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Z-T 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120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Z-T 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Z-T 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Z-T 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Z-T 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Z-T 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 Z/T 0 1 5 8 一 9 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1:5 0 0 0 0)1 9 9 5 一 0 9 一 1 4 发布1 9 9 6 一 0 3 一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 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1:5 00 0 0)D Z/T 0 1 5 8 一9 5主题 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具体规定了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方法和内容,工程揭露、物探、化探技术,工作程度和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质量监控、图件 及说明书的编 制与出 版。本标准与行业标准 D

2、 Z/T 0 0 0 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t 1:5 0。)(以下简称 总则)配套使用。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浅覆盖区(一般指第四系厚度小于 1 0 0 m,为植被、草皮、黄土、残坡积连续覆盖的丘陵山区和冲积、洪积平原区,扭盖层面积占图幅面积5 0%或5 0%以上的 地区)1:5 0 0 0 0 区 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项目实施、成果验收与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2弓1 用标准G B 9 5 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 0 0 0 0)D Z/T 0 0 0 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 0 0 0 0)D Z/T 0 0 9 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

3、 0 0 0 0)D Z/T 0 1 5 1 区 域地质调查中 遥感技术规定(1:5 0 0 0 0)D Z/T 0 1 5 7 1:5 0 0 0 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3 目的任务 浅覆盖区1:5 0 0 0 0 区域地质调查(以 下简称浅覆盖区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 的任务是通 过 地 质 调 查、工 程 揭 露、地 牙 物 理 和 地 球化 学 勘 查 填制1:5 0 0 0 0 基 岩地 质 图 和 第四 纪 地质 图,重点是查明区内 覆盖层及其以下地层、岩石、构造及其它地质体的 基本特征,研究其属性、形成 环境和演化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 土规划、城市建设、矿产普查

4、及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农业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4 荃本准则4.1 指导思想 以 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工程揭露和地质观察研究为 主,结合物(化)探、遥感技术等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浅覆盖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精度与质量。4.2 部署原则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需要基础上,安排在重要经济建设区、中心城市和最有远景的成矿区(带),并有中大比例尺区域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资料的地区,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或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 分幅的 单幅或多幅 联测(一般2-4 幅)测制。中 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 9 9 5 一 0 9-1 4 批

5、准1 9 9 6 一 0 3 一 0 1 实施Dz/T 0 1 5 8一 9 54,3 填图方式 采用实测或测编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比例尺大于1 1 5 0 0 0 0的地质图及基岩地质图件资料的 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地质填图要与科学 研究 相结合,重要的基 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同步进行。4.4 队伍组成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精干的小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 3-5 名地质技术骨干和 1-2名物探技术骨干。必要时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含物探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4.5 资料搜集 充分收集区内已有的 遥感图 像、地质矿

6、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工程、环 境、地震等资料,特别是各类工程(槽、井探及钻探)原始编录资料,并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合理地加以应用。4.6 物(化)探工作原则 物(化)探工作在浅覆盖区区调中十分重要,在已有面积性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合理选用物(化)探方法并确定其工作方案,通过少量控制性较高精度地质一物(化)探综合剖面测制,为覆盖层以下地质体推断解释和连图提供依据。4.7 工程揭露工作原则 凡是覆盖层连续出现地段(含丘陵山区)应进行一定的工程揭露。揭露工程的布置,必须遵循质量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工程资料,以最少的工程工作量,取得最大的地质效果。对厚度不等、性质不同的覆

7、盖层,采用不同的工程揭露手段。工程揭露工作在满足地质填图要求的前提下应兼顾找矿和其他方面的需要。5 地质调查工作程序 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含工程揭露)、成果编审及制印出版五个程序。5.1 立项论证,由主管部门对选幅的合理性与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论证。优先选幅的条件是忆)重要经济建设区、中 心城市或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带);(2)已 有中、大比 例尺(1:2.5 万 1:2 0 万)区 域物探、化探资料和遥感图像资料;(3)已有一定的工程揭露资料。在作出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基础上,下达工作区 l.5。0 0 0 区调任务书。5.2 设计编审 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编写设计,

8、多幅联测可合编一个设计。设计前要做好资料收集、遥感图像解译、物(化)探资料解释和必要的野外踏勘。可依据已有的一比二十万基岩地质图和钻孔、物(化)探资料等,编制一比五万基岩地质草图(含覆盖层等厚线)以及物(化)探解释及遥感解译图件,作为设计编写的依据。根据任务要求和地质条件精心编写设计,做到针对性强、任务明确、部署 合理、方法恰当、措施得力,并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浅覆盖区区调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5.3 地质填图 按批准的设计开展地质填图和工程施工,要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修改设计,并报审批 单位核准。5.4 成

9、果编审 地质图件要精心编绘,做到准确、合理、清晰、美观。说明书要全面反映地质调查与研究的资料,内容要反映新成果、新认识、新技术方法,层次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有据,要充分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表现形式要做到图表化、数据化和 标准化。原本档案、第四纪地质图、基岩地质图 或地质图(覆盖层厚度小于 3m地区)与图幅说明书、区调联测报告等按有关规定呈报评审验收。DZ/T 0 1 5 8 一 9 55.5 制印出版和汇交5.5.1 出版准备,包括文、图修改定稿和根据不同的制印工艺流程做好送厂制印前的编辑加工和出版清(刻)绘、色标选用、总(分)色样图制作等工作。5.5.2 制印出版工作,包括解决制印中

10、 发现的 原稿问 题及批样等。5.5.3 成果出版印刷后,按国 家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 有关规定 进行汇交。、6 地质镇图方法和研究内容6.1 基岩露头区,按D Z/T 0 0 0 1 第6 条执行。6.2 浅覆盖区,参照DZ/T 0 0 0 1第 6 条要求,采用地质观察、工程揭露、结合遥感、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并对覆盖层以下的沉积地层、火山地层、变质岩层、岩浆岩的分布规律和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基岩顶面的起伏情况进行调查了解。6.3 第四纪地质6.3.1 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以及整个覆盖层的分布特征与厚度变化规律。6.3.2 调查研究第四 纪

11、沉积物与 地貌条件的 关系,根据物质成分、成因类型及其所处的地 貌部位(如阶地、古河道、古夷平面等)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第四纪沉积物的相对层序。6.3.3 对不同地貌单元的第四 系详细分层,根据地表和工程揭露资料,利用综合方法对地表和地下的第四纪地层进 行划分,研究其岩性、岩相、古生物、古气候和年代学特征,了解 古风化壳 特征 与类型;有条件时可进行古地磁、古河道、古湖泊、古海岸线变迁、古人类活动遗迹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城市、环境、生态和农业建设的特殊需要.可调查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地类型等。6.3.4 调查第四系赋存的各类矿产,如泥炭、地下水、砂矿、粘土及吸附型矿产等,研究其成因类型和形成环

12、境。6.3.5 采集必要的 分析测试样品,根据需要进行粘土矿物和重矿 物分析、粒度分析、化学与 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和抱粉鉴定及C 、热蚀光测年以 及砾石组构测 量、古地磁测量等,为气候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研究提供资料,建立第四纪地层柱,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依据。6.4 地质构造6.4.1 利用地球物理、遥感图像、地貌和工程揭露资料和附 近露头区的地质构造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调查了解基岩褶皱、断裂系统的形态、产状、规模、性质及展布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6.4.2 研究主要的摺皱和断裂构造的控岩、控矿作用及其相互关系。6.5 新构造运动6.5 门 调查新构造运动的各种现 象和基本

13、特征,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收集灾害地质、地震 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6.5.2 调查和收集活动性断裂的 地质、地貌特征及其 形态、规模、产状及延展,讨论其与不同 新构造单元的关系。6.5.3 研究 新构造运动的 演化规律,探讨与覆盖层沉积作用、成矿、控矿作用的关系。6.6 矿产调查 对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其潜在价值进行了解。对新发现的矿(化)点仔细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测试样品。6.7 旅游地质资源调查 对区内具有观赏价值和重要科学意义的典型地质现象和地理地貌景观,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见。了 工程揭露工程揭露的目的D z/T 0 1 5 8 一 9

14、5 工程揭露是以 满足1:5 0 0 0 0 地质填图为主 要目的,是 覆盖区进行 地质 填图,验证物(化)探异常综合解释成果、追索和圈定地质体的主要手段。了.2 工程揭露方法选择 主要依据覆盖层的性质、厚度和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7.2.1 覆盖层厚度小于3m,采用槽探为宜。当槽探揭露未达目的时,可采用浅井、浅钻。7.2.2 覆盖层厚度3-1 0 0 m,应采用井探或钻探工程揭露。一般覆盖层 3-1 5 m,可因地制宜的选用浅(圆)井或浅钻;1 5 1 0 0 m,可选用 1 0 0 m液压汽车钻或其他浅钻。73 工程揭露要求7.3.1 覆盖层厚度小于 3 m地区,槽探揭露要突出重点,合理

15、布置,以解决地质问题为原则,避免机械的等距离施工。路线地质调查中,槽探、浅(圆)井应安排在覆盖层薄,容易达到基岩的地段。尽量布置在可能的岩性控制点、岩相变化点、化石点、构造点、矿化蚀变或物探、化探异常突变点及主要地质界线部位或两侧 1 0 0 m范围内,以保证有基岩或残积岩块控制,施工深度 1-3 m,一般要求基岩进尺。.3 m,多采用点槽,必 要时可施 工长槽。点槽一般槽底宽度不小于。.5 m,长槽(通槽)槽 底宽不小于。.7 m,长度视需要而定。实测地层剖面应 按所测比例 尺进行连续点槽工程揭露,控制 性剖面 需长槽系 统揭露全部地质界线,并对控制性剖面间某些重要的界线作间隔揭露,以掌握重

16、要填图单位特征及延展情况。一个图幅地质剖面总长度为4 0 -6 0 k m.7.3.2 覆盖层厚度为3 1 0 0 m地区,钻探揭露要分步骤施钻,一般先施工控制性剖面的钻孔,后施工剖面间钻孔;按填图钻在前,构造钻、普查钻在后的顺序进行。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到深、由线到面、由疏到密的原则并根据进展随时调整钻孔位置,提高钻探效果,节约工作量。钻孔对新鲜基 岩的 揭露深度一般不少于1-2 m,以满足地质观察研究和样品、标本采集的需要。在钻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穿透含矿层、蚀变矿化带等。必要时可呈报主管部门审批,另行安排。控制性剖面钻探要求全取芯,以满足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需要。一个图幅内全取芯孔一般

17、应不低于钻孔总 数的5 0 0 0,松散岩石的岩芯采取率要求在7 0%以 上,如钻孔通过矿化或物探、化 探异常带时,岩芯采取率要求在 S O oo以上。填图钻尽量一孔多用,根据需 要可对 耕作 层(表土层、A层)、本土层(B 层)、残坡积层(C 层)及新鲜基岩采集分析样品。8 物(化)探、遥感技术8.1 使用物(化)探、遥感技术方法的目的 通过对区内已有各种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辅以必要的物(化)探剖面测制工作,结合钻探等资料进行定 性和定量的解释,提供综合的地质信息,圈定 追索覆盖层下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体,为揭露工程布置、基岩地质填图、普查找矿提供依据。8.2 物(化)探

18、技术方法的选择B-2.1 依据覆盖层厚度、基岩岩性、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8.2.2 沉积地层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基岩或第四纪覆盖层,可采用电测深、地震反射波法;基岩以火成岩、变质岩为主的地区,可采用高精度的磁法和重力法;构造复杂区可采用电剖面法和自然电场法及 a径迹测量法;冲积层或坡积层厚度不大时,可采用电阻率法等。B-2.3 在残坡积、植被覆盖的浅覆盖区,可采用土壤、植物等化探方法。验证异常的钻孔应系统采集岩石样品。8.2.4 化探样品测试的元素一般应选择有意义的微量元素、痕量元素、常量元素。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与农业、环境有关的元素。8.3物(化)探工作要求 D z/

19、r 0 1 5 8 一 9 58.3.1 设计前,应详细收集区内已有的各种物探、化探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应由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单独立项完成测区必要的面积性物探工作,一般进行 1:2.5 万一1:5 万航磁或地磁、1:1 0 万电测深及1:2 0 万重力工作。由 残坡积层组 成的 覆盖区,可根据情况有选择的 安排其他面积性物探工作。8.3.2 设计阶段,测制控制性地质一 物(化)探剖面,结合区域 性物探、化探资料分析研究,编制有关物探、化探图件。统计各 类岩石的重、磁、电、放射性等各种 物性参数,必要时要补充 测定各种 物性参数,编制岩石物性参数表(或岩性一 物性柱子),进行成果的初步地质解

20、释。8.3.3 地质填图阶段,对重点地段或成矿远景区(段),应部署大比例尺实测地质一 物(化)探综合剖面。B-3.4 成果编审阶 段,应利用全部物探、化探资料最终解释成果,编制物 探、化探综合图 件。B.4 遥感技术方法 目的是通过对区内遥感图像中大量不同尺度和类型的地质信息的解释,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第四系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对覆盖层下的基岩地质情况和构造轮廓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在 遥感图像解释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 增强地质填图的科学予见性和地质工作的针对性,节省工作量,提高填图精度和效率。浅覆盖区的遥感工作要尽可能选用多种类型和多种时相的航天遥感图像和航空遥感图像,

21、最低限度的遥感资料应有地面分辨率大于 3 0 m的航夭遥感图像数据和比例尺大于1:5 万的航空遥感图像。整个遥感工作应包括图像数据处理,遥感解释和野外实况验证等三部分。有关上述三个部分工作的具体技术要求,可参照D Z/T 0 1 5 1 区 域地质调查中 遥感技术 规定(1:5 0 0 0 0),9 地质填图精度要求91 实测地质剖面9.1.1 测制不同岩类地区剖面的目的要求按 总则 执行。9.1.2 一个图幅内的不同沉积地层、不同时代和类型的火山岩、侵人岩单元和变质岩填图单位一般至少有 1-2 条地质一 物化探剖面控制,联测图幅应有 2 -3 条剖面。控制性剖面应选择在具有典型地质结构和容易

22、揭露的地段,其间 距视地质复杂程度而定。剖面方位应垂直于主要地质体或构造线的走向,并尽可能通过物(化)探异常中心和基岩露头。剖面比 例尺可选用1:2 0 0 0-1:1 0 0 0 0;残坡积或植被、草皮覆盖区,点槽间距 2 0 1 0 0 m;用钻探揭露时,每幅图应有 2条控制性剖面,钻孔距一般为 2 5 0-5 0 0 m。具体间 距大小应依 据岩 性复杂程度和剖面比 例尺而定。9.2 基岩填图单位划分9.2.1 合理划分填图单位是确保地质填图质量的关键。设计书中应以前期物(化)探成果为基础,结合邻近 基岩区的地层划分,提出填图单位划分的初步方案,经地质 一 物化探剖面测制和工程揭露后予以

23、确定。9.2.2 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的填图单位划分,一般参照 总则 提出的原则,可放宽尺度进行划分,如沉积地层和火山沉积地层除正式填图单位外应充分应用 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填图。对有一定厚度(几百米或几十米)和延 伸的一定类型 岩石以及有特殊标志和物性的岩层,如富含硫化物、碳酸盐、硫酸盐、铁磁性矿物、炭质的岩石,也可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填绘在图上。9.3 地质填图 路线的布置9.3.1 地质填图路线的 布置,要以地质条件的 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 地质间题为依据,在充 分利用遥感图像和物(化)探资 料的基础上,分别按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通行程度,精心布置,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24、。路线间距及工程布置原则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93.2 第四 纪地质填图 路线一般以 路线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在岩 性岩相和厚度变化大的复杂地区,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 路线一般应垂直于河谷,分水岭。对第四纪阶地、斜坡、剥夷面以及各种地质体、地貌现象和基岩露头,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并分别圈定。一个图幅路线总长度不少于2 0 0 -4 0 0k m,遥感图像解译程度良好地区(段),路线长度可减少 2 5 3 0%,DZ/T 0 1 5 8一 9 5 第四纪地质填图 路线一般的线距1 -2 k m,近山 体较复杂地区,填图 路线可适当加密;平原等简单地区,可以 放稀,但应以

25、控制 地层 单位、成因类型、地貌单元界线和可能赋 存的 矿产为原则。9.3.3 覆盖层厚度小于 3 m地区的槽探工作 路线地质调查中,要充 分利用物(化)探、遥感图像资料有目 的布置各类观察点和控制点,槽探揭露工作量随覆盖层面 积大小和地质复杂程度而定,一 般每平方公里至少有一 个露头点(含天然露头点)。覆盖层厚度为0.5 1 m地区,每幅图槽探工程量一般不少于 2 0 0 0 -4 0 0 0 m ;厚度在 1-2 m地区,一般不少于 4 0 0 0 -8 0 0 0 m ;厚度在 2 -3 m地区,一般不少于 8 0 0 0 -1 2 0 0 0 m ,最多不超过1 8 0 0 0 m,9

26、.3.4 覆盖层厚度为3 1 0 0 m地区的钻探工作 应首先对控制剖面上全部填图单位和重要的断裂 进行验证揭露,然后在剖面间作必要的追索圈定。钻孔密度依据地质一 地球物理场复杂程度和目的任务确定。一般平均每1 0 k m 1-2 个孔,以剖面法为主。只 有当 物探方法效果不理想时,才可以 较均匀的布置钻孔。填图钻进尺每幅图(全覆盖区)一般2 0 0 0 -3 0 0 0 m(按平均孔深5 0 M计算,以 此按覆盖面 积大小折算填图 钻工作量)。构造钻孔在填图 后期布置,其数量依据实际需要而定。普查钻孔依据矿化 类型 和任务要求而定,需另行设 计,单独立项批准后才能施工。填图钻揭露深度和构造钻

27、孔的布置,应兼顾异常验证和对含矿层或矿(化)体的揭露等。覆盖层厚度大于1 0 0 m的地区,一般可不做钻探揭露。结合已 有钻孔或一比 二十万基岩地质图以及周围地质资料对基岩地质情况进行推断解释。9.4 地质体的标定9.4 门 地表地质体的标定按D Z/T 0 0 0 1 第7 条执行。9.4.2 覆盖层下的 地质体可依据工程揭露,结 合物(化)探资料进行标定,其精度可低于同比例尺地表地质体的要求。1 0 资料综合整理 资料综合整理按工作进程可分为当日 整理,阶段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 验收前 整理,最终资料整理和出版前整理。各阶段资料整理按D Z/T 0 0 0 1 执行。1 0.1 浅覆盖

28、区 地质 填图资料整理,系指 各种原始资料的整理,包括工作手图、实际材料图、记录数据、素描图的核对、着墨、测试成果整理、标注及遥感图像资料解译图、地质图等。1 0.2 工程揭露编录资料整理,包括槽(井)探与钻探编录数据与素 描图、钻孔柱状图的核对着墨,标本与样品的整理标注,编写地质小结等。1 0.3 物(化)探资料的整理,包括观测记录、校正和物性测定数据的核对、着墨,物性参数统计,剖面的定性、定量解释,编制各种物(化)探成果图件。1 0.4 应用 数学地质方 法和电算处理 地质、物(化)探资料的整理,包括原始地质、物(化)探、航测资料等的标准编码表格和各项电算成果数据等。1 0.5 基岩地质填

29、图资料整理是在以上有关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确定填图单位分层的综合标志,检查划分标志,进一步确定其分布界线;确定地层单位年代、归 属,侵入岩的填图单位时代;编制必要的辅助图件及基岩地质图、综合柱状图、剖面图等。1 0.6 野外验收应提供的资料 各种原始记录本、表格与卡片;物(化)探各种原始编录表格及各种图 件资料;钻探、槽(井)探地质编录资料;测试鉴定及分析资料;各种实测地质剖面资料;D Z/T 0 1 5 8 一9 5 各种图件,包括野外地质手图、野外地质图,实际材料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基岩地质图、遥感图像解译图等;各种文字报告及野外地质简报;代表性的岩石、矿石、化石等实物标本,1 0,7

30、 最终验收应提供的资料 作者原图(1:5 0 0 0 0);基岩地质图(着 色、全要素)(1,5 0 0 0 0);第四纪地质图或地质图(着色、全要素)(1:5 0 0 0 0);地貌图(1:5 0 0 0 0)(根据需要单独编 制或与第四纪 地质图合编);编稿原图(铝版或薄膜)(1:5 0 0 0 0);各种实际材料图,一套辅助图件,样品测试及鉴定表册;图幅说明书及区调联测报告;按有关规定整理的原本档案资料;其他需要编制的图件及文字资料;陈列岩石、矿石、化石标本。1 1 质f监控 质量监控应贯穿区调项目始终,监控原则与露头区相同。但监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是考核浅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可靠程度和真实

31、性。1 1.1 覆盖层厚度为 3 -1 0 0 m地区,质量监控要点有待研究总结。1 1.2 覆盖层厚度小于3m地区,质量监控要点为:路线控制程度各类观察点数不少于 3 个/k m 夭然+人工露头点数目不少于 1.5个/k m 剖面控制程度不少于1 2 0 m/k m 剖面揭露比不少于 5%剖面有效控制程度不少于 3 0%”,3 路线控制程度,即尽可能多的发现天然露头点,是提高填图 精度的关键之一,观察点可分为天然露头点,人工揭露点、残积点,坡积点和第四系冲(洪)积点等。1 1.4 剖面控制程度,对于掌握全区构造轮廓,建立基本 地质构造格架起 关键作用。必须依据遥感图 像或物化探资料,按地质构

32、造的复杂程度布置不同比例尺的控制性剖面。1 1.5 剖面揭露比,即 按不同比 例尺剖面进行不同间距的点槽(如1 1 2 0 0 0 剖面即2 0 m间距)揭露,发现岩性不同,而未能揭露出界线时,要进行点槽间加密追索。用剖面总长度与剖面上揭露长度之比,反映剖面有效控制程度。1 1.6 剖面有效控制程度,即在一个剖面上应揭露出的各种地质界线与已 揭露的界线之比,为实际有效控制程度。以此衡量一个剖面的质量和研究程度。1 2 地质图件及 说明书的编制和出版1 2.1 基岩地质图是在揭去第四系(或在允许深度内连同第三系)的基础上编制的。根据不同岩类地区的填图要求,按G B 9 5 8 的 规定,将填图区

33、的 各种地质体、构造及其 性质、产状要素 等地质内容反映在基岩顶界面等深度图或盖层等厚度图上,内容的综合与取舍应合理,地理底图、编稿原图的精度和内容要素的反映应符合出版要求(基岩地质图编制方法见附录 C),1 2.2 第四纪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编制,按D Z/T 0 0 0 1 第9条执行(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编制方法见附录 D),D z/T 0 1 5 8 一9 51 2.3 图幅 说明书应反映浅覆盖区 地质构造的特点,内 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论据充 分,文图表相吻合,篇幅一般不超过 3 万字 说明书编写提纲见附录B),1 2.4 地质图件 及说明书 应在最终验收后一年内印刷出版。1 2.5

34、 地质图件及图幅说明书的汇交和提供使用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D z/T 0 1 5 8 一 9 5 附录A浅粗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 5 0 0 加)设计书编写提纲 (补充件)绪言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起止时间。简述测区自 然地理概况及地质、物探、化探研究 程度及遥感图 像可 解译程度。地质概况 月.门乙 .巨月.J月.月1AAAA2 简述测区 地质概况及存 在的主 要地质间 题。其中 应反映 覆盖层类型及发育程度,基岩顶界面埋深与风化壳发育程度,岩石物性参数,地球物理场特征等。A 3 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A 3.1 简述地质填图方法,精度要求及其选择的依据,以及侧重要解决的

35、向题,其中应反映覆盖区地质填图方法,物探、化探、槽(井)探、钻探等工程勘查的方法和要求,并将设计的钻孔表示于工作部署图中。A 3.2 提出填图单位划分的初步方案A Q 总体工作部署和经费预算A Q 门 简述 工作部署、工作计划、工作程 序、时间安排、计划实物工作量及人员组织、技术装备。A 4.2 各工作阶段(或项目)的经费预算A 5 预期的地质成果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工作预期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A 6 设计附图基岩地质草图(1:5 0 0 0 0)(含第四系等厚度线)第四 纪地质草图 或地质草图(I:5 0 0 0 0)e地质研究程度图(比 例尺视 具体情况确定,也可用表格或插图代替)遥感图像解

36、译地质图(1:5 0 0 0 0)(视具体情况也可合编为地质草图)。物探、化探解释构造图(c 1:5 0 0 0 0)(视具体情况也可与地质草图合编)。工作部署图(1,5 0 0 0 0).,.,dj口.一 户匕心U尹0产0只甘户0AAAAAA 附录B浅粗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 0 0 0 0)说明书编写提纲 (补充件)本提纲是包括了各类地质条件和基岩出 露程度不同的图幅,根据各图幅的具体情况可以 有所 增减和侧重。B1 绪言B 1.1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起止时间。D z/T 0 1 5 8 一9 5简要说明测区范围,地质、地理位置及其坐标,地形地貌,交通,气候,覆

37、盖程度,经济地理概况简要说明测区地质研究史及其主要成果。概述测区地质填图各阶段工作情况,完成的任务和工作量。口乙怪J月q川等矛BIBIB 2 第一章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遥感图像地质解释程度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遥感图像物征及其对地层、侵入岩、变质岩、构造等解释程度,各地质体填绘的精度评述。B 2.,地球物理B 2.2 地球化学B 2.3 遥感图像B 3 第二章地层B 3.1 按时 代由老至新,介绍测区地层系统,重点对前第四系进行阐述,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岩石组合、基本层序及物性、遥感影像特征、分布规模及其纵横向变化规律,简述沉积作用特征。B 3.2 说明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

38、、年代地层及物性地层单位的关系。新建地层单位应说明其历史沿革和建立依据。B 3.3 对火山岩地层除按地层学进行论述外,还应对其火山岩石学,火山喷发旋回,火山构造和古火山机构进行叙述。B 3.4 简述地层的含矿性和赋存的主要矿产。B 4 第三章侵人岩,1 概述各类侵入岩的 岩石谱系单位,成因类 型及其 分布特征。.2 以 侵入单元(或岩性侵入体)为基础,叙 述各单元侵入体的接触关系,各单元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微量元素,稀土配分,物理场及遥感图像特征及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论述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特3 论述典型岩体的组构特征和就位机制。4 有条件时论述岩浆活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矿控制作用。叫B4学征

39、B4B4B 5 第四章变质岩1 概述区内变质岩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2 叙述区内各类变质岩岩石学特征及不同岩石类型间接触关系和序次关系,探计变质岩原岩性3 叙述变质相,相系 和变质带特 征,总结变质作用特点,探讨 变质时代。4 简述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火山一 沉积建造,深成侵入作用以及与变质矿产的关系第五章第四纪地质及地貌1 叙述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各岩石地层单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岩性、岩相特征、成因类型及厚度助BS威BSBS,弱B6变化。叙述地貌类型、地貌分区及其特征。阐述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简述第四纪地层的含矿性及赋存的矿产。有条件时简述第四纪气候变迁。门了气弓口月只曰 .C产0口

40、以八0BBBBD Z/T 0 1 5 8 一 9 5B 7 第 六奔:构 造B 71 概述区域构造背景及测区构造基本特征。B 7.2 叙述各种构造(褶皱、断 裂、节理、劈理、线理等)形态、产状、性质及展布范围,讨论其序次关系 及级别。B 7.3 论述构造旋回 与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的 关系。B 7.4 对区内 发育的 推覆构造、滑脱构造、拉伸构造及叠加褶皱等,应阐明其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的初步分析。阐明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影响。按地质发展阶段和区域地质事件简述地质发展史。第七章经济地质及灾容地质概况卜一U :了,rnoBBBB 8.1 简述测区矿产情况及主要矿产的成矿地质条

41、件和远景,对新发现的矿(化)点作出概略评价。城市及 重要经济区 要对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有所说明.B 8.2 简述区内有 关环境地质、灾害 地质 情况,如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地震、环境污 染等,提出 予防措施和建议。B 8.3 简述区内有开发远景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及保护措施的建议。B9 结语简述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重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间题。参考文献及图版 附图基岩地质图(1:5 0 0 0 0)(残坡积覆盖区可不编)第四纪地质图 或地质图(1,5 0 0 0 0)附表或插表格式参照D Z/T 0 0 0 1 执行。n曰门.月.月.BBB1 2 附录C墓岩地质图(

42、l:5 0 0 0 0)的编制方法 (参考件)基岩地质图的编制可分为地理底图的编 制、辅助图件的编制和基岩地质图的编制三部分。C 1 地理底图的编制C 1.1 1:5 0 0 0 0 基岩地质图以同比 例尺简化 地形图为 地理底图。其 编制方法按照D Z/T 0 1 5 7 进行。C 1.2 根据基岩地质图的需要,合理取舍地理要素,以保证基岩地质图图面清晰,层次明显,避让得当,重点突出。C 2 辅助图件的编制 辅助图件包括实际材料图和钻孔分布图,风化壳分布图,盖层等厚度图或基岩顶界面等深度图等。1 1DZ/T 0 1 5 8 一 9 5C 2.1 实际材料图C 2.1.1 实际材料图是编制基岩

43、地质图及其他辅助图件的基础,比例尺应与野外工作用图一致。C 2 门.2 图面表示内 容应包括:基岩露头点、化石点,采集各类样品 及同位素测年样品位 置及编号,物探测网,剖面测线及测点位置、编号,工程揭露位置及图面统一编号等。C 2.1.3 采用钻探时,应编制钻孔一览表,表中应列出钻孔位置,编号,孔口标高(或坐标),风化壳顶面高程及厚度,基岩顶界面高程,定向取心位置及测量产状等。C 2.2 钻孔分布图C 2.2 门 钻孔分布图是根据实测钻 孔及收集以 往钻探资料综合编制而成。C 2.2.2 以简化的1:2 5 0 0 0 地形图 作为底图,将选用的钻 孔位置按地理坐标标定在图上,并标明钻孔所揭示

44、的 地层层 序(或岩体),深度(或厚度)。当 收集的 钻孔资 料个别孔坐标位置不详,可考虑地理要素加以校核,并统一编号。C 2.2.3 钻孔在图 面上的分布尽量均匀,合理,以满足地质构造的 分析 推断和勾绘覆盖层等厚线或基岩顶界面等深线的需要。C 2.2.4 钻孔的选取要合理。无法核查的钻孔资料不应选用。C 2.3 风化壳分布图C 2.3.1 测区风化壳发育时,编制风化壳分布图。C 2.3.2 以钻孔分布图作底图,选择控制风化壳分布的工程,补注出风化壳厚度,用内插法勾绘出风化壳等厚线和边界线等。通过分析圈出矿化范围和基岩,以及可能存在的断层等。C 2.4 覆盖层等厚度或基岩顶界面等深度图C 2

45、.4.1 以钻孔分布图作底图,圈出基岩露头区范围,根据钻孔和物探资料,综合分析推断不同层次覆盖层的厚度或基岩顶界面深度,用内插或外推的方法,勾绘各覆盖层的等厚线图或基岩顶界面等深线图。c 2.4.2 等厚距或等深距,可依各图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两条等厚线或等深线的平面距离不小于1 m m,二者保持整倍数。c 3 蓦岩地质图的编制C 3.1 应以1:2 5 0 0 0 实际 材料图为 基础,以地质资料为主,结合工程揭露、物(化)探和遥感解 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推断编制。C 3.2 以缩小 为1:5 0 0 0 0 的盖层等厚度或基岩顶界面 等深度图为 底图,编制基岩地质图(前第四系基岩地质图)

46、。若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要系等红层厚度薄,岩性单一,构造简单,钻孔已能控制,物探资料充分的情况下,尚可 编制前上第三系,前下第三系或前白 奎系基岩地质图。C 3.3 将基岩露头区和覆盖区的各种地质构造要素,按 G B 9 5 8的规定图例转绘到底图上,地质界线或断裂系统,按不同 性质分为确定的、推测的表示。覆盖层下地质界线的标定用内插法,由 控制其界线的 相邻工程间内插或用地质体的厚度内插;边缘工程根据其所在工程位置(或深度)依产状(即剖面)的自然延伸确定。工程点位置,实测的按工程坐标标定;未实测的,根据地形、地物结合物探测网及地质一物(化)探剖面 上相对应的 位置标 定。产状要素,应分别定

47、向岩心测量与物探定量解释用不用符号标注。还应 有代表性的 化石产地,年龄测定点,钻孔及 编号等。C 3.4 选择代表性的 地质一物(化)探剖面中 地质剖面作基岩地质图剖面,地层发育完整区或有构造钻孔(或其他深钻)资料的地区,也可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根据需 要和可能还可编 制一些角图,如构造解析图等。C 3.5 基岩地质图上地质体的标定参照 D Z/T 0 0 0 1 第 7 条。D Z/T 0 1 5 8 一9 5 附录D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1:5 0 0 0 0)的编制方法 (参考件)D 1 第四纪地质图,是反映第四纪沉积物与第四 纪火山 岩的岩 性、时代、成因类型及第四 纪地质 构造现象

48、的图 件。地貌图 是反映 地貌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 地貌 年龄的图件,是反映一般地貌特征,表现某一地区特有的、有一定规律出现的地貌现象的图件。D 1.1 地貌与第四纪地层分布有着密切的 关系,应根据基岩区出露大小、第四 系及地貌 发育程度和任务要求编制。第四纪地质图与地貌图可单独编制,亦可合编。当地表第四纪地层发育,岩石地层单位多,基岩区 面积较大,第四纪残坡积层发育时,需分别单独编制第四 纪地质图 和地貌图。当 地表第四纪地层单位少,基岩区 面积小,第四纪残坡积层不 发育,分布零星时,第四系与基岩可合编一张地质图;当 地表岩石地层单位多(包括第四系),地貌类型较多,图面内容复杂,难以表示时

49、,第四纪地质图与地貌图应各自单独编制。反之,可合编一张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D 1.2 第四 纪地质图、地貌图的编制可分为 地理底图 编制和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 编制三部分。D 2 地理底图的编制D 2.1 1:5 0 0 0。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 地理底图,是用同比 例尺的 简化地 形图为 地理底图。要求能准确反映调查区的地形特征为原则。其编制方法按照 D Z/T 0 1 5 7 进行。D 2.2 根据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需要,合理取舍地理要素,以保证图面清晰、层次清楚、避让得当、重点突出。同时应与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的要求紧密结合,尽量做到三者统一,地理底图公用。D 2.3 基本等高距的

50、 选取,以能显示测区的 基本地貌形态和主要特征为原则。一 般图 上两条等高线的间距不小于。.5 m m,必须是国家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同一幅图只能采取一种等高距,相邻两幅图的基本等高距必须是整倍数关系。一般高山、中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区的基本等高距可采用1 2 0 m,8 0 m,4 0 m,2 0 m和l o m。由 于浅覆盖区 大多位于平原、低山丘陵区,地势较平坦,当 基本等高距未能充分反映地貌特征时,可适可加绘间曲线和助曲线。图上每平方分米标注 3-4 个等高线注记。D3 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D 3.1 第四纪地质图表示内容及方法D3 门.,基岩区范围及其符号D 3 门 2 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