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6.1.1 一般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6.1.2 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6.1.3墩身观测标: 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2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
2、设置位置见下图: 图6.1.3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6.1.4 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6.1.5 梁体观测标: 1 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前3孔逐孔进行观测,以后每30孔选择1孔观测。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逐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
3、测。2 观测点布置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详见附图。3 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4 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6.1.6涵洞观测标: 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4、;6.1.7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1.7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黄点 梁体观测点 线,箭头,观测方向图6.1.7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6.1.8 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6.1.8所示:图6.1.8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6.2.1 承台观测标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钢筋,顶部磨圆,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
5、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图6.2.1 承台观测标设置6.2.2墩身观测标: 采用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所示:图6.2.2 墩身观测标设置6.2.3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设置可参考图6.2.1设置。6.2.4无砟轨道铺设时梁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待补充规定中详细要求。6.3观测技术要求6.3.1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承台、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6.3.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和保护,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6.3.3 观测精度要求: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6.3.4 观测频次要求: 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一般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表6.3.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