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职学院教师科学化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刘洁+童勋摘 要:对目前高职学院教师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科学化评价体系的建设项目,提出了高职学院教师科学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改进教师评价的对策。关键词:高职学院;教师评价;科学;构建一、高职学院教师评价的现状无论是保证教师质量、提高教师待遇,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工作作出公正、有效的评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各国不断探索的课题。1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规模得到大幅度扩张,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据世界经济论坛
2、国际竞争力报告,瑞士全球竞争力第一,世界品牌占有量第一。专家介绍,瑞士的主要资产是教育,其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为其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自金融危机令各国经济陷入低迷以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开始反思并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价值,而教师评价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等环节,因此有必要建立合适和公正的教师评价系统,提高人们对教师专业的信任感。所以高职学院教师的科学化评价体系也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目前高职学院教师评价体系一般是以院、系领导为负责人的两级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教学督导室协助配合,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控制。对理论教学、实践
3、性教学、成绩考核、职业技能鉴定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进行规范和监控,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学风检查制度、毕业生社会调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日常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入学学生素质、知识基础、教育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因此教师评价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但一些高职学院教师考评仍旧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评价方法,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师的未来发展定位,评价体系主要参考或修改普通高校的考评评价模式,针对性不强。考评只是在学期末发教学津贴时,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没有把其作为教师管理的一部分,与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脱离,必然导致教师考评工作存在考评程序缺失,不能遵循基本的考评流程,考评效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二、高职学院教师科学化评价体系的内涵教师考核应该按照科学、客观的标准,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判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以确定教师工作业绩。它是对教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评价的一种管理方法。教师评价包括评判和控制两个方面。评判是指对教师工作的观察、检查、考核、督促等;控制是根据组织管理决策的目标与计划对组织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监督检查,为消除实施目标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的活动,控制通过信息反馈实现,是管理活动中不可缺
5、少的一环。高职学院的教师评价应该包括对教师工作的检查、监督、考核以及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活动,可由教学管理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督导系统等组成。教师评价应建立在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将实际效果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作为反馈信息,纠正目标偏离,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师评价顺利进行。教师评价分为两个层面,“评判”是对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的实时监测过程;“控制”是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获取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对工作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评判”是基础,是手段;“控制”是反馈,是调节,是目的。因此,建立一整套完整、严谨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三、高职学院教师
6、科学化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进程,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管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监控、考查和评价的关键要素,科学构建教师评价体系。2(2)系统性原则。在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时,充分运用系统论思想方法,全面分析工作过程中需要监控、考核和评价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确定监控程序、办法、标准、对象,使各个环节之间、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而保证教师评价的有效运行。2(3)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教师评价的规章制度,确保在教师评价过程中符合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
7、教育法规,同时通过规范对教师评价的监控和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考试分析制度、座谈会制度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等制度,确保教师评价监控的制度化、标准化,杜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2(4)可操作性原则。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是实践性强的工作,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实用性,突出可操作性,以减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因不可操作带来的随意性和不公平,影响监控部门的权威性和被监控方的切身利益,从而挫伤教师评价管理部门和被评价教师双方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2(5)反馈性原则。教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
8、素质技能人才,而不能仅仅满足给评价教师一个考核结果或评价结论。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存在问题的跟踪验证,特别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的跟踪验证,并通过有效渠道进行沟通反馈,包括向学校决策部门和领导反馈,向教师本人的反馈,及时反映情况和交换意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和意见。2四、改进高职学院教师评价的对策与建议(1)学院高层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教师评价管理思想。学院高层管理者要重视教师评价的作用,要通过教师评价实现其管理职能,并在教师中大力进行宣传培训,以帮助教师加强认识,端正态度,消除考评走过场的误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考评对他们的重要作用,以引起他们
9、足够的重视。学院高层管理者要根据高职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制定与学院战略目标一致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把教师评价贯穿到各个部门的常规工作中。(2)学院有关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构建科学定量考评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教师评价的关键,因此,学院有关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做好教师岗位的工作分析,列出教师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笔者建议可以从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学生管理水平、岗位工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评,但要依据教师岗位工作职责的重点不同,设立不同的分值或权重。笔者建议对一线教师考评,可以关注以下考评内容:是否具备“双师素质”、是否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历、是否在实验、实习与实训等实
10、践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上有新的研究成果、所教授的毕业生是否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以上种种考评内容十分重要,转换成定量指标是一个高难度、高技术的工作,要根据学院考评目标进行科学设定。(3)拓展学院教师评价的途径。教师评价应充分尊重每位教师的特点,建议通过上级、下属、同事、自我、工作对象等不同考评主体进行考评。教师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同行、相关专家、用人单位、教师本人、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机构等。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评价与考评:一是可以通过学生测评打分考量;二是通过教师间相互评价、评分;三是通过所在系(部)对其教师的整体素质、现实表现来综合评分;四是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表现和评价来考
11、量,这样就较全面,较合理了。(4)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流程。首先,制定教师评价考评计划。在新的学期开始前,学院中层管理者(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与教师共同参与制定该学期的考评计划,双方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后,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并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通过制定教师个人考评计划,可将被动的事后考评转变为主动的事前规划。其次,考评计划实施与管理。教师按照制定的考评计划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学院的管理者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管理者要对考评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在学期结束,管理者依据考评计划对教师的考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在实
12、施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考评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再次,考评结果的反馈。考评结果出来后,系领导或教研室负责人必须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反馈谈话,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在完成考评目标中遇到的困难,以请求上级的支持。人事处要充分将考评结果与薪酬的发放、职务的晋升、培训学习等相联系,以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5)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合理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既重视质,又重视量的评价。确定合理的权重,将质与量相结合来评价教师工作,是对高职学院教师评价方法的改革策略之一。以教学工作来说,将学生评估、同行对课堂效果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工作量之间形成适当的权重分配关系,从而从
13、质量综合的角度评价教学工作量,则评价能更好的起到倾向性引导作用;以科研工作来说,将学科建设的主要评价指标融入评价体系,与量化的科研经费之间形成适当的权重分配关系,来综合评价科研工作量,则更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保质保量的研究。(6)建立校企合作共同督导的教师评价体系。为确保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办公室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行、教学实训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调查和研究,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把质量监控信息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反馈,不断完善和创新校内校企合作共同督导的教师评价体系的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内容执行与监督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使整个体系能够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持续地改进。总之,高职学院教师评价是教师职务聘任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院高层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教师评价管理观念,学院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构建科学定量的教师评价考评指标体系,制定规范的考评流程,教师评价考评工作才有利于激励教师发展,才能促进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1 张雷生.改革教师评价各国正在行动N.中国教育报,2010-09-30.2 唐继红,徐江涛.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0,(1):17-19.3 詹善兵,徐江涛.略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项目建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8-19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