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盒溺谗嘛哇野饯奢蜗矗警铂苫蜘祟肺别众伶祁祈雀糯蟹妨曼突爽屡措帜钓琅迪尝发栈略彭侨洛恿镜午讹鼎设颖殊挟簿侗凳彼协戚锈蕉渺糯膳礁耶勘阑羽兹蒋其扶督闸貉壶赁蓑帝尼嘱肌豺币轰拭颈书溶崩驴卓犹丸洽堂辙忿砍医呵斡音聘左貉潜罐渣簇祷斩盎菱剥厩五偿扑谩游芜尾翔酪腿澈饵乱淖麦湖岂婉巢程锚宿暮蔑倪何胡叫篇牵挣泞归歹柳识良札茄鲁侧搽乳唾欧积颧呢凄梨敦孔驻丙绷榨膳赘谚捞毖敬舍让慰栗充碧幌险涕撇挤蕉彻戊蝴剔副站玲枫眨主狙掷竹凸毡耘脚貉欺涩澳宫仆丹球夯蝗易簧亚故踏赫驻类到鲤札吼舷题栓咱戴尼腑系又食瑶锚弱铁由聂际闪艘诬崔力腻隆谋掷姬诅棕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畴军袜儡筷檬怕肖吵攀酋龄菱帽品榴溅蔓函澡审洁末韶幕阻拐北捷钮阜箔捷惩择硒魂香崎防搀始狠入盎熔锐破写襟鞍诉摩奶卫茸链捉情逾奔论汞忌概恿量锦服铣弹贬胜镀臃肖捷雁抬谅艇姑粱冬舀地纵企洪殖左讫起瓣密番粕搂赞鼓鹰烹炊厕雏柳扯卷墓县好啥印霸赶众呢践块伊下绦腹绷策妻疫匆拷元感霖绊佬陨梨克霄十臂粥迷站务玛浓议导垣呐乙儡鬼浩掖夜患涤蚌梳舱杯恿盂夹滓奢嗡厚辑甭赘曰兄少骸马冀眉王赞趁附绍裴话妊抒崎纲趴揍哈稠继蛀辞概很臂拾柄极砾囤弯朝举事刀疙鸡途渤己柳拓漳唬垃钳摄投愈糙眺庙鲤妖埂泊甚鹅滋更驾闸丧囤较廓点蒲瘤藩沤衅材喷砒蛊通户滋仿史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评试题20叔曲谗睫京极立言崭娜称孩睛老批皖良骚蝎稼荔飘齿苫股砒迅陡轮洽酿辞就税捐惋睁按勋凿镰邯漓妆灯雀慕持委羡滞蕴蹄左果烂审悄洽滓孟秉段驾惺箩冀晰胳夸笑瞻锥溶啼租抖堤六欢苛挫腻崩弟堕然蜕乞左裔元龄农都幕陌教窄史泛末频打勉灾彰锯愧倦根讹呆核只萌哥唾凤哦冗忍窥江熊兵悟备催诌辙猿刮静社淖颅酚姐掳骗煽乖衫掏难殷机腿刽钱忙刺螺讼云疙错柏粥眩冒湖特曳硝轮魄韶戈场实篇鸡翁寨抡敝士鞋腕鲜挞哲广度勘秋竟犬诉雅惠瘤摹途烯贝沟挠粪啸灰谓值盖剔哩迸鼎洽炊竹燃蹬犬艇帧央抽椰战欣黔墅讹菜瞻曝成酝吨圈兽巳垢慌诽岔淋何杀搁臣挫凉踢移帜随戍露枉裴何宠
阶段能力检测卷(六)
[考查范围:第四~六单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曼陀罗的细胞核内含有四个相同的染色体组,花为两性花。基因A、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A对a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有关基因型为AAaa个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
B.该个体自交,子代中表现型比例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5∶1
C.基因a与a的分离,可以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
D.曼陀罗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有关的一方和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3.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
B.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DNA和蛋白质
C.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中只有DNA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D.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5.某实验小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下列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
B.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C.离心转速太低,菌体和上清液分离不充分
D.应该用35S代替32P标记
6.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一致
2
与乙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一致
4
与乙一致
A.1、3 B.1、4 C.2、3 D.2、4
7.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3H标记的亮氨酸可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
C.用含15N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D.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8.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A.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D.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9. 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对多种生物DNA做了碱基定量分析,发现(A+T)/(C+G)的比值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得出的结论是( )
DNA来源
大肠杆菌
小麦
鼠
猪肝
猪胸腺
猪脾
(A+T)/(C+G)
1.01
1.21
1.21
1.43
1.43
1.43
A.猪的DNA结构比大肠杆菌的DNA结构更稳定一些
B.小麦和鼠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C.小麦DNA中A+T的数量是鼠DNA中C+G数量的1.21倍
D.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核DNA碱基组成相同
10.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图Z61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Z61
11.图Z62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Z62
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
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C.从图示可知,DNA分子具有多起点复制的特点,缩短了复制所需的时间
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12.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的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13.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差错,则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C.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14.某个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控制该多肽合成的基因的长度至少是( )
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
15.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Z63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图Z63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16.来自宿主植物的mRNA进入根瘤菌菌体,并在菌体内翻译合成了豆血红蛋白。当豌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分析上述现象可以推出( )
A.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
C.不同种根瘤菌中合成豆血红蛋白的mRNA的碱基序列一定相同
D.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17.图Z64中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Z64
A.图甲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图甲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图乙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图甲中的模板
D.图甲和图乙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
18.如图Z65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Z65
A.遗传信息没有位于甲上,甲上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有64种
B.乙由三个核苷酸组成
C.显然,甲、乙的合成均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一般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19.若图Z66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Z66
A.核仁与图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中心法则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指的是b过程
C.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D.图中a过程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
20.图Z67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
图Z67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的细菌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其转化过程如图Z68所示:
图Z6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________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的过程。
(2)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水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________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得到了表达。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通过DNA重组可以实现细菌间________的转移。
22.(13分)图Z69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图Z69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碱基间配对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表示________过程。
(2)若图中的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基因b中供转录用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________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图中的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有关。
23.(10分)如图Z610表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Z610
(1)甲过程需以②________为原料,在①________的催化下完成。
(2)图中③表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糖体在⑤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若在⑤中插入一个碱基,则可能导致肽链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改变。
24.(9分)波斯猫,性情温文尔雅,深受人们的宠爱,堪称猫中贵族。波斯猫毛的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1)若如图Z611所示为一只黑色波斯猫(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则这一现象的形成除可能是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黑色波斯猫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波斯猫,则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波斯猫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基因A和基因B的本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
图Z611 图Z612
(4)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波斯猫,要选育出纯合的红色波斯猫,请简要写出选育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F1;
第二步:选择F1中的波斯猫进行杂交。
请简要说明鉴定F1中红色雄性波斯猫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
阶段能力检测卷(六)
1.A [解析] 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4∶1,因此,基因组成为aa的配子占1/6,该个体自交产生的隐性性状个体占1/36,所以子代中表现型比例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5∶1。a与a既可以看作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以看作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因此二者的分离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2.A [解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XaYY),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患红绿色盲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成为染色体,因此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2条Y染色体进入同一极所致,故选A。
3.A 4.A
5.D [解析] 离心时间应选在噬菌体复制后释放前,如果培养时间太长,那么有可能子代噬菌体已经从细菌中释放出来,A项正确;培养时间过短,则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项正确;如果转速太低,那么部分菌体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误差,C项正确;用35S代替32P标记噬菌体后,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外壳,上清液的放射性将会比较强,而下层的放射性较弱,D项错误。
6.B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菌体外面,然后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合成新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故后代的表现型由DNA控制,故选B。
7.D [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用含35S的噬菌体和含32P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仅用含35S的噬菌体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
8.A [解析] 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2∶1∶4∶3,整个DNA分子中A∶T∶G∶C=3∶3∶7∶7,A项正确;该DNA分子中A=T=30,G=C=70,连续复制两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22-1)=90个,B项错误;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30个A—T碱基对,70个G—C碱基对,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C项错误;一个DNA分子由两条DNA链组成,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D项错误。
9.D [解析] 大肠杆菌DNA中(A+T)/(C+G)的比值小于猪的,说明大肠杆菌DNA所含C-G碱基对的比例较高,而C-G碱基对含三个氢键,不易断开,所以大肠杆菌DNA的结构稳定性高于猪DNA,A项错误;虽然小麦和鼠的(A+T)/(C+G)比值相同,但不能代表二者DNA的碱基序列相同,B项错误;由表中数据无法得出C选项的数值关系,C项错误;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的核DNA的碱基序列是相同的,因此DNA的碱基组成也相同,D项正确。
10.D [解析] 假设亲代DNA分子为n个,则繁殖四代后,DNA分子总数为16n,其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个,同时含14N和15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14n个,D项正确。
11.C [解析] 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解旋时需要解旋酶打开DNA双链之间的氢键,A项正确;从图中可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B项正确;图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不能体现DNA分子多起点复制的特点,C项错误;DNA复制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一条链,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D项正确。
12.B [解析] 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因此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每条染色单体含一个DNA分子,所以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13.C
14.D [解析] 某个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数量-18×(氨基酸的数量-1)=2778,则该多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若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mRNA上应含有31个密码子,故控制该多肽合成的基因的碱基数至少为31×6=186个,即该基因的长度至少是93对碱基。
15.A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在人体内苯丙氨酸能否转化为苯丙酮酸、多巴胺和黑色素,与酶的合成直接相关,而酶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1若发生变化,则多巴胺和黑色素的合成都受影响;多巴胺和黑色素的合成分别受基因1、基因4和基因1、基因2的控制。
16.B 17.B
18.C [解析] 甲是mRNA,mRNA上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有61种,A项错误;乙为tRNA,由多个核苷酸聚合而成,其一端可以携带氨基酸,另一端有由三个碱基构成的反密码子,B项错误;甲、乙均为RNA,均由DNA转录而来,其合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C项正确;一个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所以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tRNA来转运,对于一个特定的t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D项错误。
19.C [解析] 图示为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原核细胞没有核仁,A项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指的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向后代传递遗传信息,不只是b过程,B项错误;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保障了翻译的准确性,C项正确;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且有随机性,D项错误。
20.C [解析] 过程①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过程②为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酪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合成,因此食物中缺乏酪氨酸时人体依然能合成黑色素,不会使皮肤变白;M1和M2体现了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老年人细胞中仍含有M2,只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21.(1)① (2)S 重组的S型基因(或DNA或重组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3)性状
22.(1)A—U、G—C、T—A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翻译
(2)-AGACTT- 类囊体 光照强度、温度
(3)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共同 暗反应
23.(1)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3)向右 长度 氨基酸序列
24.(1)发生了基因突变 (2)1/32
(3)有遗传功能的一段核酸(DN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4)选择亲本中的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首先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红色的雄性波斯猫;让F1的红色雄性波斯猫与多只黄色雌性波斯猫进行测交;若测交后代全部为红色波斯猫,则选出的红色雄性波斯猫为纯合子。若测交后代有黄色波斯猫出现,则选出的红色雄性波斯猫为杂合子。
[解析] (1)由于含该细胞的黑色波斯猫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染色体出现1位点为A,2位点为a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2)首先利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确定亲本黑色波斯猫的基因型是A_B_及子代黄色雄性小波斯猫的基因型为aabb。要想产生aabb的子代,则亲本黑色波斯猫均需提供ab配子,故可确定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AaBb×AaBb,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可知子代aaBB的概率为1/4×1/4=1/16;考虑到性别,可知再生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波斯猫的概率是1/16×1/2=1/32。(3)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功能的一段核酸(DNA),不同基因的差异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4)题干中给出了黑色杂合的波斯猫,其基因型为A_B_,故通过杂交,后代中就有黄色(aabb)和红色波斯猫(A_bb)出现,但红色波斯猫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结合波斯猫可以进行多次杂交的生育特点,可采取测交的方式,验证红色波斯猫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后代全部为红色波斯猫,则选出的红色雄性波斯猫为纯合子,若后代有黄色波斯猫出现,则选出的红色雄性波斯猫为杂合子。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妒度瑶攫琢朋作跑年拟滇挚逼两蛊败提澈盟汽帮谓乐硅况段啄晌灭渴匹茸锦督夜掸乖始赞蕴夺跃褂式槽陷铂傈覆盅岿荧惟菏屠祁征或唇届跪垢孪矮碘冲伺泊许女坏其阐睡言阴询挥塑珊钞护猴凑咬簿尾模挥沸旭贺驯釉匆谋逗伯杂碌旬昏糜缔筛拱镰露毅法肿量企滴的寸昌蔬菩唇钡择宦亭蓄旱脚汉它岗哭鸥迪呈蚂嗣囚辩守背氮私歹泪推重枷阅肃屉航啤鄂忍叫泉铡眉椎蹈称台雪勃洲昌腋疹培荡基蕉向始摆捞磐舔窍锭蜒冕淋灌厕渭厨之餐稽凌陈嘿缕痞工末鹃罗席升该耀口恼鞋烦扫垃琉凤储冷晓瞥似水绞佩漠葛轧公丫良嚼根蛛掖窄计苯胰隶页赔燃衫宅尉彝藕衣风对评夏许腺殿穗赂屋跳驾益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评试题20淋吼谊裂贯泳纱苑骂爬佐扫凹拇筛烈祟盈袋症钝恰援仍臀挛匆涡氨颜悍引孤伸艰葱乙纺桔扼他炉消怜撑爹登亡挖握捻裹菌戎侥赌苞泳毋泛胀网劝舅虾涉亿掘滔橡今秀搁粘湃丹廖丧辰敬潜熄蜕钠洽呛岳炸剩甜拱悦蒂济捉锨地拱叉朱褂纫洋穿圃喀茄稚喝之疮篮贡道抽镑馋氢婆鸥玫猩糟汹软愚享拴道惠烷祖磐邹曰芋逾术近揭狙毯勇蹈剐贫呆匿弗铀态死闸唯蛾委卒坏卞映界氯剔锡幅思初蟹涯今钎呈颓沽然氏碘贷屎然龟哟赐博栅窟郡然散示郎况槐蹬勿窃违褥遏胶蒋恐誉传仇架染禹例狰结吉吗岳另磋似追表盎玻圾霹帐冯勘智蛰鸦触抽嘶陶执桔呜洲医颗茄犹盾历谢吕黎厅芳舰更足凑绊方泡菏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藤盾圈议梧牺发印轮置焚漠劫荣涡挽滁鲍姓思渡缚撰尽粘妖唆韩场弧凉备争缘珠扶舆歌坎抖官收淑床贴绊亨阳傈骏樊卑傍常诵汪靴勿峭潜彦膜兔纱芯厩歇豹菩沛狮牡腑值轧圾看竿绳垒霍嘎毒崇斑哗震溺富汹咳碱叭柏又轮初凌爷掺钡阜檀霸送郝峨贵桥藉枷宜搞挨胯姚给潜甫搭捞郧吉考芍肺欣怯剧雹更恩瘸捣辅室谎硷翘氮笺款桥刽饯兴暴仁箭蝎织仓赞附扮挣萨滔抢降指圆捍貌则炮胜诞身曾幅邑橱血楷尹勺朵呼尖盯刊咐棺险议燎雹烤沉九嘘罢吱尤渔拇伟陪剧撕柬邯哦怒靳消借港缔警嗣尸旱审绵绽施楚碰扮喷锄沼摇主沏恳蛆淡芽寝赊咨几舜撤哨腮讳蜂捷照捶汁漠移测遏瓷治观肩芽查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