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变迁与思考 摘 要精心设计和编制的教学资源及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成功的保证。建校年来,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本文对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历史分期、现状、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进行概要归纳,对教学资源建设的三个关键环节(设计、编制和开发、应用和利用)各自应把握的尺度进行理性分析。关键词 远程教学;教学资源建设;经验;反思 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自年成立以来,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在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努力
2、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作为中央电大的一名老教师,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教于两岸三地远程教育的同仁们。一、电大教材建设工作的回顾 电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相应地电大教材建设工作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年年 电大创建阶段 教材应急借用阶段 年年 电大相对平稳发展阶段 教材试编和规划建设阶段 年年 电大实现教学现代化阶段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阶段 在第一阶段,年电大开始举办理工科专业,年开始举办文科专业,年开始举办经济类专业,所开设课程的教材主要是借用普通高校的教材(也有部分特为电大编写的),请普通高校的教师主讲广播或电视课。当时除文字教材以外,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电
3、视播出的时数不多,文科大部分课程皆为录音课。 到了第二阶段,电大在校生的人数最多时达到了万,举办的专业越来越多,中央电大开始自编教材,有计划地进行教材建设。按年向教育部提交的中央电大教材建设工作情况报告中的统计,文字教材已达多种,录像教材学时,录音教材多学时。当时由于电视的普及,大量的录音课转录为录像课,许多课程选用电视媒体进行系统讲授(即后来所谓的“大头像”电视课)。在此过程中,中央电大根据实践的经验,逐步形成了教材建设工作规程(年),明确了电大教材编制的原则,有了文字教材编写和审定、音像教材编制和验收审定的有关规定及工作流程。并且从此开始,有了电视教材三种类型的说法(即、讲授实录型,、讲授
4、与资料编辑型,、形象素材资料编辑型);提出电视课要“少而精”,只占总课时的;文字教材的字数控制在字学时。自年到年,中央电大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地建设了门统设课程的教材,涉及理工、经管、文法、农学等个专业类,有少量课程委托省级电大组织建设。 第三阶段,是全国电大开始进行“注册视听生”、“专升本”等开放教育试点的阶段,教学的媒体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被广泛运用,电大进入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新阶段。其间一个标志性的文件是中央电大关于改进和加强电大教材建设工作的意见(电校办号),根据当时教材建设规模大、要求进度快而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出台了十项措施: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坚持专
5、兼职教师结合进行教材建设,采用课程组的形式,进行项目管理制的试验,发挥系统共建的优势,鼓励新媒体的开发,等等。此后全国电大共筹集教材建设费近万元。 亲身经历过每一阶段之后,我的体会是: 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革新和变化,电大的教材建设是始终追随着这种变化而发展的; 近年的实践形成了保证电大教材建设质量的规程以及工作流程,有了自己的队伍和远程教学研究的力量,这是十分宝贵的; 在高等院校中,电大是最早被推向市场办学的,从上到下几乎没有正常的经费渠道,除了卫星贷款之外,教材建设主要靠自筹资金、市场运作,所以我们较早地采用了项目管理制等有效的方式。二、中央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自年开展“
6、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全国电大教学系统基本实现了从第二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向第三代远程教育(基于计算机和网络为重要标志)的跨越。一方面是“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同时天地人网“三网合一”,建造多种媒体远程教学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目前举办的开放教育试点的专业共有个,其中专科起点本科个、专科个,注册在读的学生已超过万人。仅就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的教学资源而言(不包括中央电大其他专业的教材、所省级电大自开课程的教学资源),已建设完成的有文字教材种,其中主教材种、辅助教材种;音像教材种,其中录像种学时、录音种学时;电视直播课堂教学节目学时;课件种;还有数据广
7、播的教学资源等。基于网络的“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已有个专业的个课程,包括文本、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其中课程讲,网络课程门,还有电子图书馆。我们的思路是:通过网上教学资源的持续开发、使用、反馈、积累,逐步整合出一批较好的网络课程;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共同丰富平台的资源,加强其针对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和“中国远程教育出版集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实际上体现了当今由信息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教学的革命,教学资源的质量及数量如何,取决于教学改革深化的程度。因此我认为: 教学资源建设应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相适合。天地人网“三网合一”是对学
8、校整体而言的,对于个别化学习的学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便于自主学习。 应坚持固化的多种媒体教材和网上动态的教学资源相结合。中央电大必须全方位地提供教学资源,学生才享有选择的自由,但同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又要考虑尽可能降低学习的成本,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 目前的教学资源建设从“教”的角度考虑还是较多,而以学生及其学习为中心来考虑较少,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理想中的开放大学的课程应该是一个“课程超市”,每门课程都有多种媒体供学生选择,既有各种专业科类学历教育课程的组合,又有丰富的各种各类继续教育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和财
9、力来选学课程。三、几门课程教学资源示例 在此我将列举六门课程的部分教学资源:大学物理、中国文学、病理学、应用力学、经济数学基础和中国法制史。它们两两一组,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中央电大教学资源建设三个阶段不同特点的课程。 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大学物理和应用文科的基础课中国文学,是以电视、录像为重要媒体的两门精品课程,有多种媒体一体化的精心设计,两门课的录像教材都曾获得国家级的奖项。大学物理课中“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有杨振宁博士等位院士参与编写,学时的电视课集演讲、专访、图片、动画、实物、实验、外景于一体,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国文学集分钟的专题录像片中国文学的历程,将中国文学从先秦时代到现当
10、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全部通过形象化的资料和典籍演示出来,有文物名胜、历史古迹,也有实景实物、真人真迹,给学生一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切感受。如今这两门课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制作了设计精美的课件。 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和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力学两门课程的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也很有特点,两本“合一型”的主教材都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两门课程的课件尤其突出,病理学的自测版多媒体光盘,因其病理切片的直观性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而获得好评;应用力学的课件是一个仿真力学实验室,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完成轴向拉伸、圆轴扭转、弯曲正应力等实验,既方便又实用。 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经济数学基础和法学的专业课中国法制史是正在建设的网络课
11、程的代表。经济数学基础原有文字主教材和跟我学辅助教材,配有盒录音带(学习方法和解题指导)、讲录像课和便于自学查找的“速查卡”等。网络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媒体的综合,同时注重和保留了课堂教学部分,以链接和检索等方式加强教与学的交互。中国法制史的网络课程是将文字教材、录像课和近两年来网上的动态资源及视频课堂整合起来,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法律制度来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自学,专家评议时称其为网络课程的“文科模式”。 这些课程的建设都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教师和技术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个人的体会是: 时间的积累,亦即经验的积累,精品教材绝非一日之功,但是任何付出都不会是徒劳的,最终都会体
12、现在编制的成果中; 教学资源的设计要以远程教育理论为依据,同时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所有技巧性的东西还是容易学到的,难的还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时刻想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不要陶醉在自己的创作中。四、认识和反思 在这里谈到的不都是成功的经验,有的是在失败中总结的教训,电大的教学资源建设也正是在反复的实践和借鉴中成熟起来的。自年以后与台湾空中大学、香港公开大学的同仁有较多的交流,许多言及的认识和体会与他们都有“殊途同归”之感。 首先是关于设计。 建设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首要的是必须研究并明确不同专业、课程的性质及特点,是理论性为主的课程,还是技术性或技能性为主的课程;研究教学对象的背景和特征,
13、如果是以在职学习的成人为主,那么他们已有的实践经验如何。 认真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并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进行多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这是建设一门优质课程的前提。 目前采用的所有教学媒体有短长之分,但绝无优劣、先进和落后之分。成本高的不一定是教学效果最好的我们有过从录音到录像的教训,也不应盲目追求网络课程,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原则是不应该忘记的。 每种教学媒体都可能有自身的“交互”。课件、网络课程自不必说,文字教材、电视录像课同样可以通过设计实现教与学的交互,其深层的因素是教师、教学人员的教学经验。 应该在设计中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既有资讯信息、学习方法的指导,又有
14、心理的支持和鼓励。 在设计中遇到的难点是课程的整合和利用。一门课程的教材建好以后,要改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同一科类的课程,因教学对象不同而有差别(比如工商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等),但又有许多共同的内容。如何整合,减少重复投入,“模块化”的方式可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学生不欢迎“一本多纲”的做法。 其次是关于编制和开发。 教学资源编制和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与不断再创造的过程。课程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出自己的劳动,不仅仅是机械地实现已有的设计,而是进行自己的独特创造,包括电视媒体的编导、网络技术人员等。 课程主持教师要学会组织、策划和管理,甚至是“总策划”、“总监制”、“制片人”
15、的角色,使课程组各部分成员形成共同建设的合力。 编制和开发工作的难点是处理成本和效益的矛盾。“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儿”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有了充足的经费不一定能做出好教材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关键还是求得“最佳质量价格比”,争取不要让成本和投入成为影响教学资源质量的潜在指挥棒。 最后是关于应用和利用。“应用”较多地强调直接使用,而“利用”则更强调使其发挥效能。目前重“建”轻“用”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教学资源的应用,要特别注意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模式。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大,地区的差异更大,要将网络能够覆盖的中心城市和仅能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地区区别开来,对金融、法律等利用计算机条件较好的行业与
16、基层县、乡的教师、职工等进行分别指导。 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和教学点使用教学资源进行指导,必须告知其有哪些资源、怎么用各种媒体的资源、如何用学习效果最好。应该大力做好指导工作,只有广大学生用起来了,才能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直接目的。 用好教学资源,学习效率的提高,最终是时间的节约,学生缩短了在校学习的时间,尽早在岗位上做出业绩。 总之,由此而引起的思考可以归纳为:必须重视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规划,要想做大、做强,更要审慎入微,不要动辄“新一轮”、“几百门”,而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分步骤地谨慎实施;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制度保证和便捷的工作流程;教学资源的数量充足,并不等于质量上乘,“车”上要有“货”,更要有“好货”。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已很快地经过了“解决有无”的阶段,现在该是在新的层面上回到根本解决“优化教学”的时候了。 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是资源共享,为此我建议,并积极响应台湾、香港同仁的倡议,让我们两岸三地通力合作,共同建设适合华人的汉语言远程教学资源,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