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59121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人类的德育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等几个阶段。2.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理解)。德育思想基本上是前德育理论形态(准形态)。3.价值澄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也就是说,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在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或者灌输给学生)给学生。(精确)4.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道德的本质(判断)P65-685.德育的目的、任务只是人们对德育活动的一种主观期待和设定,属于“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德育的功能、实效客观效果和能量只是反映了“

2、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的问题,而德育功能则须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6.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规范往往表现为一种道德他律,社会理性则表现为一种自律。(理解)7.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掌握)8.道德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理解)。意念性知识、符号性知识。9.“新性善论”是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儿童的道德学习是由内而外的。10.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概括性的说明(或人的道德发展经历的阶段有哪几个):道德发展可以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无律阶段是指婴幼儿阶段儿童对许

3、多道德规范尚无明确的认知和体验,所以其行为不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是指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自律道德阶段是指儿童(青少年)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道德发展的“自由”阶段是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一阶段,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化境”,对自我与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的对立统一的认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道德情感也具有“悲天悯人”的特点,具有一种彻底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在道德行为上则是完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价值的“自然流泻”(就是具有中国古人所言的“圣贤气象”)(重点理

4、解一下)11.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应由的三个基本维度构成: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包括教育信念、教育观念、教育技能。12.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之间有三重关系:1、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2、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3、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13.德育目的作为一种对活动结果的期望与预设,应当具有以下几个规定性:1德育目的应具有价值性 2德育目的应具有预见性3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4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14.德育目的应该具有以下功能:首先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表现为三点: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15.理想的德育目的最终是提升人格,是应然的状态,现实的德育目的是在于养成现

5、实生活所需要的基本德性。16.何谓“品德”,国内的两大理论:班华教授关于品德的“三维结构说”。班华认为,品德是由品德的心理形式维(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等)、 品德心理内容维(道德立场、观点等)、 品德心理能力维(道德能力、策略)17.道德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形成由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所构成的个体的品德或“德性”。(填、精确)18.德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品德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而德育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德育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德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德育目的是通过德育目标实现,大的方面(目的);德育目标有助于德育目的的实现,细化、分

6、层次(目标)。19.在当代社会,尽管由于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世界各国德育内容的千差万别,但是德育内容在发展的趋势上仍然有一些趋同,表现如下: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从构成角度看,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文明习惯、基本道德(美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四个层次。20.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哪些属于基本的道德品质P170-171(选择)21.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当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1.爱“祖国”与爱“国家”(祖国是一个文化和历史的概念,而国家则是一个政治概念)2.“爱国”与“爱人类”3.爱国与改革开放

7、4.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22.活动课程实际上是道德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形式。(精确掌握)23.德育的隐性课程改造的重点或方向是隐性课程的优化而不是它的“显性化”。(精确掌握)德育的隐性课程直接影响存在的领域主要是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24.信仰道德教育(好好看,大题) “信仰道德”是一个来源于宗教道德理论的概念,所谓“信仰道德教育”是指以终极价值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中国文化和体制之中,其主要内涵是:第一,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第二,要进行理想教育。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或者说它是人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审美观、科学

8、观等的总和。人生观也称人生价值观。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方面的表现,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主要回答怎么对待人生、度过人生和在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通俗地说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做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等问题。人生观的具体内容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生死观等方面。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实际上所要完成的是个体终极价值体系的建立。只有建立了这一体系,道德生活才可能有最后的依托。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实际是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的核心问题,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也是道德教育必备的理性基础。 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侧面。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向往与追求。在

9、学校德育中,理想教育的主要内涵是生活理想、事业(职业)理想、社会理想三个方面的教育。生活理想是对理想生活和理想人格的一种设定和追求。事业理想是个体对理想职业的憧憬和追求,社会理想教育应当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对未来社会最美好或终极状态的追求,二是对近期社会目标的追求。三者之间的关系:1.生活理想、事业理想、社会理想是不可分离的。生活理想是理想结构中的基础,职业理想建立在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实现的中介。社会理想则是生活与职业理想的方向指导。2.由于三者的统一关系,我们进行理想教育时如果孤立地进行某项理想教育,就肯定会导致教育上的偏颇。25.关于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还有

10、许多不同的意见,但是关于隐性课程的描述还是有相对共性的东西,这主要是以下几点:1从影响结果上看,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外的非学术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影响上。 2从影响环境上说,它是一种潜存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自然性的影响。3.从影响的计划性角度来看,隐性课程是非计划、无意识和不明确的影响。4.从影响效果上看,由于隐性课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它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具有“累积性”、“迟效性”、“稳定性或持久性”等特征。26.三纲八条目:在大学中作了规定“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其大意: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

11、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不仅包含“三纲”的含义,而且揭示了“三纲”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明明德”(即弘扬仁、敬、孝、慈和信等美善的道德思想),然后用“明德”教化百姓(“新民”),最后使天下万民都处于至善。 “八条目”,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节选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其大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12、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27.本质的德育过程体现的是德育对象获得价值建构或道德自主建构,德育主体发挥价值引导或道德价值引导。28.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1计划性与正面性2复杂性与多端性3引导性与整合性29.“传统”的和“现代”的德育过程观的上述区别不仅是形式上的,在两种过程观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两种对于道德教育基本理念的不同。一种观念认为道德价

13、值基本上是靠成人对儿童的传授或教化去完成的,道德教育意味着一定意义上的“灌输”;另一种观念认为有效的道德教育不可能通过灌输去完成,唯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以上体现的是转化说。真正有效的德育过程应当是道德价值引导(德育主体要完成的)和道德自主建构的统一。(德育对象)(老师:道德价值;学生:(道德对象)30.为了使品德评定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应做到:1.阶段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的统一。2.品德评定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1. 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组织应当特别注意的基本原则有: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的张力。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3.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4.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32.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1.教师的师爱 2.环境陶冶 3.艺术陶冶33.德育方法组合的三项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最优化原则34.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成长的价值主要有:1.提供成长基地2.创造内在的需求3.左右运作模式35.社会环境的导向功能主要有两层含义:1.社会环境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潜在的样式。2.范式定向36.社会环境对于德育环境影响的现实性是:作为德育影响源的社会环境指具有德育潜在或可能价值的社会环境。37.家庭的道德活动环境分为三类:传承性环境、建构性环境和超越性环境。(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