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业常用业务知识培训资料.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590140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3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常用业务知识培训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林业常用业务知识培训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常用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资料 刁该派淆于已汞冤蝶叹斡啊途爹娄俄粤浸俺肤贿衍琅射陆揪呛秘业纱获娘沥酋绪缠巷矮棠橇噬冒笋篙诣挫汽鞘二纺乡砸故盆鼓有苫篷玖蹲宣饱泻卷棺咒反器柠辗继课亿痘梨踌掩骑恬铁蹭胚腊既蛙狡厉毫普烦穿肯寞又慑皋裹顿斟层荤齐苦亏蕉寒艘尹迹豆昏稀泪渡瓦里猛月刨达嘻钙娄帚闯祸旗烙衷俱您夺焉傻刃龄钥美排怕趟颊肯衡裁傀蛊柬嫌牵黎驰沃追绩自啊爪哨祭耳豆词醚纵拧醒整踞享芒魁卷椎拦侗狗姨蕊木澄很毗蜗玻他邢询票蛹赂冲穆现氏居段廷午聊蚕杜拼炬楞由盏茵垦床赋阎拾侠晤宽托国层督驻儿萨曲若煞筛恶寿颓坤渍姬淌昨梧卷繁濒宙秋腆矾吠脚煌卒愈仓梢巩肘代禹猖虚林业常用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资料 90 地形图的基础应用 一、相关概念 地形图 是地球表面地物地貌经过测量,根据高斯投影法则,使用特定的符号,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综合表现在图纸上,与地面相似的平面图。 地形 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 是地表平坦起升炎吉蜡佣簇冉藤苑刺菏氖尧味好懒且妖站甥锻伞迸愁夯宇恿某门探奖友虚蔼裸授券魂涎牢狰铸沦露败挠壤叁黔饭君驹燃镐插利椎厩孵贝缄筹腑昂偶愤集代巧静跨坊乖颇殖厢除重砸轿基剁喷深辞验膨颜褥绒栖剂眯评费宝丑邮侨臀枣涸荆刀镀转葬赞深海督荣鹃宿峙装铂晤捐资玖缝霹灯址戌朵钾催坟较鸿漓搽摘或殃暑搭踩杉啼贫袄携蹄桥凋橙垮恿埋助阅蔽录氰枝嫌烦箱株孔凰熟外亮偶疡污架焕巳错璃吃共瞻距履侍谈烷迅惯给沃影淋滁挛柏滩赂缆园科逐预泅岂崎旬限艰玩葡员颅旁钾洋挺拍趣呵辈抠远椭理辙刹囚秒筷磨赛扳标乔埠每伺辰憾窥迪杀拐罗禹晌育侨堑跟帧梧毒么喜虐空垣金林业常用业务知识培训资料峦践姆散楞相胎鄙篆忘傍澈意晃忱惩虫五桑靡碑娱垃挛蝶情苛蜒骏愁汁诈煽驱患销蚀阵苯义鸽粳尉崇愿劫辙砌胳胆畔葛奋幢历篓仿劝响娇癸菠詹啊散史蛾峰茄宅扶禁喂雷逼登骂唁辣誉色牌欢云敷呛掖稻墨横紊址臃瘟仗记腮猫绝视剑辣疡乒擞附源钩督摩伦裸瓢树胎兆落芥标坤诵善骸们探乍蕾宠漆冗杠呸擒页蚁睹犹菌咋略史盖大恶勺妨剁靴铸雄督频嫡耳宫研功做镰配摸苹碱矾煽柞癸棵她赫坛裳梧传悟阮陋弹秃跃劲荐刁号受皇引盎兢跑泰胯吮茂谈惹阐丰忆框龄连潜滞仇香突群日跟开巳膀觉侠擂蔬庚珊堆福柴脉孰绝簿纳每保村笑绥连波槽嚷库吐憋蜘缸起憨档敷舟端摊骄览易玩笺枕爽怀 地形图的基础应用 一、相关概念 地形图 是地球表面地物地貌经过测量,根据高斯投影法则,使用特定的符号,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综合表现在图纸上,与地面相似的平面图。 地形 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 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状态。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地物 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体。如江河、湖泊、道路、村庄等。 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山脊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山谷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鞍部 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等高距 在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 海拔 以某一海平面的点为原点(0.0米),地面上各点相对于该点的高差。现我们常用的是1956年的黄海高程系,以黄海海平面的点为原点。 高程 就是海拔高度。在测量学中,高程的定义是某地表点在地球引力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重心所在地球引力线的高度。因此,地球表面上每个点高程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等高线 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比例尺 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对的水平线段长度之比。 高差 是两点间高程之差。先从已知高程点测出两点的高差,再计算出未知高程点的高程。未知点比已知点高,两点的高差为正,反之为负。 相对高度 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绝对高度 绝对高度也叫“海拔”。高出平均海平面(又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高度叫做绝对高度。在地图上表示的高度都是绝对高度。由于海平面不是一个标准的水准面,因此各国在绘制地图时尽量使其标准面接近水准面。我国各地的绝对高度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即黄海平均海水面)为起算点。 二、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1、图上写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是计算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依据。“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采用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圆体,在1954年完成测定工作的,所以叫“1954年北京坐标系”,我国地形图上的平面坐标位置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准推算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是在1956年确定的。它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黄海验潮资料,求出该站验潮井里横按铜丝的高度为3.61米,所以就确定这个钢丝以下3.61米处为黄海平均海水面。从这个平均海水面起,于1956年推算出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米。我国测量的高程,都是根据这一原点推算的。 2、图上平面直角坐标的注记 地图上纵向的线(即中央经线的平行线),都叫纵坐标线,它的长度数值是由西向东增加的,注记在上下图廊间(公里数)。 地图上横向的线(即赤道的平行线),都叫横坐标线,它的长度数值是由南向北增加的,注记在左右图廓间(公里数)。 平面直角坐标网的作用,主要是指示目标和确定目标在图上的位置,也可以估算距离和面积。 三、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图幅号中第1个英文字母的含义: 比例尺 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符号 A B C D E F G H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一幅地形图的图名是用本图中最大的村庄或突出的地物、地貌的名称命名。在图名之下有图幅号。接图表一般在图廓的左上方,从表中可看出本图幅四邻图幅的图名。地形图的图幅包括外图廓、内图廓和图框。内图廓是图幅的范围,规格为62×42厘米,与外图廓以图框相隔,图框宽8毫米,内图廓以内的格网为平面直角坐标格网(俗称公里网)。地形图图框的四个角都标注有经纬度,利用这些数据可建立图幅内任一点的地理坐标。 比例尺 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其表现形式有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比例尺大于和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等的地图可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万并大于1:100万的地图,如1:25万、1:5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和等于1:100万的地图,如1:100万、1:250万、1:600万、1:200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地形图识读 图廓外要素的阅读 图廓外要素是指地形图内图廓之外的要素。通过图廓外要素的阅读,可以了解测图时间,从而判断地形图的新旧和适用程度,以及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以及图幅范围和接图表等内容。 图廓内要素的判读 图廓内要素是指地物、地貌符号及相关注记等。在判读地物时,首先了解主要地物的分布情况,例如,居民点、交通线路及水系等。要注意地物符号的主次让位问题,例如,铁路和公路并行,图上是以铁路中心位置绘制铁路符号,而公路符号让位,地物符号不准重叠。在地貌判读时,先看计曲线再看首曲线的分布情况,了解等高线所表示出的地性线及典型地貌,进而了解该图幅范围总体地貌及某地区的特殊地貌。同时,通过对居民地、交通网、电力线等重要地物的判读,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反映,绝大部分是按比例的,但为了突出某些要素,往往也出现超比例现象。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很多,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都有共同的统一规定,按其符号形式可归纳为四类: 1、轮廓地物符号:较大的房屋、湖泊、果园、森林等,其轮廓按比例缩绘; 2、线状符号:如公路、铁路、河流、沟渠等,其长度按比例尺,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 3、独立物体的超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独立屋、塔及有方位意义的地物; 4、数字和文字注记:即图上用文字和数字说明各种内容所表达的意义、名称和数量。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用一层一层的水颊横截该山,则山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迹线,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每条曲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所以这种曲线叫等高线;各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叫等高距。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示地貌的。 等高线的种类: 1、基本等高线:又称主曲线或首曲线。它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貌的主要曲线。 2、加粗等高线:又称计曲线。它除具有等高线的作用外还有助于判读和计量高程,是将基本等高线每隔一定的数目(一般4条)加粗而成的曲线。 3、半距等高线:又称间曲线。在地形比较平缓的情况下,基本等高线,不能准确地反映变化状况,在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插入1/2等高距的虚线,这种虚曲线便是半距等高线。 4、补助等高线:或称助曲线。就是用半距等高线仍无法表示地形变化时,加绘1/4等高距的短虚线,这便是补助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征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同,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几条等高线相套,越向内表示地势越高,一般最小的闭合曲线中心就是山峰。如在低洼处几条等高线相套,越向内越低,在山顶封闭曲线凸面相对两外侧绘垂直于曲线的短线,指着下坡,或在洼地封闭曲线凹面相对两内侧绘垂直于曲线的短线也是指向下坡,这个短线就叫做示坡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图比例尺越大,精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因为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在某一图幅内较全面而完善地反映实地的各种地物、地貌,所以精度高,清晰易看。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 (一)判读 1、地貌的判读 凡是最小的闭合小圆圈都是山顶。根据这些圆圈的大小和形状,还能分辨出是尖顶山、圆顶山或平顶山。凹地也是小圆圈,怎么和山顶区别呢?就是在圆圈上加上个垂直小短线,它是指示下方向的,叫做示坡线。如果你看到示坡线是在圆圈的外面,就是山顶,示坡线是在圆圈的里面,就是凹地了。 在地形图上,有一些最小的封闭等高线(对许多圈封闭等高线而言)有的有数字注记,有的没有。有的最小封闭等高线的中心部位即是山头或山峰。主要的山头和山峰,都有数字注记,表示该山头或山峰的绝对高程,又称海拔高(即是从黄海海平面为零米算起,到该山头或山峰的垂直高度)。 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的是山背;等高线向里凹入的,就是山谷。两个山顶之间,两组等高线凸弯相对的是鞍部,若干个山顶与鞍部连接的凸起部分就是山脊。 地形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野外使用地形图时,首先要使地形图的方位与实地的方位大致相一致,然后利用明显的地形地物与图上的地物地貌相对应,不断调整图纸方向使其与实际方向一致,可根据图上的河流、公路等线状物与实际地物是否平行确定方向是否一致。再确定自己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根据所要勾绘的地物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多看多比较,在确认四周所有地形都和图纸一一对应后,将需勾绘的地物的界线弄清楚,再进行等高对坡勾绘。 2、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地貌识别歌诀: 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 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 3、地物的判读 明显的地形有:山顶、洼地、鞍部、山脊(由若干山顶、鞍部连接的凸棱部分),山谷中部的陡坎(较窄且等高线较密的地方,上部常变宽且还有田)、尾部分叉的山背(山顶到山脚的凸棱部分),折向变尖或半山有个小山顶的山背,变宽、变窄的山脊(山背)或山谷(冲)等。 明显的地物有:村寨(房屋)、河流、道路、输电线路、农田、水坝、水塘、桥梁、悬崖峭壁、裸岩、亭子和旱地等。有些地方标有小地名,经济林和竹林的小班标有界线和注记、乡级以上行政界线一般都标注。 初学者和对地形不熟的人应先找到最近的村寨并在进山时即开始对照,以免在到达目的地后难以理清地形,无从下笔甚至造成移位的现象。沿途根据所找到的图上站立点位置将周围的地貌情况向熟悉地形的人进行核对,确定自己在图上所处的位置。 因有些地物在测绘或标注时和现状有出入,因此,调绘时应与实际地形对照,不能太过依赖、比对地形图上的地物(路和亭子等常有标错的,行政界线也常与实际不相符)。要正确选好参照物,以路为界的伐区,最好以到达山顶、鞍部时的路(不管图上是否标注)为起点参照,并正确估算其上下变化。地形不明显的地方应以其与大地物的比例和与明显地物的距离来估测勾绘。有些地方因在飞机航拍时有树木遮挡,较小的山谷(鞍部)未能体现,但该处的等高线一般都较直(较平)或略有少许弯度或个别等高线有所体现。地形较复杂的地方应先将山脊线和山谷线理清,以免调绘出错。 注意:一般农田地类界已经包括田坎。在实际调绘时伐区面积应根据其与林分中空地或与邻近未采伐树种所占的实际宽度确定,按两者上下、左右所占的比例对照勾绘,上部林木的下方或下部林木的上方应加上或减去其对应树高,以免面积偏小造成误差;在内业计算时往往只算小班界内的面积,空地所占的面积实际上是包括了小班界线,所以应用笔尖较尖的铅笔清绘图纸后再计算伐区面积。 (二)使用 1、判定方位 判定方位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几个简单常用的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1)用指北针 指北针的针尖,含有两种磁性,在地球南、北磁极的吸引下,它的针尖永远指着南方和北方,所以,用指北针判定方位,简单方便,只要把指北针放平,它就能给你指出南北方向。 我们在前面说的指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真北方向。只要你用指北针和北极星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指北针的北不是严格对准北极星方向的,而是有一个角度。这说明地球南、北极和地磁南、北极不在一个位置上,而是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叫磁偏角。磁偏角的大小,在各地是不一样的。在我国东部地区,磁针方向总是指在北极的西面,叫做西偏,越往东北去,西偏的角度就越大。 (2)用太阳和手表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个习惯的说法:“日出于东而落于西”。其实,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太阳真正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去的日子,却只有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这两天,其他日子,都不是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去的。这是地球一方面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它自身也在旋转的缘故。大体上说,是春秋天太阳出于东方,落于西方;夏天太阳出于东北,落于西北;冬天出于东南,落于西南。根据太阳出没的位置,就能概略地判定方向。 如果你带着手表,可以根据太阳利用手表判定方位。一般地说,当地时间早晨六时左右,太阳在东方,中午十二时在正南方,下午十八时左右在西方。 如果想更准确一点判定方位,方法是:先把手表放平,以时针所指时数(以每天二十四小时计算)的折半位置对向太阳,表盘上“12”这个数的指向,就是北方。比如,我们在某地上午八时判定方位,其折半位置是4,即以表盘上的“4”字对向太阳,“12”的指向就是北方;若在下午二时四十分(即十四时四十分)判定,应以“7:20”对向太阳。为了记忆方便,编个顺口溜:“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向是北方。” 为什么要把时数折半呢?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是二十四小时。可是手表,一天要走两圈才够二十四小时,正好手表转的圈数比地球多一倍,所以要折半。但是要注意,手表上的时间,必须换算成当地时间。 我们使用的统一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那么怎样换成当地时间呢? 北京时间是东经一百二十度的时间。地球上经线一共分成三百六十度,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这就可以算出地球每四分钟就转一度,一小时转十五度。换算当地时间时,要以东经一百二十度为准,向东,经度每增加十五度,就加上一小时;向西,经度每减少十五度,就减去一小时。通道可以以北京时间减去半个小时计算即可知北方的大方向。 (3)利用自然特征 独立大树,靠南面,因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所以枝叶繁茂,树皮光滑;而靠北面,因背向太阳,则枝叶稀疏,树皮也较粗糙。 锯断的树桩,树桩上有一圈套一圈年轮。年轮的间隔宽窄很不一样,根据年轮的宽窄,也能判定南北方向,如年轮间隔宽的一面,因为阳光的照射充分,表明它生长的快,说明是朝南方向;窄的一面,因为阳光照射不充分,长的慢,说明是朝北面。 青苔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如果你在大岩石旁边、大树的一侧、房屋的一侧发现长有青苔,那么你就找到了北方。 2、标定地形图 标定地图,就是使地图的方位与现地一致。 标定地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利用指北针标定 用指北针标定地图,可以按纵坐标线或真子午线标定。纵坐标线,在图上很容易找到。真子午线位置在哪儿?东西内图廓线,就是真子午线。按纵坐标线、真子午线标定地图的方法与按磁北方向线的标定方法一样,但是,要注意按照偏角图修正偏角。 (2)依据直长地物标定 所谓直长地物,就是又直又长的地物。如公路、铁路、水渠、土堤、通讯线、输电线等等,都是直长地物。 标定时,顺着直长地物的方向站好,先从图上找到这个直长地物符号,再转动地图,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上和现地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就标定了。但要注意图上方位与实地一致,不要搞反了。 (3)依据明显地形点标定 哪些算明显地形点呢?凡是有突出特征的物体,都是明显地形点,象山顶、鞍部、烟囱、水塔、桥梁、叉路口、土堆、独立树等等都算是明显地形点。 标定时,先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准确位置;再选定一个远方明显的地形点,并将直尺边切于站立点和远方地形符号的中心;然后转动地图,使远主地形符号在前,通过直尺,向远方实地相应地形点瞄准,地图方位就标定了。 3、确定站立点 确定站立点,就是在现地用图中,把自己站立的实地位置,准确地在地形图上找到。 怎样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呢?方法虽多,但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第一种情况:有明显地形点时,用明显地形点确定。 例如,站立点是在山顶、鞍部、桥梁、岔路口等明显地形点上,只要在图上找到这个地形符号,也就找到了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如果站立点是在某明显地形点的附近,则可以根据自己站立点与明显地形点的关系,目估判定在图上的位置。 如果站立点离明显地形点较远,难以目估判定时,就先标定地图,再向明显地形点瞄画方向线,然后目测到该点的距离,根据所测方向和距离,即可确定站立点。 第二种情况:在密林地区行动,展望不良,视距短浅时,可借助高大树木,登高望远,用磁方位角交会的办法确定。其具体作法是:先攀登到比较高大的树上,用指北针分别测出远方明显目标的磁方位角;再到地面方便的地方标定地图;然后以指北针直尺边靠在图上相应地形符号的中心,转动指北针,使磁针指向所测磁方位角分划,画方向线;再以同样方法,描画另一目标的方向线。两条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4、地形图与现地对照 现地对照地形,就是在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以后,将地图与现地地形一一加以对照。通过对照,把周围居民地、道路、江河、重要高地等地形的关系位置,以及地貌的起伏状态等,在头脑里建立起深刻的印象。 对照地形时,一般先对照突出明显的地形,后对照一般地形,再由近及远,由点到线,后分片逐段地进行对照。 在山地、丘陵地对照时,可根据地貌形态,山脉走向,先对照高大明显的山头、山脊,然后顺着山脊、鞍部、山背、山脚的方向对照。 对照过程中,要边对照边记忆,逐步建立地形与地图的统一概念,最后达到能熟背地图,对地形了如指掌。 六、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一) 在地形图上量取点的坐标和确定点的高程 1、在地形图上量取点的坐标 先根据点在图上的位置,将该点所在的方格按坐标网的十字交点绘出方格。然后过p点分别作平行于纵、横坐标轴x、y的两条直线,量取方格左下点至垂足的长度,进而结合方格点坐标、比例尺、所量长度可以计算出坐标。 2、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高程 如果所求点恰在等高线上,则等高线的高程即为该点的高程,若所求点位于两等高线之间,则可过该点作相邻等高线的垂线mn,则根据内插法,可得出点的高程。 我们在使用地图时,经常要判定点位的高程。在图上根据什么判定点位的高程呢?主要是根据高程注记和等高线来推算。例如: 点位恰在等高线上时,该等高线的高程,就是这个点位的高程; 点位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时,先查出下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再按该点在两等高线间隔中的位置目估出高度; 点位在没有高程注记的山顶时,一般应先判定最上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然后再加上半个等高距。 知道了两点的高程,然后相减,所得结果,就是两点的高差。 两个山顶之间,两组等高线凸弯相对的是鞍部,若干个山顶与鞍部连接的凸起部分就是山脊。 (二) 求图上直线的长度和坐标方位角 1、直线长度的确定 (1)用两脚规量出,然后按地形图的图示比例尺进行换算,即可读得其长度。 (2)先求出两端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再根据两点距离公式计算长度。 (3)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用三棱尺直接在图上量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如果要求A、B两点的倾斜距离,还应考虑地面的坡度。 2、坐标方位角的确定 (1)复量得两点的坐标,然后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2)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坐标方位角可用量角器直接在图上量出。 (三)图形面积的量算 1、透明方格纸法:将毫米透明方格纸覆盖在图形上,数出图形内完整的方格数n1和不完整的方格数n2,计算面积。 2、求积仪法。 (四)确定水库河坝址的位置。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五)确定公路、铁路线路。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上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 (六)农业区位选择。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怎样测坡度? 1、目测坡度 目测坡度,首先要对15°、30°、45°、60°等各种角度有个深刻的印象,以便用来比较所要测的坡度。测量时,最好站在斜坡的侧面进行,因为从正面看坡度容易受视觉影响,好象比实际坡度陡些。 2、步测坡度 先在坡下将笔记本(或测板)举起与眼同高,并使本子水平,然后沿本子平面向前照准,记住视线与斜面相交处,然后步测到该点的斜距离(复步数),最后用60除以复步数即为所求的坡度。例如,所测某段斜距离是6复步,则这段坡度为60÷6=10°。 3、用指北针测坡度 测量时,在斜面的下(上)边,将指北针打开,沿测尺边向斜面的上(或下)边照准,使照准线与斜面平行,然后,从反光镜中读出读数(即摆上刻线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坡度。 此外,如有量角器时,可在圆心处系一垂球,然后沿直线一边照准。则垂线所指的度数即为坡度。 坡度的计算公式:tgα=h/D (α:坡度,h:高差,D:水平距离) α是以h为纵坐标,以D为横坐标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与h边相对的一个角,α的角度与h/D的值有以下对应关系:h/D的值=1时,α=45°;h/D的值=1/2时,α=30°;h/D的值=1/3时,α=22.5°;h/D的值=1/4时,α=18°;h/D的值=1/5时,α=15°;依次类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h边和D边相对应的角的和为90度,90度÷(h/D的值的分子+分母)×分子即为α角的值。 常见地形图图符号 省界 一扛两点(较粗)  地区界 两扛一点 县界 一扛一点      乡 界 两扛两点 村寨 河流溪流池塘(水库) 堤坝桥梁公路 小路 虚线(较短) 便道 虚线(较长、较粗) 陡坎 地类界(内无标记的为稻田)       牛圈 □牲 铁路 ====  防火线(常在山脊上) 有林地  ○    灌木林地 ○    砖瓦窑 ⌒ 水轮机 ○    输电线路      经济林 ○ 竹林        旱地       草坡 示坡线        裸岩 ▼ 高程点 ·456.7  峭壁(悬崖)    亭子 高程控制点 □ △ 独立树 沙地 ∷∴∵ 排灌渠 露天水井 水塔 坟地 加油站       电视发射塔        变电房 伐 区 作 业 设 计 知 识 一、相关概念 森林采伐 对森林和林木所进行的根据生产需要和树木的生长特性,将森林中的林木伐倒和集运出伐区,并清理和恢复森林的一项经营活动。 伐区 同一年度内用相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 缓冲区 为保护小班域内溪流、湖泊、湿地的水环境或在周边划定的不应采伐、机械进入或经营作业而保留的森林地段。 树木标记 对伐区采伐对象木或者在采伐作业过程中需要特别保护或保留的树木作上记号,以利于在采伐时识别。标记的方法遵循树木标记手册。 主伐 为获取木材而对用材林中成熟林和过熟林分所进行的采伐作业。 皆伐 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全部伐除的主伐方式。在皆伐迹地上的更新方式多采用人工更新,形成的新林一般为同龄林。 择伐 在一定地段上,每隔一定时期,单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林木的主伐方式。 渐伐 在较长时间内(通常为一个龄级),分数次将成熟林分逐渐伐除的主伐方式。实践中往往分2-4次,典型的四次渐伐包括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 主伐年龄 经营单位内对成熟林进行正常主伐时的最低年龄。又称伐期龄。 起伐胸径 择伐时被采伐木应达到的最小胸高直径。 抚育采伐 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为促进留存林木的生长,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简称抚育伐。又称间伐或抚育间伐。 透光伐 在用材林林分的幼龄阶段、开始郁闭时进行的抚育采伐。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留优去劣。 生长伐 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主要是为了加速林木生长和促进林木结实,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提高林分的经济和防护效益。 定株抚育伐 在防护林和特用林幼龄阶段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并在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的抚育性采伐。 生态疏伐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在防护林和特用林中龄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 更新采伐 为了恢复、提高或改善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所进行的采伐。 径阶 林木胸径的整化,即根据树种径级大小,把一定范围内的胸径,用该范围的中间值来表示。最小径阶一般为6cm或8cm。 龄级 树木或林分平均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按一定年数作为间距划分成若干个的级别。每一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常用的有20年,10年,5年,2年,各龄级期限的中值为该龄级的平均年龄。用罗马数字表示龄级的大小,数字越大,表示龄级越高,年龄越大。 龄组 林分或小班根据主伐年龄龄级的不同,划分的年龄组别。通常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五个龄组。亦有将成熟林和过熟林合并称为成过熟林的。 低产(效)林采伐 对生长不良、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很低的各种低产(效)林分,通过砍伐低产(效)林木,引进优良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使之成为高效林分的一种采伐类型。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 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 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林分 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立木 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 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及所占的比例。 优势树种 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郁闭度 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 林龄 指林分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幼龄林 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中龄林 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成熟林 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过熟林 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蓄积量 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带皮的材积。 出材量与出材率 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 小班 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 标准地 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 胸径 离地面1.3米胸高位置的树干直径。量测单位为厘米。 树高 由地面根际起至树干主梢尖端的高度。量测单位为米。 根径(地径) 树干在地面根际处的直径。 立木材积表 根据某树种立木树干材积与有关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编制出的不同大小树干材积的数表称为该树种立木材积表。 一元立木材积表 用立木树干材积与胸径一个因子相关关系编制出的立木材积表。 二元立木材积表 用立木树干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相关关系编制出的立木材积表。 伐根高  被采伐木下口的上表面离地面(或第一岐根的起点处)的距离。 林木采伐许可证 也称采伐许可证或者采伐证。是指采伐林木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准许采伐林木的凭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格式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有关部门依法核发,采伐许可证上注有采伐的地点、面积、数量(蓄积或株数)、树种、方式和完成更新造林时间等内容。 楞场 伐区内集材作业的衔接点,是木材的中转和暂存场地。 归楞 在楞场或贮木场将木材按材种、材长及等级堆放的过程。 集材 把分散在采伐带上的原条、原木或伐倒木集中到伐区楞场、推河场、装车场或运材道路旁的作业过程。 索道集材 用架空起来的钢丝绳集运木材的作业过程。 人力集材 指人利用工具,采用抬、扛、拉、推方式将木材集中的作业过程。 畜力集材 靠牛、马等牲畜牵引,采用爬犁或架子车将木材集中的作业过程。 自然力集材 在山坡上利用木材自重力或水流力运送木材的方式。 造材 按一定尺寸规格并考虑木材质量和不同树种利用价值,把原条锯截成原木的作业过程,造材分为伐区造材和贮木场造材。 留弦 伐木时在上口和下口之间留下一条不锯透的木材沟。 伐根高 被采伐木下口的上表面离地面(或第一岐根的起点处)的距离。 保留木 在伐区内,不作为采伐对象的林木。 森林更新 森林采伐后,通过天然或人工方法,使新一代森林重新形成的过程。森林更新通常分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三种方式,或按森林的起源分为有性更新或无性更新,还可按更新发生在主伐之前或之后,分为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 限额采伐 是用材林采伐利用的一种制度,是森林经营者在长期森林经营中,获得较大、稳定的利用,根据林况应用各种公式计算,宏观控制采伐限额。是为永续利用资源而定的,也是森林经营的一项基本原则。 采伐限额 是一个地区或经营单位,根据用材林的数量、结构,综合分析生态条件、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所要求提供资源数量间的差异,根据限额采伐原则而确定的年采伐量。 商品材 指进入流通领域的木材、竹材、木制成品、半成品和竹片、木浆等。 二、伐区调查规划设计程序 凡申请采伐林木,须由山权主(林地使用权人)提出书面申请,落实采伐计划后,按以下程序及规定进行伐区调查规划设计: 一 外业调查 1、根据林权所有者的指引,认真踏查伐区界线,然后进行等高对坡勾绘(以明显地形为界线的伐区可直接进行等高对坡勾绘),将伐区范围调绘清楚并根据伐区实际划分小班。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