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511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DF 页数:125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高清版)《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高清版)《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高清版)《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高清版)《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275-201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JGJ/T 275-2013 备案号J1701-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 2013-12-03 发布2014-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 JGJ/T 275-201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2 0 1 4 年6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3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75-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12月3日3 前主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

3、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荷载和地震作用;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密肋复合板结构基本构件;7.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8.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9.部分框支密胁复合板结构设计;10.施工与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交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交通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0044)。本规程主编单位z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建筑

4、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太空板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立信建材实业有限公司4 湖北大成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迈瑞司(北京)抗震住宅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画画贾英杰陆喜信袁泉胡德鹿任民陈平赵冬张荫黄炜常鹏苏幼坡孙静张杰丁永刚尚仁杰周铁钢刘明陶睡眠林国海王本蒜傅礼铭胡萍樊志钱坤马健辅欧阳元生石安仁熊耀清马雷夏雷郭猛李鹏飞刘海涛赵嫂嫂何玉阳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亚勇曹万林范重柯长华郭彦林蒋立红陈祥福牟在根王成博朱景仕5 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 2.2 符号.3 3

5、 材料3.1 混凝士.5 3.2 钢材3.3 其他材料.6 4 荷载和地震作用.7 4.1 荷载.7 4.2 地震作用.7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8 5.1 一般规定.8 5.2 结构布置与楼盖结构.5.3 计算要点.10 6 密肋复合板结构基本构件.12 6.1 密肋复合墙体设计.12 6.2 密肋复合楼盖设计.20 6.3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设计.22 7 多层密胁复合板结构设计.24 7.1 一般规定.24 7.2 房屋适用范围.26 7.3 结构布置.27 7.4 多层结构密肋复合墙板连接构造.31 8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33 6 8.1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33 8.2 抗震等

6、级.33 8.3 结构布置.34 8.4 水平位移限值.358.5 截面设计与构造.36 8.6 高层结构密肋复合墙板连接构造.41 9 部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43 9.1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43 9.2 抗震等级.43 9.3 构件设计与构造.44 10 施工与验收.47 10.1 一般规定.47 10.2 板类预制构件工程.48 10.3 预制填充体构件生产及检验.55 10.4 装配整体式密肋复合墙体施工与验收.57 10.5 轻钢密肋复合墙体施工与验收.59 10.6 现浇密肋复合楼盖分项工程施工与验收.60 10.7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施工与验收.6110.8 真他专业配合及

7、安全事项.62 附录AEPS模块保温材料性能要求.63 附录B密肋复合墙体等效为匀质壳及等效斜压杆模型的计算方法.64 附录C密肋复合板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构造.66 附录D密肋复合板结构施工与验收表.68 附录E密肋复合板结构施工工艺.72本规程用词说明.74引用标准名录.75 附:条文说明.77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mbols.3 3 Materials.5 3.1 Concrete .5 3.2 Steel.5 3.3 Other Materials.6 4 Loa

8、ds and Earthquake Actions.7 4.1 Loads.7 4.2 Earthquake Action .7 5 Basic Requirement of Structural Design.8 5.1 General Requirements.8 5.2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Diaphragm System.9 5.3 Essentials in Calculation.10 6 Structural Members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12 6.1 Design of

9、Multi-ribbed Composite Walls.12 6.2 Design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Floors.20 6.3 Integration Design of Structure and Thermal Insulation.22 7 Design of Multi-story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24 7.1 General Requirements.24 7.2 Application Scope.26 7.3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27 8 7.4 C

10、onnecting Details.31 8 Design of High-rise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 33 8.1 Applicable Maximum Height and Aspect Ratio 33 8.2 Seismic Design Grade33 8.3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34 8.4 Limitations for Story Drift 35 8.5 Strength Design and Detailing36 8.6 Connecting Details 41 9 Design

11、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 Supported by Frame .43 9.1 Applicable Maximum Height and Aspect Ratio 43 9.2 Seismic Design Grade.43 9.3 Strength Design and Detailing Requirements44 10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47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47 10.2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of Panels 4

12、8 10.3 Prod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Infill Components 55 10.4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Walls 57 10.5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Light Gauge Steel-ribbed Panels59 10.6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Floors 60 10.7

13、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Energy Saving System of Composite Panels 61 10.8 Other Professionals and Security Matters62 Appendix A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Material in EPS肌10dular.63 9 Appendix B Equivale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Walls.64 Appendix C Details of Structure

14、Integrated with Thermal Insulation.66 Appendix D Tables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68 Appendix 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tures.7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7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75 Addition:

15、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77 10 1总则1.0.1 为在建筑工程中合理应用密肋复合板结构,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可靠、节能环保、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制定本规程。1.O.2 本规程适用于8层及8层以下且房屋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及9层及9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4m的高层密胁复合板结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密肋复合板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以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内的密肋复合板结构。1.O.3 密肋复合板结构应同时进行节能设计,密肋复合板采用的填充材料宜结合当地材料供应、防火及防

16、水要求、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1.O.4 密胁复合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密肋复合板结构multi-ribbed composite panel struc ture 由预制密胁复合墙板、楼板及现浇连接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2.1.2 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multi-story multi-ribbed compos ite panel structure 8层及8层以下且房屋高度不超过24m的密肋复合板结构。2.1.3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high-rise multi-ribbed composite p

17、anel structure 9层及9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密肋复合板结构。2.1.4 密肋复合墙体multi-ribbed composite wall 由预制密肋复合墙板与边缘构件、连接柱及连接梁组合形成的墙体。2.1.5 预制密胁复合墙板precast multi-ribbed composite wall panel 由钢筋或钢骨架形成肋格,填充体做内模,浇筑混凝士而成的预制墙板。2.1.6 边缘构件boundary restraints 位于高层密肋复合墙体两端和洞口两侧的现提钢筋j昆凝士构件。2.1.7 连接柱connecting column 位于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墙体端部

18、和中间、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墙板之间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2.1.8 连接梁connecting beam 2 位于预制密胁复合墙板上方,连接楼板和墙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2.1.9 密肋复合楼盖multi-ribbed composite floor system 由纵横向梁式钢筋骨架或型钢构成肋格,填充体做内模现场整浇而成的楼盖体系。2.1.10 结构与保温一体化构造structure-thermal insulation combining detail 密胁复合板结构构件与附加保温材料整体制作形成的外墙及屋面板保温构造。2.1.11 绝热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模块EPS modular

19、具有闭孔结构和难燃性能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简称EPS模块。2.1.12 连接桥connecting bridge 连接结构与保温材料的连接件。2.1.13 纤维抗裂抹面层anti-cracking surface course 保温材料表面由水泥、高分子聚合物、填充料和抗裂纤维等经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砂浆面层。2.2符号2.2.1 材料性能Ec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q-一一填充体的弹性模量;Es一一钢筋的弹性模量;fck、fc-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k、f,-1昆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叫、fqu.k混凝土、填充体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q、fq,一一填充体轴心抗压强

20、度设计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Y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y、j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Gc一混凝土的剪变模量;3 Gq一填充体的剪变模量。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设计值K二一-结构(构件)的刚度;M一一弯矩设计值;N 轴向力设计值;Sd一一荷载效应或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V 剪力设计值;b.u-楼层层间位移。2.2.3 几何参数A一一墙体水平截面面积;Aw 墙板水平截面面积;As 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q 填充体的水平投影截面面积;b一一截面宽度或墙体厚度;h一-层高,截面高度;h。一一截面有效高度;s 箍筋间距。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4 一一一水平地

21、震影响系数;max一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YRE一一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C 密肋复合墙板与连接柱共同工作系数;研肋梁、肋柱对填充体的约束系数;一一截面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N一一构件轴压比;伊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3材料3.1混凝土3.1.1 密肋复合板结构中,密肋复合墙板和密肋复合楼盖的肋格可使用普通棍凝土,填充体或空腔构件可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棍凝土砌块、发泡水泥或轻质混凝土等制作;轻钢密肋复合板可使用轻钢骨架、钢筋骨架与发泡水泥或轻质混凝土制作。3.1.2 密肋复合墙板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宜高于C40。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的边缘构件和连接柱温凝土的强度等级应高于

22、墙板混凝土等级至少一个等级。钢筋混凝土密肋复合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密肋复合楼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预应力螺纹钢筋作预应力筋时,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03.1.3 11昆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3.2钢材3.2.1 密肋复合板结构中,钢筋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密肋复合墙板肋梁、胁柱中的钢筋可采用HRB335、HRBF335、HRB400、HRBF400钢筋制作;2 吊环应采用HPB300钢筋制作,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3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密肋复合楼盖的预应力筋宜选用

23、高强低松弛钢绞线,也可选用钢丝束、纤维预应力筋等性能可靠的预应力材料。3.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相关规定。5 3.2.3 型钢或薄壁型钢宜采用Q235钢、Q345钢和Q39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和物理性能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有关规定采用。3.2.4 钢材的焊接材

24、料应符合下列规定z1 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或热强钢焊条)GB/T 5118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2 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相应的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有关规定采用。3.3其他材料3.3.1 填充体的物理性能指标可按现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采用。发泡制品和轻质混凝土等元机材料

25、应满足承载力、耐久性及适用性的要求。3.3.2预制墙板下铺设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10;密肋复合墙板填充体间灌缝应根据填充体材料选择适宜的专用砂浆。3.3.3结构保温一体化设计的保温材料和制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相关标准的规定。当采用EPS模块外保温系统时,其各项指标要求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有关规定。6 4 荷载和地震作用4.1荷载4.1.1 在计算密肋复合板自重时,轻质或多孔材料应采用在当地自然状态下的重度,可取干重度的(1.2 1.4)倍。4.1.2 密胁复合板结构的楼(屋)面活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采用。4.1.3 当施工中采用对

26、结构受力有影响的设备时,应验算施工荷载对结构的影响。4.1.4 密胁复合板结构的风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采用。对于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风荷载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相关规定。4.2地震作用4.2.1 密肋复合板结构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及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规定。4.2.2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规定的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系数的取值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27、最大值。4.2.3 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弹性动力分析时的阻尼比可取0.05。7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5.1一般规定5.1.1 密肋复合板结构可单独采用,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等其他结构体系共同工作形成混合结构体系。5.1.2抗震设计的密肋复合板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5.1.3 密肋复合板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3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5

28、.1.4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宜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2结构的抗侧力体系应根据其多道抗震防线的特点进行设置。5.1.5 结构构件及节点接缝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持久、短暂设计状况:OSd Rd(5.1.5-1)地震设计状况:Sd Rd/阻(5.1.5-2)式中:YO 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8 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Sd 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9、GB 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进行计算;Rd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按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Y阳一-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密肋复合墙体应按表5.1.5采用,其他构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采用。表5.1.5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主要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混凝土、钢筋、填充体|密肋复合墙体|偏压、受剪及偏拉5.1.6 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建筑设计中,密胁复合墙板或密肋复合楼板、连接构造及配件应标准化、系列化,并应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满足构件工厂化生产、装配整体式施工的要求。5.1.7 当密肋复合板结构用于非室内正

30、常环境时,应确定环境对结构构件的影响。5.1.8 密肋复合板结构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规定。5.2 结构布置与楼盖结构5.2.1 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的防震缝,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当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密肋复合板结构防震缝宽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对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要求进行设置,防震缝宽度不宜小于100mm;2 当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或房屋高度不同时,

31、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或较低房屋高度确定;9 3 防震缝宜在地面以上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5.2.2 密肋复合板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关于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相关规定,采取适当的插值取用。当采取可靠措施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间距。5.2.3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设置沉降缝。5.2.4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5.2.5 房屋的顶层、开洞过大的楼层应采用现挠的普通混凝土楼盖结构或现浇的密胁复

32、合楼盖结构。5.2.6 当建筑物地下室顶板采用密肋复合楼盖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规定外,密肋复合楼盖的折算厚度尚不应小于180mm。5.3计算要点5.3.1 对满足本规程高宽比限值要求的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地震设计状况下的内力计算及分析可采用层间剪切变形的串联质点系模型。5.3.2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时可对结构进行力学简化处理,其抗侧力模型可采用本规程附录B中的等效匀质壳模型或简化的刚架-斜压杆计算模型。5.3.3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乙类建筑及部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

33、,当位于基本烈度8度田、凹类场地时,宜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5.3.4 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应按密肋复合墙板中填充体全部退出工作进行计算。10 5.3.5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O.5。5.3.6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中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相关规定。5.3.7 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O

34、.5倍;地下室周边宜设置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5.3.8 当部分框支密胁复合板结构分析计算时,应采用空间分析计算模型。对层数不超过8层且高度不超过24m的部分框支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可按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计算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对层数超过8层或高度超过24m的部分框支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可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进行内力计算。5.3.9 预制板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按实际工况的荷载、计算简图、材料实际强度进行施工阶段验算。11 6 密肋复合板结构基本构件6.1 密肋复合墙体设计6.1.1 密肋复合墙体应进行平面内正截面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斜截面受剪、平面外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在

35、集中荷载作用下,荷载作用位置处无连接柱时尚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的复合墙体,当满足本规程关于多层结构规定的构造要求时,可不进行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承载力验算。6.1.2 密肋复合墙体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N三三(qNfcAc+jyAKS)伊1+0.0012卢0.4fqu.kA qN=1+一一一fcu.kAc(6.1.2-1)(6.1.2-2)(6.1.2-3)式中:N-一一墙体轴向压力设计值(N);fc口叫t12 qN 填充体对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qN 1.4 时,取qN=1.4;m丑nm2勺);Aq一-一墙体内填充体水平投影面积之和(mm2);fc一

36、一-墙体内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勺,强度等级不同时可按水平投影面积取加权值;jy 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Ac一一墙体内各混凝士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横截面面积之和(mm2);AKS 竖向贯通钢筋(连接柱和边缘构件内)面积之和(mm2);伊墙体稳定系数;卢墙体的高厚比。6.1.3矩形、T形、I形截面偏心受压密肋复合墙体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N三三A,fY-Asl1s-Nsw十Nc十Nq(6.1.3-1)N(eo+hvIJ一号)As/y(h圳一丛)-Msw+Mc+Mq(6.1.3-2)当xhw-lc2时Nc=fcbw

37、(x+lc2+lcl-hw)+fc(bf-bw)hf(6.1.3-3)Nq=O.5fqu.kbw(hw-lcl-lc2)(6.1.3-4)r.7/7 X+hw-lc2,I,lcl门Mc=fc仇I(X+lc2-hw)(h刑一2 届)+lcl(h耐-.2)J 十fc叭M风q=0.5队fqu.kb(6.1.3-5)/儿+lcl-lc2 (6.1.3-6)当hw-lc2 x lc1时Nc=fcbwlcl+fc(bf-bw)hf(6.1.3-7)Nq=O.5fqu.kbw(X-lcl)(6.1.3-8)Mc=fcbwlc1(hvIJ _ll)+fc(bf-bw)hf(hvIJ-hf)飞圳2 J 飞/(6

38、.1.3-9)1,X+lcl Mq=O.5fqu.kbw(x-lc1)(h刑一言.c)(6.1.3-10)13 当lcl二三X瓦时Nc=fcbwx十fc(的-bw)hf Nq=0(6.1.3-11)(6.1.3-12)1.X飞,1.n f Mc=fcbwx(hw-)+fc(bf-bw)hf(h咐:去)飞w2 J飞zJ(6.1.3-13)MQ=0(6.1.3-14)当zhf时Nc=fcbfX(6.1.3-15)Nq=0(6.1.3-16)Mc=fcbfX(hw-:)(6.1.3-17)MQ=0(6.1.3-18)当z三三h刑时s=fy(6.1.3-19)Nsw=fywAsw(6.1.3-20)1

39、 Msw=2 f ywAsw(hw-1.5x)(6.1.3-21)当工bhw时-f(工叫写 S一-0.8hwo(6.1.3-22)Nsw=。(6.1.3-23)Msw=0(6.1.3-24)=自1(6.1.3-25)1+ESIECL 式中:G;十一一墙体受压区端部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z 墙体按等效壳体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得到的截面受压区高度(mm);h耐墙体截面有效高度,h叫=hwas(mm);14 bw、hw墙体截面宽度和高度(mm);川、hf二二T形或I形截面受压区翼缘宽度和高度(mm);lcl一一墙体压应力较大一侧现浇边缘构件的长度(mm);h一墙体受拉一侧或压应力较小一侧

40、现浇边缘构件的长度(mm);eo 偏心距(mm),eo=M/N;fy、!y一墙体端部受拉、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fyw 墙体内预制密肋复合墙板的肋柱纵筋强度设计值(N/mm2);fc-一墙体内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1昆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勺,强度等级不同时可按水平投影面积取加权值;人w一一墙体受拉侧(h圳一1.5x)范围内竖向贯通的肋柱和连接柱纵筋截面面积(mm2);b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l随?昆凝土强度提高而逐渐降低的系数;当泪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0.8;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7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和C80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取值;cu混凝

41、土极限压应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2 地震设计状况:N运主(As!y-Asl1s一凡w十 Nc十Nq)IRE(6.1.3-26)(hw _/1 N(eo+hw-w)一As!y(h耐GFs)-Msw十Mc+MqJ飞白I-Y阻(6.1.3-27)6.1.4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密肋复合墙体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5 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N运气一一-(6.1.4-1)2 地震设计状况:1 eo 一一Nou Mwu N _1 r 1 1 eo 1、YREl瓦;T玩jNou和M川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Nou=(A十A,)fy十Aswf川(h叫-

42、as)Mwu二fyAs(hw-a,)十fywAsw附2(6.1.4-2)(6.1.4-3)(6.1.4-4)式中:As 密肋复合墙体内距离竖向拉力较远一侧边缘构件纵筋截面面积之和(mm2);Asw 密胁复合墙体内坚向贯通的肋柱和连接柱纵筋截面面积之和(mm2)。6.1.5 密肋复合墙体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V0.25dcAc(6.1.5-1)2 地震设计状况:剪跨比A大于2.5时V土(0.20dcAc)(6.1.5-2)YRE 剪跨比A不大于2.5时V土(0.15adcAc)(6.1.5-3)YRr:0.25fQu.kA q二1十jtuftAcq(6.1.5-4)

43、式中:V密肋复合墙体剪力设计值(N);16 fc 墙体内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CN/mm勺,强度等级不同时可按水平投影取加权值;人一-一墙体内各i昆凝土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不包括翼缘部分)横截面面积之和(mm2);问填充体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q2 时,取向=206.1.6 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密肋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V:S:一1一(0.4JtA+O.IN)十fyAs(6.1.6-1);-0.5 当为偏心受拉且上式右端计算值小于fyAs时,应取等于fyAs 0 2 地震设计状况:V运1L(0.35川c十川8N)十叫A

44、sl YRE L;.-0.5,-4J,-c -_./,-J y-s J(6.1.6-2)当为偏心受拉且上式右端方括号内计算值小于0.8fyA时,应取等于0.8fyAs。;.=M/(Vh)(6.1.6-3)式中:;.计算截面处墙体的广义剪跨比,其中M、V应取同一组合的、未经内力调整的墙肢截面弯矩、剪力设计值,并取墙肢上、下端截面计算的剪跨比的较大值;.2.5时,取=2.5;1.5;0.2fcAc时,取N二0.2fcAc;当为拉力时以负值代人计算。6.1.7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应进行墙板水平接缝处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当轴向力N为压力时VVc+

45、Vs+VN Vc=0.18叭ckf,Vs二0.56AsfyVN=o.4N 当轴向力N为拉力时VVc+V电NVsN=o.56(As!y-N)2 地震设计状况z当轴向力N为压力时V(Vc+Vs十VN)/Y阻VN=o.3N 当轴向力N为拉力时(6.1.7-1)(6.1.7-2)(6.1.7-3)(6.1.7-4)(6.1.7-5)(6.1.7-6)(6.1.7-7)(6.1.7-8)V (Vc+VsN)/YI阳(6.1.7-9)式中:V一一水平接缝处的剪力设计值(N);18 Vc一一连接柱和边缘构件混凝土节点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Vs 穿过水平接缝的竖向钢筋销栓承载力设计值(N),应符合V吨注V

46、/3;VN一一轴向压力所产生的剪切摩擦承载力设计值(N);V刮竖向钢筋与轴向拉力所产生的剪切摩擦承载力设计值(N),应符合VsN二三Vc要求;Ack一一墙体水平接缝处现浇连接柱及边缘构件节点的受剪截面面积Cmm2);ft 连接柱和边缘构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CN/mm2);C 连接柱共同工作系数,应按表6.1.7采用;A 穿过墙体水平接缝处的坚向钢筋总面积(不包括两侧翼墙)(mm2);fy 竖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CN/mm2);N 相应于剪力设计值V的不利组合轴向力设计值CN)。表6.1.7 连接柱共同工作系数5值接缝处现浇混凝土节点总数I 1-2 I 3 I 4 二,55I 1.00 I

47、o.85 I o.75 O.67 6.1.8 密肋复合墙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墙板高度应根据结构层高确定;墙板宽度应根据房屋开间、进深确定,但不宜大于4.5m;单块墙板重量宜控制在30kN以内;2 不宜采用立面为L形的墙板;3墙板厚度应由计算荷载、楼板形式及热工性能要求等因素确定;当采用现浇楼板时,承重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当采用预制楼板时,承重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4密肋复合墙板的框格划分应根据构造及受力计算确定;墙板内肋柱间距不宜大于900mm;肋梁间距不宜大于800mm;5 密肋复合墙板肋梁、胁柱截面尺寸应根据构造及受力计算确定;中间肋梁肋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80mm

48、,边肋梁、边肋柱不宜小于100mm,门洞、窗洞顶部肋梁高度不宜小于150mm;6 肋梁、肋柱钢筋外伸长度应符合受拉锚固要求,并应与边缘构件、连接柱或连接梁可靠连接;19 7 墙板钢筋的?昆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关于墙与壳的保护层厚度规定,当采用工厂化制作时,可适当减小保护层厚度;8 墙板布置时应按房屋平面尺寸和施工安装的要求,除每侧预留25mm的墙板标志缝外,对十字、丁字连接柱节点,尚应留有施工操作空间;9 当墙板内填充体采用拼砌时,拼缝宜沿墙板竖向布置,并应采用水泥砂浆填实,各肋格间严禁有水平通缝出现;10带洞墙板洞口不宜过大,洞口宽度宜小于

49、墙板总宽度的50%,且L B 不宜大于2.0m;洞口两侧实墙板宜等宽、对称(图6.1.8)。6.1.9 轻钢密胁复合墙体,当轻钢密图6.1.8窗洞尺寸限值1 窗洞肋采取措施能保证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时,其承载力验算可按钢筋混凝土密肋复合墙体相关内容执行。6.2 密肋复合楼盖设计6.2.1 密肋复合楼盖的整体布置应能合理传递荷载,设计应有明确的计算简图,计算分析模型应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柱支承楼板结构可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的要求设置柱帽或托板。6.2.2 密肋复合楼盖宜采用空间模型有限元方法或等代框架杆系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结构分析宜采用弹性分析方

50、法,在有可靠依据时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并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密肋复合楼盖在荷载作用下各区格板的梁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及相关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 GB 50010中的相关规定。6.2.3 密肋复合楼盖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密肋复合楼盖中,肋格各项承载力设计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说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计算规定;2 边梁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为柱支承楼盖时,密肋复合楼盖的外周边宜布置框架梁,且框架梁高度应大于密肋复合楼盖厚度,框架梁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2)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钢结构/公共建筑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