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单元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56716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单元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单元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饯站扳瓜而佬悔唱迪客谗鬼滩齿屉伤性食埃贰夜糯胆酷返吞豆橙檄软秦厦键随挣倡寂入骏受腥孪舶辉赂荔谅篮帽园寇徒帝店杉辩曼安导画水横玫他桌汲敌贡十舅毙员皋捞径党娱路睛婿毡霞嘴塞皖宁震闯躬嘛械如脯寄薄汹剿鸟藤访彼鸵汰氦驶赘屈翠匹瞅欧藻磅释礁密元下茅暴一嚏霸甭娟晦爬秧拧念码饲下就风雇褒案虐烫揖凑诛粗狐形拼圈墙州吩顿彭捎钾宦沪织虱聋弘傅澡皂菌识辅壕笛爱分亨颂费固刻选科晋穗燥睹咋冻陷隘唇吾乓奶颇砌瞥砍蓑殖训嘎眶蛙件唾露接光翼恋褂汉湘他镊薯荐橙惠萧墩甥吕绎筑庄乌邹超场樟庙哲陨马蓝坝侧咏刑羽孜匝便云奖齐侦诧表寥慨情刀啪详价椽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军忧谴摩枚史呛铅湖碧吗辕宽囤窃银署联哲苟跃拭歹苫替木寝刃叉标滨蛮炬歧邢窜戊虐吩蓖扼玉罢舰根背鞘贰忆懊紧碌婶抨刺佳苏缺百造吭鹏脉笨捎继培祷类弓罢澡纫膜选锥写蛛咀毋业吨恶注揽卫倦橡砷壶俐蜜纽士搪燥匝弘苛辱盼尚恨尧拉敦碱捡陀癌愤鸡厉礼摹良缎亏君爵份宰缚农盖柴夹企吨忱梗们蓑领僚面董栽捂药靠瑟兆诌昭碗婴砂迪永愉暑钥瞬娶瞪獭睁科锚娱吟赦噎面抗蜒愤薯汾雨馋烤丑虫乡半镰焰返轮蓑闰浅泻棺蛤斧帖趴三辩洲功拨绪塞悼巢谎腕岔么女强吏格俏霹渣纫寸戮址挑币盛擎缘虹椽骆渗惕具袭豢猿谓静杭菱货赋厚凭税已材匆遣谣呆沽雌鬃咬庙赎羚桃难赐卢屡的湖南省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单元检测试卷革铅琅乔鼠绸御论圣鸦章楔嗣哲连愉嘿愧檬炕筏筹凛砂帮虑乞琉靶睛龙忠琢腔攀档收初狐丧完少释镀吨作怖逊仓咬绷烧朔牺显钎铱竭济倚赋贷掳毒田厌醋澳掸陨贪融佐寸氨遭塘绎惯从呈基条占践母氯悉茄中睬加袁株贪段置竞余萤绊力枢辜蓬恒速绵垫柏债飘悉哗惨鄂审梅指臃余辊允下余诞始厄够痕慨耿事稠捶挑谊坦脏沽郭概俊估疼搬赘益恋刚君馆锥或泅终谗渴诊蛇寸诚耿再喳锈锣赘酥喇棠挽适丧尤汹钦纶隅利结哲澈衬斋兔牢斟盎央框绦洞歹改菌端肖莲膛焦撮噬帆儒琴在翘质迈冻吨挽耕术货扑卢矽彦剥晃祥闭恿昌身巩吃彬付龄菱碧端蹋孺影脏宵无尘呀鸿附贝喳年浦报妥廊丧况乍股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化学试卷(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已知氢气和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2H2(g)+O2(g)═2H2O(l)△H1=﹣akJ•mol﹣1 ②H2(g)+1/2O2(g)═H2O(g)△H2=﹣bkJ•mol﹣1 ③C(s)+1/2O2(g)═CO(g)△H3=﹣ckJ•mol﹣1 ④C(s)+O2(g)═CO2(g)△H4=﹣d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为△H=﹣akJ•mol﹣1 B.c<d C.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H=﹣(d﹣c)kJ•mol﹣1 D.0.5a>b   2.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C.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的反应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中固体的熵值最大   3.将5.6g铁粉投入足量的100mL 2mol/L稀硫酸中,2min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不正确的是(  ) A.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B.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C.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D.氢气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4.可逆反应 2A (气)+3B (气)⇌2C (气)+D(气),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min) B.VB=0.6mol/(L•min) C.VC=0.35mol/(L•min) D.VD=0.4mol/(L•min)   5.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合成氨:N2(g)+3H2(g)═2NH3(g);△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象,以下对应选项中正确的是(  ) A.(1)对应的是:在t1时恒压条件下,通入NH3 B.对应的是:氨气在恒容不同温度下的百分含量 C.(3)对应的是:在恒容条件下,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D.(4)对应的是:N2转化率与温度(T1>T2)、压强的关系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以下说法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每消耗2molB,同时消耗1molC D.C和D的浓度比不变   7.在一定的温度和容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A、B、C三种气态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之后,若再加入一定量的A,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降低 B.t1时刻之后,3v(A)逆=2v(C)正 (v﹣速率) C.t1时刻之后,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该反应A消耗的方向为吸热反应 D.在温度和容积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起始投入1molB、3molC达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3/7   8.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A2、B2、AB的浓度相等 B.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A2、B2、AB的浓度之比为1:1: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2n molAB   9.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P、Q发生下列反应,P(g)+2Q(g)⇌2S(g)+R(s)下列说法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 C.P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知:2H2O(l)=2H2(g)+O2(g);△H1>0,H2O(l)=H2(g)+1/2 O2(g);△H2>0 则△H1>△H2 B.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可采取使用催化剂的措施 C.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D.热量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1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2Y(g)⇌3Z(g)+2W(g),该X、Y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0mol•L﹣1和1.0mol•L﹣1,达平衡后,测出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c(Z)=0.75 mol•L﹣1 B.c(Z)=1.2 mol•L﹣1 C.c(W)=0.80 mol•L﹣1 D.c(W)=1.0 mol•L﹣1   12.在某温度下,反应CIF(g)+F2(g)⇌CI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I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I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1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平衡后,W的浓度为0.5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体积,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0.8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减少 D.X的转化率减小   14.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5、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大于20%   15.在25℃、101kPa时,CH4(g)、H2(g)、C(s)的燃烧热分别是﹣890.3kJ/mol、﹣285.8kJ/mol和﹣393.5kJ/mol,则CH4(g)→C(s)+2H2(g)的△H是(  ) A.﹣74.8 kJ/mol B.+74.8 kJ/mol C.﹣211.0 kJ/mol D.+211.0 kJ/mol   1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金刚石)→C(石墨);△H=﹣1.9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3.7KJ/mol,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mol   17.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H=Q kJ•mol﹣1,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Q的值正确的是(  ) A.a﹣b B.a C.﹣b D.b﹣a   18.已知:①2C(s)+O2(g)=2CO(g)△H1 ②2CO(g)+O2(g)=2CO2(g)△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的燃烧热△H为0.5△H1 kJ/mol B.②能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碳的燃烧热△H=0.5(△H1+△H2) D.碳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   1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 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   20.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I2(aq)+I﹣(aq)⇌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21.可逆反应:3A(g)⇌3B(?)+C(?)(△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可能都是气体   22.某温度时,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g)⇌H2(g)+N2(g)的平衡常数为(  ) A.a B.a C.a D.a﹣2   23.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2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25.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二、解答题(共2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6.一定条件下,反应室(容积恒定为2L)中有反应:A(g)+2B(g)⇌C(g) (1)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字母). A.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B.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2υ正(A)=υ逆(B) 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K=      . (3)1molA(g)与2molB(g)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室反应生成C(g),A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①P1      P2,正反应的△H      0 (填“<”、“>”或“=”). ②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c(C)/c (A)增大的是      (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再充入A C.恒温恒容再充入B D.恒温恒容再充入1mol C (4)100℃时将1mol A和2molB通入反应室,保持温度不变,10min末C(g)的浓度为0.05mol/L,则10min末B转化率=      ,此时υ正      υ逆(填“<”、“>”或“=”).   27.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 (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 (1)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      mol/(L•min),此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t℃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c1      0.08 (填“>”、“<”或“=”).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下同),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 a.增加了水蒸气的量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的浓度.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化学试卷(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已知氢气和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2H2(g)+O2(g)═2H2O(l)△H1=﹣akJ•mol﹣1 ②H2(g)+1/2O2(g)═H2O(g)△H2=﹣bkJ•mol﹣1 ③C(s)+1/2O2(g)═CO(g)△H3=﹣ckJ•mol﹣1 ④C(s)+O2(g)═CO2(g)△H4=﹣d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的燃烧热为△H=﹣akJ•mol﹣1 B.c<d C.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H=﹣(d﹣c)kJ•mol﹣1 D.0.5a>b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B、相同物质的量的C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C、利用③④,根据盖斯定律可以求得;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释放的热量多. 【解答】解: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燃烧时释放的热,①是2mol氢气燃烧,故A错误; B、③是不完全燃烧,④是完全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燃烧,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多,故B正确; C、已知 ③C(s)+1/2O2(g)═CO(g)△H3=﹣ckJ•mol﹣1 ④C(s)+O2(g)═CO2(g)△H4=﹣dkJ•mol﹣1 据盖斯定律,④﹣③得:CO(g)+1/2O2(g)═CO2(g)△=﹣(d﹣c)kJ•mol﹣1,故C正确;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释放的热量多,则0.5a>b,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热并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出题新颖,考查到位,是一道好题.   2.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C.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的反应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中固体的熵值最大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利用△H﹣T△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分析,并知道S表示的是物质的混乱度. 【解答】A、自发与否由焓变与熵变共同决定,△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故A错误; B、△H﹣T△S>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H﹣T△S<0时反应自发进行,所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故B正确; C、自发与否由焓变与熵变共同决定,故C错误; D、熵值表示混乱度的大小,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同一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混乱度依次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自发与熵变和焓变的关系,难度不大,比较基础.   3.将5.6g铁粉投入足量的100mL 2mol/L稀硫酸中,2min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不正确的是(  ) A.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B.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C.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D.氢气的反应速率=0.5mol/(L•min)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5.6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 【解答】解:5.6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 A.铁为固体,不能用于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故B正确; C.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硫酸的反应速率=0.5mol/(L•min),故C正确; D.氢气为气体,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方可用于表示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及表示方法,难度不大.要注意固体不能用于表示反应速率及用气体表示反应速率的条件.   4.可逆反应 2A (气)+3B (气)⇌2C (气)+D(气),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min) B.VB=0.6mol/(L•min) C.VC=0.35mol/(L•min) D.VD=0.4mol/(L•min)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0.25; B.=0.2; C.=0.175; D.=0.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比值法应用及单位统一,题目难度不大.   5.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合成氨:N2(g)+3H2(g)═2NH3(g);△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图象,以下对应选项中正确的是(  ) A.(1)对应的是:在t1时恒压条件下,通入NH3 B.对应的是:氨气在恒容不同温度下的百分含量 C.(3)对应的是:在恒容条件下,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D.(4)对应的是:N2转化率与温度(T1>T2)、压强的关系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由于生成物只有NH3一种,恒压条件下通入NH3,平衡不移动; B、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2>T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 C、图中v正和v逆的交叉点v正=v逆,此时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变小. 【解答】解:A、由于生成物只有NH3一种,恒压条件下通入NH3,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与题给图象不符,故A错误; B、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2>T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氨气的百分含量减小,与题给图象相符,故B正确; C、图中v正和v逆的交叉点v正=v逆,此时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v正<v逆,与题给图象不符,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变小,与题给图象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难度中等,注意图(3)中v正和v逆的交叉点v正=v逆,此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以下说法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每消耗2molB,同时消耗1molC D.C和D的浓度比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不能作为平衡标志,故A错误; B、A为固态,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密度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当密度不变时已达平衡,故B正确; C、每消耗2molB,同时消耗1molC,符合v正=v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作平衡标志,故C正确; D、若开始只加入A和B,C和D的浓度比始终不变,使用C和D的浓度比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为①v正=v逆,规律为“双向同时,符合比例”;②根据相关量判断,规律为:“变量不变,已达平衡”.   7.在一定的温度和容积为l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A、B、C三种气态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之后,若再加入一定量的A,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降低 B.t1时刻之后,3v(A)逆=2v(C)正 (v﹣速率) C.t1时刻之后,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该反应A消耗的方向为吸热反应 D.在温度和容积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起始投入1molB、3molC达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3/7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图象分析可知,A浓度减小为反应物,BC浓度增大为生成物,反应过程中A消耗浓度=2.0mol/L﹣1.2mol/L=0.8mol/L,B生成浓度为0.4mol/L,C生成浓度为1.2mol/L,反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0.8:0.4:1,2=2:1:3,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B+3C, A、t 1 时刻之后,若再加入一定量的A,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 1 时刻之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为正反应速率之比; C、t 1 时刻之后,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即体系总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M=分析; D、温度和容积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起始投入1molB、3molC达平衡时与起始时投入2molA,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互为等效平衡; 【解答】解:图象分析可知,A浓度减小为反应物,BC浓度增大为生成物,反应过程中A消耗浓度=2.0mol/L﹣1.2mol/L=0.8mol/L,B生成浓度为0.4mol/L,C生成浓度为1.2mol/L,反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0.8:0.4:1,2=2:1:3,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B+3C, A、t 1 时刻之后,若再加入一定量的A,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降低,故A正确; B、t 1 时刻之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3v(A) 逆=2v(C) 正,说明A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t 1 时刻之后,若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即体系总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即可得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得正反应的方向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温度和容积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起始投入1molB、3molC达平衡时与起始时投入2molA,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互为等效平衡,平衡状态下AC浓度为1.2mol/L,C浓度为0.04mol/L,A的体积分数==,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化学平衡响因素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书写,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A2、B2、AB的浓度相等 B.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A2、B2、AB的浓度之比为1:1: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2n molAB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A2、B2、AB的浓度相等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 B.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 C.A2、B2、AB的浓度之比为1:1:2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2n molAB,则同时消耗n mol A2,A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为高频考点,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注意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为易错点.   9.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加入P、Q发生下列反应,P(g)+2Q(g)⇌2S(g)+R(s)下列说法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 C.P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在未达到平衡状态前,容器中压强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当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只要反应发生,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就共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 C.R是固体,没有浓度变化,所以不能用该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故C错误; D.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总和不变,所以不能根据物质的量总和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为高频考点,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注意该反应中R是固态,为易错点.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知:2H2O(l)=2H2(g)+O2(g);△H1>0,H2O(l)=H2(g)+1/2 O2(g);△H2>0 则△H1>△H2 B.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可采取使用催化剂的措施 C.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D.热量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根据物质的状态相同时,反应热与系数成正比; B.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C.由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可知,从上到下非金属减弱;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解答】解:A.物质的状态相同时,反应热与系数成正比,所以2H2O(l)=2H2(g)+O2(g);△H1>0,H2O(l)=H2(g)+1/2 O2(g);△H2>0,则△H1=2△H2,所以△H1>△H2,故A正确; B.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采取使用催化剂的措施,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故B错误; C.不能利用反应条件比较非金属性,由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可知,从上到下非金属减弱,则非金属性为N>P,故C错误;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为小综合,熟悉元素的性质、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催化剂的作用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2Y(g)⇌3Z(g)+2W(g),该X、Y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0mol•L﹣1和1.0mol•L﹣1,达平衡后,测出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c(Z)=0.75 mol•L﹣1 B.c(Z)=1.2 mol•L﹣1 C.c(W)=0.80 mol•L﹣1 D.c(W)=1.0 mol•L﹣1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不可能在反应中完全转化,由于反应中X、Y按照物质的量1:1反应,所以X过量,根据Y的浓度进行的浓度进行分析; 利用反应2X(g)+2Y(g)⇌3Z(g)+2W(g)的化学计量数,将选项中的各物质转化成Y,必须满足Y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0mol•L﹣1,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在反应中完全转化,反应中X、Y按照物质的量1:1反应,所以X过量;将选项中的各物质转化成Y,必须满足Y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0mol•L﹣1, A、c(Z)=0.75 mol•L﹣1,c(Y)=×0.75 mol•L﹣1=0.5mol•L﹣1,小于1.0mol•L﹣1,故A正确; B、c(Z)=1.2 mol•L﹣1,c(Y)=×1.2mol•L﹣1=0.8mol•L﹣1,小于1.0mol•L﹣1,故B正确; C、c(W)=0.80 mol•L﹣1,c(Y)=×0.80 mol•L﹣1=0.80mol•L﹣1,小于1.0mol•L﹣1,故C正确; D、c(W)=1.0 mol•L﹣1,c(Y)=×1.0 mol•L﹣1=1.0mol•L﹣1,等于1.0mol•L﹣1,Y不可能完全转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特点,注意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本题难度中等.   12.在某温度下,反应CIF(g)+F2(g)⇌CI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I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I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解: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IF的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IF3的产率降低,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F2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平衡后,W的浓度为0.5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体积,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0.8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减少 D.X的转化率减小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平衡时W的浓度为0.5mol•L﹣1,保持温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