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42128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杨昊(1989),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49-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杨 昊 大连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38 摘要: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对慢行交通系统的精心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降低城市的交通负担,并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重视对城市居民进行慢行交通规划,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然而,在某些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设计过程中,确实存在

2、若干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迅速和有效的解决,将会对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的整体设计和使用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关键词: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U491 1 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存在问题 1.1 机动车违章占道行驶与停放 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数量急速上升,导致城市经常出现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的情况。由于道路条件和车辆本身因素,很多时候都是机动车运行速度过快,而自行车或步行等行人过街则缓慢一些。这种情况经常导致机动车驾驶者非法占据慢行道,给慢行的骑乘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要加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之间的联系,以减少因车辆相互干扰所产生的事

3、故和影响。当机动车进入或离开非机动车道时,它们会大量占据这些车道,这导致了大量的非机动车辆无法流畅行驶,有时甚至需要在原地等候,从而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阻塞。另外,当骑行者进入到人行道时,如果车速过慢或过快都可能与机动车行驶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骑乘者的速度太快,可能会因为刹车延迟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为了促进城市的快速扩张,管理人员也无法新建大规模的路边停车场以满足人们对停车设施的需求。所以,许多道路都会设置慢速交通路段。为了更好地停车,驾驶员常常选择在慢行车道上停车,这导致了原本就不太宽敞的非机动车道变得更为狭窄。慢行系统建设不足会导致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

4、扰而引发交通事故。非机动车的非机动车道被随便占据,这导致了一部分非机动车的骑乘者选择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从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机动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情况。1.2 机非混行现象严重 在一些等级相对较低的道路上,常常缺乏专为慢行设计的车道,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情况。机非分离式慢行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城市道路交通需求的变化和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混合交通描述的是各种交通方式,其中包括允许行人共用单一道路的情况,而在我国城市交通中,机非分离不完全的混合交通模式是其显著特点。随着机动车数量和交通量不断增长,机非分离情况越来越多,导致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同造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不

5、完全的机非分离不仅为城市道路的管理带来了挑战,还大大降低了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并在交通安全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在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的空间受限,人们常常忽视了交通系统中专为慢行设计的道路,没有对整个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这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1.3 交叉口设计不规范易引起交通混乱甚至拥堵 交叉路口的道路标识和标线相当复杂,容易让人产生视觉错觉。因此有必要对过路行人进行研究。采用标志和标线来替代传统的过街安全岛,这不仅在心理上给行人带来了不安全感,而且在实质

6、上也对行人的安全构成了威胁。研究还指出,安庆市的大部分道路在设计行人过街信号配时,很少考虑行人的清空时间,这会导致行人被动地闯红灯过街,同时道路的中央缺乏二次过街岛,也无法确保行人的人身安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50-2 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2.1 人行道的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慢行交通系统时,为确保道路项目设计达到最佳效果,项目设计团队必须考虑到人行道路的独特性,并对人行道的设计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划。(1)考虑到城市快速道路和主要干道的独特性,我们构建了一个连续的行人道系统,并在道路的两侧规划了行人区域,以实现行人和车辆的有效分流。此外,还应考虑到城市道路绿化对改善交通环境

7、以及美化城市形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人流密集的区域,可以考虑在主要道路上规划过街通道,并根据人流量来确定通道的宽度,这样可以优化道路的设计和使用体验。(2)对人行道的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首先,在规划人行道的宽度时,城市的快速道路和主要干道的宽度必须不少于 5 米,而次要干道的宽度也不能小于 3 米。因此,在交叉路口的集中区域,行人通道的宽度也需要相应地扩大;再者,在规划行人的侧边空间时,必须确保不与天桥或地铁发生合并,同时也不能占据额外的空间,然后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进行人行道的扩建。在道路进行拓宽之后,我们可以考虑增设如花草、灌木之类的绿化区域,这不仅可以增强通道的工作效率,还能满足城

8、市道路交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的需求。(3)强调人的道路权利的完备性。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不会因为扩宽机动车道而导致行人道变短。当空间受限时,可以避免设置其他的公共设备,这样可以增强人行道的使用安全性和效率。2.2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设计单位需依据非机动车道的特定运行特性,对自行车和非机动车进行详细的行车规划,以有效提升道路规划和道路设计的整体质量。在设计非机动车道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根据道路规划的特性,合理地规划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并通常将主干道上的非机动车道宽度设定在 34m 之间。此外,在分析非机动车道的流量形成时,我们需要根据 1500辆/h 的流量来规划非机动车道

9、的宽度,以防止交通拥堵的发生。在规划非机动车道时,必须确保人们的行车权利得到保障,路边的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妨碍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禁止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并禁止小商贩占据这些非机动车道。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大,并且电动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混合使用的路段,可以适当增加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以区分电动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的路权。2.3 过街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确保过街设施的完善性显得尤为关键。若采用机动车道形式则可适当加大通行面积和增加车辆容量,但同时应保证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保障交通安全。(1)在交叉口的行人横道设计方面,有必要逐渐扩充照明和标识系统,同时也需要提升相

10、关设施标识的视觉清晰度。值得一提的是,延长主干道的人行道的宽度不应少于 5 米;当人行过街通道的长度超过 16m 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安全岛,以便为行人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空间,同时也能实现人流的集中和方便行人进行二次过街。(2)对于那些因道路中断而需要经过的街道,应将其安置在离快速路口 300500m 的位置;面对行人密集的短路情况,有必要减少设置的距离,以更好地满足行人的出行需求。(3)立体过街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的目标。另外,在设计立体行车过街系统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经济效益和使用率,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特色,建立一个完备的慢行过街交通系统,旨在确

11、保人们的安全出行,同时增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视觉吸引力。(4)对慢行交通的设计规划进行完善和优化,并在此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措施。例如,将绿色基础设施整合到慢行交通中,不仅可以帮助道路更好地吸收和过滤雨水,减少城市道路的污染,提高植被的生长效率和美化城市道路,还可以展示城市道路规划的多样性,改善市区的空气质量,并推动城市交通走向绿色化。3 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措施 3.1 混合交通管制 在进行道路横断面的优化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的出行方式制定相应的路线规划方案。为了更好地管理混合交通,并满足慢行交通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促进慢

12、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有效隔离,防止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专门设置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对于城市道路横断面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能够提高城市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51-整体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目前,在一些大型城市里,专门为非机动车辆设计了专用车道,并在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建立了物理上的隔离。例如,通过设置分隔带和分隔栏,强制性地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开,从而在空间上实现了两种车辆的隔离。3.2 行人过街优化 在行人过街的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交叉路口的信号优化配时设计。在交通的实际操作中,过街信号灯的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交通参

13、与者的实际情况。由于老年人是主要的交通参与者,他们需要长时间进行过街。因此,在信号配时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行人的过街时间,以预防行人在过街时被动闯红灯的情况。(2)在交叉口的设计中,考虑到某些大型交叉口或较宽的城市道路由于交通流量大和道路结构复杂,可能导致行人在一次过街时无法顺利通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为行人设立专门的二次过街等候区域。由于车辆与行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防范就可能引发重大安全隐患。在行人过街的过程中,与机动车辆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而行人由于其固有的冲动想要迅速过街,往往会对车流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设计二次

14、过街的设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因素,并进行优化设计。参照我国的右侧行车规定,我们设计了一个 90的逆时针 Z 型的过街等候区域,这样的设计有助于行人更好地将视线集中在机动车的相对行驶方向上,从而进一步降低由于过街疏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风险。(3)在人流量较大的交叉路口,需要加强右转控制,并结合有效的右转控制措施,以实现右转车流和过街行人的有效分离。3.3 机动车停车优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车空间并创新停车方法,我们应该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内部设计嵌入式停车位,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停车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尝试。位于我国北京石景山附近的内嵌式车位首次亮相,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分

15、析得出这种新型停车位能够为机动车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停放环境。在交通流量相对较少的地方,可以考虑设置嵌入式的停车位置,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机动车的停车问题,还能与停车位相结合,实现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的分离。目前,国内对于停车场建设方面投入较少,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出行质量,因此需要加快停车场的建设速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车空间,有必要将优化停车位的方法扩展到更多地区。我们增设了违法抓拍设备,以增强对非法停车、占据非机动车道和混乱驾驶等行为的处罚力度。3.4 慢行道优化管理 在慢行道的优化设计过程中,盲人这一特定的人群是不可忽视的。我国有大约 1 200 万的视障

16、人口,这显示了这个群体的巨大规模。因此,在设计盲道时,我们必须坚守合理性和人性化的原则。目前,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城市道路交通对盲人造成一定威胁。然而,通过对我国盲道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总体设计非常混乱,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给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尤其是盲道左侧部分,由于受到车辆行驶速度等因素的制约,容易造成道路堵塞。因此,在设计专为盲人设计的道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盲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考虑到盲人在出行时通常需要有人陪伴,并且他们的行走速度相对较慢,我们可以考虑在慢行道的右侧设立专门的盲人道,以减少盲人出行对交通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非机动车道的管理上,我国还没有制

17、定与慢行交通有关的法律条款,因此,对慢行交通进行规范变得尤为紧迫。在目前情况下,由于道路环境较差及交通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了城市慢行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构建健全的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控制方案,推动非机动和机动车辆的无缝分离,同时增设各种隔离栏和绿化带,以确保慢行交通空间得到充分的保障。此外还应当加强对行人与车辆之间关系的研究,使其更加和谐共处。为了解决慢行交通中的规则被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执法,创新和优化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并扩大相关宣传活动。同时,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都能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并从问题的根本出发

18、进行解决。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52-4 结语 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核心部分,慢行交通为市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而这离不开慢行交通设施。在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慢行交通系统与其他道路交通系统之间的顺畅连接,从而构建一个高效、迅速且安全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参考文献 1朱敏,朱彬.回归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J.建材与装饰,2019(24):257-258.2彭群洁.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2):28-32+8.3王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几点建议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2):257-258.4徐良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2):248-249.5许泽昭.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J.江西建材,2017(11):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