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泰山造林期石屋群特性及保护传承 亓月燕摘要:通过近年来对泰山造林期所存石屋群进行现状分析调研,对石屋的开发和保护进行一系列可行性探究。给予现存石屋保护和传承,并且制定有效可行的发展策略。所以,现石屋群浓缩了泰山精神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泰山植树造林的历史记忆。关键词:泰山;造林期;石屋群;特性;保护传承1泰山风景介绍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
2、山。主峰是泰山风景名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形式是以放射状为主,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是我国山岳风景的重要代表,人文风景与自然风光已经融为一体。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上以松柏为主,挺拔壮丽;小溪泉水也很多,秀美婵娟。山中的云雾缭绕为山中的风景平添了更多的奇幻与灵动。台上既有秀美的山麓、静谧的峡谷、开阔的山峰,又有玄幻、深邃的山中奇景;伴着东升的朝阳、奇幻的云海玉盘、等天然形成的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
3、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城子崖遗址、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冯玉祥墓等,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丰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卓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展示
4、着文明古国的风采。2泰山造林期石屋群建筑现状分析以泰山樱桃园管理区齐顶山辖区内石屋群为例。石屋群选址在泰山山坡之阳,西侧为河道,靠近水源,交通较为便利。此石屋群分为东西两组,靠西边一座上下二层,上层长约10米,宽5.1米,高约2.2米,下层长4.4米,宽2.5米,高约2米,开有两个门洞,分别朝向北侧和东南侧;石屋下方上圆,屋顶由一片片薄片石叠压而成,形成一种圆锥式结构,这看似简单,实则精巧。靠东侧一座近圆形,单门,门洞朝向南,直径约3米,高约2米;二座石屋墙体均为干碴石墙。透过洞口向内望,屋面倾斜而上旋,空间骤然扩大,室内没有窘迫压抑之感。其他散落在泰山之阳的石屋群都与此异曲同工。由于山上交通
5、不便,石屋大多就地取材,墙壁石头采用山上的块石、片石干碴垒砌而成,散乱而不规则的石块被干碴的有模有样,久经岁月,仍牢固结实;屋顶采用麦草覆盖,这种以石为墙干草为顶的石屋,经济实用,冬暖夏凉,保留着有利于植树造林、耕作劳动的使用习惯,简陋而朴实,具有浓厚的山区特性。目前,石屋群大多空置废弃无人修缮,处于任其自生自灭状态。3泰山造林期石屋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析泰山大规模植树造林始于上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万仙楼西侧的植树造林纪念碑和浮雕上记录着封山造林时的历历场景。浮雕上,人们荷镐、担桶,扛着树苗,一副豪情满怀的样子,表现了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泰山林业工作者绿化荒山的故事。浮雕之下,是泰山植树
6、造林记碑,碑文儒雅易懂,由当代泰山研究专家姜丰荣先生撰写。那时,泰山的原始森林看来是极其茂盛的。杜甫的一首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更是传唱了千余年,早已尽人皆知,而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也永远是郁郁葱葱,苍翠无际。但到了清末之后的百余年间,由于那个年代战乱、纷争、灾荒,导致民不聊生,也给泰山上的大部分植被带来了破坏和严重的损毁,一些千年古树的残存量也被严重的损毁,保留下来的古树大多是在庙宇的周围或是后山等地方,具统计最后残存的古树还不到3000亩。在20实际中期,郭沫若先生在飞机上对泰山进行俯视时只有满眼的萧条景象,山上已无满眼绿景已成灰褐色。于是他反杜甫诗意吟出一句“都云青未了,我看
7、赤无毛”。竟是十分形象地道出了泰山当时的状况。那时的泰山民生凋敝,不但满山树木被砍尽,连草根都被挖出当了柴烧,诗圣笔下青未了的泰山早已是满目荒凉惨不忍睹了。1948年,泰安城解放,新组建的泰山林场下令停止放牧、挖柴,实行封山育林。1955年至1958年,泰山打响了一场世所罕见的植树造林战役,近万名林业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开进深山,住石窝帐篷,饮山涧泉水,不畏艰险,不讲报酬。几年过去,山坡绿了,山脊绿了,连无法攀缘的峭壁悬崖的石缝中靠绳索吊人上去植下的幼树也绽出了簇簇的新绿。1961年,郭沫若第一次踏上泰山的土地,泰山的古老文化使他赞叹,而泰山无际的绿还更使他惊讶:这不是印
8、象中的泰山呀,泰山是绿的吗?当他明白了一切的时候,他被当时林业职工的创业精神和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十余年时间所发生的沧桑之变所深深感动,写下了访泰山诗一首,其中两句为“人工方峻极,绿化到山椒”。当代泰山人的峻极之功,自应永垂青史。泰山的青松翠柏又经过了20多个年轮。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卢卡斯先生来到了泰山。泰山新树早已是冠盖如伞、错枝连根了,面对茁壮生长的茂密森林,这位足迹几乎遍及全球的世界自然、文化发展史专家,一开始怎么也难以相信泰山森林是人工营造的,而当他了解到这些树都是同龄树,而且栽植时的行距、株距在稍平坦的坡地上仍依稀可辨时,他发出了感叹:这是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个世界奇迹!创造这
9、些奇迹的人,都是最平凡的人,似乎无法同泰山名人相提并论,但是,就是他们为泰山献出了一切甚至生命。4对现存石屋群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石屋群本着修舊如旧的原则,依势就势,周围进行场地平整,修砌路面、汀步,周围石栏杆围护,石屋内摆设当年造林期的生活设施、造林用具,加设说明牌,展现当年植树造林人的真实生活。石屋群通过改造,作为游客、市民增加爱绿、护绿和提高森林防火意识的一种重要宣传方式,着重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为传播绿色文化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与北侧新建设的泰山水灭火工程一期建筑形成对比,一个体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造林精神,一个体现不忘初心、智慧发展的现代成果。通过二处建筑的结合,充分展现近代林业建设
10、文化的发展成果。5结语综上所述,泰山造林期石屋群,凝聚着老一辈泰山造林人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泰山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就是石屋群的根基,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就是对造林人艰辛劳动和历史的最大尊重。参考文献:1邱健,胡振宇.沿海传统建筑的抗台风策略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石屋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3):98-100.2张淑凝.温岭石塘石屋调查J.东方博物,2010(3):67-73.3高嵬,林婵,梁怡.浙东沿海石屋建筑研究-以温岭石塘为例J.新美术,2014(5):46.4管欣,汪兴毅,李丹.古村落保护整治规划中的有机更新以休宁县石屋坑村保护整治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3):137-140.endprint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