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pdf

上传人:fa****a 文档编号:35133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DZ/T 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n z / T 0 1 5 3 一 9 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 1 主题内 容 本标准规定r 物化探工程测量基本要求、 技术设计、 控制测量、 规则与非规则测网点布设、 观测资料 整理、 质量检杳与 验收及技术总结报告之编写 1 . Z j 查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勘行业内开展大、 中、 小比例尺地面物化探工程测量工作。 2 名词术语 2 . 1 物化探工程测量 应用大地、 航测与 工程测量等方法, 解决物探化探测量领域内的三维定位问题, 统称为物化探工程 测量, 又称物化探测地 2 . 2 规则测网 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

2、定的测点点距、 线距构成的矩形或方形测网称之为规则测网 2 . 3 非规则测网 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定的测点密度. 在一定范围内构成具有一定自由度的面积型测网称之 为非规则测网。 2 . 4 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应用航空摄影象片上地物或地表特征点的影象, 于实地辨认其位置, 航测内业解求三维坐标的方 法, 称之为航空象片定位测量。 2 , 5 物化探G P S定位测量 G P S 是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的缩写, 即全球定位系统。 用其三维定位技术来确定物化探控制 加密点或测点平面位置与 高程的方法, 称之为物化探G P S

3、 定位测量。 2 . 6 精测剖面 为了研究物化探异常进行定量推断解释或确定勘探工程位置时所布设的剖面, 称之为精测剖面 2了 典型剖面 为了r 解异常特征, 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所布设的剖面, 称之为典型剖面 3 墓本要求 3 门坐标与高程系统 3 . 1 . 1 坐标系统暂时采用 1 9 5 4 年北京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 9 8 5 年国家高程基准。 3 . 1 . 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 当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 : 1 0 0 0 0 时采用 3 0 带. 小于 1 , 1 0 0 0 。 时采用6 - 带计算平面坐标。 11 . 3 在国家控制点

4、稀少地区大比 例尺物化探工作中的小面积测区, 当无条件进行连测时, 允许采用 其它平面和高程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 假定坐标系统可以在已出版的地形图上量取概略坐标和高程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 9 9 5 一 0 9 一 1 4批准1 9 9 6 一 0 3 一 0 1 实施 n z / T 0 1 5 3 一 9 5 作为工区起算点, 并埋设固定标志, 以便必要时与国家控制连测 3 . 1 . 4 物化探G P S 定位测量应将WG S - 8 4 坐标与椭球面大地高程转换成所需坐标与高程系统 3 . 2 控制测量 12 . 1 物化探工程测量应以工区已有的等级控制点, 5 8 , 1

5、 0 级小三角点( 一、 二级导线点) 、 水准F I v 基础, 根据工区面积和工作比例尺, 可以上述任一等级作为首 级控制, 采用经纬仪交会、 电磁波测距( 高 程) 导线, G P S定位测量等方法, 进行物化探控制加密测量 3 . 3 物化探测网( 点) 三维定位精度 3 . 3 门物化探测点的点位、 相邻点距及其高程精度要求见表1 。 表中各项精度均以中误差衡量, 并以三 倍中误差为限差表1 中未涉及的重力详查工作, 可根据其总精度要求拟定相应的三维定位精度指标 当测网( 点) 三维定位精度指标高于或低于表 1 规定的指标时, 应报主管部门 批准后执行 表 1 物 化 探 方 法 点

6、位中误差 ( 图 匕mm) 相邻点距 相对中误差 ( %) 高程中误差( m) 平原丘陵区山区 磁法、 激电 面积性) 、 自电、 化探、 放射性 1 . 2 51 2 . 5 激电测深 1 . 2 55 相对高程中误 差为图上1 . 0 - m 事 剖 面 P =kTfi F7 一一 一竺 I 了 : , 0 . 3尹 广 了 子 垂直角测回数测回间指标差之差( ) .l :I e I I a 物控 一 级 羊视0 8 5 。2J l3) 5艺I 复规1 . 6 。 . 3J丁 9 1 53 u 物控二级 单规 0 _ a 复规 0 . 8 注: 1 1 为导线边数; 往返高差允许为 0 .

7、 2 S ( -) . S为边长, 单位为k - 5 7 2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ll z / r 0 1 5 3 一 9 5 5 . 2 . 6 作业前应根据电磁波测距仪的实际情况及需要 按照有关规定对仪器及其 E 要附件进行检验 5 . 2 . 7 电磁波测距( 高程) 导线的作业要求 a . 电磁波测距中误差应不大于1 0 m m / 1 k m; b . 测距工作要求在大气稳定和成象清晰的条件下进行; 。 . 在测距过程中. 如遇到大气湍流影响严重时, 应停止观测; d . 斜距测回数应不少于两测回, 一 测回至少两次读数 读数较差小于

8、1 c m时 取其平均值; e . 斜距单程测回较差一般不大于 1 5 rim ; 一 般用二联脚架法施测; 9 . 垂直角观测必须直返靓; b . 测站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 m m, 仪器高和规标高量至毫米 5 . 3 物化探G P S定位测量 5 . 3 . 1 一般规定 5 . 3 . 1 . 1 物化探G P s 定位测量是指在首 级点的基础上.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定位原理, 以单频 或双频G P S 接收机进行控制加密测量。 采用时间统一为协调世界时( U T C ) , 坐标系统为W G S - 8 A 坐标 系及椭球面高程系, 换算为1 9 5 4 北京坐标系与1 9 8 5

9、 国家高程基准纂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 的规定 表 9 项日级 二级 边长区间( k m) 1 0 - 2 0 5- - 1 0 固定误差( m m) 1 0 卜川 比例误差( p p . ) - 3 0泛 5 0 儿何图形强度( P r x ;) 荀1 0交 二 1 0 卫星高度角( ) -31 5% , 1 5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妻4 4 历元MR( ) 1 一 6 01 5- -以少 时段长度( mi n ) 4 0- - 6 02 ( 卜 - 4 0 时段中任 一 卫星 有效观侧时间( m i n ) 1 5 1 5 注: 表内为静态观测基本技术规定 5 . 11 . 2 G P s点布

10、设, 主要根据用途、 测区地形与交通条件、 预期精度要求、 成果可靠程度及效率等综 合考 虑, 一 般可采用附合导线或支导线方式布点。 5 . 3 . 1 . 3 选布G P s点时, 应充分了解与分析测区已有资料、 地形、 交通、 供电、 通讯、 气象及首级点分布 等情况, 将点位选布在视野开阔的地方, 周围障碍高度角不得大于1 2 0 , 距大功率电 视台或微波站不小 于3 0 0 m, 距高压线不小干1 0 0 m,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 接收的物体, 点位选定要注意交通方 便, 且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及便于保存。点位选定后, 用木桩标定。 5 . 3 . 1 . 4 作业前对G

11、 P s仪器按要求进行全面检验, 合格后方可作业 5 . 3 . 1 . 5 采用最新星历预报, 周期为一个月, 确定每天观测有效时段. 编制G P s卫笙可见性预报表及 观测计划 5 . 3 . 2 测站作业 5 . 3 . 2 . 1 设r天线 n z 1 T 0 1 5 3 一 9 5 a . 在点位上利用三脚架安置天线, 对中误差小于 5 m m, 用水准器整平. 定向标志向北, 定向误差 小于士5 - b . 天线高由 三个方向量测至毫米, 较差小于5 m m时. 取其平均值 c . 雷雨季节设置天线注意防止雷击, 雷雨过境前应卸下天线 5 . 32 . 2 观测要求 a . 观测人

12、员必须严格按观测计划进行, 同步观测同组卫星 b . 检查接收机与天线、 电源连结, 无误后方可开机作业 c . 作业中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 d . 开机后观测员应随时察看测站信息( 卫星个数、 星号、 各通道信噪比, P D O P及其变化情况) 。 . 每个测站观测前后要量取天线高各 一 次 f . 观测员要细心操作, 静态观测时注意防止接收机震动, 不得移动; 不得碰动天线或阻挡信一号 5 . 3 . 3 数据处理 5 . 3 . 3 . 1 数据检核 a . 野外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传送至微机, 观测任务结束时, 及时进行数据质量分析。 b每个时段同步边观测数据检核, 剔除质量不符合

13、要求的数据, 计算同步边各时段平差值误差与 相对中误差 。 . 同一条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之差应小于 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v 乓 倍 d . 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 各坐标分量闭合差( W、 、 W 、 W ) 应小于或等于用平均边长计算的 各分量相应等级中 误差31 丽倍( 。 为闭合环的边数) e . 同步观测环需根据组成的边数计算环闭合差, 检验是否超过相应等级规定精度指标的3 / 5 5 . 3 . 3 . 2 数据后处理 : . 对原始数据进行编辑、 整理、 分流并产生各种专用数据信息文件 b . 相同等级点, 必须采用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平差处理 c . 进行坐标

14、转换, 将WG S - 8 4 坐标一与 大地高程系转换成1 9 5 4 北京平面坐标与1 9 8 5 国家高程系 统 固定站应有WG S - 8 4 坐标, 其精度应优于2 5 m 根据已知点精度及控制面积大小, 分别可选用现行 转换方法, 如空间强制符合法、 空间平差空间转换法、 空间平差平面转换法、 平面强制符合法及平面平差 与平面转换法等。 d提供各测站大地坐标及有关精度信息 e . 各级G P S 观测值均应加入对流层改正。 单频接收机的观测值一般还应加电离层改正 对流层、 电离层改正模型, 应根据测量精度, 视处理软件情况确定。 5 . 3 . 3 . 3 平差汁算完成后需输出打印

15、以下信息: a . 测区及各测站的基本信息 b . 观测值的数量, 数据剔除率, 时段起止时刻和持续时间的统计信巳。 。 . 平而1 卜 算采用的坐标系统, 基本常数, 起算数据, 观测值类型与数据处理方法 d . 平差计算采取的先验约束条件及先验误差。 e . 平差结果。 f . 平差值的精度。 5 . 3 - 3 . 4 数据处理完成后, 应及时编写数据处理及其结果分析报告 5 . 4 象片控制测量 5 . 4 . 1 象片控制点布设 5 . 4 . 1 . 1 象片控制点分为平面点、 平高点与高程点三种 5 . 4 . 1 . 2 象片控制点布设主要依据物化探测量的要求、 测区地形条件、

16、 航片比例尺及航内仪器设备等 因素确定。一般分为全野外布点、 航线网布点与区域网布点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n 2 / T 0 1 5 3 一 9 5 5 . 4 . 1 . 3全野外布点 当测区较小, 航片数较少, 航片比例尺小及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 须采用全野外布点 b . 用视差测图仪布设测网时, 需在每个象对内布设4个平高点与2 个平高检查点. 如图 1 所示 用全能或解析测图仪器作业时, 需在每个象对内布设 4个平.高点. 如图2 所不 用纠正仪作业时, 需在隔号航片的四个角处各布设 一 个平高点, 如图3 所示 f 一 一 一 一r一

17、 一 于 .+. .十. 二 = _ 图 1 异为平高点或平面 图 2 0为平高检查点( 以下各图同) 。 图 3 点点 5 . 4 . 1 . 4 a. 的规定 航线网布 在航线首末和旁向重迭中线附近布设6 个平高点, 如图4 所示 相邻控制点跨度不超过附录c 如跨度小于规定的2 / 3 时, 每段航线网可只布设 5 个平高点, 如图5 所示 r .一 一 0 一 一 一 刁re-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1 -一-一一一一一一目 确 白. 图 4图 5 b . 航线首末 一 对点应在同一象对内, 巨与航线方向垂直, 相互偏离不超过 1 / 2 基线; 中间 一 对点 应选在航线中间,

18、左右偏离不超过一条基线, 并避免同向偏离。 5 . 4 . 1 . 5 区域网布点 a . 平高或平面区域网布点. 其控制点间的跨度不应超过附录C中的规定, 航线数不应超过 6 条 对于1 e 5 0 0 0 0 , 1 c 1 0 0 0 0 0 重力点定位和1 : 5 0 0 0 - 1 : 2 5 0 0 0 重力中区 地形改正点高程测量及其相 同比例尺测网布设, 一般以4 个1 1 0 0 0 。 图幅组成一个区 对于1 e 2 0 0 0 0 0 重力点定位及其近中区地 形改正点高程测量, 1 : 5 0 0 0 0 测网布设, 一般以2 个1 : 5 0 0 0 0 图幅组成 一

19、个区。 b . 平高点布设, 一般沿周边布设6 -8 个平高点 在区域网两端和中间, 对于平地丘陵地布设五列 高程点, 如图6 所示; 对于山区和高山区. 布设下列高程点, 如图7 所示; 区域网内两平高点之问的高程 点, 可以隔条航线布设n D 7 , / T 0 1 5 3 一 9 5 C. :_ 二. 三 . 尸一、 r -吧 : 图 6 不规则区域网布点一 般应在凸出处布设平高点 图 7 凹进处布设高程点, 如图8 所示 当Ili f 角点与 lJ角点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 在P R 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 图 8 5 . 4 门. 6 a. 别布点 特殊情况布点 航摄分区接合处, 控制点选

20、布应在航线重迭接合处, 使邻区尽量公用 若不能满足要求. 则应分 b . 当航向重迭小于5 6 %时, 须分别布点。 。 . 旁向重迭部分小于1 5 %时, 须分别布点若重迭部分大于1 c m. 影象清晰. 且范围内无重要地 物, 可在重迭部分内 加测2 -3 个高程点。 d . 象主点或标准点位落水, 或被云影、 阴影、 雪影等覆盖, 或无明显地物时, 均视为点位落水当 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尚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 可按正常航线布点。 若象主点2 c m范围内 选不出明显 目 标. 或航向三片重迭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 落水象对应全野外布点 定向点的标准点位落水, 若在离 开方位线4 c m (

21、 2 3 c m X2 3 c m象幅) 及2 . 5 c m ( 1 8 c m X 1 8 c m象幅) 以外的航向三片重迭选不出连接点, 应采用全野外布点 e . 水滨和岛屿地区, 一 般按全野外布点, 以最大限度控制测绘面积为原则, 超出控制点连线 1 c m 突出部分应加测平高点, 困难时可改为高程点。 5 . 4 . 2 象片控制点连测 54 . 2 . 1 象片控制点的判刺 a . 控制点应于实地认真判读, 准确刺点 平高控制点的判刺点精度, 不应大于航片上 的0 . 1 m m b . 控制点点位应选在影象清晰的明显地物上, 如交角良好( 3 0 0 - 1 5 0 0 ) 的

22、细小线状地物交点. 明 显地物折角顶点、 影象小于0 . 2 m m-0 . 3 m m的点状地物中心等 弧形地物及阴影等均不宜选作点。 平 面控制点应选在刺点目 标明显处, 高程点应选在高程变化较小处, 平高点要求两者均应满足 c . 点位选刺在高于地面的地物如围墙、 房角、 堤坎边及土包上等, 应量注比高( 量至 0 . 1 m) d . 所有国家等级点、 小三角点、 导线点等均应刺出 若不能准确判刺时, 以相应的虚线符号表示 5 7 6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o z / r 0 1 5 3 一 9 5 e . 判刺点应采取对判或由第二人检查

23、 5 . 4 . 2 . 2 象片控制点整饰见附录 1 ) 5 . 4 - 2 . 3 象片控制点连测 在首 级控制点 花 角点、 导线点) 纂础 匕 . 采用经纬仪测角交会、 电磁波沏 J 距( 高程) 导 线测址与 ;Ys 定位测觉等方法进行连测也可以采用引点法或极坐标法施测。一 般允许发展两次( 包括引点) 特殊 困难地区叮以发展砚次。连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按 3 . 艺 条中有关经纬仪交会、 电磁波测距( 高程) 导线测 童、 物化探( : P S定位测枯的规定执行 6 测网( 点) 布设 6 门一 般规定 6 . 1 . 1 根据物化探工作任务及精度指标, 确定测网密度、 布设形式, 使

24、用仪器类型及方法技术 6 . 1 . 2 物化探测网一般布设为规则网及非规则网两种形式1 e 1 0 0 0 1 : 2 5 0 0 0 比例尺测网应以规 则网形式布设1 : 5 0 0 0 0 比例尺测网应以规则网形式布设为主, 亦可按非规则网形式布设。小于1 : 5 0 0 0 。 比 例尺工作均按非规则网形式布设 6 . 1 . 3 物化探测网的方位、 点线距、 点位活动半径、 下作面积等应与物化探设计相一 致点线编号应由 南向北、 由西向东递增 6 . 1 . 4 基线( 或导线) 点 用木桩标定并编号测点可间隔数点固定一个木桩, 或树立其他明显标志 6 . 2 规则测网 6 . 2

25、门仪器综合法 6 . 2 . 1 . 1 仪器综合法主要适用于 1 : 1 0 0 0 -1 : 5 0 0 0 0比例尺的重力、 磁法、 地震、 放射性、 电法、 化探 等详查的面积测网及剖面工作。 6 . 2 门. 2 基线应附合物控( 或连测级) 点问, 或沿基线方向布设导线点 基线或导线闭合差应予配赋 物 化探测网的起始点和起始方位视测区地形条件以及物化探工作要求由以下方法确定: a . 直接由测区中已有首级控制点或物控点引测; b . 通过夭文观测方法测定起始方位角, 或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 c . 无定向导线方法; d . 在大于工作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取坐标及方位。 6 . 2 .

26、 1 . 3 侧线的起测和闭合视拜体情况分别采用下述方法: a . 起闭于两相应基线点或转站点之间: b . 起闭于控制导线点间; c起闭 h 述点的两测线互相闭合; d . 在L 述点上, 以极坐标法直接测定测点; e . 在地形平坦地区, 也可采用罗盘仪( 或二杆) 定向, 测绳量距定点 6 . 2 . 1 . 4 对地形条件困难 或面积较大的大比例尺测区, 测线应采取平差措施 按实际点位成图若采 用单基线起测测线时, 相邻测线间相互闭合, 侧线闭合差一般可不进行配赋。 6 , 2 . 1 . 5 基测线转站间的距离测定: 用普通经纬仪测量时, 应以直反规观测取其平均值 以电磁波测g F

27、. 仪测量时, 可单程一测回测定。由转站点上测量测点时, 用经纬仪视距单向二次测定或电磁波测距仪 测回测定 6 . 2 . 1 . 6 基线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 一 个测回测定, 2 。 值互差不大干 6 0 , 方位角闭合差不得大 j . 2 J 万( 。 为测站数) 。 测线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半测回测定 5 基、 测线按直线布设时, 可使用“ 一次倒镜法” , 但须盘左盘 右交替使 6 . z . ,7 经纬仪视距布设测网基测线技术要求及限差 D Z / T 0 1 5 3 一 9 5 视距长度及视距精度, 应符合表1 。 的规定; 表 1 0 甘,Intr112 二 41 ,1 最大视距长

28、度c m) 直反规较差 1:1 0 0 0 1 7 01 / 2 5 0 1: 2 0 0 0 3 0 01 / 2 0 0 1.5 0 0 0 4 0 01 / 1 5 0 1:1 0 0 0 0 4 5 01 / 1 以) b . 长度及闭合差, 应符合表 1 1 的规定。 表 1 1 点位中误差 图上 1 . 0 mm图上 1 . 2 5 m m 一 基线测线基线 测线 最大长度 ( k m)tlo (m ) 最大长度 ( k m)1711 0 9(m ) 最 士 耗 l# It14(m ) 最大长度 k n il叹 .1 Ilk 1 5 0 0 0 1:5 0 0 0 0 t:1 0

29、0 0 0 01:8 0 0 01: 3 5 0 0 0t:5 0 0 0 0 1 . 2 0 0 0 0 0 1:3 0 0 0 0 1;6 0 0 0 01 1 5 0 0 0 0 - 1:1 0 0 0 00 6 . 3 . 4 . 3 外业定点 a . 航空象片判刺法 采用航空象片判刺法确定测点点位时, 应首先在地形图仁 概略圈定测点位置, 然后在实地持象片选 定测点点位, 通过立体观察判读象片, 刺出点位。 判刺作业应由一人进行, 另一人检查, 确认无误后, 参照 附录 D中的格式进行编号与整饰 b . 航空象片判定法 采用航空象片判定法确定测点点位时, 首先通过室内立体观察象片,

30、选定测点点位, 并刺点整饰. 然 后持象片于实地判读定位。室内解析空三加密作业可超前或同步进行当野外因地物变迁无法判定测 点时, 可另行选刺, 同时应将所改点位通知内业进行补测 6 . 34 . 4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a . 在作业透明正片上转刺测点, 应准确无误, 其刺点误差不应大于象片上0 . 1 m m b模型相对定向精度及模型连接限差按表 1 8 规定执行 表 1 8 蔡遥 相对定向( m m )模型连接( 。 。 ) 标准点 Q检查点 Q平面较差4 S s 高程较差 2 1 8 K 1 80 . 0 20 . 0 4 0 . 1 2 。 , 0 7 M f 2 3火 2 30 . 0

31、 20. 03 注: 1 4 为航片比例尺分母; f 为航摄焦距; h 为 象片基线 c模型大地定向后, 定向点残差, 检查点不符值及公共点较差不得超过表 1 9 规定。 裹 1 9 地 形 条 件工 作 比 例 尺 定向点 m) 检查点( 。) 公共点( 仍) 平原丘陵区 平面 1:5 0 0 0 01 . 52 . 54 . 5 1 :1 0 0 00 02 . 64. 48 . 8 I2 0 0 0 0 01 3 . 12 1 . 94 3 , 8 高程 I a 5 0 0 0 00. 601 91 . 9 I:1 0 0 0 0 00 . 81 . 32 . 6 1:2 0 0 0 0

32、 02 , 33 . 87 . 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 Z / T 0 1 5 3 一 9 5 续表 19 地 形 条 件 工 作 比 例 尺 定向点( m ) 检查点( m)公共点( m) 山区 平面 1皿5 0 0 0 02 . 04 06 .0 1:1 0 0 0 0 03. 吕6 21 2 t s 1:2 0 0 0 001 8 . 83 1 . 26 2 5 高程 1名5 00 0 00 _ 81 _ 8 2 5 1名1 0 0 0 0 01 . 21 . 93 8 1 :2 0 000 03 . 05 . 01 0 0 d .

33、测点加密计算的坐标值应展绘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 读取测点图上高程与之比较, 以检查 加密点的粗差。 6 . 3 . 5 地形图定点 6 . 3 . 5 . 1 用作判定测点平面位置及在图上直接读取高程的地形图, 其比例尺应符合表20的规定 6 . 3 . 5 . 2 测点点位应尽量选取图上高程注记点或明显地物点, 以便于量取平面坐标与读取图面高程。 若测点选在非明显地段时, 可用图解法交会确定点位、 内插等高线读取高程。 63 . 5 . 3 当采用气压高程测量方法配合地形图定点测定测点高程时, 应在技术设计中予以规定。一般 情况下, 气压高程测量方法适用于平坦丘陵开阔地区, 且比例尺小于

34、1 , 2 00 O 00的重力ffill量及其他物 化探相应比例尺方法作业 表 2 0 洋 嚣 奖 二 堂 平面定位直读高程 1:5 00 0 01:1 00 0 01月50 0 0 1:1 0 0 0 001.5 00 0 吃 )1:1 00 0 0 1,2 0 00 0 01:5 00 0 01:S O t ) 0 1: 5 0 00 0 01:1 0 00 0 0 1:5 0 0 0 0 生:生0 0 00 0 0 1:I 0 00 O D1:5 00 0 0 6 . 3 . 6 G P S定点 6 . 3 . 6 . 1 采用G P s 定位测量方法测定物化探测点两维或三维坐标, 主

35、要适用于滩涂、 戈壁、 抄漠、 草 原、 高山等特殊困难地区开展小于 1 , 50 o 00 工作比例尺物化探测点定位。 对于只要求两维定位物化探 工作, 在无S A政策影响下可采用导航型G P S仪器进行单点定位; 如有S A政策影响时可采用差分G P S 定位事后改正方 一 法。 对于要求三维定位的物化探工作, 须采用测地型G P S 仪器( 单频或双频) , 以静态载 波相位测量方法进行作业。在地形平坦、 交通方便、 沿线周围障碍物高度不易遮挡G P S 卫星信号的地 区, 点距小于或等于5 00m的物化探测点三维定位, 亦可采用动态载波相位测量方法进行作业 6 . 3 . 6 . 2

36、静态定位( 载波相位) 测量, 每个测点有效观测时间为5 10m i n ; 固定站( 已知点) 距流动站 ( 待测点) 最远边长, 单频机不得超过10o k m, 双频机不得超过2 00k m。其作业方法技术及要求, 均按 5 . 3 节中有关规定执行 63 . 63 动态定位测量 , 洲3 v Z / P 0 1 5 3一9 5 a . 动态定位作业前的初始化, 需采用天线交换法、 已知基线法及静态定位法中的某一方法确定其 整周模糊度。 天线交换法: 其固定站天线与流动站天线须相距5 1 0 m 同时采集至少4 个历元观测值 之后进行交换, 在交换过程中必须保持跟踪4 颗卫星; 已 知基线

37、法: 基线长度不宜超过1 0 k m. $基线三 个分量的精度应在5 c m之内。 静态观测时段约为1 小时 且 一 个测站为已知点 静态定位法: 根据基线 长短不同, 观测时间为3 0 6 0 n u n , 为能有最佳机会解算出整周模糊度的整周数值, 基线长度 一 般在1 0 1 5 k m范围之内 b . 在制定观测计划时, 星历预报必须采用周期为一个月以内的星厉数据 c . 在已知点或参考点上的接收机必须连续观测; 待测点上的接收机必须采集4个历元以上的载 波相位观测值。在迁站过程中, 卫星必须连续跟踪即不能失锁, 否则须应返回前 一 测点 重新观测 d . 动态定位作业结束后, 将数

38、据传送到配套微机. 形成星历、 信息与 数据三种文件, 应用配套软件 以自动方式和手工方式处理数据, 并根据预先测定的坐标转换参数 将WG S - 8 4 坐标及椭球面高程转 换成1 9 5 4 北京坐标系与 1 9 8 5 国家高程基准, 并作出精度统计与评价 6 . 4 剖面测量 6 . 4 1 典型剖面测量 为了了解异常特性, 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可布设典型剖面 a . 典型剖面上各物化探观测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 相对于最近首级控制点为测图比例尺图上 1 . 0 m m 相对高程中误差为剖面工作比例尺图上。 . 6 m m. b . 典型剖面一般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或经纬仪

39、视距导线等方法施测。但对要求较高, 地势又较 平坦的特殊剖面, 其高程可用等外水准施测。当已有地形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所作剖面图的横比例尺 时, 可用图解法在地形图上横切剖面。当地形剖面的精度要求不高时, 还可采用小于剖面图横比例尺的 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 . 用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与经纬仪视距导线法施测时 路线长度、 最大视距长度、 距离直反战较 差、 最大长度闭合差等与相同比例尺的测线测量的要求相同 d . 典型剖面可起闭于首级控制点、 物控点或导线点 匕, 也可以起闭于物探基线点上 e . 剖面高程一般均不闭合, 此时应利用直反规高差的较差计算测站最弱点相对高程中误差( 计算 时应加入

40、垂直度偏心差之改正) , 其值不得大于剖面工作比例尺图上。 . 4 2 4 m m f . 各种剖面观测, 测站间直反规高差不符值应符合表2 1 要求 奔 2 1 X(cm 花丁 石 子 书燕; - 一一一 12 5 012 0 01L5 0_ I1 0 0 甩圆1 明 用-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圣 4 0668I I 8 091 11 42 0 l 2 01 2王 52 02 9 1 6 .1 51 92 53 8 2 0 01 62 3 3 04 6 2 5 02 22 7 3 65 4 3 。以上25 3 01 O6 0 当距离小于1 0 0 m时, 按 1 0 0 m要

41、求。 当剖面较长或垂直角较大时, 按表2 1 的要求达不到最弱点相对高程中误差。 . 4 2 4 m m 图上) 的总 厉 8 4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 Z P C 0 1 5 3一9 5 要求时 应提高测角、 测距精度, 在设i 加寸 另行制定高差不符值的限位 6 . 4 . 2 精制剖面测量 为了详细研究已发现的物化探异常 进行定员推断解释或确定勘探上程位 1 时布设精测剖面 精测剖面上各物化探观测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 相对于最近首级控制点为剖面 作比例! 泛 图 上 。 几 6 卜 m m。相对高程中误差为剖面工作比例尺图上。 . fi

42、 m m 精测剖面般都采用电磁波测距( 高程) 或经纬仪视距( 高程) 导线施测, , ii 精度要求较高、 地形 条件义允许时, 剖面点高程可采用等外水准施测 c . 用视距导线法施11 !1 时其路线长度、 最大视距长度. Y tl. 离直反砚较差 最大长度闭合差等应与相 同比例尺的基线测量的要求相同 a . 高程测量的精度及方法与典型剖面测量的要求相同 6 . 4 . 3 1行剖面测量时除测定各剖面点的高程外, 尚应加测剖面点间的地形突变点。 6 . 4 . 4 剖面可采用绝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当采用绝对高程时、 应以三角高程或视距高程导线进行连测 当采用假定高程时, 其起测点的概略高程

43、可以从地形图上壁取或假设, 组成面积性剖面网时网中的高 程系统应统 6 . 5 固定标志埋设 为了固定测网和异常位R., 便 J 二 恢复、 寻找异常及进 一 步布W : 地质探矿工程和物化探工作, 每个工 区均应埋设固定标 态, 其规格可参照附录G巾有关规定执行。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利用天然岩石作为固 定标志 6 . 5 门当物化探测网与控制点进行1 必要的连测. 固定标志可不再埋设当测区内埋设标志的控制点 较少时, 应在基线h 增埋一定数量的固定标志 6 . 5 . 2 独立工区物化探测网的基线及有重要意义的精测剖面的端点, 均应埋设固定标志 对面积较大的地区, 测网基线上固定标志的埋设应分布

44、均匀, 其间隔最大不应超过规定的基线最大 闭合长度; 面积较小时, 测网只在基线端点上埋设。需要埋设固定标志的物化探特殊点( 如重力基点等) 按各种物化探方法规范或规定的要求执行 6 . 5 . 3 在居民 地较多的地区, 重 要的固定标志应绘制点之记( 参照附 录 劲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 通知当 地有关行政机关办理托管手续固定标志托管书采用全国统 , 格式。 了 观测资料整理 7 . 1 记录 71 门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 必须在现场用铅笔或钢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字迹要 清楚、 正 确、 整齐、 美观。 不得涂改、 转抄, 不同测区、 不 同方法、 不同内容的观测资料不得混记在

45、同一记录 本上, 不同日 期不得记在同 一 页上 外业手簿应进行编号 不得撕毁 7 门 2 记录本内页中应将当天工作开始页和结束页的项目 填写齐全 7 . 1 . 3 外业手簿中记录和计算的修改及观测值的淘汰, 不得徐改及刮补, 应用横线整齐划去, 把正确 数据记在被划去的数据上 方。凡划去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应在备 注栏内 说明 原因和重测成果所在 页数。同一 测站不能同时划改两个相关数据 了 门. 4 水平方向观测, 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 度、 分, 读记错误可现场改正, 但同一方向盘左. 盘右 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 垂直角观测中分值在各测H中不得连环更改 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中. 厘

46、米及以下的数值不得更改, 同一距离, 同 一 高差的往返测或两次测I ii 的 相关数字不得连环更改。 7 门. 5 各方法的线路闭合差应在该线末端所在页次绘出线路闭合示意图, 注明方位、 距离和闭合差 7 . 1 . 6 采用电子手簿记录时, 们 一 印输出的上要项目应与 手记相同 各项限差打印后应附在专用记录本 内。 D z / r 0 1 5 3 一 9 5 7 . 1 . 7 物化探 G P S定位测量记录 , . 测量手簿记录必须在现场按作业顺序完成, 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 b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成一式两份分别保存在专人保管的防水、 防静电的资料箱内 。 . 数据软盘应贴制标签, 注明

47、文件名、 网区名、 点名、 时段号、 采集日期、 测量手簿编号 7 . 2 内业计算 7 . 2 门一般规定 7 . 2 . 1 . 1 计算前应对起算数据、 野外观测记录仔细抄录与校对, 进行1 0 0 %的检查。 当野外工作方法技 术要求及限差符合设计规定,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计算。 7 . 2 . 1 . 2 物化探控制加密与连测由 一 人计算, 另一 人检查, 全部计算应在专门计算表格或计算用纸_ f- 进行。采用电子计算器与微机平差计算时, 对数据的输入应进行仔细校对, 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 7 . 2 - 1 . 3 计算中数值的凑整, 按四舍六进, 遇五单进双舍的原则 若采用电算工具可按四舍五入原则计 算 7 . 2 . 1 . 4 野外观测内业i 卜 算取位见表 2 2 与表2 3 表 2 2 12 7i井 理 观测值 计算取位 ( 尸 ) 坐标计算 ( m ) 最后坐标 ( m) 坐标方位角 C )距离 ( m)水 护 物化探控制加密 0 - 01IL0 . 0 10 . 0 1 I 或 。o i l 连测 点 0 . 1 I 或 1 1或 1 0 . 0 10. 1 I 或 。 . I 物化探基测线、 剖面 0 . 10 . t o .o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