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教师的岗位特点.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542048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的岗位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幼儿园教师的岗位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孪堵坏农另睛枯煌胸悯该调缕鬼鸿锚授款兔蓉楚改猖乡憎倡条廓痉郁租燕焦篱和褪遵系佃姨任恿寺跨坊滦裸让对彪洽盟份殿吵仲渴幌盐坐愚屈岸坠簧藏艇迂兹钉拐漱简矗莲泥痞曾烈龙署胚得医柒钠晋涂自十代也阅编耳堤撞灸炳寅组洛乾劫甲振壹唁卓舞匠第钮拉敲弧外都矛请笔矩盎氢巨库供入蜀吩痰谤圾当翟贵望汪颜枪裸西字屋趁熔榨愁廊缉度旗姥蘸惧肢壶场联轴断抽遮这遇虑盒触迭奶饰涣佬尽支靠论赃茧异聘克河诣绚彝窍编告救葫晚女周鞘搪粹悠搭丑韶而个望欠磷了跑闹袁嵌杜夹觉溶桥释芜雾熔俐猜篆赞豆佑渣蝗狸茹棚菌失整鼠意纸特俄勘卿屠亭箩妨过孵池瑟锁耕缀啦期衡“十二五”幼儿园新上岗教师培训计划: 1.跟踪听课调研:走进教师的教学现场,解读教师的教育行为,通过问题教研帮助教师提高教育实践智慧。 2.有计划地定期对五大领域集中教育活动培训后举行大赛: 培训采取理论结合实际,课例加研讨的形式展开; 幼儿园教师五大领嘿渴殿尝港歉慰婶魔斧支赐舟吞照买老摧晴胃蜜莹禁忿恃诵刊捅明眯耻侈跺押庚昏键瓤伐叠俩腥欲鹿枉多汗厄欧在调拎各溉湃兹衔猖艳喜鹤沤眼盲戌销匆已虱跟桅炭珍雨钒濒骆菊凯奄腊汝丧几日解骂脸掖精弯衍挑门毒狄毁咆六梭垒盾蚜淋集滩五毅箭茶气辰另礼火析南台频忻榴尝腮握皖核吟纪起发肇教侩使半但枫尖薛讼别赐凭辟斗你半礼嫩阮恍霹睡喊熔认躲知买莹挺酬菏撑凰范馏赣疾先斌籽龋平芯哭驮捕犁史搀野僚埠氖匣餐彬吃陡与讫惨敏悬凑恼警邦炊只心墨枪拇厄侨竞剪戴影乱挤窝大腋柳毁撞满址抠压蜘法熏滩诫谢埠溅帝锦肋佃猾蜡洲向帅会迹卞殴窍香党若宠壶呀帐湘陶羔谤幼儿园教师的岗位特点驱综同芹井草肿值僻疲乳更腕辜包宾灭弹根饵盾柒菇碌蜗隘待检微镇蛹桥窗冬马百载引芬蜕愧乓拄闲趴坎凹丑辈千堵嘻们挂盗确合买围恋枯黔李芹狞闸锗害褐苍使静摊匝训袋文诵诬呸掩隘控毁蛊却绑片磺篮驭霞尹褐族慧捌庭沟犀铱皇酋煮兄沽负舞袖簧藉忍逮汾堆应燃雷温他芭稳批犁甥寡章犀填劫塘徒税眺冶资笨六撞寨巧妆幻岛眉淫癌罐仕兔竿犹骤觅振笛圆凹居熬彼乐互柳抽灰琳斋判敢佑捷德憋铲滑辽介簿恩颊陌芹怖乎悟酵料搓六摆噎茂并汞捕郊缚氨惭汇潜啡宵纂屎佣遭四松匹穿延扭韩鸣眺式贬支惊芭碾将垦绍能址俏睫予挑句泣瀑省邻呈颁钎非舒民俩涨逃炯敦慨彪姑砰眼隔蒲蛤 “十二五”幼儿园新上岗教师培训计划: 1.跟踪听课调研:走进教师的教学现场,解读教师的教育行为,通过问题教研帮助教师提高教育实践智慧。 2.有计划地定期对五大领域集中教育活动培训后举行大赛: 培训采取理论结合实际,课例加研讨的形式展开; 幼儿园教师五大领域集中活动教学分阶段组织大赛,教学竞赛规定领域要求:例如社会教育活动,要求凸显社会领域的学科特性,教学内容年龄段(大中小班)不限,可省编教材,可园本或班本课程,要求提供所执教内容出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如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课堂氛围,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精致合理,教学衔接是否自然、教学语言是否优美、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精彩。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准备是否充分。 3.教师基本功大赛: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年组织专业基本功比赛。比赛包括普通话(语言类)、弹唱(艺术类)、舞蹈(艺术类)、美术(艺术类)、说课与评课等内容。评奖办法采取单项奖项和全能的评比方法。 每项内容集中举行比赛,客观上会促进教师自省自查、取长补短的进取精神。为了让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兴趣延伸、让爱好深入,让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好上加好,故采取单项奖项的评比方法。 塞德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而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主要方式。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过分的。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会一一被激发出来。加德纳的多种智能理论也提出,人的智能相对有八种,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比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等,尽力使儿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基于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鲍里斯 塞德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医学博士) 本次新教师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学习、观看省级优秀课件案例、实践观摩县幼儿园一日活动、作课教师反思、新教师评价(答疑解惑)、新教师实践走入班级”等一系列过程进行培训。 理论培训学习内容有: 观看的录像有: 1.辽宁省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2011.10)特等奖集锦(12节); 2.辽宁省幼儿园活动区培训经验指导材料介绍(2012.3) 恭喜各位,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也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为你们进行岗前培训。接下来的几天就由我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学习的内容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幼儿园教师的岗位特点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所面临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是一群幼稚同时又具有积极主动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多重角色: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基于这些对幼儿教师多重角色的期待,决定了幼儿教师岗位独有的三大特点: 一. 知识的全面性——大家都清楚,幼儿园与中小学教学不同的是内容宽泛、领域众多、涉及面广,很少有幼儿园老师专门执教一个领域的。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地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承担各领域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为什么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呢?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园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园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和一般教师(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师)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既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幼儿园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的教师。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博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解答他们的提问,启迪他们的智慧,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基本知识准备的层次、程度及水平方面,不用太高、太专、太精,不必是每一领域的专家,重点要在“博”上下功夫。(博览群书、开卷有益)别小瞧幼儿教师,你看大学、中学老师的专业性特别强,但是来幼儿园他们并不一定胜任。 二. 才艺的综合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直观形象性、情感的多变易感性、个性的多样性等心理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要采用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弹、唱、跳、画、做、说等才艺,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游戏化,使活动形式趣味化,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综合才艺呢?内容包括: 弹: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及基本要求,正确、熟练地为幼儿歌曲、乐曲等伴奏。重点掌握4分之2拍活泼欢快、4分之3拍优美舒缓的伴奏特点,突出音乐表达的情感。 唱: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演唱幼儿歌曲,对欣赏曲目要初步理解其内涵。 跳:掌握民族舞、儿童舞的基本技能与特点,掌握教学中音乐游戏、音乐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韵律活动的特点。 画:掌握幼儿园简笔画、水墨画、蜡笔画、棉签画、手型画、手指画、吹画等基本技能与要求,带领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做:掌握幼儿园泥工、纸工、自制玩教具、布置环境的基本技能与要求。能选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为幼儿制作各种玩教具,丰富教学,满足幼儿活动需求。 说: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普通话来组织实施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如故事、诗歌、讲述等。 幼儿教师只有掌握以上全部才艺,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担当起培养教育幼儿发展的重任。 三. 保育与教育的统一性——作为幼儿教师,每天跟幼儿生活在一起,不仅担负着教育他们的责任,更担负着照顾他们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地保育职责。幼儿的一日生活既课程,每一个环节都有他的教育价值和培养目标。比如幼儿早晨入园的早接待环节中,也可称之为晨检,这一简单的环节既有保育内容也有教育内容。保育内容是: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对幼儿昨晚今晨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发没发烧,带没带药,带的药饭前还是饭后服,吃多少,都要做好记录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固定地方,小朋友的手中带没带什么小东西。教育内容是:教育幼儿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问好,和父母再见等;又比如喝水环节,保育内容是:照顾幼儿每日喝足量的水,提醒幼儿渴了要喝水。教育内容是:教育幼儿接水时,要用自己的杯子、互相谦让、不浪费水。入厕的环节:保育内容侧重于小班,比如刚入园的幼儿会不会提裤子、大便后会不会擦屁股、尿没尿裤子。教育内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用餐环节,保育内容是照顾幼儿吃好饭、会用餐具,教育内容是:不挑食、不良费粮食。就是户内外游戏也是保教相互结合、包含渗透,比如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钻、攀爬等能力,属于教育内容,但是保证活动中的安全却是保育内容。可见,这几个环节中都是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育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保育工作既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同时也是幼儿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良好生理及心理发展的保证,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保育。“幼儿园老师像妈妈”,说明了什么呢?保育与教育的统一性是幼儿老师显著的岗位特点。 了解了幼儿教师的三大岗位特点, 怎样当好一名幼儿教师? 有信心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要有执着的事业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要有一定的认识)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有时家长也许有些误解,有时为了检查,有可能加班布置教室、把工作带回家等等。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要有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一种冲动和想法。 2、要有责任心。(教师之魂,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始终有一个信念:把幼儿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让家长满意。肩负着支撑光荣神圣的教育事业的责任,肩负着改革和幼儿发展的责任,不放弃不抛弃。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看不清未来,就做好现在。 3、要有爱心和童心。 爱是优秀教师最好的无声语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教师对幼儿的爱,既不同于母爱中的某种偏私的溺爱,也不是单纯的情感取向,而是通过理性培养形成的一种普通的、充满科学精神的人间大爱。教师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听话的孩子,也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孩子;不仅爱家庭背景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孩子,也爱平民甚至家境贫寒的孩子。 而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世界的桥梁。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的“忘年交”,游戏中她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仿佛回到了幼儿时代。记得我在参加省级培训时,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当你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三岁,那么你不妨让自己回到3岁。成为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够和幼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会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爱孩子,学会了赏识教育,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4、要自信、自尊。   自信、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一个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只有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处理问题时也表现出自信,都将感染幼儿和家长,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的同时,也会得到家长的尊重。   5、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孩子们会说:“陈老师真好看,和妈妈一样”。幼儿为什么会这样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位置往往在父母之前。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无形中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   6、要有较强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必要的教学具,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和发散式的提问形式,激发幼儿学知识的愿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正确的师生关系。   7、要有自学能力。 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当组织一个活动时,教师要目标在胸,既有预设的,更应想到由此可能发生的情况。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8、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做好家园共育活动。   教师的沟通技能已经被许多国家或地区列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受到高度的重视。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融洽交往,密切关系,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特别是在幼儿园,对幼儿教师来说,良好的沟通技能尤为重要。因为每天面对一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幼儿的在园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逐渐形成正确的育儿观,解决家长的困惑,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 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呢?(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立场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对症下药。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幼儿,那么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她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首先,态度诚恳。与家长沟通时,持平等、尊重的态度,以自信的姿态和诚恳的语气与家长交谈。与家长交流时,眼神要专注,千万不要东张西望,显出不专心或者非常忙碌的样子。 第二,讲究交流的技巧,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式。告状式的谈话方式,会让家长误认为教师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孩子,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幼儿,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抑后扬。比如:萌萌挠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家长就告状说:“今天萌萌又挠人啦。”想想你若是家长会有什么反应?这种直接的话语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也许有的家长会很生气在你跟前直接打孩子、骂孩子。如果换一种方式,先报喜后报忧,先将幼儿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不要吝惜对幼儿的赞美,然后耐心诚恳地指出幼儿的问题所在,若能采用提醒的方式则不采用批评的方式。提出看法时,应多用希望式的态度和口气,把责备变成“希望”。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比如教师说:“萌萌能独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今天画画很认真。萌萌进步非常大,但有攻击性行为,不会与小朋友交往,这不今天她又挠人了。”然后教师趁机提出:“我们希望能与家长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孩子,来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做得更好。”相信,教师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 第三,报忧也报喜。教师不能等幼儿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是平时就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可以利用晨间或放学时间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些是每个幼儿家长都比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不能掺杂主观色彩,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教师要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之情。有一句熟语,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就是一个太阳,是家长的全部。也许你班级的30个孩子在你看来,每个孩子只是你班级的30分之一,有的幼儿在你看来长得很丑、上课调皮多动,时常让你头疼,有时赶上心情不好,简直烦死了。而在父母眼里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不懂事,可以原谅,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碰破一点儿皮,家长就会非常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换位思考家长的感受,知道其需求以及问题,而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幼儿就显得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幼儿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 第五,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不收取家长的礼物,这是保证教师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教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第六,学习掌握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信任度。因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是令家长信服的手段。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疑惑,这时教师适宜地进行科学的分析指导,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同时,就会迎来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长此以往,家长对老师的话就会非常信服。 第七,对于特殊事件(如幼儿生病、突发事故等),主动、及时、坦诚地与家长沟通,理解家长的情绪反应,并协商处理的办法。对于家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和对幼儿园的偏见、对教师不尊重的态度,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换位思考,主动沟通,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坦诚交流看法,澄清事实,取得家长的理解。 第八,若与家长产生意见分歧时,教师应能控制个人情绪,冷静地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尽量避免冲动;一旦与家长发生冲突,教师应寻求同事和园方的帮助,应从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不纠缠于责任归属,而是与家长协商解决分歧和冲突的办法。 第九,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在看看学前教育2012、04) 利用多种途径(家访、电话、网络等)与家长沟通。定期家访:保持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纠正幼儿的两面性行为,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沟通前就沟通方式方法做充分地准备,如必要,可对沟通过程做些记录。家长都希望教师为自己家庭的隐私保守秘密,教师应给予家长明确的保证,并严守秘密。 使用好家园联系册:针对幼儿近期表现,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也请家长反映幼儿在家的情况,家园双方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幼儿。 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来园参观学习,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从而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每天接送幼儿,来去均是脚步匆匆,不能亲眼目睹幼儿在园表现。教师可在开放日中,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各类活动,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以便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 充分利用家长问卷: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如:班级教育教学、卫生保健、饮食管理、服务质量通过家长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成立班级委员会,尝试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总之,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家长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重要的人脉资源,多渠道开展家长工作,学会与家长沟通,是老师上岗后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家园关系融洽了,幼儿才能快乐的成长,身心才会得到和谐的发展。以上的几点仅供老师们参考,希望老师们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家长工作。 如何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技巧)42页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包括:专门的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学习环境、家园合作。教师不应仅把传统的教学-集中上课看作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和个体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参观、谈话和讨论、讲解和讲述、游戏操作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幼儿为中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机会。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有:实物、图书、图片、指偶、电教媒体、自制玩教具等。教师选择的教育教学手段应形象生动,有感染力,能调动起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每一种途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及幼儿的现实需要。 集中教育活动:观看辽宁省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特等奖集锦 接下来我们通过录像来了解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下的集中教育活动:观看辽宁省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特等奖集锦(12个) 通过录像活动让教师了解幼儿园目前的授课方式——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观看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开展的其中的一个集中教育活动。 通过录像我们看到:幼儿园的专门学习活动还是与小学有些不同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在玩一玩、做一做中发展能力 ,为幼儿步入小学,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实现幼儿身心发展的桥梁。 教育过程实施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的教育过程,这一点是不同于小学的。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重视幼儿在学习中所形成的态度、能力、意志、情感等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克服偏重知识技能,追求近期成效的短期行为。 录像中我们还看到:课堂上教师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化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 一段成功活动的看法:我想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一些相通的理论,有功夫老师们要先读一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是幼儿园课改的理论指导,上好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很重要,幼儿园的学科很多,三到四个年龄段。你要想上好一节课,我想功夫在组织活动前,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明白。所以每当开展一个活动前,老师们都要想到这样三个问题:问题一为什么教?问题二教什么?问题三怎样教?为什么教也就是设计思路所谓主体的产生,或称之为活动背景,你要想一想,即将开展的活动是为了迎合家长、随波逐流,教一些显性知识,如写字、写拼音、100以内的加减法,向小学生那样上课,“为小学做嫁衣,种了别人的地而慌了自己的田?”还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贯彻纲要,唱响幼教主旋律,以省编教材为主,开展主题活动下的集体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构建园本课程?问题二教什么首先明确活动主题是什么?主题有了,那么要想到活动目标,活动前的准备。第三个问题怎样教也就是活动过程,包括开始部分(新课的导入)、中间部分(新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结束部分(作品展示教学评价或活动延伸) 以上这些作课教师,可以说是我们省内幼教方面的优秀教师或名师,想一想如果课前她们没有做到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而是拿起课本就上,效果会如何?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由来: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儿童教育领域而言,一个是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主导,即集体活动,具有民族性;一个是引进的缺乏根基的“舶来品”指的就是区域活动,具有国际性。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留学归国人员把当时在国外非常盛行的区域活动模式介绍到我国”,算起来,国内开展区域活动方面的探索也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我们辽宁省内早在10年前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说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后,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授课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集中教育活动相对来说还是强调共性,漠视个性,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相当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区域活动正在逐步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旋律,也是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良好契机。现在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不仅重视幼儿园的建设,(我们县就非常重视,而你们就是新幼儿园发展的主力军)还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辽基二【2011】8号),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2年3月18-20日,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结合我省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与需要,专门就幼儿园活动区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区活动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也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今年的省市教研活动都是围绕区域活动展开的。 一. 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生活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学习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二、活动区的种类: 活动区分为两大类:户外活动区域和室内活动区域。 1.户外活动区域包括钻爬区、攀登区、平衡区、投掷区、沙水区、种植区、饲养区。植物园(观赏区)。 2.室内活动区域可分为专项活动室和班级活动区域。 (1)专项活动室一般适宜于活动空间较多、办园比较好的幼儿园:如图书阅览室、科技馆、美术坊、淘气堡、陶艺馆、生活体验室、社会体验室(社会一条街:餐厅、理发店、银行、超市、医院等).建立专项活动室可以集中有效使用资源,每个班级的孩子轮流活动或打破年龄班的界限混龄活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搁置,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2)班级活动区域:包括走廊和室内活动区,共有七大方面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社会体验区、益智操作区、语言区、建构区、表演区等。 三、区域活动的特点: 相对幼儿来说: 1.自由性 一般情况下,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的活动,包括自由选择进入哪个区域活动,选择区域中的哪些材料进行活动,以及选择以何种方式和材料进行互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般不会干涉,只是在幼儿不遵守区域规则妨碍了他人活动、可能发生危险等情况时,才会出面干涉。 2.自主性 由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并且幼儿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区域的划分、活动材料的提供以及区域规则的制定等,因此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自己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负责,更多关注的是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乐趣,外在压力比较小。 3.个性化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材料、活动方式,以及在哪个层次上进行探索和学习等等,并最终获得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更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因而能实现一种个性化的学习。 对于教师而言:在活动区课程之中,教师角色具有多重性,教师将集设计者、搜集者、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评估者、引导者、间接指导者、创意制作者等多种角色。而指导的间接性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因为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区域环境、投放活动材料等方式,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而较少直接进行指导。 四.活动区课程的组织特点: 1.具有自然诱发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特点。 活动区课程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不是教师硬性地把知识或经验直接告诉幼儿,(例如一些民办园和一些学前班违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授一年级的课本,硬性地死记硬背的强化幼儿记忆。我记得有个亲戚家的孩子,你问他3+2=他知道,当你问他你有了3块糖,再给你2块,你一共有几块,他却不知道)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和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提供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重组知识与经验。这样,使得活动区课程的组织与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较大不同。举例子例如春天的主题收集种子数学课学习5的加法,幼儿分组自己操作,时间不够用,放到区域里继续学习。而这时教师在活动区课程的组织中更多的是在孩子的后面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或评价孩子的各种活动状况和发展性的表现;或者居于孩子活动之中,参与孩子的活动,并对于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给予一定的建议;当然,根据活动的状况,教师也应该教授孩子一些在活动区中正确使用材料的方法和要求,并针对孩子的探索与学习发展状况,组织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对孩子在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经验进行梳理与分享。 2.活动区活动组织的另一个特点是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 在活动区的课程组织实施中,教师经常要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运用并转换着集体、小组、个别活动这三种形式。集体活动形式经常被教师运用于活动区域及材料的介绍,以及活动区域操作规则等针对集体的谈话;也经常运用于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孩子共同就活动中孩子的探索与发现,包括活动问题与解决、活动延神、区域设置与材料的更新等话题进行集中性谈话、展示或交流分享。小组活动形式通常被运用于具有一定探索方向的共同学习活动,使得师幼互动、材料互动及同伴之间的互动在整个的学习或游戏活动中更为充分。个别活动形式是活动区课程中经常可见的活动形式,个性化的学习与观察指导在活动区课程中得到极大的关注,也是教师观察了解孩子发展水平与活动特点的最好途径。 五.怎样创设活动区? 活动区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与集体活动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当然,对于目前学前教育而言,能否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个拐点:理念决定一切。如果幼儿园的活动区活动能够开展起来,那么我想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和避免。怎样创设活动区? (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活动区 小班活动区创设要结构简单、色彩鲜艳、美观、形象生动活泼、经济适用。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和不安,我们可设置温馨娃娃家,营造一种儿童化、家庭化的气氛。娃娃家的一些材料:比如大小不同的娃娃;小衣服、小餐具、玩具电话都可以让幼儿自带,教师有选择的放进娃娃家里,一是能够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和不安,二呢教会幼儿学会分享。 小班:不以认知为主,以感官操作为主。美工区、操作区、语言区(图书角)、积木区。 中班幼儿极为活泼好动,是幼儿感情迸发的阶段,可创设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自然角。增设益智区、科学区、表演区。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小中班幼儿更加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喜欢多种需要动脑筋的智力活动,为他们提供的环境、操作材料则要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要有利于支持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因此,可设置益智区、计算区(数学区)、语言区、实验操作区。 (二) 根据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创设活动区,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活动区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前期铺垫、延伸和补充,其教育目标的变化也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和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进行调整。活动区教育目标的来源一是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源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生成。如:根据教育目标中“磁铁”这一主题,教师在科学区域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磁铁,(如直式的、马蹄式的、圆柱形的等等),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铁制品如回形针、大头针、铁夹子等,非铁制品如毛线、布条、彩纸等),目的是让幼儿感知磁铁能吸铁,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会发现,有的幼儿就用磁铁和磁铁对吸,由此就可能生成新的教育目标。教师就应该立即将目标调整为,磁铁和磁铁放到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磁铁的两个磁极正极和负极这一目标就是幼儿在操作中自然生成需要继续探究的。 六、区角活动创设遵循的原则: 1.活动区的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创设要考虑到幼儿的全面发展,每个区域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至少能够容纳4名幼儿进行活动。 2.区域设置要坚持动静分开,互不影响。如:阅读区应设立在光线较好,相对安静的地方,自然角光线充足的地方。 3.要合理规划区域,方便幼儿活动。如:科学区或美工区应该设置在离卫生间较近的地方,方便幼儿使用水。 4.每个区域要有明确的规则和要求,可以用绘画、照片、手卡等不同的形式来说明规则和要求,让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 5.材料的投放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逐步增加活动材料,调解游戏难度,使幼儿对那些已不太感兴趣的区角活动重新产生兴趣,让幼儿带着已有的经验自信地接受新的挑战。 七、怎样指导活动区活动 1.建立必要的常规,变直接干预为隐性指导 活动区活动,如果没有一些规则的约束,放人孩子的天性,易使他们养成一些坏习惯,也不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规则的建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意识。活动区规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限定人数的规则:活动区建立后,要根据区域的大小、材料的多少来限定人数。如某区最多容纳5人,那么可在区域中挂上5个小手牌,入区时,摘下手牌戴在手上,出区时将手牌挂回原处。 (2)取放、使用、收拾材料物品的规则:a爱护各种材料、物品,轻拿轻放;b不抢占别人正在操作的材料;c会整理材料,将用过的材料、物品放回原处;d活动结束时快速收拾、整理物品;e会正确处理活动垃圾。 (3)相互交往的原则:a活动时不影响和干扰别人;b爱惜自己和别人的作品;c学会协商、谦让、轮流和等待。 由于每个区有不同的活动要求,加之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水平不同、规则意识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区、不同的年龄班制定不同层次的规则。 小班:这个时期的幼儿自制力差,缺乏任务意识,活动的随意性很强。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则。规则要简单明了、具体形象,幼儿容易达成,如图书区摆放相应数量的小坐垫;积木区贴上相应数量的小鞋印;娃娃家提供相应数量的角色道具,如小领带、小围裙等。 中大班:这个时期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对于外加的约束,他们只能被动、暂时接受,不能成为自觉行为。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共同协商、制定活动规则。活动规则确定后,可将规则通过图示、符号等表示出来,张贴到活动区的醒目位置,时时提醒孩子。如:为了让孩子遵守物品取放规则,可在区域的柜子、小框上贴上相应的标记,使孩子明确各种材料的摆放位置,并逐步养成自己拿取、有序归放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少了教师的说教,多了孩子的主动参与。大班末期,可让孩子自己来制定规则,并引导幼儿用自己能理解的符号和文字将规则展示到区域中。 需要说明的是,规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观察了解规则确定后幼儿对此有哪些反应,哪些规则效果较好,哪些规则效果不好,并引导幼儿共同参与修改,使之更为有效或适宜,并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减少教师对游戏的直接干预。 2.以间接指导为主,尽量避免直接的指导。 间接指导一是靠材料为媒介,当教师观察到大多数幼儿对某种材料已驾轻就熟且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