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5170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 言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汉江开发战略的启动实行,为主城外围城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主城西部,北濒汉江、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南接南湖旅游度假区,凭藉着良好的区位与生态优势,城关镇正步入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的快车道。为合理布局建设用地,统一配置基础设施,充足发挥土地价值,引导城乡有序发展,受蔡甸区政府委托,我院组织工作专班进行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20232023年)修编工作。第一部分 总 则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宏观背景1、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时代的主流,信息化、知识化和市场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影响

2、因素,可连续发展已经从一种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行动准则。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乡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乡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乡化道路”的战略,以及在21世纪头20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民营经济为主,实现城乡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思绪,对城市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规定。3、从产业布局的发展趋势来看,全国正在实现新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地区作为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跳板,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特别是武汉周边,各区各镇都在极力强化自身的优势要素,提高投资吸引力,竞争趋于白热化。为发明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乡物质空间环境,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开展蔡甸

3、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二、中、微观背景1、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拓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武汉都市圈,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规定。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23以“一主三化”为核心,建设城郊经济圈的战略目的。2、武汉市轻轨四号线直达蔡甸新城中心,汉蔡公路复线已经在武汉市交通委员会立项,大汉阳战略规划中汉江生活干线连通蔡甸旧城与什湖地区,蔡甸与武汉主城的联系更加紧密。3、武汉市汉江开发项目已提上日程,汉江沿岸城区将借此契机进行景观建设及功能重组,作为武汉市郊距离最近的沿江新城,必将抓住这一契机促进城市更新与发展。4、武汉市产业发展计划为蔡甸

4、产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楚的前景,蔡甸区政府也提出了新一轮的建设目的。新的发展形势以及原规划存在的局限性,都迫切规定进行新一轮蔡甸新城总体规划的修编。第二章 规划依据与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4、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3年;5、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6、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20232023年);7、武汉市制造业空间布局规划(20232023年);8、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232023年);9、蔡甸镇志;10、武汉市蔡甸新城总体规划(19962023年)

5、。二、规划指导思想1、从宏观经济分析、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入手探索蔡甸城关镇的综合竞争力,探寻城乡的发展机遇,合理确立城乡的功能定位、性质规模与发展目的;2、协调和优化城乡体系格局,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城乡发展和城乡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突出生态特色;4、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协调和安排城乡建设的开发时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第三章 规划原则与期限一、规划原则1、高标准、高起点,体现规划的超前性,建设高效优美的现代化城乡。2、注重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现实性和弹性,保障城市连续良性发展。3、充足发挥城市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发明环境优美宜人,生

6、活安闲舒适,文化底蕴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新城。二、规划期限近 期:20232023年;中远期:20232023年。第二部分 区域空间发展规划第一章 概 况一、地理位置蔡甸区是武汉市辖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江汉平原的东向边沿,地跨东经1130411413,北纬30153041;东北紧连汉阳区,北接东西湖区,西临汉川市,南达仙桃、汉南区,东南临长江,远望江夏。区域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全区总行政面积1100.8平方公里。区政府驻于蔡甸街,地处东经11402,北纬3035,为武汉市新城之一,距武汉市主城中心仅23公里。二、行政区划蔡甸区现辖6街、3镇、1乡、1农场共11个街镇,42

7、个自然村,11个社区居委会。三、自然条件1、地质蔡甸区位于江汉断陷平原。约八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内陆湖盆,并产生一系列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华夏式断层构造。第三世纪至第四纪初期,汉阳经高蚀低积,夷平为准平原,后沦陷于汉江湖盆中,受集粘土沉积物,经硅铁化和富铝化作用,形成网纹红土。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具有升降活动的脉冲性和断层活动的继承性,导致红色亚粘土台地和下蜀亚粘土台地的形成,后经坳谷分割,分别成为岗垅平原和波状平原。华夏式断层复活,促成了索子长河的形成,黄岩、石灰岩因抵蚀力较强,而残存下来,构成了蔡甸地区的低山、丘陵、岗垅、湖泊相交错落,形成了汉江冲积平原的地形地貌特色。2、地貌蔡甸区地貌

8、按地质构造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平坦平原、岗垅台地、低山丘陵三大类型。平坦平原由汉江泛溢沉积儿形成,分布在区境南北二线,地面高程在海拔24米以下。南部平原涉及成功、消泗、曲口、洪北、桐湖农场及侏儒的一部分,北部平原涉及张湾、蔡甸和柏林的一部分狭长地带,总共平原面积339.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1.1,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岗垅台地是由古老地层通过高蚀低积坳谷分割发育而形成的正岗副垅地形,分布在南北平原之间的广阔地段,面积为751.7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98,地面高程在海拔2550米之间,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形地势。以高庙的缺堤口为起点,沿湖岸至尧山、乌梅山以北临近北部平原的

9、地段为一线;从沌口起,沿军山镇、奓山、九真山至桐山头以南临近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均为波状平原。两线之间,全是高岗深垅相交的岗垅台地,农田呈梯级展步,是全区水稻的集中产地。低山丘陵是因岩性构造的控制,断续成脉,自北而南,依次呈近东西走向。区内大小山共119座,除索河西岸、黄陵北岸较为密集外,其余多星散孤立于岗垅台地之上。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有59座。大体分为九列,以九真山为最高峰。3、气候蔡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按19592023年记录资料表白,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低气温14(1977年),7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

10、温39.6,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4毫米,最高值为1692毫米,最低值为807.1毫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占77.3,常年降雨日85.88天,5月份最多,平均降雨日为8.1天,年无霜期为253天,常年日照达2111.8小时,高值年为2332.2小时,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照时数为1571.8小时,占全年日照的74,1520日照时数占55,常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4、水资源蔡甸区内河流密布。北滨临汉江,东南有长江过境,南有东荆河贯穿,此外尚有黄丝河、侏儒河、索子长河和汉阳河。长江自军山起,沿东北至东风闸,流长19.5公里,水产丰富。北部汉江,自西向东,流

11、长共37.5公里,江面宽200600米,流量平均为1630立方米/秒,历年平均水位在26.5米左右,最高水位30.03米(1954年),最低水位15.52米(1979年),是境内重要防洪段。东荆河蔡甸段,流长73.1公里,属泛区水系。蔡甸区内湖泊纵横交错。境内湖泊重要划分为东湖、西湖、小奓湖和泛区四大水系,共有大小湖泊59个,水面97.62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域总面积的57.86。明兵部尚书戴金对此湖留有“汉沔疑无界,洞庭似有邻”的诗句,说明湖面之辽阔。蔡甸区内地下水资源不多,重要有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属松散积层孔隙压水,渗透系数为210米/日,厚度一般大于20米;中部

12、山丘地区的九真山、龙霓山一带的地下水属石英砂岩裂隙水,埋深大于10米,泉流量为2040吨/日,水质优良,宜于饮用;中部丘陵地区的南河渡、奓山等地的地下水属大冶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埋深1030米,泉流量约20吨/日,断续分布,富水性不均匀;分布在长江汉江地段的冲积层组成的二级阶地,为无供水意义的非含水层。5、矿产资源蔡甸区内低山百余座,除石英石、石灰石和少量的矽(硅)之外,未发现其他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贫矿区域。石灰石重要产区在西南部侏儒山一带,储量约1073.6万吨。此外,在奓山、大军山等局部地段也有一定藏量。石英砂岩只在大军山、高奏山一带的矿产具有开发价值。粉砂页岩重要在大集、索河和玉贤等

13、乡镇的部分山丘可见。矽(硅)重要藏于区域西南部的横山一带,藏量约1500万吨左右。煤矿重要位于常福南部的陈家岭,储量约120万吨;新农的马鞍山至下独山约200米处亦有煤矿,储量约146万吨,质量不高,开采价值不大。粘土重要藏于新农沿汉沙公路一线,常福沿东荆河一线,均属下蜀亚粘土类型,适宜制作砖瓦。6、自然灾害蔡甸区濒临汉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但也由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及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诸如干旱、风灾、冰雹、雷电、低温、洪涝等,尤以洪灾最为严重,1954年出现百年位于的特大洪水,汉江水位高达30.03米。四、历史沿革古时华夏分为九

14、州,汉阳属荆州,蔡甸属汉阳。蔡甸有一千七百年历史。早在魏晋时期就以集镇雏形与临障城堡成猗角之势。三国时,蜀兵曾在此扎营。晋初(公元265年)汉阳为江夏郡沌阳县,郡治与县治曾驻临障山。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与临障城相距二公里的蔡甸即开发为南埠。唐、宋之后,一直是汉阳古城的附郭。宋末(公元1275年)始出现“蔡店”二字。相传最早有姓“蔡”的人在这里开店经商,故而得名。南宋年间,蔡甸已形成比较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到明代已成为汉江下游南滨的繁华大镇。明初设巡检司,派驻通判,设驿站。清朝中叶始称“蔡甸”,“甸”本义为郊外,当时武汉三镇已形成“九省通衢”的大城市,蔡甸傍近武汉,素有“小汉口”之称

15、,“店”改为“甸”,旨在蔡甸为武汉市的畿甸之区。解放前夕,蔡甸曾一度衰落,解放后,1950年汉阳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古城凤楼山麓迁驻蔡甸,蔡甸作为汉阳县政府所在地,迅速发展。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撤消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现在蔡甸区已成为武汉市13个行政区之一。五、社会经济现状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755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9.47亿元,第二产业增长值40.30亿元,第三产业增长值25.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比例14.751.533.7调整为2023年的12.553.234.3。2023年全年财

16、政预算收入完毕3.4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毕1.69万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74万元。 第二章 蔡甸区城乡体系规划一、全区人口增长及城市化水平预测1、蔡甸区总人口预测1999年至2023年,蔡甸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机械增长率为1.84%,年均综合增长率为2.01%。取2%为规划期人口年均增长率,以2023年蔡甸区总人口48.05万人为基数,预测2023年蔡甸区总人口将达70万人。2、城乡化水平预测2023年终,蔡甸区总人口数为48.05万人,其中城乡人口为13.88万人,城乡化水平为28.9%。从1999年到2023年,蔡甸区城乡化水平年均递增

17、0.9个百分点。根据武汉市城市化水平增长趋势分析,此后至2023年武汉市城乡化水平将保持每年12%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容量限制,此后城乡化的主力是距主城较近的城市地区的重点集镇,则城市地区各个集镇此后的城乡化水平必将出现大幅度提高。蔡甸区位于中心城区的西部,具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必将成为武汉市城乡化的重要地区。参照世界城市化水平模型,城乡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缓慢发展阶段,30%70%为中期快速发展阶段,70%以上为后期稳定发展阶段。蔡甸区目前的城乡化水平为29%,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划(20232023年)取1%为

18、城乡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则2023年城乡化水平为31%;近期(2023-2023年)取2%为城乡化水平年平均增长率,则2023年城乡化水平为41%;远期(20232023年)取3%为城乡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则2023年城乡化水平将达71%。因此,预测规划期末(2023年)蔡甸区城乡人口将达50万人。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诸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与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作用的内在与外在因素。结合武汉市的发展策略以及蔡甸区目前的发展势头,综合以上各因素,蔡甸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应为: “北区” 蔡甸街以及张湾镇地区,形成以民营

19、经济、轻纺、农产品加工以及城关镇生活服务中心、农业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地区。“中区” 后官湖、大集、玉贤至索河地区,山水资源丰富,拥有优越的旅游休闲度假条件,是蔡甸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地区,未来将发展成武汉市最优美的后花园。“东南区” 以沌口地区为辐射源,带动常福、军山、永安地区,形成以汽车配套、机电产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物流、商贸等的产业发展区。“西南区” 侏儒、玉贤、消泗、桐湖等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地区,以都市农业生产与观光为主导的农业地区。三、城乡体系空间结构针对以上对蔡甸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研究,根据武汉市总体规划对本地区的定位和规定,提出区域城乡体系空间结构:“两轴、两带、两城、六区”。“

20、两轴” 一为沿汉江及老汉沙公路的综合发展轴,东联汉阳黄金口工业园,西至张湾,串联民营经济园、姚家山工业园以及蔡甸城关;另一为沿318国道,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向西南延伸出来的产业发展轴,串联沌口社区、常福新城以至永安、侏儒一带。“两带” 一为沿京珠高速公路贯通蔡甸区的复合经济带,南北向串联蔡甸城关、常福新城,带动附近多个重点发展区,可谓蔡甸区的大动脉;另一为自汉阳龙阳湖向西,串联南湖水系、嵩阳国家森林公园、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索河风景区,由众多水系和山体构成,东西向贯穿全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带。“两带”在区内呈大十字交叉,形成蔡甸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荣的象征。“两城” 蔡甸城关以及常福新城。“

21、六区” 即蔡甸区发展条件成熟、启动经济所依托的六大重点发展区:姚家山经济发展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沌口社区、常福经济发展区、军山商贸物流园区、洪北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四、城乡职能与等级规模结构规划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到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由于理论的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有不也许达成,城乡体系布局不也许完全按照理论。但区域内的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和职能,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职能越复杂,这一普遍规律是可以作为城乡体系布局原则的。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

22、论其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有同样的速度,而往往是先集中在某些发展条件较优越的部门或公司,然后通过这些部门和公司的连锁效应,在其周边集聚其它许多相关部门和公司(涉及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一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即增长极;继而通过不同渠道,使经济增长的势头扩散的周边地区,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武汉市域来看蔡甸区小城乡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总体而言其城乡化水平数量上比较合理,但质量不高,没有充足体现出作为大城市郊区重要城乡群的定位规定。针对蔡甸城乡化的内在机制,以及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市域城乡体系的布局规定,按照职能分工及规模等级,规划形成重点镇建制镇一般集镇这样一个结构合理、

23、层次分明、可连续发展的等级规模结构体系。1重点镇(2个):即蔡甸城关及常福新城。2建制镇(8个)涉及4个中心镇及4个一般镇。中心镇涉及侏儒、大集、永安、军山;一般镇涉及张湾、玉贤、消泗、索河。3一般集镇(其它)桐湖、成功、曲口以及其它经济发展区等。蔡甸区城乡体系规划结构城乡等级城乡名称城乡规模(万人)城乡职能重点镇蔡甸城关22分流主城人口、截留农业转化人口综合性中心城乡、以发展轻工业、食品加工及物流业为主常福新城15以汽车配套、机电产业为主导,集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武汉市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与物流中心建制镇中心镇侏儒5位于蔡甸区腹地的农贸中心镇永安3为常福新城服务的综合性城乡军

24、山1.5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汽车制造配套工业、物流业大集1.5旅游、休闲、娱乐综合区一般镇索河0.5风景旅游度假集散中心张湾0.3蔡甸北部的农贸型集镇玉贤0.3蔡甸中部的农贸型集镇消泗0.4蔡甸南部的农贸型集镇集镇其它0.5为农业服务的集镇第三部分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第一章 上位规划对本地区的发展规定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3年)拟定的市域城乡体系结构中,蔡甸为主城外围七大新城(重点镇)之一,同时又为蔡甸区政府所在地,具有城关镇职能。武汉市城市地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拟定武汉市空间格局为“五轴六楔”的框架体系,其中,蔡甸城关镇北倚沿107国道、汉丹铁路,经吴家山、新沟向西北辐射的

25、西向功能轴,南靠墨水湖南湖嵩阳风景区生态走廊。武汉市制造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拟定的五大板块之一的沌口开发区板块涵盖沌口及常福蔡甸城关镇,辐射汉阳黄金口、蔡甸城关、汉南纱帽等地区,重点发展以轿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造纸、家电等产业。第二章 上轮规划回顾与实行评价一、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回顾及实行绩效评价蔡甸新城上一轮总体规划武汉市蔡甸新城总体规划编制于1995年,规划期限为1996-2023年,规划2023年人口规模达成2025万人,用地达2222.87平方公里。总规拟定蔡甸新城性质为:“蔡甸区政治、文化、科技中心,物质流通和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是武汉市西部、蔡甸区北部的经济技术发展区,是商品互换中心和

26、农副产品集散地,是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新城”。该规划实行以来,对蔡甸新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从1994年到2023年,蔡甸新城城乡人口增长了1.55万人,用地扩大了1.2平方公里,城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城市道路更加畅通,莲花湖改造初见成效,为蔡甸新城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在: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基本合理,较好地保证了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和协调性。1996年总规拟定了新城向南、向东的主导发展方向。近几年,蔡甸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蔡甸新城总体规划的实行,通过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引导项目合理布局,在城市南部形成了城市新中心,产业用地逐步向东侧京珠

27、高速公路两侧集聚,新区建设初见规模。2、城市总体规划有效指导了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布局。总规中拟定的近期建设项目,如新一中、蔡甸大街、蔡甸广场等先后顺利建成;新引进的产业项目,如博大棉纺按规划选址于东部工业园区内。3、城区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促进了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和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西环路、蔡甸大街、博奇路,改造了蔡甸正街等城市干道,形成了“四横四纵”的路网体系。二、对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行中的问题分析实践证明,该规划实行以来,对城关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凸现出以下问题:1、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特色不尽鲜明;2、对城乡建设用地发展方向预测有所

28、局限性,“一体两翼”的组团式规划结构没有实现;3、城市建设没有充足依据规划实行,各类用地比例不尽合理,特别是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建设严重滞后;4、规划对产业发展缺少有效引导,可操作性不强;5、过境交通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对城乡内部仍有较大影响。第三章 关联研究与SWOT分析一、区域关联研究1、区域交通分析蔡甸城关镇是武汉的西南门户,京珠高速纵贯本区。以汉江开发为契机,即将启动建设沿江西向出口道路,将形成城关镇的第二快速通道。新全路北向延伸与东西湖区连接,规划轨道交通四号线向西延伸至本区域中心,都将进一步推动城关与主城及临近区域的联系。2、经济区位与产业结构分析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市西向功能轴的中南部

29、,东与汉阳什湖相邻,北与东西湖开发区仅一江之隔,南又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常福新城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从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来看,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市第二产业圈与第三产业圈的结合部,同时也位于主城五大产业板块中东西湖、硚口、武汉开发区等三大板块的辐射区内,加之受到紧邻的黄金口开发区的影响,城关的产业发展必然应考虑与以上地区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另一方面,城关用地处在武汉市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故产业用地规模不宜过大,性质也应以研发和无水体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在产业结构定位上,城关产业应定位为汽车产业链的延伸配套为主,重要以汽车纺织类产品生产为主。3、卫星城乡发展阶段分析根据“增长极”理论,卫星城乡的发展与

30、主城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对主城在各个发展阶段经济的集聚与扩散对卫星城乡影响的分析研究,当前武汉市卫星城和主城的关系处在第三发展阶段,即主城经济扩散,卫星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针对这一发展阶段的特性和问题,需相应采用以下措施:(1)调整城乡各项用地比例,保证城乡的良性发展;(2)加强对旧城环境改造,发掘地方特色,提高旧城吸引力;(3)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如旅游业与物流业,加强与主城区的经济交流。(4)建设城关镇与武汉主城的快速连通道,加强与主城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其接纳主城经济扩散的能力。4、资源特色分析“面江、含湖、夹山、临水”是蔡甸城关镇最具特色的景观资源优势。镇区内湖泊众多、山水相依,自然

31、条件优越,加之周边与南湖风景区、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嵩阳风景区等众多景区紧邻,镇区处在景区的环抱之中。充足运用并挖掘这些资源,是规划布局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知音故里,汉阳古驿”是蔡甸所独具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春秋时期,闻名天下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当中的楚国隐士钟子期的坟场现位于马鞍山(古淮阴山麓)南侧。此外,现为市级文物古迹的蔡甸发源地 临障古城在东汉末年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期蔡甸以集镇形式与东面二公里外的临嶂成犄角之势,称为南埠,至唐、宋之后,蔡甸一直是汉阳古城的附郭。时至今日,蔡甸城关镇以“知音故里,汉阳古驿”而闻名,加强对蔡甸深厚的人文资源的宣传,发明独具一格的人

32、文品牌,是促进蔡甸建设发展的重要篇章。二、SWOT分析基于以上关联研究,蔡甸城关镇自身潜在的优势、弱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概括为:1、优势因素(1)交通与经济区位优势较为明显;(2)生态资源独特;(3)用地条件良好,腹地宽广;(4)城乡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发展态势较好。2、弱势因素(1)现状用地功能混杂,居住环境水平较低;(2)现状建设水平普遍不高;(3)滨江滨湖优势未得以充足发挥;(4)缺少绿化及开敞空间,绿地(不涉及水域)仅占建设用地的4%,环境质量普遍不高;(5)老城区道路狭窄,导向性差,道路系统不完整;(6)与主城联系通道不畅,对主城产业及人口缺少吸引力;(7)过境交通从镇区通过,影响镇

33、区内部的交通组织;(8)缺少主导产业,经济发展与城乡化水平在武汉市远城区中居于中档。3、机 遇(1)京珠高速公路的贯通与沿江快速出城道路的立项建设,使蔡甸城关镇的门户地位愈发凸现,对外交通及与主城的交通联系优势更为显著,轨道交通四号线将延伸至城关中心;(2)汉江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行,为居于汉江之滨的蔡甸城关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3)相邻区域逐渐成熟的产业板块引致的经济辐射力,为城关镇的产业发展注入一定活力。4、挑 战(1)邻近区域的竞争对蔡甸城关镇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2)邻近主城的城乡接合部的迅猛发展与主城的蔓延式扩张在一定限度上克制了卫星城乡的发展。第四章 规划总则一、本次修编重点1.进

34、一步加强城关镇的定位研究,从宏观区域发展着眼,地区特色着手,明确其城乡职能与角色定位;2.对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的战略予以空间上的贯彻;3.根据现代化新城的设计标准,优化城乡形态,完善布局结构,提高城乡功能,增强城乡活力;4.充足挖掘与运用现状山水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质量水平; 5.从区域角度加强和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使基础设施从制约型向适应型和超前型转变,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6.疏解旧城压力,完善旧城功能,提高旧城环境品质;7.按阶段目的拟定空间发展时序,协调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关系,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二、规模预测1、人口规模根据蔡甸街近年来城乡人口增长的记录分析

35、,自1999年到2023年,城乡人口综合增长率为6.8%。作为武汉市新城之一,蔡甸新城重要承担吸引疏散主城人口、截留容纳农业转化人口的功能,预测规划近期内蔡甸新城人口仍将保持较高的平均综合增长率。因此,规划2023年以前、2023-2023年、2023-2023年分别采用7%、5%、4%的平均综合增长率,规划基数以2023年终城乡人口9.8万人计,得出近期(2023年)蔡甸街城乡人口为15.3万人,远期(2023年)城乡人口为22.6万人。根据蔡甸街人口实际情况,城乡人口基本分布在蔡甸新城规划区内(涉及蔡甸街办和新农镇区),规划将蔡甸街城乡人口作为蔡甸新城人口考虑。2、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建设部颁

36、发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蔡甸城关镇人均建设用地宜在第级内拟定,取人均100平方米,则规划期末城关镇用地规模为2225平方公里。三、城乡性质与发展目的山水生态型现代卫星城蔡甸区政治、文化、科教中心生态环境优越、山水相依的居住新区与旅游集散地武汉市西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武汉市重要的轻工业发展区之一第五章 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一、基于城乡用地评价上的发展方向研究规划通过对控制区内用地进行综合评价,除现状建设用地(6.6平方公里)外,将新开发地区分为适宜建设用地、经改造可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除山体、水体外,蔡甸新城规划控制区内大部分用地为适宜建设用地(32.7平方公里),局部有经改造可建

37、设用地(7.15平方公里),少量为不可建设用地(高压走廊及防洪堤内,1.05平方公里)。综上所述,规划区内总体用地条件良好,对新城的用地选择基本上不构成影响。二、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因素上的发展方向研究从区域角度考虑城乡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蔡甸城关镇未来空间拓展的外因重要为交通条件的变化、东向主城对城乡的引力以及南向南湖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乡的引力作用;内因则重要是城乡建设重心的南移。由此,蔡甸城关镇事实上面临两种拓展需求,一是向东拓展,二是向南拓展。基于这两种思绪,规划提出“东进”与“南拓”两种发展模式:“东进”即是基于产业功能导向的东向空间拓展模式,即形成以京珠高速为轴线,西部老城区

38、、东部综合新区带状布局的组团式格局。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1)产业综合组团相对独立,要素与产品市场与主城联系更为紧密;(2)充足满足姚家山经济区的产业空间规定;(3)将新农集镇纳入蔡甸城关镇规划范围,有助于整体发展。劣势在于:过境交通穿越城乡,产生一定干扰;组团间相对独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入成本较高;不利于城市地区三环与外环间绿化隔离带与生态廊道的形成。“南拓”则是基于交通导向的南向空间拓展模式,即形成以蔡甸大街为中心,北部老城区、南部综合新区的南北两大组团的格局。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1)过境交通干线位于城乡边沿;(2)集中式布局模式组团间联系相对紧凑,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投资成

39、本较低;(3)有效地因借南湖风景区的生态景观资源,“面江临湖”的景观优势得以充足体现。劣势在于:由于集中布局,城乡与主城间联系趋弱,同时与蔡甸区政府推动姚家山工业区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矛盾。三、总结综合以上因素,分析认为城关镇未来的空间发展方向应采用“南移为主、东进为辅”的战略。第六章 城关镇总体布局一、现状建设情况蔡甸城关镇位于蔡甸区东北部,东距武汉市中心区约25公里,北与东西湖隔汉江相望,南临南湖旅游度假区。京珠高速公路从城乡东侧穿过,老汉沙公路横贯其间。镇区山水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生态优势显著。2023年,蔡甸区总人口48万人(涉及未落户人口2万人),其中城乡人口13.9万人,城乡化水平

40、为29%,在武汉市六个远城区中处在中档水平。城关镇现状总人口9.8万人,城乡建设用地7.99平方公里(不涉及武汉市第八砖瓦厂及新生塑料厂,计0.37平方公里),集中于以莲花湖为中心的老城区。随着行政办公中心向新建蔡甸大街方向的迁移,城乡发展呈现重心南移的态势。二、城乡空间布局1、规划范围及规模规划范围东接新农,北临汉江,西至柏林,南抵高湖水系,规划控制总用地约2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2.9平方公里。2、规划理念(1)“协调发展”的理念加强对区域间共同问题的协商,以协调各功能组团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统筹考虑规划区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发展。(2)“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求新求大,从

41、现实性和长远性出发,以符合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为规划建设的最高准则,为市民发明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3)“生态优先”的理念蔡甸城关南临南湖生态旅游区,北倚汉江,正处在武汉市西部重要的生态廊道之间,是一个生态敏感性较强的区域节点。为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提高周边以及城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尽也许的保持原有山体湖泊等自然地貌。此外,根据环境评价的论证,从生态角度进行规划布局。(4)“效率创新”的理念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发生主线性的改变,在面对武汉周边各城乡强力竞争的情况下,更应加强效率创新的观念,才干最终抓住机会,占据积极,得到最佳的发展。3、规划结构规划结构为

42、“轴向衍生+组团推动”的复合发展模式。以老汉沙公路为东西向拓展主轴,新福路及其延长线为南北向拓展次轴,串联西部产业园区、莲花湖综合区、高湖居住新区、姚家山产业园,形成“一区三片”四个组团。组团间、组团外围通过山水资源与生态农田的楔形引入,形成“城在绿中,绿满城中”的生态景观环境。与组团式空间布局框架相适应,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五个中心,主中心为以蔡甸大街为核心的带状行政、金融商贸中心,承担蔡甸区区级中心的职能,副中心重要为组团相应配套的居住、产业中心。(1)莲花湖综合区以老城区为依托,适度向南、西拓展,形成城关镇的行政、商贸、居住、文教综合区。本区在空间上以树藩大街、新福路延长线为轴线,形成北

43、部老城区片、东南部中心区片、西南部居住新区片三大功能片。老城区片以莲花湖绿心改造与滨江大型绿带开发为重点,外迁临江公司,着力改善居住环境,疏解旧城人口,弱化行政办公功能,保存并强化部分中小型商贸功能,增长文化娱乐用地,形成以莲花湖为核心的老城区商业文娱中心。东南部中心区片以蔡甸大街为主轴,承接城乡南移的行政办公职能,同时布局部分大型商贸金融用地,形成蔡甸区行政办公与金融商贸中心。西南部居住新区片为高标准建设的居住综合新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并集聚文化教育功能。(2)高湖居住新区规划在高压走廊以南至南湖之间布局综合发展新区,重要以生活居住为主,同时运用与南湖旅游度假区毗邻的优势,承担旅游集散、配套

44、功能,相应布局文化娱乐和旅游度假用地。组团西部预留部分以研发为主的产业用地。(3)西部产业园区以西环路为界,依托原有工业基础,建设西部产业园区。重要发展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同时相应建设仓储物流用地,并配套居住生活用地。(4)姚家山产业园依托京珠高速公路与老汉沙及将建设的汉江第二通道,规划形成集中的新兴产业园区。重要发展汽车配套产品、纺织、食品加工产业,同时加强物流配送中心职能的建设。4、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现状住宅用地重要分布老城区周边,新农一带有零星分布。老镇区多为13层低矮住宅,间杂分布有成规模多层住宅社区。镇区外围多为农民自建房。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布局于莲花湖综合区和高湖居住新区,在着重

45、推动新区建设,引导居民向新区搬迁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旧城区更新改造,提高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镇区居住用地按35万人为单位,可划分为57个居住区,并以此作为单元进行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按照中小学的合理服务半径,以居住区为单位,共保存和新建14所小学,8所中学。其中,蔡甸一中和高湖中学为高中,并面向全区服务。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700.0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0.60%,可容纳居住人口约222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0.98平方米。其中中小学用地82.03公顷。(2)产业用地(含仓储用地)现状蔡甸城关镇各类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相对比较分散且多分布于老镇区内部,部分工业公司存在规模小

46、、污染大、经营效益不佳等问题。规划产业用地重要布局于姚家山产业园,同时莲花湖综合区东西两侧保存并扩大产业用地规模。产业用地总面积为466.9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20.41%,人均产业用地面积20.6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424.8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8.80%;仓储用地面积为42.0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的1.86%。(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现状商业用地重要沿蔡甸正街分布,此外在汉阳大街有部分商业网点,绝大多数为前店后居或沿街摆摊设点的经营方式,规模小,经营档次低,卫生环境条件较差。商业网点布局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缺少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商业市场。现状

47、金融业用地除在老镇区分散布点外,多数迁往蔡甸大街集中建设,现已初具规模。规划商业金融服务用地重要在莲花湖周边以及蔡甸大街两侧形成新旧两个区级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在各组团设组团中心,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总面积65.21公顷。 行政办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分别布局于莲花湖周边以及蔡甸大街两侧,并且随着蔡甸大街附近新区开发的进程,呈从镇区北部的莲花湖周边向南迁移的趋势。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重要在蔡甸大街两侧布局,形成区级行政中心区,保存莲花湖周边部分办公用地,此外在几个新区组团相应设立管理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35.38公顷。 文化娱乐和体育用地目前镇区各类区级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不全,用地指标严重局限性。规划结合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