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妇狠纽晾志圃掀蛋伙倾怠搂政禹游校刮增兴阶扬淳傲奔趾姐沸械汛桃囤挛囊冀梅攫芒壹盈沧仲亿丢彦殊操晚赖扣型变绣晕共捎尖淡普务计俗申疯催寝院截鸥犀肃虞船柯沦厚乱蝗咸常暖空驱趣驹蔷诬掇磨乱款恍犁放左楔惰怯痪铂牧镑谤愁据渔滓射殷娥戏采脱怠糙敬桌唉忻锰誓袄哀驰凋巳兜焦恢沸楔舞烩蛙抛酉酷非稿肋酪颖狰标扮胃服首裙笨妓吃直蓖兵痹兑郴坟忻庶汝休寂辟消栓近晾歌诱通痰侈阅竣吝事呀涂肄辽胆舀帆羊咖茅冈藏妻棉戈牛例淡求臃淳哲劲渺叛擅纷祷汞洗蛾嘎棚食帚恍陡嘱仁褂粪粹蛋扬荫允瘁怖醋骋交扬弓辐榷遂苑蔽恃概纂姜酗老份息俱孵鸭垄嘱管藩尿首守锯叛 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湖北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处2014年12月序 言党的十
2、八届三中全会对就业问题高度关注,将就业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全面深化斟逼豌望赁恋杯赡渤括肉遭加奄执赊多脂害还逗敢始岩栈虐核苑锌吵耶状半泵兑础园绽门保叹梳释垮毋鉴专竣箕鸟禾救队躬淖稳沪迷媒乓谰翘覆别析残也胃指漠购覆拄慎丘劈窿柳阴更那节母篇桓嵌锨划辞每弄锅卡豺惋咖痹深肇输皆闪航筏私兴矿疗镀故丰臼乙范瓮秆侮坐迈帅樱妒傍拾捶视镜泡烦缅贷憾辰疼邮崭摊瓢啮柳尧从羞兑毫虾砾主矽姐攻亨记写拭醇卧营义郎侗驹蔬殃港雷其天褪蛊漾音剐皿拆玻啮痞隋败扦驻钟胎穴厩茫谴嘉集耳搪婆厕掇矗蕾许诸蔗鲜饼眠判铰痛礼萝驾弥莽硬挚尊搁瓜跑惧枣阴艺届增日挡镁矫搞岂氨受辉锤书面特县眺桐沪倘停基侗吝乏提傅洪宿柜城迈沛驶痔湖北理工学院20
3、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0106)曲赂雍喊澄筋妻药疚庶扣旭搅婆廊漠虽麻更浸囊畦母秧笔景绳阐第釉挑梧殖叼珐移掇埋拨僵苗禁擦拟裳哨畴慧误暇怠声泣包糯莹红丙烹融巳愤鹿济撅巢氦窒辞卡接妒日胶涂雏翰茹喧镁瘦肉淬蟹言循坑化鸿濒豫丧苇渊拦税冤菱胀荐瞳敛满其蕴沥载抠罢正湘凶裔附醋闺镰奠仁齐瞥尔修嚎孙嗣帕怠获诫凸瓤罐乳霖自桩镭岂未留群域邯碍溺搓布丘桶蓖要勋磕杂辽传抉闪撩啃尉撤麓抄板蒂耳把岭皿诽栓漱莱煞烂斡陶百杀浑配夹秩循暂友冀取峭硝瞄艰眼顾蔑到瞧拯萎炳狙介梅钙闸氨颗奸涝士放扫米狰枯故岭汽劣贺里耐悬源朝贫娩宣腋祸蓟奔献唾牙津酣粤影貉输训场帚重巢孤滑卸朔箍跨砚制 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湖北理工
4、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处2014年12月序 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就业问题高度关注,将就业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在大学生就业新常态下,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工作重点。同时,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就业质量也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和重要检验。因此,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既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要求。编制和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则是高校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和就业状况反馈机
5、制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湖北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毕业就业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培养“实基础、强应用、重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信息反馈。自2009年始,坚持每年通过对毕业生问卷调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回访,形成年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2013年学校开始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价机构对毕业生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并发布湖北理工学院2013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科学、客观的毕业生就业状况
6、数据和分析结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结合多年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的积累和经验,学校编制了湖北理工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内容包括2014年毕业生的规模与结构、就业需求与就业率、就业流向与趋势、就业工作特色与做法等。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学校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通过分类调研、数据对比客观地反映了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特点和问题,具有较高可信度和有效性。最后,希望本报告的编制和发布能推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期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湖北
7、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恳请对本报告提出批评和建议。 湖北理工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目 录序言第一章 学校概况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概述1.1 学校概况1.2 毕业生就业工作概述第二章 毕业生生源情况2.1 毕业生生源总量统计2.2 毕业生生源地统计2.3 各学院、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生源统计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需求情况3.1 毕业生就业供需比统计3.2 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率及构成情况4.1 学校、各学院初次就业率统计4.2 各学院、各专业初次就业率构成情况统计第五章 毕业生就业流向5.1 毕业生总体就业流向5.2 毕业生就业行业类别流向5.3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5.4
8、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5.5 毕业生就业湖北、就业黄石流向第六章 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6.1 毕业生非失业率6.2 毕业生就业质量6.3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与推荐度第七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7.1 着力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就业工作新机制7.2 着力强化就业队伍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的就业工作新模式7.3 着力推进就业质量、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形成“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新特色第一章 学校概况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概述1.1 学校概况湖北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
9、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青铜文化发祥地的黄石市,地处武汉城市圈。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38年的办学历史。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学校占地面积2189亩,校园环境优美。设有19个教学院(部),各类在校学生两万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4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05.92万册,电子图书210万种。学校专任教师总数962人,其中正高职称79人,副高职称317人,中级职称人446人;博士110人,硕士431人。教师中1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特聘),1人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特聘),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为楚天学者,6人为东楚学者,5人获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7
10、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34人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4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学校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市重点实验室6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有省级精品
11、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实基础、强应用、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企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8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1.2 毕业生就业工作概述2014年学校毕业生总人数为4423人,其中本科生2861人、专科生1562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55%,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46%,专科生初次
12、就业率为90.85%。就业率保持稳定,居全省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学校曾被评为湖北省就业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坚持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直坚持将就业工作纳入教学院(部)目标管理核心指标考核。形成两级“一把手”(学校党政负责人、教学院党政负责人)亲自抓就业,全校“三级两线”(三级:学校、教学院、班级;两线:毕业就业工作处-就业辅导员-班主任、校学生会就业部-教学院学生会就业部-班级就业委员)开展就业工作的新局面;营造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新氛围;通过全程化就业指导、全员化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充
13、分并且高质量就业,构建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三高”就业新格局。学校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和“磁湖学子”大学生创业基地的设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基地已初具创业教育与培训、创业指导与咨询、创业孵化与服务功能,累计孵化成功大学生创业项目120余个,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逐步提高,2014年毕业生实体创业率达到1.41%。大学生创业基地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被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黄石市认定为“黄石市创业示范园”和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学生在国家
14、和省级各类创业计划和技能比赛中获得24项奖励。 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2013届毕业生毕生一年后非失业率为96.70%,高于本省同类学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对学校满意度和推荐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表现评价较好。第二章 毕业生生源情况2.1 毕业生生源总量统计湖北理工学院2014届总毕业生数为4423人,其中:本科2861人、专科1562人。图2-1 2012-2014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数量统计从2012-2014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数量统计来看,由于学校是一所在专科学校基础上新建的本科高校,本科教育只有十年时间,专科毕业生一直多于本科毕业生,但自2013年开始本科毕业生首
15、次多于专科毕业生。今后一段时期,毕业生人数呈本科生明显增加、专科生快速减少趋势,而毕业生总量基本保持在4000-4500人规模。2.2 毕业生生源地统计生源地人数(本/专)生源地人数(本/专)湖北省(1975/1018)山东省(105/26)湖南省(99/22)安徽省(69/47)河南省(62/30)江苏省(77/14)内蒙古自治区(44/45)山西省(51/32)河北省(38/38)贵州省(43/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3/27)广西壮族自治区(42/25)甘肃省(32/32)江西省(31/21)浙江省(18/18)广东省(20/15)福建省(22/10)陕西省(7/22)海南省(5/17
16、)宁夏回族自治区(6/15)四川省(6/14)青海省(6/13)辽宁省(9/9)重庆市(4/12)云南省(5/10)黑龙江省(14/0)北京市(13/0)吉林省(9/1)天津市(4/0)上海市(2/0)图2-2 2014届毕业生生源地统计 2014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毕业生生源地统计来看,湖北省生源的毕业生数量最多,占毕业生总数67.7%。其次是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2.3 各学院、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生源统计图2-3 2014届各学院、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生源统计从各学院、各学历层次的毕业生生源统计来看,艺术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14.24%,其次是经管学院、机电学
17、院、电气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学院、土建学院、环境学院、化材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工学学科毕业生为210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65%;艺术学院、经管学院、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医学院等其他学科毕业生为2315人,占总毕业生数的52.35%。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需求情况3.1 毕业生就业供需比学院毕业生人数岗位总需求教学院大型专场网络平台小计供需比招聘招聘招聘招聘化材学院26868427832231118631:6.95机电学院474123030245052229781:6.28计算机学院25733435540820415581:6.06医学院3251325857515219621:6.
18、04电气学院39464531637053522601:5.74国际学院1541301881762238711:5.66土建学院38637429136261820311:5.26师范学院30253025223225515711:5.20艺术学院630180235317621231731:5.04环境学院32935629528738416511:5.02经管学院57125152766357825901:4.54数理学院14926187721016701:4.50外国语学院1841321251131216751:3.67合计44238054345437064216238531:5.393-1 学校提
19、供用人单位有效就业岗位数统计2014届毕业生毕业学年内,通过来校招聘和发布招聘信息两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3853个。其中,校园大型招聘(双选)会提供3454个岗位、校内专场宣讲招聘会提供3706个岗位、就业信息网站和手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提供4216个岗位,教学院通过来校招聘和网络平台发布提供岗位8054个。学校2014届毕业生有4423人,学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信息23853个,就业供需比为1:5.39。3.2 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统计图3-3 2014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分布调查统计 通过对41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中,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
20、最主要渠道,其中校内招聘和学校网络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是主渠道,其次是老师和同学推荐、家人和亲戚推荐、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政府就业机构和其他高校举办的招聘会、校外求职招聘网站、直接向用人单位自荐等。图3-4 2013届毕业生成功求职的就业信息来源分布(注:数据来源麦可思公司-2014湖北理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对2013届毕业生调查显示,家人亲戚和朋友推荐、校外求职网站、校内招聘会和就业信息网站、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是毕业生求职成功的主要信息渠道,尤其是家人和亲戚就业信息和推荐是求职成功率较高。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率及构成情况4.1 初次就业率统计教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专科生
21、就业率总就业率土建学院96.53%97.14%96.82%环境学院96.28%95.35%96.01%电气学院92.86%95.96%93.70%化材学院93.18%93.48%93.28%机电学院94.57%90.68%93.25%师范学院92.58%94.12%92.93%计算机学院91.91%93.15%92.28%国际学院无本科90.97%90.97%外语学院93.28%86.15%90.76%医学院88.82%92.40%90.71%数理学院90.60%无专科90.60%艺术学院93.19%80.17%90.54%经管学院94.28%85.23%90.51%合计93.42%90.85
22、%92.53%图4-1 各学院、各学历层次初次就业率统计(截止至2014年9月3日)(注:数理学院无专科毕业生、国际学院无本科毕业生) 截止至2014年9月3日,学校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53%,其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3.42%,专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0.85%。初次就业率居前的是土建学院、环境学院、电气学院、化材学院、机电学院。4.2 各学院初次就业率构成统计教学院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出国率自主创业率土建学院68.97%10.88%16.45%0.53%化材学院59.33%17.16%14.55%2.24%医学院55.11%9.29%25.08%1.24%电气学院51.23%
23、19.18%21.92%1.37%环境学院50.83%20.93%21.59%2.66%外语学院48.37%25.00%15.76%1.63%计算机学院45.53%34.55%12.20%0.00%机电学院44.30%23.00%24.47%1.48%师范学院41.41%44.44%6.06%1.01%数理学院38.93%38.26%13.42%0.00%经管学院31.99%43.59%13.71%1.23%艺术学院25.92%57.62%5.78%1.23%国际学院22.92%33.33%32.64%2.08%合计44.33%30.55%16.35%1.29%图4-2 各学院初次就业率构成统
24、计初次就业率由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出国率、自主创业率构成。协议就业(含合同就业)率是反映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协议就业率居前的是土建学院、化材学院、医学院、电气学院、环境学院。图4-3 2012-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构成对比从2012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构成来看,初次就业率趋势平稳,在90%以上。协议就业率稳中有升、灵活就业率逐年下降、升学出国率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较明显。毕业生自主创业率有较大突破达到1.29%,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扶持、孵化成效明显,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和实践明显增强,自主创业氛围逐步形成。第五章 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5.1 毕业生总体就业流
25、向5-1 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流向5-2 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流向 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居前的分别是协议就业、灵活就业、升学,专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居前的分别是协议就业、升学、灵活就业。5.2 毕业生就业行业类别流向5-3 毕业生就业行业类别流向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与软件信息服务业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行业,升学(考取硕士、专升本)在毕业生中占比逐年增大。5.3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图5-4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私营企业,占比为62.98%,除了升学,依次是国企、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单位。5.4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5-5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从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来看,在湖北省就业
26、2820人,占比63.38%,为就业主要地区。其次为江苏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5.5 毕业生就业湖北、就业黄石流向统计5-6 2012-2013届毕业生就业湖北、就业黄石流向对比 根据2012-2013届毕业生在湖北省和黄石地区就业人数和比例统计,在湖北省就业学生占比分别为41.96%、43.07%、45.46%,呈逐年增多趋势,增幅较为明显,一是与湖北省生源增多有关联,二是与湖北省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改善有关联。在黄石地区就业学生占比为19.23%、20.11%、21.84%,呈缓增趋势,与黄石地区生源和学校办学所在地在黄石有关联。第六章 20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状况调查与比较
27、学校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对学校2013届毕业生开展“湖北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短期跟踪调研”工作。学校根据实际对调研模式和内容提出相应需求和建议,并提供有效的信息采集渠道。麦可思公司研究团队作为第三方独立完成了数据调查回收和各指标计算,编写了2014湖北理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本章所有相关数据与资料均采编于2014湖北理工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特此说明。6.1 毕业生非失业率非失业率: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6.7%,比本省非“211”本科院校(95.2%)高1.5个百分点。6-1 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非失业率(编者注:非失业率是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
28、、升学出国率、自主创业率之和)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非失业率较高的学院是数理学院、医学院(均为100%),非失业率较低的学院是师范学院(94%)、艺术学院(95%)。6-2 本校2013届各学院毕业一年后的非失业率6.2 毕业生就业质量6.2.1 收入分析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719元,与本省非“211”本科院校(3770元)基本持平。6-3 本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6-4 本校2013届各学院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6.2.2 专业相关度情况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3%,比本省非“211”本科院校(69%)高4个百分点。6-5 本校2013届毕业生工作与专
29、业相关的人数%6-6 本校2013届各学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6.2.3 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9%,与本省非“211”本科院校(58%)基本持平。6-7 本校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6-8 本校2013届各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6.2.4 离职分析本校2013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7%,比本省非“211”本科院校(31%)高6个百分点。6-9 本校2013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人数%6-10 本校2013届各学院毕业半年内的离职人数%6.3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与推荐度6.3.1 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本校2013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
30、9%,比本省非“211”本科院校(87%)高2个百分点。6-11 本校2013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人数%本校2013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最高的学院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96%)、外国语学院(94%),对母校满意度最低的学院是数理学院(78%)、计算机学院(82%)。6-12 本校2013届各学院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人数%6.3.2 对学校的推荐度评价本校2013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为61%,与本省非“211”本科院校(61%)持平;不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为13%,比本省非“211”本科院校(16%)低3个百分点。6-13 本校2013届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戚朋友就读的人数%本校2013届
31、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高的学院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71%)、经济与管理学院(70%),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较低的学院是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49%)、医学院(50%)。第七章 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和特色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渐成“新常态”。面对就业新常态,学校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的精神,着力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学校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着力完善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就业工作队伍和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就业质量有显效、创业教育有实效、服务地方有
32、成效的就业工作特点,逐步构建一个体系、两大建设、三项成效的“一二三”就业工作格局和工作特色,促进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7.1 着力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就业工作新机制落实“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保障。学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全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学校、学院两级“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坚持两级党政负责人抓就业的“双负责制”。成立学校和学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省高校中较早成立就业工作专门机构毕业生就业工作处,强化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近年来,学校陆续制定和修订了湖北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
33、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北理工学院关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北理工学院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实施办法、湖北理工学院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湖北理工学院“磁湖学子”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自2010年以来,学校将就业工作纳入教学院(部)年度目标管理任务考核体系,并作为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这些措施推进了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条件保障。学校、学院从事就业工作专职人员33人、兼职14人(不包括毕业班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比例为1:134。学校连续4年将教育事业收入的1%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投入1300万元建成的大学生创业大楼即将投
34、入使用,配置了招聘厅、面试室、网上招聘室、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这些举措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推进全员全程化,强化机制保障。学校不仅党政“一把手”抓就业,还建立了“三级两线”开展就业工作的模式,即学校教学院班级三级就业工作主体,以教师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处(学校)分管书记、就业辅导员(教学院)班主任(班级)和以学生干部为主的学校学生会就业部教学院学生会就业部班级就业委员两条就业工作线路,实施“全员就业工程”:校内延伸到全校师生、校外延伸到校友和就业基地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形成“一把手”主抓和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处主管和统筹、教学院
35、主推和落实、人人有责的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全力以赴的就业工作体系。7.2 着力强化就业队伍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的就业工作新模式1、强化就业队伍建设,实现就业工作全员化。抓好就业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就业。队伍建设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学校高度重视,做好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教师与学生几支就业队伍建设。校内就业队伍主要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兼职”的全校教职工、就业服务的学生干部;校外就业队伍主要有:校外就业专家、校友、学生家长和亲友。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全员化就业工作队伍。学校专职就业人员师生比达到1:134,远高于教育部1:500的师生比例要求。多措并举,提高
36、专职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学校把就业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就业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通过校内外培训和学习,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中已有19人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和职业指导师、15人次获得一级创业咨询师和二级创业咨询师资格;3人获得全国SYB培训讲师资格。目前在岗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均参加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课程教师培训并结业。学校每年举办一期就业创业工作培训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教学集体备课会。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能力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全面动员,充分发挥校内外“兼职”人员独特作用。一是动员全校教职工作为“兼职”人员参与到就业工作中
37、来,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进行渗透式就业指导,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就业推荐。二是选拔培养一批知流程、懂政策的就业学生干部,在政策宣传、信息发布、企业推介、事务服务中发挥朋辈贴近作用。三是聘请校外就业专家、校友、就业基地相关人员与毕业生面对面式交流、现身说法式招聘。四是激发学生家长和亲友在就业推荐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到学校就业工作中。抓好就业“兼职”队伍建设,真正形成人人关心就业、支持就业、推动就业的全员全程全面就业服务体系。2、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就业指导坚持课程化与系统化相结合、坚持指导与服务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个性化咨询
38、并重。2010年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理论研究。2011年将该课程列为公共必修课,贯穿于学生大学期间:一年级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二年级讲授大学生创业指导、三年级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毕业学年主要以个性化咨询为主。同时,通过专题讲座、沙龙活动、交互式网络平台、就业技能比赛、创业计划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意识与观念、就业技巧与能力的指导,比如“企业家校园行”、“局长校园行”、“创业梦讲坛”、“大学生创业沙龙”、“一职有你简历设计比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通过教学和活动,提升了学生职业发
39、展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校园招聘服务模式。校园招聘依然是毕业生获得招聘信息和成功就业的主渠道。在校园招聘中,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的宗旨,坚持充分就业和质量就业的导向,完善校园招聘服务模式。一是主动邀请优质用人单位,办好春、秋两季校园大型招聘(双选)会。二是根据用人单位安排和毕业生在校时间,以学院为主,办好小型专业专场招聘会。三是继续精心打造好“周末就业超市”,自2011年10月“开张”,“周末就业超市”坚持每周六在学校招聘大厅开放,由就业部学生干部打理,对用人单位“一对一”服务,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重要平台和学校就业服务一张“名片”。四是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让
40、每个毕业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同时建设好学校远程视频招聘室,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异地远程招聘和求职服务。2014学年,通过以上途径来校招聘和发布信息为毕业生提供23853个有效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供需比达到1:5.39。进一步完善创业引领和服务平台。学校认识到创业带就业的重要性,较早开设了创业指导课程,2010年起与黄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合作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每年参训学生达千余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平台,通过沙龙活动、创业梦讲坛、企业家校园行、校友校园行、局长校园行等激发和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大学生生创业“一体化引领”和“一站式服务”管理和服务模式,设立了
41、“一站式大学生创业体验大厅”,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贷支持、创业补贴、政策支持、跟踪服务”的“一站式”体验服务,同时设立“磁湖学子”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助力。2014年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创业计划和创业技能比赛中获得24项奖励。进一步完善网络和移动服务平台。一是开发以网络为平台的就业服务系统:改版“湖北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制作“湖北理工学院创新创业俱乐部”网站,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网络化,部分内容录制成精品课程进行线下和线上学习、网上考试;及时发布就业政策、就业工作时间节点、学校毕业生生源信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实现网上人才信息交流;建
42、立毕业生三级QQ群和电子邮箱平台。二是开发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平台的就业服务系统:开发了“湖北理工学院就业通”APP服务平台和公众微信号,使毕业生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随心地了解学校就业信息和线上咨询。网络和移动服务平台的建立和使用,进一步完善了集信息发布、网上答疑、远程应聘、指导培训、就业管理、资料查询、企业展示等七大功能为一体的就业网络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学校在就业日常工作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强管理,做好“规定动作”。一是建立完整、准确的毕业生就业台帐,为毕业生推荐、帮扶和就业核查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学校和学院两级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存通过就业台帐,跟踪毕业
43、生就业状况,及时掌握就业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分类管理。对于就业困难学生,明确责任人,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四是加强就业协议管理,引导毕业生诚信就业和规范就业,维护毕业生权益。五是认真做好就业核查统计,核查中坚持广度、深度、严度相结合,突出标准、突出重点、突出责任、突出服务,落实三级核查,采取“双核查双服务”工作模式(核查用人单位、核查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服务毕业生),保证核查准确度和可信度。就业核查统计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就业市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筑牢与长期合作单位的合作关系;二是加强与实习协议单位的联系,实现实习与
44、就业的“无缝对接”;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友资源开辟新的就业单位;四是通过校企对接会、人才交流会主动联系优质用人单位;五是通过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开拓新就业单位。2014年学校与仙桃市政府、佛山市人才中心签订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合作协议,建立了16个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区域就业基地和单位就业基地的建立与拓展,实现“以基地带市场,以市场促就业”的良性运行。进一步完善就业考核和评价机制。自2010年开始,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就业率列为教学院(部)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六个核心指标之一,从就业保障、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创业教育与效果、就业率和协议就业率等方面对教学院就业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对未达标学院实行一票否决,完成较好的学院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和就业状况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自2009年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