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64988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导()为推进上海卓越全球都市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创立高水平软件名城,深入推进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加强对本市各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规划建设指导,在总结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规划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本市规划、土地、产业、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根据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以及园区发展现实状况和趋势,制定本指导。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内涵及分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如下简称为:软件园区)是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为重要发展方向,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园区。软件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度一般不低于50%,园区内部具有相对完善功能配套。按照规划

2、面积和体量规模不一样,本指导将规划面积300亩以上软件园区定义为大型园区,300亩如下为中小型园区。软件园区与仅具有独立单体建筑、有关配套设施重要依托周围社会资源软件楼宇有着明显差异。本指导将重点针对软件园区,尤其是新建园区及成片整体转型园区特点和发展规定,予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二、重要原则本指导是指导本市各类软件园区规划建设、更新改造重要导向性规定。通过统筹指导和分类施策,突出体现“创新引领、产业高端;以人为本、产城融合;资源集约、绿色生态;智慧智能、魅力人文”理念和原则。创新引领、产业高端,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为使命,贯彻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推

3、进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平台化、绿色化发展。以创新为引领,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环节攀升,强化对关键技术和高端环节控制能力,不停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握大数据发展机遇,发展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新型商业模式,为众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大平台服务。以人为本、产城融合,以满足人需求为主线出发点和落脚点,塑造类型多样、网络畅通、舒合适人园区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园区活力。推进居住与就业相对均衡布局,减少远距离通勤交通,有效减少出行高峰期公共交通压力。重视园区产业、居住、休闲等功能有效紧凑衔接,推进产业和都市融合发展,不建设“孤岛型”园区,防止“空城”、“睡城”。资源集约、绿色生态

4、,合理提高园区开发强度,提高土地、能源、人力资源各类资源产出水平。有效增强工业用地、研发总部类用地、商业办公用地等节省集约运用水平。根据地区功能定位,合理配置各类用地,形成布局合理园区空间构造,增进土地使用功能有效混合,形成功能复合化园区形态。加强生态绿地、公园、湖泊水系有机衔接,增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园区绿色生态系统。构建步行、骑行绿道网络,满足人们户外活动和慢行需求。智慧智能、魅力人文,建设高速泛在、适度超前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以深度感知、全面互联、融合分析、智能决策为重点,面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需求和人需求,以切实增强智慧园区建设给企业和市民带来便捷高效、智慧创新感受度为出发

5、点,建设面向未来智慧园区。强化园区文化建设,彰显园区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构建富有地区特性、产业特点、人文魅力、面向未来园区风貌。三、重要内容(一)建设创新引领、产业高端、服务完善新载体1、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能级提高鼓励园区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以推进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高端化发展和“两化”深度融合为方向,重点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消费、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产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形成一批针对细分领域创新引领、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软件园区。鼓励园区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

6、细分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提高项目入住率。稳步提高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规模、产业集聚度、产业发展质量、土地产出水平、劳动生产效率等指标,全面到达全国领先水平;重点园区到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2、提高园区产业创新能力鼓励园区从满足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整合协同需求角度,组织建设和开放共享信息服务公共试验室,推进各类试验设备、检查检测设备共享应用。组织建设专利等知识产权和技术展示交易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园区之间互动合作、协同创新,联合布局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协同创新机构。鼓励园区积极对接国内外技术和产品创新

7、资源,在有关行业资源集聚、信息汇集、原则制定、产业链合作等方面形成更大影响力和带动力。3、建设多层次园区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园区搭建以空间物业服务为基础,以产学研对接、教育培训(软件学院)、政策服务、金融服务、投融资服务、人才服务、科技中介、市场营销以及园区文化环境服务等为重要内容,整合政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资源而形成多层次园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信息服务产业细分领域同业联盟、异业联盟、产业链联盟,形成有助于创新创业、信息交互、跨界融合、资源整合产业生态系统。4、打造一流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品牌鼓励园区加强品牌建设,整体性打造并统筹展示园区标识,营造良好品牌形象,

8、体现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新风貌。园区应重视项目品牌建设,围绕客户需求,在众创空间、原则厂房、研发楼宇、办公空间、综合配套等园区载体全产品系列中,打造具有独立品牌形象和识别度、高品质、高影响力产品品牌。(二)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新型园区1、推进园区规模化发展软件园区应具有明确四至范围。鼓励本市新建软件园区规划面积不少于300亩。鼓励各区因地制宜,根据交通配套、都市更新、产业基础等实际条件,采用分布式方式配套建设或更新改造一批规模不等、各具特色中小型软件园区或软件楼宇。2、推进园区科学选址和优化布局新建软件园区规划选址,应符合本市都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都市集中建设

9、区内,选择具有对应交通、环境及配套设施容量区域,按照公共交通发展导向,重点依托全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规划布局,结合区域都市更新和功能再造,实现组团式紧凑型开公布局。原则上新建园区优先在新一轮都市总体规划确定、临近轨道交通站点产业小区中选择。3、推进园区集约化发展软件园区应以推进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为重要目,园区内规划工业用地、研发总部类用地、商务办公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占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即产业用地比重,对于大型园区一般不应低于40%,对于中小型园区一般不应低于60%。为适应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需要以及上海土地资源稀缺实际,鼓励园区最大程度地提高容积率,全面提高园

10、区土地节省集约运用水平。在符合区域交通、环境、配套设施等承载力规定前提下,园区开发强度原则上应按照规划容许最大值确定,根据区位条件不一样,一般不低于2.0-3.0。其中工业用地按照不不小于2.0,研发总部类用地按照不不小于3.0予以规划控制。4、强化园区公共空间规划开发建设无围墙、通透共享、有助于公共交往和活动开放式园区环境。鼓励园区内企业附属绿地沿路布置,对外开放。园区内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应与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枢纽、公交站点等结合设置,并通过步行网络串联。对于大型园区,其公共空间总用地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即公共空间用地比重一般不应低于15%。园区应充足运用地下空间,

11、在满足工程技术规定前提下,鼓励相邻地块地下空间直接相连。5、推进园区功能复合式发展鼓励园区规划使用综合用地和混合用地,按照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功能集成、资源整合需求,对一类工业用地、研发总部类用地、商务办公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可进行综合用地和混合用地开发,创新土地运用方式,结合区位、交通支撑条件、配套设施水平等,确定综合用地和混合用地选址、建筑规模等参数,建设产业综合体。针对产业转型发展、科技创新特点,容许产业类工业用地配套科技创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比例一般不超过15%。6、加大既有园区更新改造工作力度,推进转型升级鼓励本市既有各类软件园区,结合自身条件、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功能定

12、位,加大园区更新改造工作力度,推进园区转型升级。从企业和从业人员反应最迫切问题出发,重点在推进产城融合、处理机动车停车困难、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建设智慧园区、加强品牌建设、改善园区综合配套环境等方面,参照本指导,努力破解短板问题,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设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产业小区1、鼓励园区建设“10分钟产业小区生活圈”一是在园区内部,步行10分钟半径内(500米左右),配套咖啡馆、小型超市、食堂、餐饮、体育健身场所、文化休闲场所、创业创新空间、部分人才公寓等。二是在园区内部或外部,10分钟车行半径内(3-5公里左右),配套人才公寓、公租房、商品

13、住房、租赁住房、大型超市等。对于新建大型园区,应努力为园区50%就业人口在10分钟车行半径内就近居住发明条件,推进居住与就业相对均衡布局,减少远距离通勤交通。倡导人才公寓、公租房、租赁住房按照就业人口30%左右予以配套。三是在人才公寓、公租房、商品住房、租赁住房集中区域,10分钟步行半径内(500米左右)按照规定原则配套医院、幼稚园、小学、初中等医疗教育资源。四是中心城区内新建园区距离轨道交通站点距离不超过10分钟步行半径;郊区新建园区距离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10分钟公交半径。拟新建园区就业人数可按照不低于人均20平方米建筑面积原则,根据园区建筑规模进行估算。2、建设高效便捷园区道路交通网络一是

14、对于大型园区,应加强园区内部和外部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优化园区路网构造,加强路网密度,园区全路网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公里8-10公里。二是强化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网络融合,深入提高公交线网服务覆盖面。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原则上50米内有公交站点衔接。新建园区应当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规定贯彻公交配套设施。新建园区人口规模到达5千人以上,配套设置港湾式公交中途站;人口规模超过2万人,应配置公交起讫站。对于距离轨道交通相对较远(10分钟车行半径左右)园区,应酌情配置定制专线巴士。三是合理优化园区机动车停车位供应。新建园区研发用地、商务办公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建筑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比例,应

15、按照本市有关配置车位指标有关规定执行,且不低于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1个机动车停车位。通过调剂、统筹园区内企业及各类公共停车资源,加大机械式停车位设置力度,结合园区停车位需求变化,对于大型园区,力争到达每100人配置25个机动车停车位原则以上;对于中小型园区,至少应到达每100人配置10个机动车停车位原则以上。鼓励采用地下、地上多层停车楼、机械停车库等多种方式,提高停车容量,预留远期发展停车空间。对于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区域,按照本市有关配置车位指标有关规定,经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程序通过后,其停车位配套可结合园区交通承载力适度折减。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鼓励园区在停车位建设改造中,应按照有关原

16、则建设部分充电设施,并预留充电桩设施建设条件,便于未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新能源车位改造。四是强化园区非机动车停车规划。根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园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划定和电子围栏建设。对于大型园区,按照每100人配置不少于25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原则设置。对于中小型园区,按照每100人配置不少于35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原则设置。五是优化完善园区慢行系统。鼓励园区优先安排并形成持续、完善、安全、舒适慢行系统,结合区域绿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建设,串联各类公共空间等。(四)建设高品质绿色生态园区1、提高园区建筑品质倡导园区新建或改建建筑屋顶及立面形式、材质和色彩应与地区建筑风貌相统一,与周围环境特

17、性相协调,体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倡导园区建筑加强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整体性和沿街界面持续性,控制视线通廊,鼓励重要路段沿线开展街道界面设计,细化功能业态、界面形式,提高街道活力和空间环境品质。鼓励园区建筑内部办公环境具有柔性配置能力,在原则层面积、承重、层高、空调系统等方面可灵活适应市场需求,还可根据客户不一样需要度身定造房屋。鼓励园区大力发展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特性绿色建筑。园区新建建筑原则上所有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鼓励各类园区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和试点,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

18、及以上原则建设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50%。2、打造与自然友好共生园区环境鼓励园区贯彻低碳发展理念,以满足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景观优质效益为目,充足运用现实状况水域和植被等自然要素,统筹绿地系统布局构造和数量规模,构建多样化绿地系统,增长其连贯性。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立体绿化。鼓励水面与绿地结合建设。新建园区应重视实现绿地系统从内院到客厅、从滨水到亲水、从通道到廊道、从平面到立体转变。在绿地率指标符合本市有关规定前提下,园区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企业内部绿化空间、立体绿化空间等)不低于人均4平方米。3、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园区内严禁规划有一定污染物排放M2、M3类工业

19、用地。鼓励园区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有效运用各类新能源。鼓励园区按照本市中心城区有关环境保护原则和规定,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五)建设高端领先、面向未来智慧园区1、建设高速泛在、适度超前园区信息基础设施鼓励园区紧跟信息技术升级步伐,不停完善园区高速光纤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建设高速泛在、适度超前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万兆进楼宇、千兆到桌面”,园区重点公共区域和重要办公楼宇实现无线网络热点全覆盖。鼓励有条件园区全面对接5G试验网络。加大智能照明示范应用,以智能照明系统为信息物理载体,引进发展智能交通控制,推进智慧照明与车联网、交通网、位置网融合。2、建设技术领

20、先园区智慧应用系统鼓励园区建设广覆盖、多层次、实时、动态智能感知系统,以环境监控管理、智能交通管理、能源管理、安全安防、公共信息服务、规划建设管理、电子商务服务、电子政务服务、园区管理平台等为重要内容,建设一批技术领先、示范性智慧应用项目。(六)培育和发展有品牌、有实力、有业绩园区开发建设运行服务机构软件园区必须具有明确、负责园区开发、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市场化主体。园区开发建设运行服务机构应当具有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成功经验,较高品牌效应和业内口碑,良好稳健企业财务状况,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精确把握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脉搏,诚信守信,合法经营,自愿履行有关社会责任。园区开

21、发建设运行服务机构应当贯彻园区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责任;加强与本市各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企业服务等方面沟通、协同和合作;接受有关行业性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履行有关责任义务。附件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建设指导有关指标规定类别指标规定或提议大型园区(规划面积300亩以上)中小型园区(规划面积300亩如下)一、建设创新引领、产业高端、服务完善新载体1.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能级提高稳步提高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规模、产业集聚度、产业发展质量、土地产出水平、劳动生产效率等指标,全面到达全国领先水平。重点园区到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2.

22、提高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组织建设和开放共享公共试验室。鼓励和支持园区建立产业研发中心、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协同创新机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园区积极对接国内外技术和产品创新资源3.建设多层次园区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园区整合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资源,建设多层次园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形成有助于创新创业、信息交互、跨界融合、资源整合产业生态系统4.打造一流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品牌重视园区和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具有独立品牌形象和识别度、高品质、高影响力产品品牌二、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新型园区5.新增园区规划面积具有明确四至范围,鼓励不少于300亩具有明确四至

23、范围,结合区域都市更新,因地制宜6.产业用地比重不低于40%不低于60%7.园区开发强度不低于2.0-3.08.公共空间用地比重不低于15%-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便捷产业小区生活圈9.10分钟产业小区生活圈园区内部,步行10分钟半径内(500米左右),配套咖啡馆、小型超市、食堂、餐饮、体育健身场所、文化休闲场所、创业创新空间、部分人才公寓等在园区内部或外部,10分钟车行半径内(3-5公里左右)内,配套人才公寓、公租房、商品住房、租赁住房、大型超市等。努力为园区50%就业人口在10分钟车行半径内就近居住发明条件,推进居住与就业相对均衡布局,减少远距离通勤交通。倡导人才公寓、公租房、租赁住房

24、按照就业人口30%左右予以配套。在园区外部,10分钟车行半径内(3-5公里左右)内,配套人才公寓、公租房、商品住房、租赁住房、大型超市等在人才公寓、公租房、商品住房、租赁住房集中区域,10分钟步行半径内(500米左右)按照规定原则配套医院、幼稚园、小学、初中等医疗教育资源-中心城区内新建园区距离轨道交通站点距离不超过10分钟步行半径;郊区新建园区距离轨道交通站点不超过10分钟公交半径10.园区全路网密度不低于8-10公里/平方公里-11.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原则上50米内有公交站点衔接。新建园区应当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规定贯彻公交配套设施。新建园区人口规模到达

25、5千人以上,配套设置港湾式公交中途站;人口规模超过2万人,应配置公交起讫站。对于距离轨道交通相对较远(10分钟车行半径左右)园区,应酌情配置定制专线巴士12.机动车停车位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1个机动车停车位。力争到达每100人配置25个机动车停车位原则以上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1个机动车停车位。每100人配置10个机动车停车位以上13.非机动车停车位每100人配置不少于25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每100人配置不少于35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4.优化完善园区慢行系统鼓励园区优先安排并形成持续、完善、安全、舒适慢行系统,结合区域绿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建设,串联各类公共空间等。四、建设高品质绿色生态

26、园区15.新建园区绿色建筑比例园区新建建筑原则上所有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鼓励园区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和试点,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50%园区新建建筑原则上所有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原则建设。鼓励园区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和试点16.人均绿地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人17.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园区内严禁规划有一定污染物排放M2、M3类工业用地。鼓励园区按照本市中心城区有关环境保护原则和规定,开展环境保护工

27、作五、建设高端领先、面向未来智慧园区18.建设高速泛在、适度超前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万兆进楼宇、千兆到桌面”,园区重点公共区域和重要办公楼宇实现无线网络热点全覆盖19.建设技术领先园区智慧应用系统以环境监控管理、智能交通管理、能源管理、安全安防、公共信息服务、规划建设管理、电子商务服务、电子政务服务、园区管理平台等为重要内容,建设一批技术领先、示范性智慧应用项目六、培育和发展有品牌、有实力、有业绩园区开发建设运行服务机构20.园区开发建设运行服务机构规定软件园区必须具有明确、负责园区开发、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市场化主体。该主体应当具有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成功经验,较高品牌效应和业内口碑,良好稳健企业财务状况,完善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可以精确把握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脉搏,诚信守信,合法经营,自愿履行有关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