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B/T 5793-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et****ng 文档编号:34480 上传时间:2020-12-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B/T 5793-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JB/T 5793-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JB/T 5793-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JB/T 5793-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JB/T 5793-1991 船用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 B / T 5 7 9 3 - 1 9 9 1 船用同步发电机 电压调节装置技术条件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 际电 工委员会 ( I E C ) 第 9 2出 版物 ( 1 9 8 0年第三版) , 并符合现行 钢质海船 人级与建造规范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船用同 步发电 机电 压调节装置的使用条件、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等。 本 标难 适用于由柴油机驱动, 用作船舶和海上石油平合电 站的同步发电 机的电压调节装置。对用 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轴带发电机的电压调节装置。亦可参照采用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船用无刷同步发电机中的交流励

2、磁机 2引用标准 G B 4 9 4 2 . 2低压电 器外壳防 护等级 G B 3 7 8 3船用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 B 7 0 6 0船用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 B 7 5 5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 B 7 0 6 1船用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各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 B 1 0 2 9相同步发电机试验方 一 法 G B 7 0 9 4船用电 气设备振动( 正弦) 试验方法 G B 3 9 0 7工业无线电干扰通用测量方法 G B 9 9 8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1 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 :长霉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1 7电工电子产

3、品墓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 a :盐雾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 试验规程 试验D b :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 B 1 9 1包装 储运图 示标志 J B 4 2 7 1船用三相交流无刷发电机技术条件 J B 4 1 5 9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 要求 J B 3 2 8 4电机、 电器产品运 输、贮存基本环 境条件及 试验方法 G B 4 8 3 1电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 B 1 0 0 1船用变压器 3 正常工作条件 电压调节装置应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3 . 1 环境空气温度 机械电 子工业部 1 9 9 1 - 1 0 - 1 5批准 1 9

4、9 2 - 1 0 - 0 1实施 J B / P 5 7 9 3 - 1 9 9 1 环境空气温度为0 - 5 0 c C( 自动电压调节器为 5 5 9 0 ) , 3 . 2 空气相对湿度 a ) 温度达4 0 时, 相对湿度为1 0 0 %; b ) 温度高于4 0 9 0 ,相 对湿度为7 0 % , 3 . 3 有盐雾、油雾、霉菌和电源瞬态干扰的影响。 3 . 4 倾斜和摇摆 a ) 从安装位置向各个方向 倾斜: 2 2 . 5 0 ; b ) 横摇: 2 2 .5 0 ,全周 期为1 0 s ; c ) 线性垂直加速度:1 .0 g , 3 . 5 有船舶和海上石汕平台正常营运时

5、产生的冲击和振动的影响。 4 分类和配置及型号表示 方法 4 . 1 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电压调节装置分以下儿类: a ) 不 带自 动电 压调 节器的 相复励励磁装置 ( 简 称不可控相复励); b ) 带自 动电 压调节器的 相复励励磁装置 ( 简称可控相复励) ; c ) 带自 动电压调节器的三次 谐波励磁装置 ( 简称三次谐 波励磁); d ) 无刷励磁装段; e ) 其他励磁装置。 4 .2配置 4 .2 . 1 相复励励磁 对防滴式发电 机, 励磁装置置于发电 机机座上方,并应有减震措施。自动电压调节器及其附 件应 安装在发电机配电板上。 对 防 溅 式 发 电 机 , 励 声 装

6、置 可 单 独 安 装 于 适 当 部 位 4 .2 . 2 无刷励磁 对 防 滴 式 发电 机, 励 磁装 置 置 于 发 电 机 上 方, 并 应 有减 震 措施 。 也 可 置 于 发电 机 端 部或 发电 机出 线盒内或发电机配电板上。 对防 溅式发电机,励磁装置置于 发电 机机座 _ L 方的 闭路循环的 通风管道内, 并应有减震 措施。 自动电压调节器整定电压的电位器应置于发电机配电板上。 4 .2 .3 三 次谐波励磁 电压调节装置置于发电机配电板上。 4 .3 型号表示方法 J B/T 5 7 9 3 - 1 9 9 1 T E T 巨 口一巨 口 囚 特殊环境代号:H 船用

7、规格代号: 发电 机功率, k W 特征代号:X 不可控相复励 K X 可 径相复励 W一 无刷励磁 5 三7 k i皆 波励磁 产品代号:T E T 同步发电机电压调节装置 ( 设计序号用数字加注在 T的右下侧 ) 5技术要求 5 . 1 材料和器件要求 5 . 1 . 1 电压调节装置的外壳和结构材料,通常应用钢质和塑料材料。 5 . 1 . 2 电 压调节装置所用金属材料, 除本身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外, 应有可靠的防护层。 所 用的 绝缘材料应具有滞燃、 耐潮、防 霉的 性能。 5 . 1 . 3 电 压调节装置中的 半导体器件, 应经过热老化和电老化筛选处理 5 .2 结构要求 5 .

8、2 . 1 互感器 每 一个电压调节装置都应 采用独立的电流互感器,电 压互感器或组合 互感器, 在这些互感器t 应 不施加其他的负载。互感器应不接地 5 .2 . 2 外壳防 护等级 电 压调节装置装于防 滴式开关 板面 板上时为I P 2 2 ; 装于防滴式开关板内 时为I P 2 0 ; 装于发电机上 时。 其防护等级不低于发电 机的防 护等级, 其定义和技术要求应符合G B 4 9 4 2 .2 的规定。 5 .2 . 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压调节装置 ( 电子线路除外)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最小值应符合表 1 规定_ 标称电压 v 异极带电部件间裸带电部件与接地金属间 电气间隙

9、爬电距离电气问隙爬电距离 E 2 5 A 2 5A - 25 A 2 5 A E 2 5 A 2 5 A_ 62 5 A 2 5 A -1 6 0 23353535 61 - 25 0356 86868 2 5 1 - 3 8 046 61 06861 0 3 8 1 - 5 0 0 681 01 281 01 01 2 5 .2 . 4 操作方向 电压调节装置中的电 位器和变阻器等元件, 增加电 压的 操作方向应为 顺时针方向, 减小电 压的操 作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 5 . 2 . 5 调整和检修 J B 门 ,5 7 9 3 一 1 9 9 1 电压调节装置中元件的排列应便干调整和检修。

10、 电压调节装置中与修理、局部检查和调整等有关的部分,应在尽可能不采用特殊工具的情况下, 能容易地拆装。 5 . 2 . 6 防松动 所有紧固件的安装应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5 . 2 . 7 接插件 电子元件的接插件应具有良好的镀层,并保证可靠的接触。接插件应标记清楚,防止互相插错 5 . 2 . 8 互换性 同样的接插件和元器件应具有互换性,但互换后允许重新整定。 5 . 2 . , 接地端子 电压调节装置的金属壳体应设有可靠的接地端子, 并用规定的接地符号作出明显的标志。 接地螺 栓应为直径不小于6 mm的铜质或导电良好的耐腐蚀材料制成。 5 . 2 . 1 0 接线柱 电压调节装置的接线柱

11、为铜质。接线柱和接线板之问应加以紧固防止松动。并日 _ 接线柱之问应留 有一定空间,以便于操作,避免短路、接地和触电。 5 . 2 . 1 1 接线标志 电 压调 节装置的所有元器件之间的外邵连接线应有 耐磨, 清晰的标号 ,并应与接线图上的 标号 一 致。 5 . 2 . 1 2 绝缘等级 绝缘等级为B级或 F 级。如用户需要也可提供 H级绝缘的产品。 5 .3 性能要求 5 .3 . 1 起励 电压调节装置应使发电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能可 靠的起励。 不可控相复励应使发电机冷态起励 电压不小于9 5 %额定电压。其他励磁应使发电机冷态起励电压达到稳态电压调整率范围内的电压值。 5 .3 .

12、 2 空载电压整定范围 电压调节装置应设有电压整定装置,保证发电机空载电压在 9 5 %- 1 0 5 %额定电压范围内稳定平汾 调节。( 不可控相复励应不包括起励状态 ) 。 5 .3 . 3 稳态电 压调 整率 电压调节装置在无功调差装置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当原动机的稳定调速率在规定范围内 ,应使发 电 机的三相对称负载在空载到额定负载之问的任一负载下, 其功率因 数保持在额定值,稳态电压调整 率应 不超过士 2 . 5 % c 注:原动机Y p l 定调速率应不超过5 %。 一 般为2 %一 5 % 稳态电压调整率的计 算公式:、 6:111 =士U s i m a 、 一 U a m i

13、n 2 U, x 1 0 0 % . . . . . . . . . . . . (1) 式 中 : U .- . ., . U . nun 负 载 在 满 载 与 空 载 之 问 变 化 时 , 发 电 机 端 电 压( 有 效 值) 的 最 大 值 和 最 小 值 , V ; J B/ T 5 7 9 3-1 9 9 1 U N 发电机额定电压, V , 5 . 3 . 4 瞬态电 压调整率和 恢复时间 电 压调节装 置应使发电机在额定转速和接近额定电 压的 空载状态下。突加和突卸 6 0 % 额定电 流及 功率因 数不超过 。 4( 滞后) 的三相对称负载时。当电压 跌落时, 其瞬态电压

14、调整率应不大于 1 5 %, 当电 压上升时, 其瞬态电压调整率应不大于2 0 % , 而电压恢复到并保持在最终稳定电 压的9 7 % 至1 0 3 % 范围内 所需的时间, 应不超过1 . 5 s o 瞬态电压调整率的计算公式: 。 、 , 一 !J d -, 二 1些 x 10 0 % . . . . . . . . . . . . . . . . ( 2 ) UN 入八 _ 1 J d n n u n 一 U N - d y n u UN x 1 0 0 %(3) 人 式中:U d 。 二 、 突 卸负载后的最大电压( 峰值) , V ; U d n m n m 突 加 负 载 后的 最

15、 小电 压( 峰 值) , V ; A UN -额定电压 ( 峰值 ) ,V , 5 . 3 . 5 并联运行 5 . 3 . 5 . 1 对有并联运行要求的发电 机,电压调节装置应有保证发电机稳定并联运行,且能够合理分配 及平滑转移无功功率的措施。自动电压调节器应设置无功调差装置。 注:对于带有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不可控相复励装置的发电机并联运行.应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解决 5 . 3 . 5 . 2 在提供 5 .3 . 5 . 1条并联运行措施的条件下, 作并联运行的各台 发电 机。当负载在总额定负载的 2 0 %- 1 0 0 %范围内变化时,各发电机实际承担的无功负载按各发电机定额比例计算

16、的无功分配差度应 不大于下列数值中的较小值:最大发电机额定无功功率的土1 0 %;最小发电机额定无功功率的士 2 5 %, 5 . 3 . 5 . 3 电压调节 装置应 使已稳定并联运行的发电机的稳态电压调整率不大于t 4 %c 二 5 .3 . 6 偶然过电流 电压 调节装置应提供必 要的励磁电流, 使发电机在热态下, 能承受1 5 0 % 额定电流,历时2 m i n 而 无损坏 此时 端电 压尽可能 维持在额定值,功率因数为。 5 ( 滞后) , 5 .3 . 7 过载 电压调节装置应提供必要的励磁控制,使发电机在热态下,能承受 1 1 0 %额定电流,历时 1h而无 损坏。此时不考核电

17、压调节装置温升。 5 . 3 . 8 短 路电流维 持能力 电 压 调 节 装置 在 发 电 机 短 路 情 况 下, 应 能 提 供 必 要 的 励 磁电 流 , 便发 电 机 至 少 能 维 持3 倍额 定 电 流的短 路电流,历时2 s ,不发生任 何部件损坏。 5 . 3 . , 不平衡负载的电压偏差程度 发电机在任何一相电 流均不超过额定值, 且各相电流的不平衡度不超过 1 5 % 额定电 流时,此时电 压调节装置应使发电机的线电压最大 ( 或最小) 值与三相线电 压平均值之差不超过三相线电压平均值 的 5 %。 5 . 3 . 1 0混升 J B / T 5 7 9 3 一 1 9

18、 9 1 5 . 3 . 1 0 . 1 规定。 5 . 3 . 1 0 . 2 电压调节装置在3 . 1 条规定的环境空气温度下额定运行时, 其各部分的温升值应符合表 2的 自 动电压调节器应在运行过程中. 能承受最高空气温度达7 0 9 0 , 连续2 h 而不误动作。 表 2 温升限值.K 项号 . 部 件 名 称 B 级F级 温度计法电阻法 温度计法 电 报法 l 绕组 7 0 9 5 2铁心 7 09 0 3电阻2 4 5 C2 4 5 0 C 4有银防蚀层的接线端子 6 0 5有锡防蚀层的接线端子 5 0 注:表 2 规定的温升限值按 5 0 环境温度计算 半导体器件和电容温升按专

19、业标准规定折算。 5 . 3 . 1 1 绝缘电阻 电压调节装置各带电部分对地及带电部分极问在露点以 上测得的 冷态 绝缘电阻 不低于5 0 态 绝缘电阻不 低于5 M1 1 , 5 .3 . 1 2 介电 性能 电压调节装置各电气回 路应能承受耐电 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 试验电压为工频交流实际正弦波有效值, 试验时间为I m i n , 与 磁 场 绕 组 直 接 或 经 整 流 器 相 连 的 电 气回 路, 试验 电 压 为1 0 倍 额 定 励 磁电 压 , 但不 低 于 不与磁场绕组直接相连的电气回路,当 额定绝缘电压为6 0 V及以下时, 试验电压为5 0 0 6 0 V时

20、,为 2 倍额定绝缘电压加 1 0 0 0 V,但不小于 1 5 0 0 V , 印刷线路板. 电子设备的试验, 按相应标准的规定。 半导 体器件和电容器及测量仪表、指示灯, 在做此项试验时应断开: 5 . 3 . 1 3 电 源电 压和频率的 影响 自动电压调节器应在表 3 规定的交流电源电压和频率偏离额定值的波动下可靠工作。 表 3 M几 :热 1 5 0 0 V, V;大 于 电源参数 稳态 % 瞬态 % 恢复时间 5 电压+ 6 一 1 0 士20 1 . 5 频率士 5 土 1 0 5 5 . 3 . 1 4 旋转整流管采用半导体整流器, 应符合有关标准 的规定。 该整 流管装在发电

21、机同一轴_ t ,当 发 电机突然短路时,能承受至少25 的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 5 . 3 . 1 5 端电 压随频率的变化 带有自 动电压调节器的 励磁装置,应保证发电机的频率在 9 5 % - 1 0 5 % 额定频率范围内变化时空载 端电 压变化应不大于士 2 % 5 . 3 . 1 6 耐潮性能 .I B/ T 5 7 9 3一 1 9 9 1 电压调节装置经 5 5 交变湿热试验 2 周期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a ) 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 Mn; b ) 绝缘材料和塑料零部件的外观应不低于J B 4 1 5 9 中 规定的三级 要求; c ) 各 电 气 回 路 应 能 承 受1 m

22、 i n 耐电 压 试 验, 不 发 生 击 穿 。 试 验电 压 有 效 值为5 . 3 . 1 2 条 规 定 的8 5 % ; d ) 金 属电 镀件和 化学处理件的 外观应符合J B 4 1 5 9 中规定的三级要求; e ) 表面汕漆外观应不低于J B 4 1 5 9 中 规定的 三级要求; 幻油漆附着力测定不低于J B 4 1 5 9 中 规定的二级要求。 ;. 3 . 1 7 耐霉性能 电压调节装置的绕组和绝缘零部件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霉能力。经2 8 天长霉试验后,应达到 3 B 2 4 2 3 . 1 6 规定的二级要求。 1 .3 . 1 8 耐盐雾性能 电压调 节装置中的金

23、属电镀件和化学处 理件 经4 8 6 盐雾试验后应符合J B 4 1 5 9 的规定要求 ; .3 . 1 9 振动 自 动电压 调节器应 按表 4规定的俄验参数进行振动试验, 试验时应无机械损伤和松动,试验后与 发 电 机配合能正常工作。 产品结构设计 时, 应尽量 使其固有振动频率在下表规定的频率范围 之外。 粉 f l 不到土述要求时,则应采用减震措施,以免出现过大的共振峰值 表 4 频率范围Hz位移幅值mm加速度隔t L1 m / s z 2. 0 -1 3. 2 1 3 . 2 - 8 0 .0一1 7_ _二 5 . 3 . 2 0 无线电二 扰 5 . 3 . 2 0 . 1 电

24、压调节装置与发 电机配合正常工 作时,产生的无线电千 扰应不大于G B 7 0 6 0 规定的无线电 干扰允许值。 5 . 3 .2 0 . 2 自动电压调节器应具有表 5 规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如自动电压调节器安装在控制箱内,则在箱外进行考核 表 5 序 号抗电磁 卜 扰名称 抗高频传导干扰 抗高频辐射干扰 抗低频传导干扰 抗 传 导 浪 涌 过 电压 干扰 电磁干扰源量值 干扰电压 1 2 0 d B 即I V)频率0 . 1 5 - 3 0 0 MH z 干扰场强 1 2 0 d B( 即 I V / m) 频率 0 . 1 5 - 3 0 0 MHz 迭加电压为额定工作电压的5 %频

25、率 1 5 0 - 1 5 0 0 Hz 浪 r1r QL r 9 i f u 为 ”v 2 -U , ( U 。 为 额 定啡 电 压 有 效 值 ) 浪涌电压宽度小于 z o ws 6 试验方法 6 . 1 外观检查 a ) 检查电压调节装置表面汕漆处理。漆 膜应均匀、 一 厂 燥、 无裂缝、 脱皮、 气 泡等缺陷, 同时检查 零件镀层是否良好; J B门,5 7 9 3 - 1 9 91 b ) 检查 接线是否正 确, 检查接线和装配质量; c ) 检查安装和外形尺寸。 6 . 2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检查 实测电 气间隙和爬电 距离应符合5 .2 . 2 条规定。 6 . 3 绕组冷态

26、直流电阻的测定 按G B 1 0 2 9 的规定 测定各绕组的 直流电 阻,同 时测量并纪录环境空气温度。 6 . 4 绝缘电阻9 J 定 在凝露点以 上测量电 压调节装置各带电 部分对地及带电部分极间的冷态绝缘电 阻。 在温升试验后,按 G B 1 0 2 9 的方法测量热态绝缘电阻。 测量前,所有电路应全部放电,试验电压应加在所有电气绝缘电路之间及每个电路与接地之间。 测量时,半导休器件电容器等应断开。 6 . 5 空载电压整定范围的检查 发电机连同电压调节装置一起在空载状态下运行,调节电压调整机构 ( 对干不可控相复励。即调 节电抗器气隙或分流电阻) 。 使发电机电压升高或降 低, 并记

27、录数据, 此时, 发电机的最大到最小电 压 的范围即为电压调节装置的电压整定范围。 6 . 6 稳态电压调整率的测定 由 稳定调速率为 5 % 的原动机 ( 或模拟原动机调速特性的电动机) 拖动, 加上额定负载, 调整原 动机转速至额定转速, 电压整定在额定电压附近 ( 但不得超过稳态电压调整率的上限和下 限对应的电 压值) 。 卸去负载, 在 不改变原动机调速机构和励 磁装置的条件下, 从零逐步加载到额定负载, 再逐步 减载到零 ( 对用电动机拖动者, 应使其转速按规定的稳定调速率作线性变化) 。其功率因数保持在额定 值, 约每隔2 5 %的额定负载 读取端电压、电 流和 频率值。 热态下稳

28、态电压调整率应在温升试验后立即进行 ( 允许电压重新整定在额定值附近 ) o 注:采用模拟原动机调速特性进行稳态电压调整率的测定时。一般按稳定调速率 5 %进行.如用户另有要求。可在 2 % - 5 %的 范围内 任一 稳定 调速率下进行试验。 但应在合同中明 确规定 6 . 7 瞬态电压调整率的测定 试验前, 用 拍摄示波图方法检查开关三相合闸的同步 性, 各触头闭 合和分断的时间差应不大于1 5 0 电角度 . 首先, 发电 机空载时, 将转速调整到额定值, 电压整定为接近额定值的 条件 下, 突加 6 0 % 额定电 流,功率因数不超过 0 .4( 滞后 ) 的三相对称负载,考虑到负载本

29、身过渡特性影响,当发电机稳定后, 重新将转速调整到额定值,电压整定为接近额定值,负载应调整到6 0 %额定电流,功率因数不超过 0 .4 ( 滞后 )的稳定状态下,突卸上述负载,试验中应记录负载突变前后输出线电压、相电流的稳定值。 并用示波器拍摄突加和突卸负载时的 输出 线电压和输出相电 流的 波形, 并保证拍摄到稳定 状态, 取合 闸相角小于 巧“ 电角度的电压波形 ( 周期分量 ) 进行分析,必要时应重复儿次,汁算出 5 .3 .4条所要求 的 考 核 数 据。 亦允 许采 用 每 次 拍 摄 三个 线电 压 进 行 分 析, 取 其 平 均 值, 再 重 复 测 量 三 次, 1 FS

30、C 中 间 值 作 为5 . 3 . 4 条 的 考 核 数 据。 同 时 要 核 对突 加 瞬间 负 载 电 流( 周 期 分 量) 值, 若 不 是6 0 % 额定 电 流 时, 应 调整后重新试验,亦可通过公认的公式进行折算。应使用冲击电流小的设备作试验负载。 6 . 8 温升试验 J B J T 5 7 9 3 一 1 9 9 1 当发电机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对电压调节装置进行温升试验,全部试验应在一个产品上进行。 试验按 G B 1 0 2 9进行。 6 . 9 偶然过电流 试验 电 压调节装置连同发电机在温升试验后, 即在 1 5 0 % 额定电流 下连续运行 2 m i n 。

31、试验频率、 电压 为接近额定值, 功率因数为0 . 5 ( 滞后) 。 6 . 1 0 过载试验 电 压调节装置连同 发电 机在温升试验后, 即在 1 1 0 % 额定电流 下连续运行 l h 。试验时频率、 电压 和功率因数为额定值。 6 . 1 1 不平衡负载时电压偏差程度的测定 试验时, 发电 机为三相三线制。 先加 7 0 % 额定电 流的三相对称负载, 功率因数为 0 . 8 ( 滞后) , 然 后再在任何两相间 加电阻 性负载,并调整到使 该两相的电流 平均值等于 8 5 % 额定电流, 测定其线电压 最大 ( 或最小) 值与其三相线电压的平均值之差。 6 . 1 2 短路电 流维

32、持能力测定 发电机空载自励状态,并整定在额定转速,电压接近额定电压时,发电机三相同时短路,拍摄三 相电 流波形, 历时2 s , 测量2 s 之内三相短 路电 流的 最小值, 取其平均值, 再计算与 额定电流的比值。 试验时, 其短路导线长度应尽量 短, 并具有足够的截面积。 短路电 流维持能力的 测定, 亦可以 采用其他等效方法进行。 6 . 1 3 端电 压随频率变 化的 测定 发电 机连同电压调节装置 一起在空载下,整定额率和电压为接近 额定 频率和额定电压, 然后改变 原动机转速, 使发电 机的频率在 9 5 / - d 0 5 % 额定频率范围内 变化。记录发电机的 三相端电压, 其

33、平均 值与额定电 压之差对额定电 压的百分比 应符合5 . 3 . 1 5 条规定。 6 . 1 4 电 源电 压和 频率变化试验、 自 动电 压调节器在电源电压 和频率按下述组合工况下进行 试验, 应能可靠地工作。 a )电 源频率为+ 5 % 额定频率,电压为 + 6 % 额定电 压, 运行 1 5 m i n ; b ) 电源频 率为 + 5 % 额定频率, 电压为一 1 0 % 额定电 压, 运行 1 5 m i n ; c )电 源频率为一 5 % 额定频率. 电 压为+ 6 % 额定电 压, 运行 1 5 m i n ; a ) 电 源 频 率 为 一 5 % 擎o 率 , 电 压

34、 为 一 “ % 额 定 电 压 , 运 行 5 m in ; e )电 源频率瞬时升+ 1 0 % 额定频率, 恢复时间 5s ,电压 瞬时升 + 2 0 % 额定电压, 恢复时间 1 . 5: , 试验三次; 0电 源频率瞬时降一 1 0 % 额定频率, 恢复时间5 s ;电 压瞬时降一 2 0 % 额定电 压, 恢复时问1 . 5 s , 试验三次。 6 . 1 5 并联运行试验 将分别由稳定调速率为 5 %的原动机( 或模拟原动机调速特性的电动机) 拖动的两台或两台以上 发 电 机 投 入 并 联 运 行, 首 先 加上7 5 % ,C= . 额 定 负 载( 并 联 运 行 中 所

35、有 发 电 机 额 定负 载总 和) 的 负 载, 调 整各原动机调速机构和发电机无功负载分配调节器。使转速为 1 0 1 .2 5 % 额定转速, 并使各台发电机所 承担的有功负载和无功负载均按各自定额比例分配。在不再调整发电机无功负载分配调节器的情况下, 改变其负载, 使其分别为总额定负载的 1 0 0 % - - X 7 5 % r - + 5 0 % - X 2 0 % - X 5 0 % -7 5 %, 并保持总负载的功率 J B / r 5 7 9 3- 1 9 9 1 因数为额定值不变, 在每次改变负载后, 除并联运行中一台最大发电机的原动机调速机构不作改变( 对 用电动机拖动者

36、, 应使其中一台最大发电 机的拖动电 机转速按规定的调速率作线性变化) 外, 改变其 他各台 发电机原动机的调速机构, 使各发电机承 担按各自 定 额比 例分配的 有功负载。每次改变负载后, 稳定 运行 1 0 m i n , 读取各发电机所承 担的 实际 无功负载值。 试验也可在以 2 0 %额定负载为基调点的情况下进行。即首先加上 2 0 %, 急 额定负载的负载,调整原 动机的调速机构和发电机无功负载分配调节器, 使各发电 机承担的有功负载和无 功负载均按各自 定额 比例分配,然后改变负载进行试验。 各发电机所承担的实际无功负载按发电机定 额比 例计算的 无功分配差 度 Q( %) 由

37、下式 确定: ,_ ( Q i Q E 、 1 。 八 n 。 女 一 I 二丁一 一 -I xi wi 。 二 . . , . 卜 , . . . 、4 ) Y i N Q - N ) 式中: Q . -所涉及第I 台并联发电机承担的实际无功负载, k v a r ; Q s + 参加并联发电 机承担的 总无功负载, k v a r ; Q i N 所涉及第I 台并联发电机的额定无功负载, k v a r ; Q $ N参加并联的所有发电机额定无功负载总和, k v a r . 注:在 用户另有 要求时 可在2 % 一 5 %范围内 任一 稳定调速率下进行试验, 但应在合同中明确 规定 6

38、. 1 6 高 温试验 自 动电压调节 署 豁 庄5 5 = 2 0 C 恒温箱内连续带电 运行 1 6 h , 在 最后I h 测量主要参数的 变化, 这些参 数的 变化应在满足 与发电机成套 性能所 要求的 范围内。 在7 0 土 2 下带电 运行2 h , 应不发生误动 作。 6 . 1 7 介电 性能试验 本试验应在全 部试验完成后,在成套设备 上进行, 在各电 路之间和电 路与接地之间 施加 5 . 3 . 1 2条 规定的试验电 压, 历时 I m i n . 6 . 1 8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在5 .2 . 2 条中 规定的防护等级应按G B 4 9 4 2 . 2 的规定进行外

39、壳防护性能试验。 6 . 1 , 振动试验 自动电压调节器的振动试验按 G B 7 0 9 4的有关要求。由表 4选取振动频率和相应的振幅,在通电 模拟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 5 .3 . 1 9 条规定 6 . 2 0 耐 潮性能 试验 按G B 2 4 2 3 .4 规定 进行, 试验 结果应符合5 .3 . 1 6 条规定, 有关细则应符合G B 3 7 8 3 的有关规定。 6 . 2 1 耐霉试验 按G B 2 4 2 3 . 1 6 规定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 . 3 . 1 7 条规定。 如果制造厂 具备绝缘材料或涂料的 防霉试验合格报告, 在有效期内, 可免做此试验。 6

40、 . 2 2 耐盐雾试验 按G B 2 4 2 3 . 1 7 规定进行, 试验结果应符合5 . 3 . 1 8 条先 甩 定。 如果制造厂具备金属部件材料的盐雾试验合格报告, 在有效期内, 可免做此试验。 6 . 2 3 无线电 干扰试验 检查 5 .3 .2 0 . 1 条规定的无线电干扰试验,应按 G B 3 9 0 7 规定进行。 检查 5 .3 .2 0 .2 条规定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应按 G B 9 9 8中第 1 2 童杭干扰q-i t 0讲行 J B / T 5 7 9 3 一 1 9 9 1 7 检验规则 7 . 1 本标准规定的 试验和检查项目 合格后, 电压调节装置才能出

41、厂, 并应附有产品 检验合格证。 7 .2 检验分类 a ) 检查试验; b ) 型式试验。 7 .3 检查试验 每台电压调节装置均应进行检查试验,试验项目按表 6 规定。 7 .4 型式试验 凡属 下述情况之一,应进 行型式 试验, 试验项目 按表6 规定。 a ) 新产品 试制完成时( 包括 此产品 转厂生 产) ; b ) 设计或工艺或关键元器件 ( 或材料) 变更,足以引 起某些特性和参数发生变化时, 则应进 行有 关的型式试验项 目; c ) 当 检 查 试 验 结 果 与 以 前 进 行 的 型 式 试 验 结 果 发 生 不 允 许 的 偏 差 时 ; d ) 成批生产的电压调节

42、装置的定期抽试。对配 2 0 0 k W 以 下发电 机的电 压调节装置, 若年产量超 过 5 0台。 每年抽试一次; 对配 2 0 0 k W 以 上发电 机的电 压调节装置, 若年产量超过 2 5 台, 每年抽试 一次; 若年产量 低于上 述数量时, 则 按累计 生产台 数达到 上述数量时, 抽试一次; e ) 不经常生产的产品停产较久, 再次生产 时; 约国家质量检验部门认为有必要时, 可对型式试验中某些项目 进行抽试, 但一年不得多于一次。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 . 1 标志 8 . 1 . 1 铭牌 自 成一体的电 压调节装置应具有铭牌, 铭牌应用黄铜材 料制成, 文字和数

43、据应清晰耐久、耐磨, 并应标出下列项 目和数据: a ) 制造厂名称; b ) 产品名称; c ) 产品型号; d ) 技术标准编号; e ) 额定 输出电 压,V ; f)额 定 输出 电 流; A ; S ) 出厂编号; h ) 制造日 期; i )重量; J ) 船检标志。 若电压调节装置为散装 ,铭牌及其标出的项目和数据由制造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J B/T 5 7 9 3 - 1 9 91 表 6 序号试验项目 试验分类电压调节器 单独进行 与发电机 成套进行 检查 型式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44、9 2 0 21 2 2 23 2 4 外观检查 电 气间隙和 爬电 距离的 检查 绝缘电阻测定 绕组实际冷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 空载电压整定范围检查 ” 稳态电 压调整率的 测定” 瞬态电压调整率的测定 温升试验 偶然过电流试验 过载试验 不平衡负载电压偏差程度的测定 短路电流维持能力测定 端电压随频率变化的测定 电源电压和频率变化试验 并联运行试验 2 高温试验 介电性能试验 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2 , 振动试验 耐潮性能试验 耐霉试验 耐盐雾试验 无线电干 扰试验2 i 抗干扰试验 2 , V 甲 V V V V V V 甲 V 甲 V 侧 甲 甲 V V 甲 斌 甲 甲 V 夕 v v v

45、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甲 v v v v v v v v . V v v v I ) 检查试验时仅在冷态下测定,型式试验时在冷态和热态下各测欢。 2)仅在产品定型时进行。 8 . 1 . 2 接地牌 接地牌用黄铜材料制成, 接地符号刻划应保证持久、 耐磨、 清晰,并固定在接地W r. # i 上。 1 0 1 J B 月 ,5 7 9 3 - 1 9 9 1 b ) 制造厂名称和收 货单位名 称; c ) 产品型号和出厂编号; d ) 产 品 净 重和 整 装箱 毛 重 ; e ) 箱体尺寸; f)包装箱外所 标字样和符号应 V合G B 1 9 1 的规

46、定; 8 ) 整装箱吊装方法和位置; h ) 附件箱上除 标明上述需要项目外, 还要标出随机件号和相应说明。 8 . 3 运输和贮存 运输和贮存应符合J B 3 2 8 4的有关规定。 包装箱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得受雨水侵袭,产品应放 置在没有雨雪侵人,空气流通, 相对湿度 不大于8 0 %, 温度为一 2 5 - + 4 5 的仓库中。 8 . 4 文件 电压 调节装置应附有下列技术文件, 并应放 在防 潮袋内。 a ) 产品合格证明; b ) 使用维护说明 书; c ) 船检证书; d ) 文件目 录; e ) 备件和附件清单; fl用户需要的 其他文件( 应在 合同中规定) 。 , 备件

47、、质且保证期 9 . 1 备件 每台电压调节装置应提供下列数量备件: a ) 整流二极管三分之一台 份 ( 整流桥组 合管则为一台份) ; b ) 晶闸 管 一台 份; c )自 动电 压调节器中 调整 合格的备用印刷板 ( 应在订货合同中规定) 。 9 . 2 质量保证期 在用户按照制造厂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的 规定,正确地使用与存放的情况下, 制造厂应保证电 压调 节装置在使用一年内, 但自 制造厂起运的日 期不超过二年的时间内( 如 合同中 无其他规定时) 能良 好 运行, 如在此规定时间内因电压调节装置制造质量不良 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 制造厂应无偿地 为用户修理 ,更换零件或整台电压调节装置。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航海/船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