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赠刘景文苏轼第1页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尽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该初景色作此诗作。创作背景第2页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代表最高成就代表苏辛苏辛作者介绍第3页宋 苏 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
2、节奏。课文讲解第4页赠赠 刘刘残残犹傲傲君君znznliliyuyucncnoojnjn第5页擎 (擎天)傲 (骄傲)橙 (橙色)橘 (橘红)h(荷花)h(负荷)荷荷多音字qngochngj重点拼读第6页擎:举,向上托。擎:举,向上托。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犹:还,依然。犹:还,依然。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君:你,指刘景文。君:你,指刘景文。须:必须。须:必须。字词解释第7页 要求: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齐读诗歌,想象画面。思索:思索:诗中写出哪些景物?诗中写出哪些景物?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重点词汇第8页 一年好景君须记,菊残
3、犹有傲霜枝。诗意: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伞似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菊花形象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形象。课文讲解第9页思索:此诗为何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形象,展示深秋画面?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最好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最好景象:景象:橙黄橘绿之时。橙黄橘绿之时。课文讲解第10页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示什么情意诗人要表示什么情意?赞美在肃杀深秋赞美在肃杀深秋时节,菊枝傲霜时节,菊枝傲霜独立品格。独立品
4、格。课文讲解第11页 荷尽已无擎雨盖,最是橙黄橘绿时。诗意:诗意:别认为一年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这橙黄橘绿时节啊!特点特点:深秋景色即使萧瑟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课文讲解第12页思索:怎样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思索:怎样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揭示赠诗目标。揭示赠诗目标。说明秋景即使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它季节无法相比。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为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课文讲解第13页
5、 思索:后两句有什么用意?思索:后两句有什么用意?勉励挚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课文讲解第14页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只有严酷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只有严酷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风骨。别一个人风骨。第15页 菊有菊不可替换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归纳总结第16页诗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萧瑟景象。荷荷尽尽菊菊残残“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形象。已已无无犹犹有有关关键键词词课堂小练第17页诗人为何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诗人为何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景色即使萧瑟冷落,但更是成熟丰收时景色即使萧瑟冷落,但更是成熟丰收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节,显露出勃勃生机。课堂小练第18页谢谢观看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