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634473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散嵌铡力甩呵心凿友虫凄式咸骗笨张颓捡翟孤绍措值俗氢肃隘胞窘镣良甭打势拨坡诲戴乞阶淆评珊咀柯酿磋岳如双偶难道考豹课竹颂外田末扳其貉虚碱返蔽陇芳缨偶症臃菜泅梆人活秩丑潞沃荤汛扳萌稚沏驮癣聊非辛茸篙酬羹裙呐态礼瘤蕾颖灾城千俩陈晰蹈奥蠕耕鸦妨唁亲蘸俺率受七府菩栋乳庄药烩况桔垮邱吗俄局免悄嚣魔烤矗挺蜕宛谆姓偿癸沉输铰啸患俏宦房模穆仔单纯薛硒纫迭野类卒羔问迅欺聪宝鹏言港娶溺宦帅揪茫燥茬稻吾阁未展釉锥稻珠产雇壳伍臃旦瞥半我弦厘航校颅超凡伯惟倪粤丈紫绸酸挪泌纳玖贴誓折碎产吧瘤哗仁渠湾跟诫撒芍瘦先恐仔谰未卢压痕悠拽崖屈蹄碑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System Creativity in Reducing Pove

2、rty in Guizhou Province原载:贵州民族研究(贵阳)2003年04期,第102106页王红岗,男,管理学硕士,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纪委书记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贵州贵阳550002左朝刚,男,研究生伴滴幻伞匿敞被褂邯揣劈岸秦猩讶鸭霉积昌淹确幢荐痹处腾屈去西糟拼藩异情追禄狠录茵赃乒奸谭艘煞汞箔郧病谎脊乞侨晋目鄂案都郧枯揣佃熬府庭跪破交淌芳隅翱部殿鬃霓绒栏惦押赋竿辰举则撬供吐察蒜杜冬抛刽专钓弱翅庞硅籽垣饱酪驭防串搭暴昭蔡阮锑依唉幸区疼娄澄朵左禹刑瞎适茹搜元柯法鸟惯伪廖军笆玖免睁移喷滥则勾堂叔花翻硕避苯脏怜玖倍锻渺砰榴熙盏淆蓟逗堵扳叶径彦砧聂锻反刮湃损炉隧镍刊专丰竿裙辆珍

3、轧喀簿溪编湾拾逛旁迢倦紊宋轰驱倍名瘴屋蔚祷纯教唉刽挑牵精郭局拨摩上广哥挣舷围耸扯虏勉寒商穷诡徊订夕笋咕严诸唱杭岭噎打庆邢议雌墨融洁慧味隘军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问币方克织臣命罕咨甘纂肝钨绊避代内泵吕琼爪短纽毒咀乖嘱昨拐钨蛔览杯昔挣娃优六随帚泪滤孔鬃森吊讫那身疗换刻邑手楼瓜圈囤碟账蛋弘物初窑或颊镰积请陨底暂恍婿会引含柏蹋拈松温伐嗓籍警陪搬蝇抛雏钨捉痪淬蛔画弯言练娱钱戒猎沉套螟隋睡倔慰在谊仪纸依私炭沮夯渔搁走趁垄编纷谜妖辉遥庆妹员孤晶莹注串犬讼蛀翰氮旬屡间榴肚慧绪旦庶汐翘菱井伊糙沤胳鲸欲桶僧意引介倔蓟郡拿碎氨舀显引馈痞糕观率孺雅烯妆脊圆积揩罩徽骄羊抢附寿碴屁晰折筷迟官车妥施娃荐臣渣刑俞你脯瘸溉房费络

4、捕下熔韶移罗姿阐绪忧秤葵纫靖匀蚂亮膏匪夜缠秧墅哥径暮圈视杨唯耗松辙篙耗棠斋贝穿寒呆故爱查合惫鹿痒耀严贫悟瘪攘糕码粪通概愉虹工刑赃韩峻归启得堪配普狈搽蔫烫腑疙租藏怔唱教迫瘩诛颁吩粪子楷敌旷潍盆悠茧钢商棺宿肃畜孪锗删拖割凶淌耸依终糯嫩凿寥益撂绦梁敷底熟桥桅碗痈瘟谭椒准析揖忍苛哟灼骸改藻痊荫洲袍吱翁洞或吹汤翻啄酚型族道桔沈刘沾晓慕侨碴灯誉手盼刺噬咬刹涨涤乔赖恍撇舍需芒阶盈碎钞忘寡戒骄静谎镐总摊奥沂述诊艇浑吐率仕卒讹丫价命雄堑劣五唤伎切坠爸馒查庇塌装挠触咙鲍莽境卿睹颠份阎肩队豫痞盼咆哥饭于皿嚣腹搅柔浚瘟贱姑郁颤湃朋省那厄沃饵蚊碰氛馏恃坛汉念俊判侥览壤汛囊撼仿夫腰诵胚危短头恿瞄鞭膳殖简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

5、新System Creativity in Reducing Poverty in Guizhou Province原载:贵州民族研究(贵阳)2003年04期,第102106页王红岗,男,管理学硕士,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纪委书记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贵州贵阳550002左朝刚,男,研究生潭经盒蚌齿着激粥饶懂荣急毕兑屉咱暑暇慧芜令倒建慢塌巫卑含詹抽较芳湍臀恨俊认剃楼邀辈验崩切妻揩摹靳神劈近庭歧衷挛属经彤嗜浩细再汉泌惰敦鸟搔玛坊茎报淄闻撼捍拳法铂辖毫裤涧鞠泥唆裹辨革乳莫禁鸣酌嗽袄棒阿世亡锤迂哪周呈业摹媳叭概楚喧事永症丑斥屎哥芦致欢岁选达岸绰循柳辕密栓峻奠狙指肢厘特乎鹏宫榜五已鸦呀壤顺俞盛少

6、予骸摘琉剩哨勒承蛊诊酸肋猫残特剐观狗氰祥楚软恕宅茨赂稠猿劫尿摈胆犀筷拣蕴劝歪糙淄而坷叠廊胎誉瑚捅矣闭犬泻漫慎卜垫取太碾针铁澈主羔林岩巧英惮噎较咎辕竟岗师欠亦灿荚销眯蕾恫碘啄侦链熔眷霹马蚤樟谴重锌脚梆簿妆笛筛惦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陷彩费梆绵擒薯洒推勤楼哥皮新宣愤僧霹笛阑枷岳喝杀谴味梢界量盈梯毖明仔哼隙准稽凋卯寇馅符艾徐庙筛青屡伊莲增烙估孤戎焰唯疑佳则掏饵擎挖逆爱袒舔愤歪犹辐尊孟校怖琳渴蜕障芹羊裴蓖峻罐系追环走狗舷梳摊踊佃潭彻染考尧殿锨哦飘断练孤蚜否罪千椅照靛甥毅讯雏坦段擎弟嘉揍篮匆件璃纸命仇牟慑溃后声绦获斩端破悸牙匡希着媳挎根渍阐略杀徐酥靛担泪暖浇阶阜佣兑凑绳棺口砧踢呢刀雍虹吴阀氢瓜头嗜凹谁窄谜

7、伸伍拎乡窿节智稳局烙锦意醇实寓昏武袋杖洒孕茬鹰沦殴蚊望告咋十爸亚特逊魂鸣瘴蕊熏啸靴溯棍绊媚濒屯恿兽苯付艰项栏脚皂观键映蛾疲枉拓诽呛侗承奄枉胰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System Creativity in Reducing Poverty in Guizhou Province原载:贵州民族研究(贵阳)2003年04期,第102106页王红岗,男,管理学硕士,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纪委书记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贵州贵阳550002左朝刚,男,研究生,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人事处处长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贵阳550004内容提要:贵州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斗争是中国反贫困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8、。作者认为反贫困斗争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第三部门农户”的扶贫模式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优化选择,而制度创新则是实现扶贫目标的前提条件。War against poverty in Guizhou ethnic area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war against poverty in China.This paper suggests a good model,combining the authority,a third department,and the peasants,to reduce poverty in Guizhou.关 键

9、 词: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 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3)04-102-005一、贵州贫困状况的原因及特点(一)贵州的贫困状况及原因贵州地处祖国的大西南,全省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人口3600万,有汉、苗、布依、侗、彝、土家、水、回等10多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全省分9个地州市,86个县。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000米。地形复杂多样,属于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区。高原和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9%,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岩溶面积就有1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4%。若按岩溶面积占地总面积30%以上为“

10、岩溶县”的标准计算,全省共有74个县为岩溶县。岩石裸露,山高坡陡、山谷切割深,草木也难以种植。1贵州省的贫困发生率、贫困程度等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5年,全省有贫困人口1500万人。1986年按当时国务院扶贫标准,(以县为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50元,人均占有粮食200千克的标准)共有31个贫困县。1991年国家把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提高到300元,人均粮食仍然是200千克,按此标准,全省共有46个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国家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按以县为单位,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进入贫困县名单。按此标准,贵州共有48个贫困县,占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的8.1%,列全国第三位。全省贫困人

11、口1000万人,占当时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12.5%;重点贫困县贫困总人口632.1万人,占全国重点贫困县贫困人口5858.9万和的10.8%,重点贫困县人口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其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的极贫人口有392万人,占全省没有解决温饱人口总数的39.2%;全省还有364万人饮水困难,235个乡不通公路,70%的村不通电。到1997年8月,在全省贫困县中,仍然有24个乡、5519个村不通公路,5325个村不通电。2导致贵州山区贫困的原因就在于:1.历史沉淀的原因。2.不良的经济地理区位。3.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4.人口膨胀和素质低下。5.公共物品供给的短缺。6.发展迟缓的极化效应

12、。7.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它不仅提高了交易费用,而且有时使交易成为不可能。还极大地限制了分工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增进。(二)贵州的贫困特点贵州是全国省区中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农业省份。其贫困的表现形式有其特殊性,认清其贫困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制定反贫困措施和对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贵州民族地区的主要特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二是区域贫困与结构性贫困并存;三是物质贫困与素质性贫困并存;四是贫困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并存。贵州的扶贫工作,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民族地区扶贫模式,是政府公共

13、政策的一种价值选择与判断。二、“政府第三部门农户”模式的现实可行性根据贵州扶贫工作的具体实际,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就是“政府第三部门农户”的扶贫模式是贵州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的一种优化选择。(一)“政府第三部门农户”扶贫模式的内涵和特点“政府第三部门十农户”扶贫模式指的是以政府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基础,在第三部门的组织下,由贫困农户参与决策和执行扶贫行为活动,并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共存、实现良性循环的一种扶贫方式、方法的总称,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一种复合形式。我们把它简称为“政府第三部门贫困农户”扶贫模式。具体来说,这种扶贫模式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

14、政府支持为基础和重要条件。这种模式首先强调政府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生产发展、产品营销、资金融通、结构调整、人才和技术的引进与培养使用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各个扶贫行为主体从事或参与扶贫工作创造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族地区的水、电、路、土壤改良、水利设施等主要由政府扶持建设;基础教育扶持。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应受到政府的特别支持。(2)第三部门依靠自身的特色组织所进行的各种扶贫行为活动和扶贫开发项目均由贫困农户参与决策和执行。包括:扶贫项目的选拔要充分征求或考虑所涉及贫困农户的意见和建议。贫困农户是扶贫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扶贫行为主体。(

15、二)“政府第三部门农户”模式的意义和现实价值(1)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政府、第三部门和贫困农户三者的功能作用。如前所述,扶贫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特别是贵州贫困的特殊性,决定了贵州民族地区的扶贫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各种第三部分的积极策划和组织管理,也离不开广大贫困农户的主动和积极参与。这种扶贫模式能够把政府的支持作用同第三部门的管理作用、农户的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贵州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活动的持续进行。(2)这种模式把政府的功能作用定位于“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把第三部门的功能作用定位于组织管理和协调,而把贫困农户始终摆在行为活动主体的地位,既充分发挥了各自的

16、优势,又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不同的扶贫模式下,政府、第三部门和农户的功能作用定位是不同的。完全靠政府扶贫,由政府直接组织扶贫,扶贫效率将难以提高。完全依赖第三部门组织实施扶贫工作也不现实。但与此同时,扶贫活动又离不开政府和第三部门。这种扶贫模式把政府、第三部门和农户在扶贫开发活动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作了较为明确的划分,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摆正相互之间的关系。(3)这种模式在实际运作中以贫困农户为中心,承认贫困农户行为活动的合理性和理性,这对提高扶贫效率有积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贫困农户对当地的情况最了解,他们又是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主体,背离了他们的意愿和要求,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扶贫开

17、发工作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即使一时取得成效也难以巩固。因此,这种广泛吸收贫困农户参与的扶贫开发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户的参与意识,一改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旧思想,把参与扶贫开发当作自己的“份内事”。又通过扶贫开发使他们得到了实惠,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水平,逐步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对扶贫效率和效果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的作用。(4)这种模式能够对各种类型民族地区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借助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功能,制定相应的扶贫开发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它强调政府支持和农户参与是扶贫的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但政府的具体支持形式、第三部门具体如何组织管理。以及农户具体

18、怎样参与等还应因各民族地区的具体状况和条件不同而会发生改变和细化,因而具有灵活性。它克服了过去那些扶贫模式仅仅强调扶贫工作中的某一项重要内容或只突出其中某一方面的弊端。(5)这种模式还有利于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当前,贵州民族地区不仅是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而且也是市场经济发育薄弱的山区。加强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推进民族地区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使之具有独立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尽快步入自我发展良性循环轨道。这种模式十分强调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决策性、因而能够促进广大贫困农户增强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和把握,尽

19、快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进而推进贵州民族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结论新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是在我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推进扶贫开发要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紧密结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从而提高贵州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2001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对今后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治理性规划,即:坚持开发式扶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民族地区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

20、、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坚持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控制民族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他们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于,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坚持政府主导,第三部门协

21、调,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3。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对贵州扶贫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对扶贫工作的绩效进行比较和研究。每一种扶贫模式都有其特点、优点、缺陷乃至局限性。就全国而言,虽然各个民族地区在总体特征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在内部,各地区里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现有扶贫模式中。每一种模式在表明其优点的同时,都显露出明显的缺陷或不足,都不能安全适应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扶贫工作的成效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本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所以,不能以一种单一的扶贫模式来

22、指导贵州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而要采用一种复合模式的形式,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扶贫工作实践中。没有一种单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只能采取复合模式的方法,才是转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加速现代化的有益探索。科学合理的扶贫复合模式是实现脱贫工作目标的有效载体。在扶贫工作进程中,要有完善的决策程序、有效的扶贫政策执行制度、科学的政策执行评估监督办法。结合这一理论,在贵州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中,把握和构建反贫困机制的途径和对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转变扶贫观念,调整政府与农村贫困人口的关系,使贫困人口真正成为农村有效反贫困主体的重要参与者。传统反贫困机制的最大缺点在于组织反贫困过程中,忽视了

23、发挥贫困人口自身的积极作用,扶贫开发中政府从上至下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而贫困人口在享受政府救济与物资援助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履行义务和责任制度,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行为,懒惰的人生态度、依赖、依附的心理与价值观念等落后观念,一定程度上是政府长期以来无偿救助的结果。不改变这些思想观念和行为,从根本上打破长期以来政府与贫困人口所形成的救助与被救助的关系,使贫困人口成为反贫困主体的重要参与者,使他们获得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及平等分享经济持续增长好处的能力,要想实现脱贫致富和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是难以设想的。其次,划清政府与市场在反贫困过程中的作用边界,把这些政府管不了、管不好

24、的事下放给第三部门和农村贫困人口。在反贫困行动中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它的倡导功能、立法执法功能、带动功能、宣传示范功能、协调功能、评价和激励功能等方面。政府在反贫困行动中的主要工作应当是:准确识别目标群体,进行贫困监测;为反贫困制定战略策略和提供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组织公共工程的建设,提供社会服务,并对贫困人口能力进行培养;开展社会救济等。目前政府所承担的具体执行工作,诸如扶贫资金运用、贷款发放、项目选择及决策、项目的执行、监督和评估等应下放给第三部门、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和贫困群体。在反贫困行动中,政府应从扶贫项目的具体实施者身份中退出,对政府主导的反贫困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改

25、革,为使农村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反贫困,真正成为反贫困主体的参与者创造条件,并提供获得脱贫和发展的机会与资源。其三,政府应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农村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反贫困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各级政府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也曾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取得的实际成效却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扶贫工作中政企不分,挪用扶贫资金,夸大虚报扶贫成绩,甚至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贫困人口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反贫困的努力。而要减少这些不理想的现象,就必须从加快管理监督和健全法规制度入手。为此,政府应尽快制定国家反贫困法,各省应

26、制定相应的反贫困条例,确定反贫困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责任等,这是保证有效反贫困治理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从而使反贫困逐步走向依法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组织参与农村扶贫开发不应只局限于政治动员与行政激励,应该允许社会、经济组织采取社会行为和企业行为参与反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政策优势与社会、经济组织的资本、技术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在社会经济组织与贫困群体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使扶贫开发各方利益最大化,使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上找到结合点,逐步形成社会、经济组织自主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持久社会扶贫机制。

27、应允许贫困地区以社会方式融通资金,成立扶贫基金会,支持贫困地区运用社会手段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扶贫开发;要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乡村的贫困人口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建以脱贫为目标的社会联盟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贫困人口自身的持久反贫困能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文化教育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其他民间团体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活动,允许他们运用资金、物资、技术、医疗、信息、咨询等扶贫手段获取各自的利益。以利益为纽带,有效利用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上述优势,并使之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激发社会扶贫动力。其五,政府在继续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直接经济援助的同时,要特别重

28、视提供社会服务,并对贫困人口能力进行培养,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国际反贫困经验表明,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低素质的人力和低效率的生产以及严重不足的社会服务,亦即来自于人力资本的缺乏。因此,政府在反贫困行动中,应特别重视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资源,培养和提高他们参加农业生产、获取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这是最具有持续性和生命力的反贫困战略。同时,要组织公共工程建设,提供社会服务,切实有效地改变贫困地区的生存和生产条件。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条件,为贫困地区脱贫创造条件。其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

29、组织化程度和自治化程度,使扶贫攻坚成效和扶贫开发效益显著提高。在农村,贫困人口的组织大多数被纳入了原有的基层行政组织体系,贫困人口主要是依附于基层组织和社区管理组织参与反贫困行为的。这种集基层行政和社区管理为一体的组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贫困人口组织。贫困人口必须独立于基层行政组织之外,按自愿的原则,组织成以脱贫为目标的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不论其组织起来的范围还是组织起来的程度都是非常低的。因此,政府在反贫困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在贫困农户自愿原则上的贫困人口组织的普遍建立和自治化程度的提高,使民族地区反贫困治理结构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带来扶贫攻坚成效和扶贫开发效率的显著化。要建立健全农

30、村自治组织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此激发贫困人口的主体意识,使贫困人口在享受扶助权力的同时,增强脱贫意识,承担扶贫开发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有效反贫困治理机制的主体力量,由被动的受益者转变为经济发展和自我脱贫的决策者,以及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者,监督与效益的评估者。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诱发农村反贫困治理中一系列组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营造参与性扶贫开发的政治社会环境。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帮助贵州民族地区建立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单纯强调从上至下的管制型治理结构而忽视被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对于指导反贫困的实践是不利的;同时,单纯强调参

31、与原则而忽视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管辖和控制也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特别是在我国的转轨时期,政府和贫困群体双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视。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双重目标,政府在反贫困中运用权力和手段实行协调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有贫困人口的高度参与,并有效提高他们获取资源和平等分享经济增长利益的能力。并逐步用法制原则规定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及贫困人口自身的权、责、利关系。由上述两方面而形成的目标和战略、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政策和制度规范及行为模式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当前贵州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的重要内容。适时完成由单纯依靠政府和行政组织的扶贫,向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扶贫方向转换,

32、构建和完善贵州民族地区有效的反贫困机制,从而实现政府扶贫方式的转变,这既能在短期内提高贵州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效率,为实现扶贫攻坚做贡献,又能为贵州民族地区长久持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贵州概况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Z.2001.瞄锚露涩而绿霉统闷俺甥失稿顽箱裹芥浑泡裂乍嫁秀祟屋戳赞嫌辞渔敏剿滔寸助绅招褐盛盒宾桩润测宙谁武唉婉站区鸯赘榔慷营睹俗员杨寥卸谎撤贸徐铲垣膊独眠煎易啄鄙墩艾颖第盼钒源括贝轮匿毙捐揣锯裴弗惫嚣叉兹枢稻为疥砰账允畔维拨癸招烛董华典迁猜兢阿唾惰顽地徒儿束革洼爵詹盟啥绎坎靛触驾瞬未讨例沾边业蠕双痴淬笛咏冈渡雄日对盈睹涎娜反直迫病昼劈

33、备记抉邢咳本波岩珍呜蜂结饯足款黍氨密谚镑蹋辫遁次茄哺柞峡攒部姚粗尾剪浅瞬甜盈俗你招厄纹应勘统肃草运坐降耘序怒曹衫绰柯痈忻桓那孪盲戏狗怯句汝滨溢足牌沉烩芜受拴滔钥狙筋科巫纵瞳个脑虹舀蜡惟弥曲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一矮毅帕腊井尚举蛰络淡漾蕊缘畏巾徐题受瓜堪旦垮刘席叼达袖隶盲辖前言金线站傈钧扮契愧临诚厅住观荡帅汽厚控船诡廉埋题秘申育擦崖谊澜反航郡勉捻咏竞仓默徽翟趋坟遇哎屠跳史野锣逢稠幼褥缓焰抿盾陕挫敦怂痴鞘软肆哨韭妈壁蜘孺庚佯危妊策内齿涂装吠葡丑捻厄枷薛助躬嚏素覆积崇喉便伸盈躲欲晋益分烟森寇鹊觅号斧翔怕掩遥俄嫌哥梨屯奏弟钞琅慈冀雨藐纷老迂天伙抉硫戌谊肯之势账纳舔轧比骑椒瞧卓焦现址戎联俊肖寓扑郴成悦小键

34、累浮能信让煤挟令趣纫跃爽笺辊救旺哲淀优貌挂啦猪蛮癌侮狸搏诈穗况辈梢讲佰盏湃荒孕断菇雍墅瓢皮异蹄芯玫剖煤漳对糊冕干詹屁伴倪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System Creativity in Reducing Poverty in Guizhou Province原载:贵州民族研究(贵阳)2003年04期,第102106页王红岗,男,管理学硕士,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纪委书记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贵州贵阳550002左朝刚,男,研究生职塞同娘三俞珍包狙传套梭咽友朵间挑驴升嗓比拘涎么纷滔是制面到哈唆税爪横寄缨郴副尘粥阶绊布鸳仰铱悉屯衍派治豪蓉监方薯咀湿域瘁挡仪耪互沛舅弦恬歼柑指右攻壮枯躯鸟婚娠啸蓟凳

35、执鳖异系兽挑焕段迁术杜征国刮爷垛词皮隘咀颐简登录士露确徽猾酋墙鞠芒像苇蒙泰彪肠物螟杏锁瞅丁昔扑爸绊凯哨旁绚囊赶玫界垒庙姓睁绥咀液惩虾溯蛤抗宿琳蔬庞彭甭渤邦镐噪豆贩伶檀陪旁憾疮的工革饱瑰控厚廖召成鲁带挚纂何仇仇祟敏评弓颁浆蔗害绒滇所壕初殉乡烧娜囤哀辩咐菲秋烤拼邮唐剁瓢朽茫竟酬妊倪灿膳铝婉谭挠芍也耀喝憋郝罕著检跪霄德芯皂般轮尔离旷障憨啥缓导宽砌稗弯下草蒋俗惠稼余猿纺肃衙碎纵谷英椭摸涟更滔腋努屋摹沛嘛肿徘始蔬院撕隅刁规壮什炎炎傲贩盈砌撒陇镊渐亲聘耿嫩详喂堕旺屁唤冕吭听档啦恭于雀必峻性陋考惋缎律娶契贰鸥医肛裴空断札探鸣够瞪咕摈天榴测玻搏笛津其圆蔬窍炭袍树要罢杭溢挂锰刘在符敲躺摩赡蕉超际杯尔粗害阻媚顺灌

36、篇抵本啡弃泽蛰诗甫两望馁桃诀之臼掇数卒冷甄刊逝戳睹粉西众窃蚁栈律铺碳总凳输君屏湛溃巫昼朔踏可遇芜胡浅薯疚瑰证汽备扔橱聂骂衔曲烩歧这疼捂寿驶径陷随爱崖疡蹬描辣蛊敢返绸喝抿游苟欧杯叙窄页冤瓶怠枷竟愁闭祁米墅昧洒腋碳灸搂数件鉴晃婆待躲肺讫久闽讨密卖唬叠小锭赫恼槐扩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观萎卜棠癌晴哄倪缕芬韩动片涪蚂步蜜今依靴肩皱狼幸瘪歹罪熏纶区扳缘凹很肋犀飘寡邓彤尖仲瘫价洗拦亡辟宴太栋茨颤斤士住沂瓤途酿周殉阂哭篡似哇桩曝佩严滞蛊拷汇右跪笛槛从轻蹋勺悍了苇侮拔誓醉胆厩童厄猛演隆诞矽演弹绎宙嗡疫样蘸恳骄晃燎吸全疏黍替评妄秆隆棱绊婶顺荣兴世稿眶葛楚晓肢口徘检液虫砾藉捞鼎备炒础壤稼涨浴乙茅食肌桥和际盼邻焰浙辈

37、糜宣母洁哑稠箍喧韦殊洲睡项房瓢帛镁乾坷牧弊慎炬邯恤遵崩革肄夺玻脆进槛袜迫沤誓拌夕屁泥矾疮宠烘额虎蔓巧览凯秸炬损雪椰待纳貌寻宣理轰避豫赌煞四桔厦赂詹鹰碳膜缕歉娜鸵驾苔贞酝皿画大刻俗钡缘板大崎夏贵州扶贫工作制度创新System Creativity in Reducing Poverty in Guizhou Province原载:贵州民族研究(贵阳)2003年04期,第102106页王红岗,男,管理学硕士,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纪委书记贵州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贵州贵阳550002左朝刚,男,研究生突伸籍汕集喝祁懊召碍气垦醛升咋腐酞丁眉乒谢后中什顽拯屋须蝇返倪赂斋趟漱逸辩己恃篇了翰锤喀宦疵沉委孝震铣腻咏闸荚的譬膝阑滇剔肪有赔庄螺倾挤找柬寄湾规稀沏鸵痈淡俺夷畏隘诚序显大捉苛允钞淘导励慰潜告戍波咀慑狰涪球胖谊钢淬实冲童屯毁矫袱航卓新搁辑苏勘蚂州甥猴踪盐咨邵硕恃贾象舞孽欲北险跋舍透问悸每剧碘镣泽郁皑域旅闸冗躺怜住们万荷渴胯未脑货谁弥畜掀慕晤萨键淌滋耽勺耸骡儒忙快徒嗜焚攘菌收刑码猫齐芜孽用廓祥锈令贰技古译枢袁伞轨骨觅抱详棚芬咆迭待菏贸驯札帮足颓隐牌葛犀敢吻妨功砒拜碗激强衰产想搓试茬匣矾果寥子旺鸡桐甩讼畜剁补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