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折弯作业管理规定
2009-09-29 21:18:11| 分类: 折弯成型|举报|字号 订阅
1.0 目的
1.1 规范折弯作业程序、避免因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质量事故;
1.2 避免因操作失误影响人身安全。
2.0 范围
2.1 公司所有需要成型的产品。
3.0 职责
3.1 折弯组长
3.1.1 负责折弯机日常维护保养及折弯模日常点检、管理;
3.1.2 负责对操作者作业时的技术性指导及产品质量保证;
3.1.3 负责折弯技术性参数收集及报告;
3.1.4 负责折弯日常加工工作及本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检查;
3.1.5 负责现场管理维护
3.2 折弯师傅
3.2.1 负责折弯组日常加工工作及产品质量保证;
3.2.2 负责工作场地维护。
4.0 准备工作
4.1检查折弯机运转是否正常,具体参照《折弯机操作指引》,有无能足够满足成型需求的上下模具;
4.2 将工件与图纸互相对照,对工件展开形状、加工尺寸、材质厚度、加工工艺要求、图纸投影方式、上工序完工情况、工件正反面等加以确认;
4.3 考虑折弯加工工艺,设想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可行的解决方法。
5.0 作业规程
5.1 模具选择
5.1.1 依工件成型后的形状、尺寸、工艺图纸标注的内R角等选择适用的模具;
5.1.2 充分考虑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常,如:撞猪嘴撞铆钉、撞模撞机器、工件折边互撞等等;
5.2 下模“V”槽幅宽选择
5.2.1 按照标准件折曲要求,内R都在0.2—0.5之间,“V”槽幅宽约在板料厚度的4~6倍;〔V=4t--6t〕
5.2.2 注意:90°折弯时,“V”槽的宽度最小不得底于4t,否则可能损坏模具或导致工件报废;
5.2.3 若折边尺寸太小必须使用4t以下的“V”槽时,可先折一合适钝角后,再用大的“V”槽折够90°;
5.3 模具安装与校对,具体参照《折弯机操作指引》;
5.3.1 彻底清理刀模、机床模座,保证无灰尘无硬物;
5.3.2 用长度最少不低于300MM上下模取出机床中心,注意压力要适当,避免压坏模具;
5.3.3 换上本次加工所需的合适模具,上下装夹要到位,锁紧紧固螺钉/夹板;
5.3.4 模具尽量装夹在机床中心位置,以保证机床可持续稳定的工作。
5.4 折弯顺次的编排
5.4.1 折弯顺次编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件的质量及作业效率,一般情况下应
按“先里后外,先小后大,先复杂后简单”顺次编排;最主要还是要视其实际形状而定,在操作中结合实际而行;
5.5 定位基准的选择
5.5.1 折弯尺寸精度的高低,一是取决于计算定位尺寸的精度与否,二是后定位规调整的合不合理,一般来讲,折“U”类型的工件后定位规的上面高出下模约板厚的1.5倍左右,而折“Z”类型的工件,后定位规底面应低于下模约板厚的0.5倍左右,
5.5.2 较长工件折弯时,要用多几个定位规,且中间与两边要保持同一水平,以保证尺寸一致性及避免工件变形;
5.5.3 小而短的折边为防止定位摆动,应以较长的一边反向靠位;
5.5.4 工作中要随时检查后定位规是否有松动现象。
5.6 试折,先用废料试折,调整角度、尺寸;
5.7 首件确认:
5.7.1 操作者自检合格后,交IPQC做首件确认,IPQC确认合格并在“工艺卡”备注栏标注“首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
5.7.2 对于未能一次成型完毕的首件,操作者及检验员都应计算剩余展开尺寸是否能满足成型尺寸公差;
5.8 过程控制
5.8.1 表面质量控制
5.8.1.1 工件成型后不得有明显压痕、接模痕等缺陷,手感不涩手为准;
5.8.1.2 对于氧化件、电解件、覆铝锌板等必须在下“V”槽与工件之间垫上专用防护膜;工件不得随意拖、拉、拽,避免划伤;
5.8.2 角度控制
5.8.2.1 图纸未注角度公差按GB/T1804-F;<mm>
公差等级
基 本 尺 寸 分 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f(精密极)
±1°
±30′
±20′
±10′
±5′
5.8.2.2 折弯不同宽度的工件,机床压力应作相应的调整,同一宽度的工件折弯的角度不一致,其原因大致如下:
◇ 板料厚度、材质不一致;
◇ 折弯时手与机床配合不一致,特别是薄板最为明显;
◇ 上模到位后停留时间不一致,脚踏板每次都未踩到底;
◇ 板材上贴有保护膜时,折弯放置的面不一致或者局部未贴膜;
◇ 工件放在下“V”槽上的位置每次都不一致;
5.8.2.3 当同一个折弯边的角度不一致时,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 工件未放在机床的中心位置;
◇ 模具磨损不一或有变形现象;
◇ 中间调整块高度调整不一,板料厚度不一,特别是较厚的材料。
2.8.2.4 出现上述角度不一情况时,主要靠折弯师傅手工调节,比如:在上下模上垫纸、调节中间块等,确实应板料材质量问题未能解决时,校型处理;
5.8.3 尺寸控制
5.8.3.1 任何一个工件的加工尺寸都是根据其装配关系来确定公差范围,折弯时应结合图纸要求保证重要尺寸;
5.8.3.2 图纸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M;<mm>
公差等级
基 本 尺 寸 分 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m(中等极)
±0.1
±0.1
±0.2
±0.3
±0.5
±0.8
±1.2
±2
5.8.3.3 折弯尺寸不稳定其大致原因如下:
◇ 开料以后边缘连接点、毛刺未去除干净;
◇ 上料时工件与下“V”槽模面不平行;
◇ 后定位规松动,定位规原点未调整好〈数折〉;
◇ 板料厚度、材质不一致。
5.8.3.4 折弯时操作者应定时自检,若发现尺寸不稳定,应仔细查情原因后再纠正;
5.9 完工后期整理工作及最终质量确认:
5.9.1 加工完毕后,操作者应将模具拆下擦拭干净抹上防锈油归位,模具管理按《模具管理规定》,模具拆卸顺次及方法:
◇踩下脚踏板使上模与下“V”槽吻合,松开上模紧固螺钉/夹板,从机床侧面由下模的“V”形槽内轻轻拖出上模,注意:严禁用手从正面托住上模拆卸上模;
5.9.2 将完工工件交IPQC确认,合格后操作者及检验员在“工艺卡”上签字落实;
5.10 转序,参照《转序管理规定》。
6.0 注意事项
6.1 折弯过程中要做到眼明手快,人机配合一致,精力集中,与操作无关人员不得站在机床附近;
6.2 上料时,手要用正确的方法把持工件:
6.2.1 拇指在料的上方,其余四指在料的下方
6.2.2 对于加工较小的工件,要用钳子代替手夹住工件
6.3 较长工件折弯时,头、胸等部位不要伸入工件上面,以免工件弹起伤及身体;
6.4 对于折弯2.5MM以上较厚板料和较宽、较长的工件时,弯曲时速度不能太快,要让上下模缓慢吻合,以免造成模具损坏及影响人身安全;
6.5 对于折弯较薄、较小的工件,速度也要缓慢,以免人机配合不一致导致工件变形;
6.6 圆弧加工依据R选用模具,下模可选用比圆弧模稍大的“V”槽,若用直刀、尖刀等“赶压”成型时,注意折弯段之间距离不可拉的太长,避免工件表面出现明显刀痕;
6.7 压死边时,最小角度不得低于40°;
6.8 样品加工时,必须用废料试折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成型,且对本次加工有影响的工艺问题应记录、报告给相关项目工程师;
6.9 成型时,应按“先盖后底”顺次加工产品,且加工时应进行配合,若因角度、尺寸公差不到位、折弯变形等导致配合困难,折弯组应安排专人校形处理;
6.10 机床在工作状态下,严禁在机床正面将手从模具下方伸入机床后方调整后定位规及维修机床;
6.11 工作时,上下模下限位置要控制恰当,工件弯曲后刚好能取出为佳,折弯速度要合理,一般来讲,上模距离工件折弯面2~5mm时开始减速,这样即安全效率又高;
6.12 保持工作场地整洁及车间通道畅通,消防器材旁、消防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体。
7.0 附录
7.1 展开系数〔公司标准〕
板厚mm
1.0
1.2
1.5
2.0
2.5
3.0
展开系数
1.6
2.0
2.4
3.4
4.2
5.0
定位尺寸系数
0.4
0.5
0.6
0.85
1.0
1.4
8.0 相关记录
8.1 《工艺卡》 HSR/QD.T-007
9.0 相关文件
9.1 《转序管理规定》 HSR/QD.QC-11-06
9.2 《折弯机操作指引》 HSR/QD.QC-03-06
9.3 《造程检验和试验管理规定》 HSR/QD.QC-28-06
9.4 《模具管理规定》 HSR/QD.QC-43-06
阅读(505)| 评论(0)
|
喜欢推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