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政府官员腐败
2、问题及对策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3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3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32、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33、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34、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35、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36、国
3、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37、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38、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3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4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41、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42、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43、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44、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45、论述行政法制化46、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47、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48、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49、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50、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51、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52、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53、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54、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55、
4、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56、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57、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58、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59、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60、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61、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62、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3、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64、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65、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66、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67、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68、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69、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70、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80、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81、公共管理职能的
5、历史演变82、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83、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84、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8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8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87、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88、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89、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90、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91、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92、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93、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94、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95、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9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97、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98、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99、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101、试析
6、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102、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103、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104、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105、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106、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107、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108、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09、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110、德治与法治比较研究行政管理学本科(030302)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论服务型政府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4. 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9论政府管理创新10.
7、 论诚信政府建设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19论政府危机管理20论政府绩效管理21论责任政府建设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23论行政文化建设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31. 论
8、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42论行政领导艺术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 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52论构建诚
9、信政府的途径53 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 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
10、考72. 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1. 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84多中心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85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路径86.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87. 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88.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89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90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91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92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93促进收入分配
11、公平的政策选择94. 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95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96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考97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98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9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1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调整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
12、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13、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
14、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