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一、桩橛复测
工程项目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计算,并立即对桩橛进行同等精度复测。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测量的方法进行。
复测时要特别注意隧道、特大桥和桥隧相连地段的测量以及各分段工程结合部的贯通测量。复测时如果发现个别桩橛位置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及时请设计院处理。
控制测量桩橛,只复核各资用桩橛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松动的桩橛不能作为资用桩橛。
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固桩和护桩。
未经桩橛复测的工程不得施工。
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的问题已被妥善处理后,方能同设计单位办理测绘资料交接手续。
二、测量资料复核
本标段内各级测量机构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其成果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核。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签署是否完善,图表是否齐全。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
复核的主要内容有: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控制测量资料复核完成后,应及时形成《控制测量复核评价记录表》。
三、独立建筑物,续建关键阶段部位原始位置控制复核
线路测量引伸、路基填筑开始、隧道掘进引伸和衬砌时的曲线(含缓和曲线)起始点;桥梁墩台、涵洞等独立建筑物原始位置控制点线;基底、基顶、墩台顶、建筑物竖向特殊变化部位的高程等,一定要采用换手复核(换人或更换方法),确认无误,办理签认手续,作好施工记录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
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橛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控制桩橛。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结果一致后,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并进行自查和互查(换手复核),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放样数据与检算资料一起,根据工程项目分类,按测量资料由专人统一保管。
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要进行抽查(或实行监控),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在《测量日志》上做详细记录。
五、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核定结果报技术负责人。
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 施工图现场核对的目的
为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和结构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各种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施工图纸自审。通过现场核对可以澄清疑点,消除设计缺陷,统一认识,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施工图现场核对是一项施工准备阶段重要的工作。
2、 施工图纸现场核对的程序
2.1 现场核对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核对前项目经理应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认真、全面地查看施工图,弄清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核对图纸的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是否相符,熟悉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等重要环节。
2.2 现场核对
工程部负责组织现场核对,其主要内容是:
(1)各项计划的安排、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
(2)掌握设计内容的技术条件,弄清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
(3)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气象、岩土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4)核对路线中线、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
(5)构造物与电讯、管道及其它建筑物的互相干扰情况和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
(6)对地质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7)施工方法、运输方式、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8)临时房屋、电力、电讯设备、临时供水、供电等场地布置是否恰当。
(9)各项协议书等文件是否完善、齐备。
(10)明确建设期限,包括分期、分批工程期限的要求。现场核对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根据批复的修改设计意见进行施工测量、补充图纸等工作。
3、 现场核对记录
图纸经过现场核对后,现场核对组织者应将现场核对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需及时解决的建议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图纸现场核对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主持人及参加审核人员名单等。对现场核对提出问题,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请求设计部门尽快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 、总则
1.1 技术交底是指工程(单位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负责向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向班组长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落实的一项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步骤。
1.2 技术交底的目的,一是使参加施工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作业班组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或作业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二是明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间的责任。发生工程事故,若属交底人未进行交底或交底不清,交底人的负主要责任;若属接受交底人未按交底要求施工,接受交底人的负主要责任。
1.3 技术交底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自审管理规定》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要求基础上进行。同时,技术交底也必须安排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
1.4 技术交底的形式以会议形式,并形成书面记录,交底人和接受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技术交底资料和交接手续是工程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2、 技术交底的内容
2.1 技术交底分为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技术交底两类。
2.2 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应与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一并进行。
2.3 技术交底按技术责任制的分工、分级进行。
2.3.1 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的内容:
(1) 设计文件的内容;
(2) 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等;
(3) 主要部位特征、尺寸、工程量、质量标准;
(4) 主要预埋件的特征、位置及注意事项;
(5)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操作工艺、质量要求;
(6) 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技术问题;
(7) 主要施工机械的安排与配置;
(8) 施工应注意的事项说明。
2.3.2 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1) 施工图的具体要求;
(2) 施工方案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3) 明确工艺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要点;
(4) 明确工序间检查的内容及标准;
(5) 合理的劳动组合和机具设备;
(6) 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7) 施工中注意事项说明。
3、 技术交底的实施与要求
3.1 项目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经理主持,项目总工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交底的主要依据是经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交底后形成由交底主持人签署的会议纪要或其他文字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一起作为技术交底的依据。
3.2 单位工程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由项目总工向施工队队长及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卡片。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班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切忌照抄照搬。
3.3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做到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先进,详略得当,结合实际。
3.4 项目总工必须全面了解各专业施工中的衔接和配合。因此,要求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如实地将本专业有关技术交底材料及时抄送项目总工备查,使在纵横向技术管理工作中,把各专业有机地联系起来。
3.5 单位工程的技术交底资料由项目部资料保管人员负责汇集整理。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建设程序,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开工或复工时都要进行报告审批。
2、对施工图纸和交底资料要进行现场核对、现场复测,并上报复测成果。
3、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填写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上报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4、征地拆迁工作要满足施工的需要。
5、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和“四通一平”工作要全部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必须签定协议。
6、材料、设备、机具、劳动力就位,施工管理人员到位要能满足开工条件。
7、安全质量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措施等要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负责的填报各种证明材料。
8、未经驻地监理和滇南铁路公司批准同意开工建设的工程,严禁擅自开工,严禁进入其他建设管理程序。擅自开工者不予验工计价。
9、工程技术部必须采取统一格式、统一填写开工报告,按时送达监理机构审查,报滇南铁路公司工程部审批。
10、对因开工报告及资料证明没有及时上报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部门和个人,将进行严肃处罚。
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一、进行质量教育,积极开展“一学、五严、一追查”(一学:学规范、标准、操作规程。五严:严守设计标准,严格操作规程,严用合格产品,严格履行合同。一查:追查责任者)活动。
二、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考试合格后录用,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工程质量。
三、项目部建立项目劳务用工台帐,全面掌握现场工作的所有劳务用工情况,适时进行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严明纪律,严格考核。考试合格后录用。
四、进场劳务用工必须具备工作所要求的身体、技能条件;与施工队依法建立劳动合同用工关系;接受劳动安全知识、企业和项目部规章制度、专业技术知识等培训,严禁未经培训上岗作业。
五、施工队要把各外部劳务用工纳入标准化管理。外部劳务队要执行施工队制定的管理办法,规范施工行为。按规范、规程、操作标准、工艺标准施工,积极开展“三检”、“三工序”活动。
六、劳务用工解决程序:班组长组织协商→项目经理组织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委仲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用工纠纷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解决,严禁任何一方采取违法手段解决纠纷。
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
1、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进场,必须经过检查验收。首先点清数量,核对规格型号,视外观合格后方可卸车。其次卸车后,立即取样作试验,合格后才准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2、对水泥的验收,每进一批(不分生产厂家)都必须按规定要求抽样做试验;钢材也必须是每进一批都要及时抽检试验。
3、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一定要勤检查,勤保养,尽可能地提高机械利用率。
4、水泥堆放必须入库,库房四周应排水通畅。严禁露天堆放。库房要设两道门,有进有出。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入库水泥不得超过一个月,以免降低水泥强度,影响工程质量。水泥码高不得超过15袋。
5、钢材必须存入料棚,四周排水沟通畅。做到上苫下垫,严禁露天存放,以减少锈蚀造成的损失。各种规格型号由小到大,排成一条线,堆放整齐,严禁规格型号混淆不清堆放。
6、工程施工物资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倒卖或拉到玉蒙铁路项目以外使用。若有违犯者,将按500%罚款。并对当事人处以300%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7、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造成工程材料丢失,被
盗,腐烂,变质。将按材料损失的实际价值150~200%罚款。对管理不到位,不按规范管理,被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检查时的一切罚款,由各单位自己承担。造成负面影响的还将追究领导责任。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