3、运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运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规定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干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我们有长期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