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球罐焊接方案
1. 概述
本方案是为新疆库车塔河稠油技改工程石油液化气罐区三台1000m3液化石油气罐编制的。该球罐容积为1000 m3,公称直径为12300mm,板材为20R,壁厚为48mm,结构型式为混合三带式。
1.1:工程地点:新疆库车
1.2球罐结构型式及参数:
结构型式见图1:设计技术参数见表1:
球罐设计技术参数: 表1
位号
数量(台)
内径(mm)
壁厚(mm)
材质
介质
设计压力MPa
设计温度℃
水压实验压力MPa
气密实验压力MPa
类别
T-2306
3
12300
48
20R
液化石油气
1.77
-19~50℃
2.26
1.77
Ⅲ
1.3球罐重要构成及焊接工作量(见表2、表3)
球罐重要实物构成(单台) 表2
部位
球壳板数量
厚度(mm)
重量
赤道带
16
48
100176 Kg
上/下极边板
8
48
42384Kg
上/下极侧板
4
48
25432Kg
上/下极中板
2
48
12318 Kg
支柱
8
9952 Kg
拉柱
16
4774Kg
人孔
2
1892Kg
接管
球壳总重
197330 Kg
球罐本体焊缝分布及焊接工作量: 表3
焊接部位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赤道带纵缝
米
116
上下极带边板纵缝
米
11
上下极带中板纵缝
米
28.5
上下极带大环缝
米
64.2
上下极带大环缝
米
49.9
上下人孔
米
6.9
合计
米
276.5
2. 编制依据
2.1技术文献;
2.2球罐建筑施工协议;
2.3行业有关标准规范:
GB12337-98《钢制球形储罐》
GB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
1999年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材质分析
3.1母材:该三台球罐壳体材料为国产优质低碳钢20R。该材料综合机械性能良好,含碳量与碳当量低,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
球壳用20R钢板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表4
化学成分(%)
机械性能
C
Mn
Si
S
P
σs
σb
δ%
αk(20℃)
≤0.2
0.40~0.90
0.15~0.30
≤0.03
≤0.035
225
400~500
25
31
3.2焊材:
3.2.1球罐本体平、立、横焊缝使用台湾广泰生产的KFX-712C,仰脸焊缝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材采用四川自贡产的大西洋J427焊条。KFX-712C是以纯CO2作为保护气体的钛型微合金的全位置药芯焊丝,该焊丝用于低碳钢及低合金的焊接,重要应用于造船、桥梁、建筑、机械、车辆、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等金属结构的焊接。焊接时焊丝成型美观,电弧柔和稳定,飞溅少,脱渣性好,焊接熔敷率高,烟雾少。具有杰出的冲击韧性和优良的综合性能(见表5):
KFX-712C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表5
型号
熔敷金属化学成分(%)
机械性能
KFX-712C
C
Mn
Si
S
P
σsMPa
σbMPa
δ%
αk-20℃J
0.05
1.52
0.48
0.016
0.013
525
597
28
106
3.2.2球罐仰脸焊缝附件、垫板等焊接用焊材为:四川自贡产的大西洋J427焊条。该焊条为低氢钠型药皮焊条,具有良好的塑性、冲击韧性和抗裂性能,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但药皮易吸水,对工种规定严,焊接前必须清洁焊件焊接区并将焊条按规定烘焙干燥。
J427焊条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表6
型号
熔敷金属化学成分(%)
机械性能
J427
C
Mn
Si
S
P
σs N/mm2
σb N/mm2
δ5%
AKV (J)-30℃
≤1.25
≤0.90
≤0.035
≤0.4
≥330
≥420
≥22
≥27
4. 焊接工艺评估
4.1球罐焊接前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估》JB4708-2023和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估,并做-19℃低温冲击实验,以拟定合适的球罐焊接工艺规程;
4.2由于球罐采用材料为20R,属于JB4708-2023标准规定之类别为I类的材料,根据JB4708、GB12337、GB50094的有关规定,角焊缝的焊接工艺评估可用对接焊缝代替。此时实际角焊缝的焊接工艺应与球壳板对接焊缝工艺相同。
4.3人孔的锻制凸缘材质为20R,与球壳板钢材同属于JB4708类别为I的材料。依据JB4708、GB50094的相关规定,可用球壳板的焊接工艺评估而不必重新评估。
5. 焊工的培训与考试
从事球罐焊接的焊工,应经相应位置及材料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考试合格,并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有效的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施焊。焊工施焊钢材种类、焊接方法和焊接位置等均应与本人考试合格的项目相符。
6. 焊材的使用与管理
6.1用与球罐焊接的焊材应符合国家现行现行标准GB/T-5117、GB/T-5118、GB10045的规定,并具有合格的质量证名书,质量证明书应涉及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
6.2用于球罐的焊接材料应是低氢型焊材,并按批号进行扩散氢含量的复验。扩散氢实验方法按国家现行标准GB/T3965《电焊条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的规定进行。烘干后的实际扩散氢含量为药芯焊丝≤6ml/mg;低氢药皮焊条J427≤8 ml/mg。
6.3保护用二氧化碳气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规定。且在二氧化碳气体使用前应将气瓶倒置24h,并放水解决。
6.4焊材的保管、烘干、发放程序应严格按照《焊材一级库管理规定》,焊材的烘烤、发放及使用规定》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并认真做好记录,保证良好的追踪性。
7. 焊接环境
7.1当施焊环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方可进行焊接施工:
1)雨雪环境; 2)相对湿度在90%以上;
3)风速手弧焊时大于8m/s,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时2 m/s;
4)焊接环境温度在-5℃及以下。
7.2焊接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在距球罐0.5~1m处测量;
7.3球罐焊接时应搭设防风棚,以减少天气对焊接工作的影响。
8. 焊前准备
8.1焊接方法与设备:
8.1.1焊接方法:根据工期质量规定及我公司焊接工艺、设备的状况和条件,球罐焊接采用以药芯焊丝二氧化碳保护半自动焊为主,手工电弧为辅的方法进行;
8.1.2焊接设备:药芯焊丝CO2保护半自动焊采用NBC-500CL型CO2焊机正接极;手工电弧焊Z×5-630型硅态流焊反接极。
8.2球壳板坡口及组对间隙、错边量和棱角度应符合设计图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如图2示),具体规定如下:
组对间隙为:3~1mm;钝边1~2mm;错边量≤3 mm;棱角度≤7 mm;组对间隙、错边量和棱角度应沿着对接接头每500mm测量一点。
8.3焊前应检查坡口并认真清理母材坡口及两侧20mm范围内的铁锈、水分、油污和灰尘。
8.4焊接开始前应确认预热温度符合规定并加热均匀。还应确认焊机工作正常、气路畅通、且CO2气体通过倒置放水解决。
9. 点固焊
9.1点固焊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条采用J427φ3.2mm,并按正式焊接工艺规程进行;
9.2点固焊应在小坡口侧(后焊侧)进行,点焊时应注意尽量不破坏球壳坡口钝边,且在正式焊接清根时将点焊层完全刨削去除;
9.3点焊层长度不小于80mm,点焊两层、焊点间隔300mm,如图3所示。点焊时应注意引弧、熄弧均应在坡口内进行,严禁划伤球壳表面,与正式施焊同样引弧应采用后退引弧法,收弧时应填满弧坑;
9.4点固焊的质量规定应与球壳正式焊缝相同,当出现裂纹等缺陷时必须清除;
9.5点固焊时应与正式施焊采用同样的预热措施。预热方法可采用氧—乙炔焰加热,温度100~150℃,加热范围为焊点周边至少150mm,且预热应在大坡口侧进行,小坡口侧测温。
10. 焊接顺序
10.1焊缝编号:球罐各带板编号以英文字母表达,如图4。同带的纵缝以球罐的零度方向为零点,沿0°~90°~180°~270°~360°方向,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依次标注,如赤道带焊缝依次为C1、C2、……、C16;环缝则以相邻两带板的字母符号来表达,如BC、CD等。
10.1.1球罐焊缝编号的表达方法:
T-2306-01/02/03-x x x
焊缝顺序号
焊缝所在带板编号
球罐工艺编号
10.2球罐本体对接焊缝焊接原则:球罐本体对接焊缝的焊接采用对称等速,同步施焊的方法进行,每台球罐均应由双数焊工对称均布施焊,先焊纵缝,再焊环缝;先焊大坡口侧,气刨清根,砂轮打磨并经检查确认无缺陷后方可进行另一侧(小坡口侧)的焊接施工。
10.3球罐总体焊接顺序:
赤道带纵缝外侧——下极侧板纵缝外侧——下极板纵缝外侧——赤道带纵缝内侧——下极侧板纵缝内侧——下极板纵缝内侧——赤道带下环缝外侧——下极板环缝内侧——上极中间板组对——上极侧板纵缝外侧——上极板纵缝外侧——上极侧板纵缝内侧——上极板纵缝内侧——赤道带上环缝外侧——上极板环缝外侧——赤道带上环缝内侧——上极板环缝内侧
10.4纵焊缝焊接顺序:
纵缝焊接采用对称焊法,双数焊工对称均布同时施焊。如图5a示,焊接采用分段焊法,分段长度以当天焊完为宜。
10.4.1赤道带纵缝焊接顺序:采用分段法施焊,焊工(焊机)对称分布,分段方法如图5b示,每段焊缝必须一次焊完,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中间不得停止施焊,焊接时应注意层间接头错开至少30mm。如图5c所示。
10.4.2极板侧板纵缝焊接应由4名焊工对称均布同时施焊。
10.4.3极板纵缝的焊接顺序,从中心位置分开,按图6所示顺序焊接。
10.5环焊缝焊接顺序,环缝焊接应在其两侧带板的纵缝焊接完毕后进行。环缝应有双数焊工对称均布、同向等速追尾的方法施焊,焊接过程中应注意使层间接头铺开,特别是两焊工相邻部位,尤应注意互相配合,错开接头,防止漏焊。如图7示。
10.6特型焊缝“T”及“Y”型焊缝的焊接:
10.6.1“T”型焊缝的焊接:
“T”型焊缝处纵缝的焊接应在其下部的环缝处起弧,在其上部的环缝处收弧(如图8示)。并应在环缝开始焊接前将起、收弧处的焊缝用气刨(砂轮)去除,修磨坡口。并经检查确认无缺陷后方可进行环缝的焊接施工。
10.6.2“Y”型焊缝的焊接:
本球为混合三带式结构,每球罐共有8只“Y”型焊缝接头,上、下极板处各有4只。由于结构特点“Y”型焊缝处清理修磨较困难。因此,为保证“Y”型接头处的焊缝质量,应绝对避免在三缝交接处引弧和熄弧。推荐按图9示的方式,按最方便操作方向连续进入下一道焊缝100~200mm。
11. 焊前预热:
11.1根据施工图纸及GB12337-98、GB50094-98的规定,球罐本体焊缝焊接时必须采用预热措施。预热规范为:温度100~150℃;预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少于150mm;
11.2预热方法与控制:长焊缝的预热应采用电加热法,且应在焊接侧的背面进行,温度应均匀。可采用测温棒或接触式表面温度计在焊接的一侧距焊缝中心50mm处对称测量。每条焊缝的测量点数应不小于3对。对定位焊,临时工卡具等焊接时的局部预热可采用氧-乙炔焰预热,测温同样在焊接侧距焊接中心50mm处进行;
11.3层间温度:规定预热的焊道,层间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本球罐焊接时因壁厚较大,控制在100~180℃为宜,层温的测温方法及规定与预热相同,焊工在焊接过程中应有专人对层温进行测量和控制;
11.4预热及层温控制应有专人进行,管理人员应认真负责,工作及时并作好记录。
12. 焊接操作工艺规定:
12.1焊接应采用窄焊道,短弧及多层多道焊,多层焊时应使层间接头错开;
12.2焊接过程中应始终注意起弧和熄弧的质量,起弧时应采用后退引弧法,使起弧部位在焊接过程中重熔,以减少引弧缺陷。熄弧时应将弧坑填满。起、熄弧均应在焊道坡口内进行,严禁在坡口外起、熄弧,严禁划伤球罐及焊件表面;
12.3开始焊接前,应认真清理坡口及两侧20mm范围内水、油、锈等污物,并确认预热温度满足规定。焊接过程中应注意进行层间清理,焊渣及飞溅应用砂轮机打磨清除。并目视检查无缺陷时方可进行下层焊接。且焊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层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
12.4施焊中无特殊情况不得中断焊接施工。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必须停止焊接时,防止裂纹。再焊时必须对原焊道进行认真清理、检查,确认无缺陷后,方可接原工艺继续施焊;
12.5 CO2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和手工焊单侧焊缝焊完后,应进行背面清根解决。清根采用碳弧气刨进行,应将定位焊缝完全清除,气刨清根后,用砂轮机修整刨槽,磨去渗碳层。修整后刨槽的形状应平直光滑,其形状和尺寸如图10示,清根完毕后,应经目视或着色检查无缺陷后,方可开始焊接;
W/D=1.2/ D≥20mm
12.6焊接开始前,应检查焊机系统是否完好,气路畅通,焊接用CO2气体是否通过倒置(24h),放水的解决,气体加热流量计工作是否正常;
12.7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焊接工艺文献的规定执行;
12.8焊工焊接过程中,焊接记录人员,预热和层温管理人员,应认真作好焊接工艺规范参数,预热、层温等参数的测量和记录工作,并负责在参数变化时提醒焊工和监督焊工,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范的责任,在焊工不听劝告时,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12.9在整个球罐的焊接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做好焊接环境的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
12.10焊缝表面应圆滑过渡至母材,由于采用多层多道焊,特别注意各道焊缝之间的过渡应力求平滑,避免过深的夹沟,原则上后道焊缝与前道焊缝搭接1/3为宜,如图11所示;
12.11焊缝焊接完毕后,焊工应一方面按本方案第16条的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请专业检查员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按本方案第十七条的规定对外观缺陷进行返修,打磨解决。在此过程中,应保持焊缝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
12.12焊缝焊接完毕后,焊工应在焊缝附近打上焊工钢印标记,焊接记录员应在球罐排版图认真做焊工焊工钢印号标记。标记部位为:立焊在焊缝右侧中部,距焊缝100mm处;环缝在焊缝上方分段中部,距焊缝100mm处,并用记号笔作长标记
12.13焊接工艺参数及线能量见表7:
表7-1 球罐本体焊缝焊接工艺参数: CO2焊
焊接条件
焊接位号
焊材型号及规格
预热温度℃
层温℃
电流A
电压V
焊接速度cm/min
线能量KJ/cm
工艺评估编号
正常焊接
平焊
KF×712C,φ1.2
100~150
>100
160~320
22~27
15~45
4.3~34.6
库-04-03
立焊
KF×712C,φ1.2
100~150
>100
160~340
22~28
15~45
4.7~35.4
库-04-02
横焊
KF×712C,φ1.2
100~150
>100
180~340
22~28
15~45
5.3~36.7
库-04-01
修补焊接
平焊
KF×712C,φ1.2
130~180
>100
160~320
22~27
15~45
4.3~34.6
库-04-03
立焊
KF×712C,φ1.2
130~180
>100
160~340
22~28
15~45
4.7~35.4
库-04-02
横焊
KF×712C,φ1.2
130~180
>100
180~340
22~28
15~45
5.3~36.7
库-04-01
表7-2 球罐本体焊缝焊接工艺参数 手工电弧焊
焊接条件
焊接位号
焊材型号及规格
预热温度℃
层温℃
电流A
电压V
焊接速度cm/min
线能量KJ/cm(以单根焊接长度控制)
焊接工艺评估编号
正常焊接
仰焊
J427,φ3.2,φ4
100~150
>100
100~160
20~24
50~220
≥80mm
库-04-03
其它焊接
J427,φ3.2,φ4
100~150
>100
100~180
20~24
60~250
≥80mm
库-04-04
续24
修补焊接
仰焊
J427,φ3.2,φ4
120~180
>100
100~160
20~24
50~220
≥80mm
库-04-03
其它焊接
J427,φ3.2,φ4
120~180
>100
100~180
20~24
60~250
≥80mm
库-04-04续24
注:焊接线能量的控制方法为:
a:CO2气体保护焊接式为:Q=IU/V×60
式中:Q—焊接线能量(J/cm);
I—焊接电流(A);
U—电弧电压(V);
V—焊接速度(cm/min)。
b:手工电弧焊,可采用线能量范围计算拟定的每根焊条的焊道长度进行控制,即:φ3.2mm焊条,每根焊道长度为≥80mm;φ4mm焊条,每根焊道长度为 ≥80mm。
13. 球腿焊接:
13.1球罐支腿以组合件的形式到货,在现场进行球腿和球罐赤道板的组对焊接,组对方法见球罐组装方案;
13.2点固焊:对称点焊,焊点长度80mm,间隔300mm;
13.3焊接工艺预热及层间温度规定,同球罐本体正式施焊;
13.4焊接采用短弧窄道焊,分段对称施焊。焊接起弧、收弧均应在坡口内进行,严禁划伤球壳及球腿表面;
13.5焊缝焊完后,应按第16、17条的规定进行检查和修整。
14. 接管的焊接:
14.1人孔,接管等直接与球壳接触部位的焊接,采用与球罐本体焊接同样的焊接工艺进行。但由于其拘束度较高,所以焊接时应扩大预热范围,并采用预热规范的上限温度预热;
14.2球罐内部接管,在地面组焊成一个整体后,由上部人孔送入罐内,然后与上部极板上的每条管线的接管组焊。
15. 夹具的焊接与拆除:
15.1夹具的焊接:
15.1.1所有焊接到球罐上的夹具、垫板(涉及临时工装)材质均应为20R;
15.1. 2夹具与球板接触的坡口如图12所示:
15.1.3夹具焊接前球板安装部位应用砂轮除锈;
15.1.4在焊接部位半径200mm范围内用氧-乙炔火焰预热至100~150℃;
15.1.5夹具焊缝应与母材圆滑过渡,并在焊接后及时清理焊渣、飞溅等。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咬边等焊接缺陷。
15.2夹具的拆除:
15.2. 1不得使用锤子等强力去除夹具;
15.2.2夹具的拆除应采用气刨或砂轮磨削的方法进行,但拆除时应注意严禁损伤球板表面。拆除的顺序如图13所示:
15.2.3夹具拆除后用砂轮将焊痕磨平,但母材的厚度最少不得少于最小设计壁厚48mm;
15.2.4夹具拆除后该部位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咬边、夹渣、凹坑等缺陷,并用记号笔标记清楚,以方便无损检测工作的进行。
16. 焊缝检查:
16.1焊缝的外观检查:
16. 1.1焊工每条(段)焊缝焊完后,均应立即将熔渣、飞溅等清理干净,并按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请专职检查员进行检查,并按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焊补或修磨解决,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注意的是焊缝外观检查,缺陷解决过程应及时进行,且在整个过程中焊缝温度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16.1.2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气孔、咬边、夹渣、凹坑、未焊满、焊瘤等缺陷;焊缝应有圆滑的过渡至母材的几何形状,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符合设计及焊接工艺卡的规定;
16.1.3对接焊缝尺寸规定如表8所示:
表8:球罐对接焊缝尺寸
大坡口侧
小坡口侧
CO2保护焊
手工焊
CO2保护焊
手工焊
余高mm
0~3
0~2.5
0~3
0~2.5
宽度mm
坡口每侧增宽1~2mm
坡口每侧增宽1~2mm
坡口每侧增宽1~2mm
坡口每侧增宽1~2mm
16.1.4夹具去除后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咬边、夹渣、凹坑、未焊满、等缺陷;
16.2焊缝的无损探伤检查:
16.2.1从事球罐无损探伤检查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技术资质证书,取得二级以上证书的人员,方可填写和签发检查报告;
16.2.2无损探伤检查应在焊接完毕24h后进行,且焊缝必须经外观检查合格;
16.2.3球罐焊缝无损探伤检查的部位、比例、种类和时间见表9:
表9:
序号
焊缝种类
检查方法
检查比例
合格等级
检查时间
1
所有对接焊缝
γ射线
100%
II
焊后24h
2
超声波
20%
Ⅰ
射线后
3
渗透探伤
100%
Ⅰ
水压前
4
渗透探伤
100%
Ⅰ
水压后
5
所有角焊缝
渗透探伤
100%
Ⅰ
水压前
6
渗透探伤
100%
Ⅰ
水压后
7
球壳板缺陷
工卡具焊迹
渗透探伤
100%
Ⅰ
热解决前
17. 缺陷的修补:
17.1表面缺陷的修补应符合如下规定:
17.1.1球壳表面缺陷如锤痕、划痕及夹具焊迹应采用砂轮清除,修磨后的实际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磨除深度应小于球壳板名义厚度的5%,且不超过2mm,并圆滑过渡,超过时应进行焊接修补;
17.1.2球壳表面缺陷进行焊接修补时,每处焊补面积应在50cm2以内,当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修补时,任何两处的边沿距离应大于50mm,且每块球壳板修补面积总和应小于该球壳板面积的5%;
17.1.3当表面缺陷的形状比较平缓时,可直接进行焊接修补。当直接堆焊也许导致裂纹产生时,应采用砂轮将缺陷清除后再进行焊补,表面缺陷焊接修补后焊缝表面应打磨平缓或加工成具有1:3及以下坡度的平缓凸面,且高度应小于1.5mm;
17.1.4焊缝表面缺陷应采用砂轮磨除,磨除后的焊缝表面若低于母材,则应进行焊接修补,焊缝表面缺陷只需打磨时,应打磨平滑或加工成具有1:3及以下坡度的斜坡;
17.1.5焊缝两侧的咬边和焊趾裂纹必须用砂轮打磨平滑或加工成具有1:3及以下坡度的斜坡(图14),咬边深度和焊趾裂纹的磨除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磨除后球壳的实际板厚不得小于设计厚度,否则应进行焊接修补;
17.1.6焊缝咬边和焊趾裂纹等表面缺陷进行焊接修补时,应采用砂轮将缺陷磨除,并修整成便于焊接的凹槽,再进行焊接。补焊长度不得大于50mm;
17.1.7焊缝表面缺陷的修补应在焊缝完毕后,后热解决前及时组织表面检查,并及时进行焊接修补及后热解决。
17.2焊缝内部缺陷的修补:
17.2.1经射线或超声波检查的焊缝,发现超标缺陷时,应按检测结果分析缺陷性质、产生因素,并定位缺陷所在部位(必要时可用超声测定),拟定修补侧,修补焊接采用手工焊方法进行;
17.2.2内部缺陷的清除采用砂轮磨削或碳弧气刨的方法进行,当采用气刨清除时应用砂轮磨去渗碳层,修整刨槽至便于焊接形状,并经渗透探伤,确认缺陷完全清除后再进行焊补,应注意气刨清除缺陷的深度不得超过球板厚度的2/3。如达成2/3缺陷仍未完全清除时,应停止清除并进行焊补,然后从另一侧再次清除和焊补;
17.2.3修补焊缝的长度不得小于50mm,且返修后应按原探伤方法、规定检查合格;
17.2.4焊接修补时与正式施焊同样采用预热措施,预热温度应取上限,焊接线能量应取中上;
17.2.5 同一部位(焊缝内、外侧各作为一个部位)的修补不宜超过两次,对通过两次修补仍不合格的焊缝,应编制返修工艺,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行修补;
17.2.6焊接修补的部位、次数和检测结果应作好记录。
18. 焊后整体热解决:
18.1根据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的规定,该球罐焊接完毕后应进行焊后整体热解决,热解决方法采用燃油法整体热解决;
18.2球罐整体热解决前应具有下列条件:
(1) 与球罐受压元件连接的焊接工作所有完毕,热解决前由各项无损检测工作所有完毕并合格;
(2) 产品焊接试板焊接,外观及无损检测完毕并已放置在热解决过程中高温区的外侧;
(3) 加热系统已调试合格,保温工作完毕;
(4) 与热解决无关的接管已用盲板封堵,球罐与梯子、平台等部件连接的螺栓松开;拉杆、地脚螺栓松开。柱脚移动装置与移动测量装置设立完善;
(5) 防风、防雨、防火及防停电措施完备。
18.3热解决工艺、升降温控制、测温点设立、保温规定、热解决检查详见《球罐热解决施工方案》。
19. 产品试板:
19.1产品试板的钢号批号、规格、焊接及热解决工艺均应与球壳板相同,试板应由施焊球罐的焊工,在与球罐焊接相同的条件下焊接;
19.2根据施焊位置,每台球罐上应做横焊、立焊、平焊和仰焊位置的试板各一块,试板规格:48*650*360;
19.3试板焊缝应经外观检查和100%射线检测,并与球罐一起进行热解决,试样取样时可避开焊接缺陷;
19.4试样的尺寸、截取、实验方法及合格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的有关规定执行,试样数量为:拉力试样一件,侧弯2件,-19℃低温冲击焊缝金属,热影响区各一组。
20. 球罐焊接交工技术文献:
20.1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及复验报告;
20.2焊缝及焊工布置图;
20.3球罐焊接过程记录;
20.4产品试板实验报告;
20.5焊缝无损检测报告;
20.6焊缝返修记录;
20.7焊后整体热解决报告。
球罐焊接方案目录
1. 概述 1
2. 编制依据 2
3. 材质分析 2
4. 焊接工艺评估 3
5. 焊工的培训与考试 4
6. 焊材的使用与管理 4
7. 焊接环境 4
8. 焊前准备 5
9. 点固焊 5
10. 焊接顺序 6
11. 预热及后热: 9
12. 焊接操作工艺规定: 10
13. 球腿焊接: 12
14. 接管的焊接: 13
15. 夹具的焊接与拆除: 13
16. 焊缝检查: 14
17. 缺陷的修补: 15
18. 焊后整体热解决: 17
19. 产品试板: 17
20. 球罐焊接交工技术文献: 17
塔河劣质稠油技术改造项目液化石油气罐
焊
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
2023年3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