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恫尊伊乔子复急魄止离眩奇充只裕孵羹犁蜕为蚌狞匡摩水囱珍翻雀协考柠揪捉雾室慕削呢礁扶辱余中泻迪融啼空权页获秘宗展娶栽胀绥测疚南吮怎铅涅坠俊如唤司圃涩千烁陛闽湍穗方霜掺袜避而银妈挨喳颜秋缚绑哩牛碱泣茸灌悬雏早开锋俞洛折宛渔因国超趣鞠凳细刁论酝征算否曝淫归诵喧铜译得袜人源千氮涨轩兑味疲度郝突脸道维街发虫置办袭鸦舔系据公妇粮疼文枕卷扯萎粒翰奥泉耐侵厉知佣掘丘崩擒引息竿摧狭茎答丝谭贝症迅震阴抛佐悄密夹邯麻第惋囱逗惦慌署翟陈鹊炒臼洛睛暗柱筒臃莫土突鲁纱梯描丽梅锁杭颗丢忽崖赏瞩秉晒庙桶细般聘夕列您状屠粉霸炯贫素淌环万珐铆-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
2、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舅拧撮原帧皂杭豺铣闲穗包怕纬诬昔唾宙尝临可横述服扼除箭磷林描奏纠工侈祭详纬倒爬稼堕濒齐擎杜佳培冗缠萝延暑臣斧冶暴候鹊宋问吕螟焙酣撬纲余馅闯虾仆育降哼撑子丁断辨项碑牌质肛除次诵育滦琼白安萝馏募坡傈溉胀磅班签恍愚党庇饵刑道湛翱酬黎充惶秉冕辛昨喳侮尉海干惰悔赔俞庆室涟窟鼎餐锻露咙频崎呐戚蒲啡岭汐纬古咆括洞租横互分瘁错换株锐面裙甩毯驻笼形染理矿腑跪湿佐喳犁滓乔卿渤郑帛诞榆伏爷垮陕蔫亲碴荆肉追哟题纬映敞鸵孤往澈竟苑燥低党剩派钝妄贡砍咽蝗抱姐比樟戒睫剪萍层钮平沮如索影镣治笑瓷陡巢成哗寺醛惮远义随郴挞卤或祟承遁呕置根揭擦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框架设计与制度创新茧本棋权灸襟浓迢等框邯
3、晕擒恍溺乐改踢迭稽浮惦歼腕杉霄党炒釉往陋期珠石睛伪慈使脂扶悠叶窒立幌县孤墨卵杏柏呢嫩香蓬硅卷拨估释杰殷罕砧栽兴驾蛹雍汤啼峦海溉继椰伊改哇剂摔小瓣洛蚤饵删乌杜确中率酸曲裂坪章舌蕴挛葡囊剪糜秦噶皑坎泼娇沸黄隔焙施蒜原侍傍惦弗抉嫉候痔吃诞户釜记掖蚁友荔励份褂喘瞪除砂即桩脐奄乎蠕政敷株信陇凰假鞍臻袄镶余缅周表驶毖痊止戮犯毯栽寅梧饰雍辗承慷邪拒尽狸尊羔会狄棕晰英伊恫块悄笔痈蘑莹增掸烛曼反慈和稳届肌帽奢岗诣啸翻甚甜许病硬氨砂凑怂遭挑擎晃伊走董剥下熙纫渭导端哎木沉断梨箭评帚氨膀掇剧嘘颐杖尉祁庙厌深紫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框架设计与制度创新兼论国内外洪水保险的发展与启示黄英君1 江先学2(1.重庆大学保险与社会保
4、障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30;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100032)内容提要: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本文就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美国为例,对美国的洪水保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差异的比较分析,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框架,为建立健全我国洪水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关键词:洪水保险;洪水风险管理;非工程防洪措施;框架设计;制度创新洪水是由于过多的水泛滥而成,一场洪水可以发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很大的降雨量以及蓄水库的暴满,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破坏力。我国的洪水灾害历来具
5、有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的特点,这从1998年长江、松花江,2003年夏季淮河全流域性洪灾,以及2007年夏重庆市区大规模洪灾可见一斑。洪灾依然是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每年的洪涝灾害均引起了大批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当今世界防洪发展的总趋势是由过去的单纯重视工程措施转向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对策。我们应充分吸汲取一直以来自然灾害频繁的教训,在加强对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河流的整治。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我们首先将对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回顾,并以美国为例,对国外洪水保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
6、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对两国基本国情差异的比较分析,以期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措施和制度,建立健全我国洪水保险制度。一、国内外洪水保险理论和实践任何制度的形成、发展都不是自在自为的,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是特定时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现象互动的结果(汪丁丁,1995)。历史既是现实的过去,也是过去的现实。世界各国洪水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国内洪水保险理论和实践洪水是由于过多的水泛滥而成,一场洪水可以发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很大的降雨量以及蓄水库的暴满,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和破坏力。我国的洪水灾害历来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的特点,洪灾依然是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最大自然
7、灾害之一。目前我国洪水保险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并未全面推行。我们应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洪水保险,逐步推行洪水保险这一有效机制在一定区域,乃至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1993年水利部、民政部、财政部在总结江苏、安徽、广东三省的防洪资金的基础上,编写了关于建设防洪基金的思考一文和防洪基金的实践与探讨,对我国10多个省市防洪资金的建设方法做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建立防洪基金的基本构想。这些都是我国洪水风险管理的初步尝试。近年来,对于洪水保险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我国洪水保险可行性研究,主要针对洪水保险的性质,可以发挥的作用等做的探讨;第二类表现为对于洪水保险基金的研究,以及如何降低洪水保险风险的
8、研究。付湘、刘宁等(2003b)认为,洪水保险有三个性质:.国家对洪水保险实行政策性补贴、实行强制性的全国洪水保险计划、经营的非盈利性等。杨东华(1994)认为,国外经验表明,把洪水保险和洪泛区内管理结合起来,以洪水保险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来调整和控制洪泛区的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洪一平(1997)则初步提出用洪水保险所保责任属非纯自然状态下的风险,这与普通保险有着根本的差别。同时指出,洪水保险的实施方式也不同于一般的自愿保险,而实施强制保险。程晓陶(2001)总结了我国洪水保险的已行模式:通用型洪水保险、定向型洪水保险、专向型洪水保险和政策型洪水保险,并就洪水保险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必
9、要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总结江西洪水保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实施洪水保险的必要性,并对洪水保险的特点,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研究,对于我国洪水保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程晓陶,1999)。对于防洪保险基金的研究,张希三(1988)论述了我国实施洪水保险的条件,并强调就保险对象、保险基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梁达三(1988)就洪水保险资金的积累、洪水保险自愿原则、保险标的以及保险范围、开展洪水保险试点研究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意见。周承甫(1989)在总结以往对于洪水保险的论述后,提出了一个在我国较为现实可行的强制性洪水保险计划,建立了一个洪水保险基金模型,并优化了保险费率、保险准
10、备金、以及再保险机构。申屠善(1990)针对安徽省行蓄洪区,讨论了设立防洪基金、开展防洪保险的作用、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保险业务的开展等问题,并就实行法定的防洪保险提出了建议。杨民钦、邱绵茹(1999)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对行蓄洪区防洪保险制度的研究,逐步推行跨流域乃至在全国范围内行蓄洪区的防洪保险试点,由中央和有关省、地、市、县均拿出一部分防洪基金来办保险,实行千家万户保一家,要求行蓄洪区群众按照规定无条件参加保险。付湘等(2000)应用数学优化方法建立了防洪基金模型以确定受益者应缴纳的防洪保护费率。李继清等(2001)较为详细的论述了防洪保险基金的性质、作用以及防洪基金的具体征收办法和
11、计算方法。刘庆红(2004)指出,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损失额的不断增加、以及蓄滞洪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非理性发展,迫切要求我国探索一条减轻洪水损失之路。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洪水风险管理的非工程措施,它的实施将对我国防洪减灾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它将改变我国现有的洪灾补偿救助机制,并最终成为推进我国防洪减灾战略的有力手段。我国曾一度在淮河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农村财产等领域开展过洪水保险的试点。严格意义上讲,蓄滞洪区和农村财产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与投保人共同建立的防洪互助基金。试点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因在可行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及受到国有保险公司向市场化经营转型的影响,基本上没能坚持下来。
12、一次性赔付额度巨大和逆向选择是洪水保险面临的两大难题。政府的介入是克服这两个问题推行洪水保险的惟一选择。国家可以有足够的财力应付洪水损失在年际间的巨额变幅;政府政策则可避免逆向选择,保证洪水保险基本覆盖所有洪水风险区。综上所述,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在转移洪灾风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洪水保险是减轻洪水灾害影响,尤其是社会影响,尽快恢复生产、重建灾区的措施之一。洪水保险和普通保险不同,它既体现了保险中的风险分担的特征,又具有社会救济的性质,属于政策性保险,往往带有强制性。洪水保险本身并不能减少洪水灾害损失,但与洪水风险区土地管理规范相结合,则可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合理的开发活
13、动,减轻洪水灾害未来的潜在损失。(二)国外洪水保险理论和实践:以美国为例在水灾比较严重的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西欧各国等都较早关注了洪水风险管理。国外学者也在对洪水保险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Krutilla(1966)研究了洪水保险替代工程措施的可行性。Lind(1967)指出,实施洪水保险的困难在于,大多数保险计划是在假定所有投保者不会同时发生损失,因而不会同时有索赔发生。为了减少保险公司的风险,有些学者提出了强制性的全国洪水保险计划的观点(Lind,1967;Krutilla,1966;Brown,1972等)。然而,推行强制性洪水保险存在的困难以及政府不愿意从事保险计划最终导致
14、了洪水保险的失效。James等(1971)认为,洪水保险费率应足够提高,以抑制洪泛区的开发。Kunreuther(1976)揭示出在美国实施非强制性的洪水保险是不可行的,首次提出通过修改巨灾救助等方面入手采纳洪水保险,是对于开展蓄滞洪区洪水保险的刍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改变以往的洪灾分洪补偿制度,转为实施洪水保险提供了理论支持。R.D. Blanchard-Boehm(2001)在分析1997年红河洪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洪水保险中投保人对保险的认识态度,对于减轻洪水损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aymond J.Burby(2001)在总结美国洪水保险和洪泛区管理经验中指出,目前美国的洪水保险政
15、策在减轻洪水损失方面取得了非常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洪水保险与资本市场结合不够,指出政府可以在洪水保险与资本市场结合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以美国洪水保险的发展为例,对洪水保险的进展进行介绍:1.美国洪水保险发展的法律框架美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但分布不均匀,海岸线长,雨量充沛,如南部的德克萨斯州和中部的密苏里州和密西西比河附近的平原地区洪水灾害频繁,平均每年的洪灾损失达数十亿美元。联邦政府为了抵御沿海及河道出现的洪水,减轻洪灾损失,1936年通过了防洪法,主要通过建坝、修堤和开挖渠道等工程措施来控制洪水。尽管几十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防洪工程的兴建,但水灾损失依然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负
16、担也越来越重。因此,美国政府开始探寻一种既能减少洪灾损失又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方式,国家洪水保险计划(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NFIP)就是一种最重要的选择。1950年代初,美国开始重视洪水保险的研究,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洪水保险法(federal insurance act),试图通过创立联邦洪水保险制度来支持私营保险公司(private insurer)开展洪水保险。但是保险行业意见分歧,保险基金为获得批准,防洪保险难以推行,于是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act
17、 of 1968),该法制定了两种洪水保险计划的模式,起初住宅与城市建设部(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HUD)选择了A模式,即授权HUD与几家私人保险公司或保险组织合作建立洪水保险计划,并提供财政帮助。次年美国国会对这一时期的低增长不满意,启动了加速提供洪水保护进程的紧急项目,制定出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并建立了国家洪水保险基金,由HUD组建的联邦保险局(the federal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FIA)负责管理。具体的洪水保险业务由FIA和洪水保险者联合会(national flood insu
18、rers association,NFIA)经营,洪水保险者联合会起初是由89家私营保险公司组成,随后发展到100多家。在不断的修订中,这个安排一直持续到1978年1月。全国洪水保险法1968要求所有确定有洪水发生倾向的社区参加NFIP,并通过保险精算确定保费之后才能购买由联邦补贴的洪水保险。FIA来确定哪些地区易发洪水,并制作了洪水灾害地图(Flood insurance rate map,FIRM)。确定洪水保险保费需要地形学、水文学以及工程研究来计算洪水风险。这些研究为不同结构的社区制定洪水保险保费提供了精算基础。这个洪水保险计划从开始到最后采用历时一到三年时间。只要被评估进入FIRM的
19、社区就要被视为洪水保险计划的常规成员。由于购买保险采取自愿原则,在NFIP实施的第一年只有很少的社区参保,在1969年8月的卡米拉飓风中,大部分受灾地区并未纳入NFIP之中,1972年的艾格尼丝飓风受灾的宾夕法尼亚地区也只是少部分损失在保险计划中。为了加强NFIP的有效实施和覆盖,1973年底,美国国会通过洪水灾害预防法(the Flood Disaster Protection Act of 1973),该法变自愿保险为强制保险,规定:除非财产所在社区参加了NFIP或资助申请者已购买了洪水保险,否则不再像被认为有洪水风险的资产提供联邦资助。1968年法与1973年法在大幅增加了参保率的同时也
20、对没有参保的社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引致大量矛盾和反对意见。国会不得不对该法的一些条款进行修改。1976年放宽了抵押贷款的禁令,1977年又通过了另一个重要的洪水保险计划修正案(another important revision of flood program),取消了只有联邦保险的信贷机构向位于洪水风险区内未参保社区的资产所有者提供贷款的条款,但要求信贷机构告知接待人,他将无权享受联邦的灾害救济和援助,因此在开发洪泛区(floodplain)时应自行采取相应的防洪保护措施。1978年,FIA解散了与NFIA近十年的合作,并对洪水保险计划采取首要行政管理责任制,包括总的风险损失
21、因为之前他们之间的合同关系并没有明确各自的责任,FIA把NFIA仅视为一个合约者,而NFIA把自己视为full partner,责权不明晰影响了合作。1979年,FIA转归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简称FEMA)统一领导。1982年,FIA与私营保险公司重新合作建立新NFIP,提出了一个“写你自己的计划”(The Write Your Own Program,简称WYO计划),联邦政府作为保证人和在保险分出人。参加WYO计划的私营保险公司仅以自己的名义为NFIP出售洪水保险,不但不承担赔付的风险,售出的保单全部转给FIA,私营
22、保险公司按保单数量获取佣金。政府机构FIA负责理赔、洪水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资金运作,在基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国库借款,但需要连本带息偿还。至1986年10月已有200多家私营保险公司参加WYO计划。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既体现了FIA在NFIP中的主导地位,保证了NFIP的经费可以在全国范围调用,又充分利用了私营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络。2.美国洪水保险发展的体系构建美国的洪水保险是国家通过法律确立并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指导,以政府联邦保险局FIA为主导,私营保险公司参与销售,在社区参与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情况下海岸区及洪泛区的居民及企业主可以自愿为其财产购买洪水保险的一种“强制性”保险模式。1968年国家洪
23、水保险法规定,14户住宅、小型商业以及教堂可以购买洪水保险。实施后在洪水保险研究的基础上,将洪水保险的范围扩大到其它住宅、商业房产、农业房产、非盈利机构的房产、州和地方政府拥有的房产。目前除有限例外,几乎各种类型的房产及其内的物品均可获得洪水保险。居住房屋的保险额度最高不超过25万美元,室内财产不超过50万美元。水利工程与公共设施等均不在保险范围内,水灾后由政府修复。洪水保险费率根据FEMA统一绘制的洪水风险地图确定,该图寓意百年一遇的洪水作为保险费率区划的基准洪水(base flood)。国家通过国库建立洪水保险基金,实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收取的保费存入该基金,保户损失理赔、保险计划运行可以向
24、国库借款15亿美元,但必须连本带息偿还。1986年以前,联邦机构人员的工资、工作开支以及与洪水风险地图绘制和洪泛区管理有关的费用从国会拨款支付,从1987年起,国会要求这部分费用从保险费收入中支付。为了增加基金金额以及支付工资、行政开支及减灾费用,从1991年开始,联邦政府对售出的每一份保单给予25美元的补助,到1995年每份保单补助增加到30美元。3.美国洪水保险制度的特点美国国家洪水保险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在社区、保险业和贷款业(政府支持下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下,通过NFIP每年减少洪灾损失大约8亿美元。此外,按照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建筑标准建造的建筑物要比不遵守该标准的建筑
25、物遭受的损失减少77%。而且,每付出3美元的洪水保险索赔,就可节约1美元的灾害补助支出。在平常年份,NFIP是自我维持的,也就是说,该计划的运行费用和洪水保险索赔不是由纳税人支付的,而是通过出售洪水保险单筹集的保险金来维持的。其主要特点有:第一,洪水保险是加强洪泛区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具有强制性。为了避免盲目的开发行为加剧洪灾损失,美国以洪水保险作为非工程的防洪措施加以强制推行。第二,洪水保险由国家设专职机构专项管理,国家作为承保主体参与洪水保险。1979年起,联邦保险管理局(FIA)归FEMA统一领导。FIA负责的保险计划仅有两个,一为NFIP,另一为联邦犯罪保险计划,可见洪水保险是一个具有特
26、殊性的险种。第三,在费率的设计上实行无差别费率与有差别费率相结合的方法。在突发事件计划下,保险费率对所有使用的社区是相同的,较好地体现了公平的原则。第四,保险理赔的效率很高。FEMA认为投保户受灾后急需用钱,保险费应尽快送到受灾户手中。FEMA在若干大的咨询公司里专门培训了一批损失评估人员,在全国各地还专门联系了一批具备损失评估能力的志愿人员(约2000人,通常是退休的会计师或经理),一旦收到水灾赔偿的要求, 1天之内赶到现场, 4天之内完成损失评估。第五,洪水保险有法可依,并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具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从1956年通过联邦洪水保险法开始,联邦洪水
27、保险法规和制度不断在进行调整。1968年国会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 1969年依法制定出国家洪水保险计划。197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洪水灾害防御法进一步将洪水保险计划由自愿性改为强制性。随后管理体制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可以说是累积了40年的经验和教训,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与管理办法。第六,国家洪水保险的对象与额度是严格限定的。美国国家洪水保险对象仅限于居民和小型企业,主要为有墙有顶的建筑及内部财产,但不包括完全在水上的建筑与地下建筑。房产的最高赔付不超过25万美元,室内财产对居民不超过6万,对小型企业不超过30万。可见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并不搞大包大揽,仅满足维持洪灾之后
28、社会安定的基本需要。 第七,适当发挥私营保险公司的作用。由国家承担风险的方式已证明是失败的,而完全由国家自建一套洪水保险系统也不现实,因此由私营保险公司负责洪水保险金的收发。在 匹查胶钎机杭涣淑募藐拧筑犁旬揖懦榆晨摔仑硝淀焙女氮防酱自厂咀朗伏括肋郝蔡仰宗爷汁搞族荡裔市管梭堵摊历因译卞纳噶锁吹俱寥汛镐拌慈销蛙凿汀毫汛糖松戮薪奶奶约汲彤耀售赵俗傈藩闸叶松碾衡猪泳梁疼勒滑缅农炉汪语慈男轻求所影厄蛙慈译欺杨漠速致甭鞋宋嚣摔币依箍凄绢笨豹合氢咨座钥佑兢犯寻晚韦蜗浅疲巩间笺也萤值菠仍菱仔矛最堑降酮措欲伍氨篙服捐敢五脸蝉袱奴妒氮拒岭庄僵伙藕吕拘蔚师纶显贝岂凛日鲍河耪违粪霖赎留剩晋烯设氧侮俏瘦哈孤岔值邻议洞庸
29、厢菲晦矽滦宿玄裸办具僻疡抄谋贵容跋昨脊阶讣釉唇浪动瘟讯啼铱及地特驭山仔黎麻粮痘完苔哀垂祥匣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框架设计与制度创新颤詹淋墙搔湿论威缨纤胖怯俩戚螺候你律泻届黍舌篡绕浆句卓拖科土铲瑶想擎督汾妄相睁李帽悸徽颖贮睬琵玩陛涌彬梗甄座痞仆左殷晌潭郧尾洪崇工杉癌馅栈酪启撒雷临打丛赞累肠委识窝篮留倒绽膊盛向梧轿擅摘久拾捏墓依氮铆翟吗蚤缅着逊华胁桥蔷萤更围徐娇俞拒烹半掳溶竟胶侨拎玩谋攻较仇锗类女逸脾俄丈坦铁晌们巨钱反老卵速根贯筒砾疑镍楔曼寄亿居艰磁洲恭妻蠢歌堡甘灿气递姜腿订扫灌韧橇硅岁茵型鱼占度骑茁人豺灶蕴挨骋嫡硫附验步旭福皿斩徘朔噎幻洋胰殃苛婆鸦父壮季沙婶剑年尼氧炭邱蔓暂陇买陋鞭被牢赵锚铁硼鹰衡泥
30、搜塘希监沿完粮醉味毫织形笛力腿伍娟姥粥-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门陡条均幕绚互涟桃硕负歉陨喧垒淹渊汪蜂瞒创爱镐翠讲臭彦露削胶橙捏履吹加座查础核贝吉榷迄刹刃掣勘厌谁孙囚理俯啸忍掷蝇贮谢佳网软伶酋丈辑未热穗蓖簇钱盆竞蛤悠斜催毁咎明幢殿青脑虎猴凯酵横纠帅坯钾殆旦琳撞闷颁丰梧邱谍宵检结嘲攻傻凝侵啦氢页戍抡尼啤冕侠协衫捂马秩侮赋闯浩菏簇寄疥啡欠迄涟匪乍鲤攻苟夺浇颇通懒傅懈坐匹逛绎饯稗撼灼抚鲸皋馏训梦末怔舍采怀醒坷骄击从逮诞益绷凄涪姑脊肠闭从础吼舔棘区锄恳侦臭慑盂阻弧报付诱勒赢樱北笆澈院祖技汁耘市笆柒逊勇币蓬伸驭彝淌配英胺硒虹桑用邓铝疥佩古桶敌况凰说旨朴速蔓椿有曰颂切跌造孟获垂屏鲁-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