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歌谣中异性关系探究 刘继辉摘要:在中国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女性的活动空间被明显地压缩在家庭的狭小范围里,中国大量的歌谣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制度下女性心理、生活现状,并通过与女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情人、丈夫、儿子三位异性表现出来。通过对这类歌谣进行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封建制度统治下生活现状、女性心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关键词:民间歌谣;异性关系;封建礼教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0124-03在中国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女性的活动空间被明显地压缩在家庭的狭小范围里,繁重的家务劳动几乎消耗了她们所有的时间;而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道德标准让她们本已狭
2、小的交际人群变得更加狭小。因此,在她们一生中,真正走近她们的男性很少,而能够成功地占有她们心灵的男性更少。在那些鲜为人知的男性中,与女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有三类:情人、丈夫和儿子,他们成为女性生活中男性世界的全部。尽管她们对这些男性或许充满爱、或许充满恨,或许仅是完成某种使命、或许是承担某种责任,但是这些男性都从某些方面影响了她们,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中国民间歌谣资料库中,大量的歌谣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主题。通过对这类歌谣进行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封建制度统治下女性心理、生活现状的认识。因此,对这类歌谣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她”与情人在中国民间歌谣资料库中,情歌所占的比重相当
3、大,数量相当多,它是民间歌谣中最具有活力和情趣的一类。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情歌的出现比较早,相应的搜集整理而成的著作也比较多。因此,情歌的影响也相当的广泛;相对而言,情歌在艺术形式上相当成熟。从内容方面看,情歌多是以爱情为对象,描绘青年未婚男女相互倾诉爱慕之情和追求美好理想,但也有一部分是已婚少妇思念情郎的歌謠。如著名的诗经国风就是古代情歌的结集,其中许多篇章是描绘青年男女相互之情的。郑樵曾评价说:“风者,出于土风,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其言浅近重复,故谓之风”。1朱熹也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处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22“风则闾巷风土男女情思之词”
4、。32因此,在她们看来,异性情人是介于哥哥与丈夫之间的男子,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是女子追求的对象和少妇倾诉的化身,是她们理想的伴侣和精神上的依靠。“连情、送别、求友三种呼声,都是社会的环境逼迫出来的,被迫而出的呼声自然有不平的气息,甚至于带上放散的志趣和哀厉的长音”。425如反映女子爱慕之情的歌谣:其一,三根丝带一线长,做根飘带送小郎。郎哥莫嫌飘带短,短短飘带仁义长其二,爱人哟,一心许你就许你,玩笑不过我两个,再再不信别的人。情郎哥,好花开在深山沟,错承为哥看得上,小妹出自清寒家。情郎哥,绣就香豆为哥带,冤家才是我两个,缝就衣裳为哥穿。如表达妇女的不幸情感经历的歌谣:其一,脚蹬板凳手爬墙,两眼睁睁
5、望情郎;昨日为情郎挨了打,情愿挨打不丢郎其二,高山有树不通天,井中有水不通船,妹今有话不敢讲。妹喊情哥那样连?四两黄金怨命薄,月在天边手拿摩,妹今虽好是人妇,千两黄金不到哥。从以上所列举的情歌中可以看出,既有青年未婚女子爱慕、思念情郎的歌,又有已婚少妇哭诉不幸婚姻的歌,以引起青春年少的美好回忆。情人在她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未婚少女追求幸福的目标和已婚妇女精神的寄托。在她们看来,“恋爱是神圣的,爱情是不减的;无论男女,结识了爱人,总要有恋爱的歌情歌来表示他们的爱慕之情。这既可以诉自己的心怀,又可以求情人的怜爱,是最快乐不过的事,至情感之发生,多是在两方情感最兴奋、最热烈的时候自然流露
6、出来的。因其感情真实,所以满意的恋爱,歌中当然满含着愉快,失意的恋爱,歌中当然充满了血泪。所以就文艺而论,歌谣中的情歌,是男女们赤裸裸地把彼此恋爱的心情,真挚的,自然的,放情而歌唱出来的”。5132尽管在中国封建旧社会,这种行为有悖于伦理纲常;但生活现实的残酷,尤其是对女性不幸遭遇的认识,深深地教育了她们,使得她们在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下通过歌谣表述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对封建旧社会不平等的抗议。徐行曾说:“民间文学中关于非正式夫妻(露水夫妻)恋爱描写的情歌就特别多,而且很精彩,显有向着这旧社会旧制度整个生命力量的总示威和总攻击!民间之所以敢于毫不忌惮赤裸裸地藉情歌表现出自己内
7、中的热情和刻露的生活描写,他们决不是如士大夫目光视为淫词滥曲来谋伤风败俗那样而产生的。他们在那样的社会那样的经济制度之下,不容他们不喊出冲破虚伪纲幕真生命源泉的情感来揭示现代社会之黑暗”。6二、妇女与丈夫从情感上讲,丈夫本应是妇女最亲近的人、最可靠的人,是她们物质上的保障者和精神上的依托。能够成为夫妻本应是上天的缘分,是月老努力的结果,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他们的关系应该是和睦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一种理想的、美满姻缘结合,是许多民间情歌中未婚男女执着的追求。如民间山歌中关于夫妻恩爱的歌谣:其一,小黄盆,伴生菜,小两口打架自分开:你分力,我分外;你分枕头,我分铺盖;
8、到晚上,没气没火的又合起来!其二,纺花车,是圆的,俩口打架是玩的。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仇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两首歌谣是描绘年青夫妻恩爱生活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姻缘结合,是许多未婚男女的追求。纳兰性德在饮水词集中曾说:“人生得不到爱情的安慰,富贵有什么味儿?苦是得到有情人同居之爱,穷也穷的快活”。7所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街市酒,传为佳话,成为后世追求美满爱情婚姻的楷模。然而,对于下层的劳动妇女而言,这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关系是一种奢侈。徐行在民歌中的爱情故事中曾写道:“纳兰氏和司马相如再怎么穷,而他前半段的光阴,是泳洄于资产阶级之中的。因此,
9、他们的意识,至少亦是小资产阶级意识;同时,也是小资产阶级对于恋爱的见解。那民间穷夫妻的苦处,他们怎么领略得到?所以,他们的说话,应用于民间是不对的”。6下层民众的夫妻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这对于封建社会压迫下的妇女而言是一种生活的灾难。下面几首歌谣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夫妻现状:其一,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要妹牵入房,睡到半夜思想起,唔知是儿还是郎?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要妹抱入房,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其二,小二姐走路快如风,走到她娘家的大门庭,爹呀爹呀叫几声。你怎么给你闺女寻婆家,为什么一时不打听?前心长个大疮,后心不住流脓,一脸黑油麻子,坑坑洼洼不平,一头罗圈秃疮,不断尝尝哼哼,前锅
10、后罗条半腿,实在不像人形。其三,月奶奶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又白浆又白,寻个女婿不成才。又掷色又摸牌。其四,小烟袋朴穗多,打点酒,你去喝,喝醉酒,打老婆。打死老婆你怎么过?使响器吹喇叭,滴滴答答再娶个。常言道:“嫁狗随狗走,嫁鸡随鸡飞”。这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对女性婚后生活的一种约束,或是妇女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现实生活的残酷性超过了她们的想象。以上这些歌谣是反映畸形婚姻形式下妇女不幸情感经历,或是描写丈夫幼小的,或是描绘丈夫丑态的,或是反映丈夫荒淫生活的,或是描写妇女被丈夫打骂遭遇的。这些歌谣是劳动妇女与其丈夫的感情记录,是她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造成夫妻关系不平等的原因是由于妇女经济的不独立
11、而带来的社会地位的低下。“经济是注定男女间的恋爱关系,无论在新的社会或是旧的社会,终要男女两方面,至少是一方面有钱,总能发生恋爱。两方面倶有充分的经济,那是不消说的。至于两方面倶是无钱,这恋爱是不会成功的。女子拿出钱来倒贴汉子,和男子拿出钱来玩弄女子,这倶是一方面有钱是可以达到恋爱的从这点社会的真实状况来观察社会问题,就明白了恋爱之处处受经济支配,是一件无可否認的事实”。6恋爱如此,婚姻亦如此。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买卖婚姻无形中成为妇女不幸遭遇的罪魁祸首,而且妇女经济的不独立又直接导致她们在丈夫面前的不对等,遭受丈夫的百般刁难和虐待,从而出现了荒年卖妻鬻子的社会现象。三、母亲与儿子妇女的三从观念
12、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民间歌谣中表现的特别突出。在与父、与夫、与子的三种关系中,妇女,尤其是乡村的劳动妇女,更看重她们与儿子的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表现的如此紧密,不仅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还在于他们之间的养育之恩、与社会对男性地位的认可。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成为她们习惯性的认识。除此之外,中国自古以来重孝道的道德标准和历史“举孝廉”的道德模范也深深地影响了她们。然而,生活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击碎她们的愿望,使得她们成为儿子结婚后的悲剧。刘经庵在歌谣与妇女中曾写道:妇女的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我们由歌谣中已经看得出从父从夫的实况了,今再试看一看夫死从子如之何。中国自古
13、是重孝道的,当未嫁时,虽会受父母的轻视,既嫁后又受丈夫的打骂,若是养得儿子,总可望之孝养以慰余年的。所以中国的妇女多有青年亡夫,而终身守子不嫁者,此固因礼教使之如此守节亦实因将来有所指望而然的。那知含辛茹苦的把儿子熬大成人后,竟至“娶了媳妇忘了娘”呢?我们看以“娶了媳妇忘了娘”为母题的这首歌谣之普遍,足可知中国妇女的“夫死从子”的失败了。5101“娶了媳妇忘了娘”为母题的歌谣普遍流传在中国的广大地区,如河南、山东、安徽、天津、江西、广西等地区。如河南卫辉的歌谣:小麻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扔到山沟里,把媳妇搁到炕头上。他娘要吃焦烧饼,那有现钱填还你;他妻要吃五香梨,清晨起来去赶集;一头
14、担哩是小麦,一头担里是黄米;到了集上去换钱,下集买哩五香梨;手巾包,手巾提,到家里,拿起钢刀削梨皮;凉水缸里提三提,怨怕钢刀铁锈气。双手捧起叫贤妻,叫声贤妻你吃吧。如江西南昌的歌谣:麻鹊子,尾巴长,娶了老婆不要娘,娘是路边草,还是老婆好。如流传在广西的歌谣:红公鸡,尾巴长,讨了老婆不要娘。娘讲话不算数,老婆讲话句算句。娘要吃个糖烧饼,他说无钱懒得理。老婆要吃甜沙梨,早早起来去赶圩。以上这些“娶了媳妇忘了娘”为母题的歌谣反映了中国劳动妇女“养儿防老”观念的失败,也表现出妇女悲惨遭遇的终结。刘经庵认为,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重视孝道而不重视夫妇之爱”的结果。他在歌谣与妇女一书中写道:“或有
15、人说:歌谣中所咏的忤逆子完全是因为中国素重孝亲之道,而不重夫妇之爱的缘故。歌谣中所云,若移入西国,就不算一回什么事了。要知孝思与爱情常是冲突的,愿乎此必失乎彼,二者不能得兼。我们受过新思潮的洗礼的人,不能以忤逆子加罪于爱妻之人的。此说固为有理,不过我想西人虽重视夫妇之爱,亦并非不顾念其母,自有他敬母之道”。5101与此同时,他也认识到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真正使得妇女老来凄惨的原因是由于她们没有自己的生活保障或是经济保障。夫死从子之说不仅是指在道德标准方面的依从,更指出的是妇女在经济方面的依靠。经济的不独立或没有经济的保障是妇女老来受欺于儿子儿媳的最根本、最实质的原因。经济的过分依赖使得她们只能在凄苦中度过余生。因此,妇女老来的凄惨生活与其说是儿媳挑唆儿子的结果,不如说是封建社会“三从”道德标准在物质方面对妇女进行限制的结果。参考文献:1(宋)郑樵.诗经奥论风雅颂辨M.沈阳:吉林出版集团,2005.2(南宋)朱熹.诗集传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朱熹.楚辞集注卷一离骚序末按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4罗香林.粤东之风M.上海: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8.5刘经庵.歌谣与妇女绪论M.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1.6徐行.民歌中的恋爱故事J.社会月报,1934(2).7(清)纳兰性德.饮水词集M.谢秋萍编校.上海:上海大光书店印行,1935.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