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楼塔吊附墙方案.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549727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楼塔吊附墙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楼塔吊附墙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工程塔机 附 墙 施 工 方 案 安拆单位:合肥市润起达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日 期:2023-2-10 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1#楼工程 塔吊附墙专项施工方案 合肥市润起达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工程项目部 二月 目录 1 编制说明及依据 1 1.1 编制说明 1 1.2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2.1 工程总体概况 1 3 塔机工程概况 2 3.1 塔吊选型及平面布置情况 2 3.2 塔机性能参数 2 3.3 塔吊平面布置图 3 4 塔吊附墙施工 4 4.1 塔吊附墙数量及高度 4 4.2 塔吊附墙位置 5 4.2.1 附墙布置平面图 5 4.2.2 附墙布置立面图 5 4.3 塔吊附墙施工 7 4.3.1 塔吊附墙杆选型 7 4.3.2 塔吊附墙杆制作要求 7 4.3.3 附墙杆安装 8 4.3.4 其他注意事项 8 5 塔吊附墙验算 9 5.1 塔机附着杆参数 9 5.2 风荷载及附着参数 9 5.3 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1 5.4 非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4 5.5 附墙杆强度验算 15 5.6 附着杆与结构连接节点验算 17 6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2 6.1 质量保证措施 22 6.2 安全保证措施 22 6.3 安全技术措施 22 7 应急预案 23 7.1 机构设置 23 7.2 应急小组职责及分工 23 7.3 应急响应 24 7.4 突发事件处理 25 7.5 救援路线 26 7.6 应急物资 27 1 编制说明及依据 1.1 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旨在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1#楼工程项目塔吊附墙施工提供较完整的技术指导文献,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塔吊附墙安装、使用等环节控制。 1.2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蓝图; 2、审批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3);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23); 5、《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规程》(GB5144-2023); 6、《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187/T-2023); 7、《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23);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23);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23);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3); 11、审批通过的《塔吊选型及布设方案》、《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塔吊安装施工方案》; 12、中联重科TC6520-1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 合肥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1#楼 建设单位 合肥华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 安徽工程勘察院 监理单位 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征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皖新文化创新广场办公1#楼工程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庐州大道与杭州路交口。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09万m2,地上约5.07万m2,地下约1.02万m2。地上部分为一栋165.6m的(建筑高度)写字楼,地上42层,重要功能为商业及办公;地下两层,重要功能为停车及设备用房等。本工程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筏板,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级。 工程建筑概况明细表 单项工程 层数 层高(m) 总高度(净高) 建筑面积(m2) 地下室 2层 6.4m/5.1m 11.5m 10198.68 塔楼 42F标准层+构架层 3.6/3.9 165.3m 50723.06 3 塔机工程概况 3.1 塔吊选型及平面布置情况 根据本工程的总体规划、结构特点和现场总平面布置对塔吊进行选型及布置。为减小塔吊覆盖盲区,充足提高塔吊使用效率,采用1台55m臂长的TC6520塔吊。 塔吊选型及布置参数表 编号 型号 臂长(m) 服务区域 塔基顶标高 附着楼栋楼高(m) 立塔高度(m) 附着楼栋 1# TC6520 55 塔楼及地库 -12.2 165.6 189.2 塔楼 3.2 塔机性能参数 幅度(m) 2.5~19.8 22.5 25.0 27.5 30.0 32.5 36.5 37.5 吊重(t) 2倍率 5 4.84 4倍率 10.00 8.65 7.65 6.84 6.17 5.60 4.85 4.70 幅度(m) 40.0 42.5 45.0 47.5 50.0 52.5 55.0 吊重(t) 2倍率 4.48 4.16 3.87 3.62 3.39 3.19 3.00 4倍率 4.34 4.02 3.73 3.48 3.25 3.05 2.86 3.3 塔吊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塔吊平面布置图 4 塔吊附墙施工 4.1 塔吊附墙数量及高度 现场塔机附墙数量及每次附墙高度见下表(若现场实际进度未按计划进行,需根据现场实际进度情况增长临时附墙,具有安装附墙条件并在附墙安装完毕后方可将临时附墙拆除)。 塔吊附墙安装情况一览表 附墙道数 附墙位置 预计施工位置 附墙间距(m) 塔吊高度m 塔吊自由高度m 下次附墙前塔身 到施工层距离m 备注 楼层 标高m 高度m 楼层 标高m 高度m 第一道附墙 5F 20.6 32.8 6F 24.2 36.4 / 71.6 38.8 17.2 第一道 附墙下 塔吊高 度为36.4m 第二道附墙 10F 38.6 50.8 12F 42.2 54.4 18 88.4 37.6 15.7 第三道附墙 15F 56.9 69.1 16F 60.5 72.7 18.3 105.2 36.1 18.1 第四道附墙 19F 71.3 83.5 20F 74.9 87.1 14.4 119.2 35.7 17.7 第五道附墙 23F 85.7 97.9 24F 89.3 101.5 14.4 133.2 35.3 17.3 第六道附墙 27F 100.1 112.3 28F 103.7 115.9 14.4 147.2 34.9 16.6 第七道附墙 31F 114.8 127 32F 118.4 130.6 14.7 161.2 34.2 16.2 第八道附墙 35F 129.2 141.4 36F 132.8 145 14.4 175.2 33.8 15.8 第九道附墙 39F 143.6 155.8 40F 147.2 159.4 14.4 189.2 33.4 注:1、上述“高度”表达成塔吊基础顶部高度,“标高”为相对本工程±0标高。2、根据TC6520-10塔吊说明书规定:(1)本塔机最大自由高度为52m;(2)第一道附着架以下塔身高度h1:28m≤h1≤37m,第一道附着架以上塔身悬高h0:h0≤39m;(3)第二道及第二道以上附着规定,附着架以上标准节的高度:工作高度≤100m时,h0≤39m;工作高度>100m时,在原基础上减少一个标准节高度。 4.2 塔吊附墙位置 4.2.1 附墙布置平面图 塔吊附着于主楼框架柱上,具体定位详见下图。 4.2.2 附墙布置立面图 塔吊立面附墙九道,具体附墙立面情况见下图。 塔吊附墙布置立面图 4.3 塔吊附墙施工 4.3.1 塔吊附墙杆选型 塔吊附墙撑杆采用槽钢格构型式,撑杆截面为220×220mm,格构杆主肢采用22a号槽钢、缀板采用200x25x5钢板焊接,由塔吊厂家根据现场实际尺寸制作。 槽钢截面特性 附墙件截面做法示意 4.3.2 塔吊附墙杆制作规定 (1)杆件所有焊缝:焊缝高度满足受力计算书设计高度、焊缝均匀饱满密实,无裂纹和气孔及夹渣; (2)杆件无因加工时受热而产生的弯曲变形; (3)如杆件需要加长,可采用焊接加长、法兰连接加长、销轴连接加长;采用焊接加长则需按照钢结构施工规范进行加长(特别注意接口不能在同一断面);杆件用材在长度范围内必须一致(伸缩式杆件内外可不一致,但相对伸缩的单根必须一致)。 (4)杆件连接耳板及附墙连接件上的销孔必须是机制孔,严禁用气焊割圆。 (5)采用调节丝杆的杆件,丝杆仅能安装在杆件两端,不得安装在其它位置,且必须保证两端丝杆与中间主材杆件的同轴度;保证丝杆的长度充足,调至最大安装长度时,保证螺纹连接的有效长度。 (6)伸缩式杆件必须保证内外杆件的同轴度; (7)所有制作杆件的单件用料必须完好无损,如有裂纹、缺口、变形等严禁使用。 4.3.3 附墙杆安装 附墙层结构施工完毕并达成强度值后(按照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12天龄期记,达成强度75%)。先检查预埋连接构件位置无误,清理残留混凝土,核对塔吊附墙点位置,开始安装附墙。垫板-20×350×580,耳板-20×300×580(吊耳板圆周外半径120mm),每个耳板采用机械成孔2×A50。8个D28地脚螺栓连接。 塔吊附墙耳板安装示意图 4.3.4 其他注意事项 1、附墙杆件位置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布置,防止与提高架机位碰撞;布料机吊装钢丝绳应相应减少长度。 2、提高架施工时提前在塔吊附墙位置预留可拆卸杆件,便于附墙。 3、现场施工应预留塔吊附墙层同条件养护试块,以备检查。 4、塔吊附墙施工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时,以免影响主体施工。 5 塔吊附墙验算 本施工方案经审批通过后第一时间发送到塔吊厂家,塔吊厂家根据附墙高度、附墙杆长度进行具体设计,在满足本验算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及施工。 计算依据: 1、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23 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23 5.1 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型号 TC6520 塔身桁架结构类型 方钢管 塔机计算高度H(m) 189.2 塔身宽度B(m) 2 起重臂长度l1(m) 56.75 平衡臂长度l2(m) 14.75 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h(m) 1.08 工作状态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k1(kN·m) 400 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k(kN·m) 3181.7 非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k'(kN*m) 3240.5 注:上述荷载取值按照塔吊说明书最大自由高度时荷载取值,属较保守荷载取值。 附着杆数 四杆附着 附墙杆类型 Ⅰ类 附墙杆截面类型 格构柱 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8 5.2 风荷载及附着参数 附着次数N 9 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4.951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7.078 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4.611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5.078 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5.449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5.078 附着点4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4(m) 5.789 点4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4(m) 7.078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2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35 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 0.35 第N次附着 附着点高度h1(m) 附着点净高h01(m) 风压等效高度变化系数μz 工作状态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非工作状态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工作状态风振系数βz 非工作状态风振系数βz' 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sk 非工作状态风压等效均布线荷载标准值qsk' 第1次附着 32.8 32.8 1.22 1.95 1.95 1.587 1.627 0.507 0.91 第2次附着 50.8 18 1.367 1.95 1.95 1.588 1.625 0.569 1.019 第3次附着 69.1 18.3 1.475 1.95 1.95 1.58 1.622 0.611 1.097 第4次附着 83.5 14.4 1.579 1.95 1.95 1.576 1.618 0.652 1.172 第5次附着 97.9 14.4 1.638 1.95 1.95 1.568 1.615 0.673 1.213 第6次附着 112.3 14.4 1.694 1.95 1.95 1.567 1.612 0.696 1.252 第7次附着 127 14.7 1.764 1.95 1.95 1.562 1.608 0.722 1.301 第8次附着 141.4 14.4 1.81 1.95 1.95 1.552 1.597 0.736 1.326 第9次附着 155.8 14.4 1.876 1.95 1.95 1.548 1.589 0.761 1.367 悬臂端 189.2 33.4 1.978 1.95 1.95 1.544 1.589 0.8 1.442 附图如下: 塔机附着立面图 5.3 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k qk=0.8βzμzμsω0α0h=0.8×1.544×1.978×1.95×0.2×0.35×1.08=0.36kN/m 2、 扭矩组合标准值T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k2 Tk2=1/2qkl12-1/2qkl22=1/2×0.36×56.752-1/2×0.36×14.752=540.54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k=0.9(Tk1+ Tk2)=0.9×(400+540.54)=846.486kN·m 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剪力图 得:RE=391.952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拟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10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10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10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w=20.5RE=554.304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 α1=arctan(b1/a1)=52.61° α2=arctan(b2/a2)=44.162° α3=arctan(b3/a3)=39.413° α4=arctan(b4/a4)=48.215° β1=arctan((b1-c/2)/(a1+c/2))=43.632° β2=arctan((b2+c/2)/(a2+c/2))=44.3° β3=arctan((b3+c/2)/(a3+c/2))=40.267° β4=arctan((b4-c/2)/(a4+c/2))=39.825° 四杆附着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用力法计算,切断T4杆并代以相应多余未知力X1=1。 δ11× X1+Δ1p=0 X1=1时,各杆件轴力计算: T11×sin(α1-β1)×(b1-c/2)/sinβ1+T21×sin(α2-β2)×(b2+c/2)/sinβ2-T31×sin(α3-β3)×(b3+c/2)/sinβ3-1×sin(α4-β4)×(b4-c/2)/sinβ4=0 T11×cosα1×c-T31×sinα3×c-1×cosα4×c-1×sinα4×c=0 T21×cosα2×c+T31×sinα3×c-T31×cosα3×c+1×sinα4×c=0 当Nw、Tk同时存在时,θ由0~360°循环,各杆件轴力计算: T1p×sin(α1-β1)×(b1-c/2)/sinβ1+T2p×sin(α2-β2)×(b2+c/2)/sinβ2-T3p×sin(α3-β3)×(b3+c/2)/sinβ3+Tk=0 T1p×cosα1×c-T3p×sinα3×c+Nw×sinθ×c/2-Nw×cosθ×c/2+Tk=0 T2p×cosα2×c+T3p×sinα3×c-T3p×cosα3×c-Nw×sinθ×c/2-Nw×cosθ×c/2-Tk=0 δ11=Σ(T12L/(EA))=T112(a1/cosα1)/(EA)+T212(a2/cosα2)/(EA)+T312(a3/cosα3)/(EA)+12(a4/cosα4)/(EA) Δ1p=Σ(T1×TpL/(EA))=T11×T1p(a1/cosα1)/(EA)+T21×T2p(a2/cosα2)/(EA)+T31×T3p(a3/cosα3)/(EA) X1= -Δ1p/δ11 各杆轴力计算公式如下: T1= T11×X1+ T1p,T2= T21×X1+T2p,T3=T31×X1+T3p,T4=X1 (1)θ由0~360°循环,当Tk按图上方向设立时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 最大轴拉力T1=0kN,T2=624.023kN,T3=112.074kN,T4=538.219kN 最大轴压力T1=451.326kN,T2=172.923kN,T3=744.56kN,T4=0kN (2)θ由0~360°循环,当Tk按图上反方向设立时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 最大轴拉力T1=451.326kN,T2=172.923kN,T3=744.558kN,T4=0kN 最大轴压力T1=0kN,T2=624.024kN,T3=112.075kN,T4=538.22kN 5.4 非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此工况下塔机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能随风转动,故不计风荷载产生的扭转力矩。 1、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剪力图 得:RE=428.085kN 2、 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10处锚固环的水平内力Nw=RE=428.085kN。 根据工作状态方程组Tk=0,θ由0~360°循环,求解各杆最大轴拉力和轴压力: 最大轴拉力T1=132.835kN,T2=307.738kN,T3=330.785kN,T4=141.356kN 最大轴压力T1=132.835kN,T2=307.738kN,T3=330.786kN,T4=141.356kN 5.5 附墙杆强度验算 格构柱参数 格构柱截面类型 双肢 格构柱缀件形式 缀板 缀件间净距l01(mm) 500 格构柱截面边长a(mm) 220 格构柱分肢参数 格构柱分肢材料 22a号槽钢 分肢材料截面积A0(cm2) 31.84 分肢对最小刚度轴的回转半径iy0(cm) 2.23 分肢平行于对称轴惯性矩I0(cm4) 157.8 分肢形心轴距分肢外边沿距离Z0(cm) 2.1 分肢材料强度设计值fy(N/mm2) 235 分肢材料抗拉、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10 格构柱缀件参数 格构柱缀板材料 200×25×5 格构柱缀板截面积A1x'(mm2) 125 附图如下: 塔机附着格构柱截面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A=2A0=2×31.84×100=6368mm2 σ=N/A=744558/6368=116.922N/mm2≤[f]=210N/mm2 满足规定! 2、格构式钢柱换算长细比验算 杆件1的计算长度:L0=(a12+b12)0.5=8153.336mm 整个格构柱截面对X轴惯性矩: Ix=2[I0+A0(a/2-Z0)2]=2×[157.8+31.84×(22/2-2.1)2]=5359.693cm4 整个构件长细比:λx=L0/(Ix/(2A0))0.5=815.3336/(5359.693/(2×31.84))0.5=88.872 分肢长细比:λ1=l01/iy0=50/2.23=22.422 分肢毛截面积之和:A=2A0=2×31.84×100=6368mm2 格构式钢柱绕两主轴的换算长细比: λ0max=(λx2+λ12)0.5=(88.8722+22.4222)0.5=91.657 附墙杆1长细比: λ01max=91.657≤[λ]=100,查规范表得:φ1=0.61 满足规定! 附墙杆2长细比: λ02max=73.561≤[λ]=100,查规范表得:φ2=0.729 满足规定! 附墙杆3长细比: λ03max=80.081≤[λ]=100,查规范表得:φ3=0.687 满足规定! 附墙杆4长细比: λ04max=97.316≤[λ]=100,查规范表得:φ4=0.572 满足规定! 附墙杆1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1=N1/(φ1A)=451326/(0.61×6368)=116.187N/mm2≤[f]=210N/mm2 满足规定! 附墙杆2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2=N2/(φ2A)=624024/(0.729×6368)=134.422N/mm2≤[f]=210N/mm2 满足规定! 附墙杆3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3=N3/(φ3A)=744560/(0.687×6368)=170.192N/mm2≤[f]=210N/mm2 满足规定! 附墙杆4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σ4=N4/(φ4A)=538220/(0.572×6368)=147.761N/mm2≤[f]=210N/mm2 满足规定! 3、格构式钢柱分肢的长细比验算 附墙杆1钢柱分肢的长细比: λ1=22.422≤min(0.5λ01max,40)=min(0.5×91.657,40)=40 满足规定! 附墙杆2钢柱分肢的长细比: λ2=22.422≤min(0.5λ02max,40)=min(0.5×73.561,40)=36.781 满足规定! 附墙杆3钢柱分肢的长细比: λ3=22.422≤min(0.5λ03max,40)=min(0.5×80.081,40)=40 满足规定! 附墙杆3钢柱分肢的长细比: λ4=22.422≤min(0.5λ04max,40)=min(0.5×97.316,40)=40 满足规定! 5.6 附着杆与结构连接节点验算 附着杆与预埋构件连接方式 铰接 连接钢板厚度dt(mm) 20 连接钢板强度等级 Q235 建筑物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连接板固定方式 锚固螺栓 连接板耳板排数 2 各附着点螺栓个数n 8 锚固螺栓类型 地脚螺栓 连接钢板承压强度设计值fcb(N/mm2) 205 地脚螺栓直径d(mm) 28 地脚螺栓有效直径de(mm) 26 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fvb(N/mm2) 140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ftb(N/mm2) 170 地脚螺栓受剪面数目nv 1 注:将预埋结构(地脚螺栓、耳板等)与建筑实体结构视为一个受力整体,附着杆件与耳板连接为铰接。 1、地脚螺栓承载力计算 假设每个螺栓承受附着杆传来的拉力和剪力均相等,各附着点所受荷载如下: F1=N1sinα1=451.326×sin52.61°=358.588kN,V1=N1cosα1=451.326×cos52.61°=274.061kN; F2=N2sinα2=624.024×sin44.162°=434.748kN,V2=N2cosα2=624.024×cos44.162°=447.661kN; F3=N3sinα3=744.56×sin39.413°=472.73kN,V3=N3cosα3=744.56×cos39.413°=575.236kN; F4=N4sinα4=538.22×sin48.215°=401.322kN,V4=N4cosα4=538.22×cos48.215°=358.638kN; 单个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Nvb=nvπd2fvb/4=1×3.14×282×320×10-3/4=196.941kN 单个螺栓抗拉承载力设计值Ntb=nvπde2ftb/4=1×3.14×262×400×10-3/4=212.264kN 单个螺栓抗压承载力设计值Ncb=d×dt×fcb=28×20×205×10-3=114.8kN 附着杆1: NV= V1/n=274.061/8=34.258kN Nt= F1/n=358.588/8=44.824kN [(NV/Nvb)2+(Nt/Ntb)2]0.5=[(34.258/196.941)2+(44.824/212.264)2]0.5=0.274≤1 NV=34.258kN≤Ncb=114.8kN 承压承载力满足规定。 附着杆2: NV= V2/n=447.661/8=55.958kN Nt= F2/n=434.748/8=54.344kN [(NV/Nvb)2+(Nt/Ntb)2]0.5=[(55.958/196.941)2+(54.344/212.264)2]0.5=0.382≤1 NV=55.958kN≤Ncb=114.8kN 承压承载力满足规定。 附着杆3: NV= V3/n=575.236/8=71.904kN Nt= F3/n=472.73/8=59.091kN [(NV/Nvb)2+(Nt/Ntb)2]0.5=[(71.904/196.941)2+(59.091/212.264)2]0.5=0.459≤1 NV=71.904kN≤Ncb=114.8kN 承压承载力满足规定。 附着杆4: NV= V4/n=358.638/8=44.83kN Nt= F4/n=401.322/8=50.165kN [(NV/Nvb)2+(Nt/Ntb)2]0.5=[(44.83/196.941)2+(50.165/212.264)2]0.5=0.328≤1 NV=44.83kN≤Ncb=114.8kN 承压承载力满足规定。 2、吊耳板计算 吊耳板厚S(mm) 20 吊耳板宽LDP(mm) 580 吊耳板高L(mm) 300 吊耳板圆周外半径R(mm) 120 吊孔直径D(mm) 50 吊耳板许用拉应力[σ](N/mm2) 205 吊耳板许用剪应力[τ](N/mm2) 125 连接板耳板排数 2 吊耳板 NS=max{N1,N2,N3,N4}/2=372.28kN 吊耳板吊索方向的最大拉应力: σL= NS/(S(2R-D))= 372.28×103/(20×(2×120-50))=97.968N/mm2≤[σ]=205N/mm2 符合规定! 吊耳板吊索方向的最大剪应力: τL= NS/(S(2R-D))= 372.28×103/(20×(2×120-50))=97.968N/mm2≤[τ]=125N/mm2 附图如下: 塔机附着节点详图 注:此图仅作示意,具体耳板加工以4.3.3节加工图为准。 3、 附墙杆件加长焊缝强度验算 强度计算附着杆采用焊接方式加长,焊缝在对接和T形接头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的对接焊缝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σ = N/lwt ≤ ftw或fcw 式中 σ──对接焊缝正应力计算强度; N ──构件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取 N=744.56 kN(杆件最大轴力); lw──对接焊缝或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取 lw=748 mm; t ──在对接接头中为连接件的最小厚度;在T形接头中为腹板的厚度,取 t=7 mm(保守取值); ftw,fcw ──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设计值,取 185 N/mm2; 正应力 σ = 744.56×103/(748×7)=145.2 N/mm2; 正应力 σ=142.2 N/mm2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185 N/mm2,满足条件! 4、垫板与耳板焊缝计算 塔吊工作时附墙杆施加给建筑物结构的荷载值见下表: 名称 F1(KN) V1(KN) F2(KN) V2(KN) F3(KN) V3(KN) F4(KN) V4(KN) 荷载 358.588 274.061 434.748 447.661 472.73 575.236 401.322 358.638 由于3、4节点处正应力与剪应力较大,故取F=F3+F4=874.1KN,V=V3+V4=933.9KN (1)在通过焊缝形心的拉力,压力或剪力作用下的焊缝强度按下式计算: σf = N/helw ≤ βfffw 式中 N ──构件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取 N=874.73kN; lw──对接焊缝或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取 lw=2320 mm; σf ──按焊缝有效截面(helw)计算,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应力; he ──角焊缝的有效厚度,对直角角焊缝he = 0.7hf= 4.2 mm; hf──较小焊脚尺寸,取 hf= 6 mm; βf──正面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取1.0; ffw──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取 ffw = 160 N/mm2; 正应力 σf =874.73×103/(4.2×2320)= 89.77 N/mm2 ≤1.0×160=160 N/mm2,满足规定! (2)在通过焊缝形心的拉力,压力或剪力作用下的焊缝强度按下式计算: τf = N/helw ≤ ffw 式中 N ──构件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取 N=933.9kN; lw──对接焊缝或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取 lw=2320 mm; he ──角焊缝的有效厚度,对直角角焊缝he = 0.7hf= 4.2 mm; hf──较小焊脚尺寸,取 hf= 6 mm; τf──按焊缝有效截面计算,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 ffw──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取 ffw = 160 N/mm2; 剪应力 τf =933.9×103/(4.2×2320)=95.84N/mm2 ≤160 N/mm2,满足规定! (3)综合应力= ((σf/βf)2 + τf2)1/2 =131.3 N/mm2≤ffw,满足规定。为提高安全储备,规定此处焊缝尺寸 hf不小于8mm。 6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1、塔吊附墙件、附着板进场时应由动力部组织,质检部、安监部、技术部参与对进场构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对附墙件、附着板的规格尺寸、焊接质量应重点把控。验收应有材料进场验收表,各部门应签字确认,以便后期查阅。 2、每次塔吊附墙施工完毕后,应由动力部组织,安监部、质检部、技术部参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塔吊顶升或吊装作业。严禁未经验收私自进行塔吊顶升。 4、塔吊附墙施工时,应确认墙体或柱混凝土强度达成规范规定。严禁过早附墙,导致其他施工缺陷,附墙层混凝土试块多留置一组,附墙投入使用前需见混凝土实验报告。 6.2 安全保证措施 1、塔吊附墙施工中应做好安全防护,下部设立安全网,防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地面设立安全警戒线,在附墙施工中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2、塔吊附墙施工时,塔吊应停止其他吊运工作,动力部应做好塔吊塔身及大臂安全保证措施; 3、塔吊附墙应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对的使用安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4、塔吊附墙施工前,应由安监部组织,动力部参与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明确安全施工规定,危险源,施工注意事项等。 6.3 安全技术措施 塔吊附着件须稳固连接,附着撑杆应尽量处在同一水平面上。附着撑杆上允许搭设供人从建筑物通向塔机的跳板,但严格严禁堆放重物。 安装附着装置时,应当用经纬仪检查塔身轴线垂直度,其偏差不得大于塔身全高的4/1000,允许调节附着撑杆的长度来达成。 附着框架内撑杆只安装与最上层附着框架内,即新附着一次内撑杆就要移动到最新附着的框架内。 塔吊附墙应坚持先装附墙再增长标准节的原则进行,塔吊附墙杆安装前应先搭设马道,保证安拆人员操作行走。 塔吊附墙杆安装时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熟悉附墙杆安装流程及操作工艺。 塔吊附墙安装操作平台采用局安全标准化规定的型钢定型化操作平台。 附墙杆暗转位置应通视良好,塔吊附墙杆安装时指挥人员应在附墙杆安装周边,清楚附墙杆行进位置。检查各螺栓与节点,如有松动及时调整。 7 应急预案 7.1 机构设立 一旦塔吊附墙发生安全事故,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解决,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如下表。 应急小组通讯录 职责分工 姓名 单位 职务 联系方式 组长 肖模来 中建三局 项目经理 副组长 姬鹏 中建三局 项目生产经理 张军 合肥润起达 项目经理 通讯联络组 陈哲 中建三局 项目书记 技术支持组 卢照 中建三局 技术负责 王斌 合肥润起达 技术负责 抢险抢修组 李平 中建三局 机电负责 谷昌荣 合肥润起达 机电负责 安全管理组 张勇杯 中建三局 安全总监 刘继啸 安徽同发 安全员 夏广州 合肥润起达 安全员 后勤保障组 贾建强 中建三局 后勤负责 7.2 应急小组职责及分工 (1)组长职责 ①决定是否存在或也许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规定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行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②复查和评估事件也许发展的方向,拟定其也许的发展过程; ③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 ④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⑤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与事故的分析和解决。 (2)副组长职责 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环节,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②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各应急小组职责 应急平常小组共设立7个小组,分别为:安全巡查组、通讯联络、组抢险监测组、疏导警戒组、救护组、物资后勤保障组和事故调查组,各小组职责如下: ①安全巡查组 负责观测塔吊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倾斜、基础沉降等),安排施工人员天天24小时进行现场巡视同时做好记录;出现一切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上报领导小组成员。 ②通讯联络组 具体负责通信联络和车辆调度、医院联系等事宜;经组长授权,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新闻媒体协作,努力使事故的损害和影响减少到最小。 ③抢险监测组 负责险情发生后可以迅速组织相关施工人员实行抢险,负责现场指挥及协调,及时将险情控制。 ④疏导警戒组 接报后迅速组织本组人员将人群疏散到安全地带,保护好现场;维持好主干道畅通,加强治安警戒,防止因人员混乱而导致物资财产被破坏或丢失,服从组长(副组长)安排进行有效救援防治工作。 ⑤救护组 对伤员进行临时有效的救护,组织人员将伤员安全、迅速的转运到就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