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突破破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页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点考情实录考点考情实录年份年份考点考点区域含义,不一样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山山东东卷卷T27,浙江卷,浙江卷T36(2)(3),江,江苏苏卷卷T29(1)新新课标课标全国卷全国卷T37(4),北京卷,北京卷T1、2、36(4),广,广东东卷卷T41(1),四川,四川卷卷T9、14(1),天津,天津卷卷T13(1)(2),江,江苏苏卷卷T27(1)(2),浙江,浙江卷卷T36北京卷北京卷T40(2),江,江苏苏卷卷T15,安徽卷安徽卷T23、24,浙江卷,浙江卷T
2、5、6、37(2),重,重庆庆卷卷T1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新新课标课标全国全国卷卷T8,江,江苏苏卷卷T13、14江江苏苏卷卷T29天津卷天津卷T14(3)第2页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点考情实录考点考情实录年份年份考点考点区域联络与区域协调发展山山东东卷卷T26(5),安徽卷,安徽卷T28、29、34(3),浙江,浙江卷卷T37(2),广,广东东卷卷T41(5),江,江苏苏卷卷T29新新课标课标全国卷全国卷T37(4),北京,北京卷卷T10、11,天,天津卷津卷T12(3),江,江苏苏卷卷T6、24江江苏苏卷卷T16、浙江卷浙江卷T1、2,福建卷福建卷T8,广,广东东卷卷
3、T41(5)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北京卷北京卷T40(3),山,山东东卷卷T5,安,安徽卷徽卷T25,福建,福建卷卷T7,广,广东东卷卷T8,江,江苏苏卷卷T27(2)江江苏苏卷卷T3,浙,浙江卷江卷T6,福建卷,福建卷T5,重,重庆庆卷卷T7福建卷福建卷T1、2,广,广东东卷卷T10,江江苏苏卷卷T9、10,重,重庆庆卷卷T11、12第3页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框架构建专题框架构建第4页命题点一区域环境与区域差异命题点一区域环境与区域差异例例浙江卷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
4、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指标之一。读表,完成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1)(2)(2)题。题。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人均地域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水平(%)人口人口对对水水资资源源压压力指数力指数人口人口对对耕地耕地压压力指数力指数全国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河南0.8242.437.741.07黑黑龙龙江江0.9356.901.000.29浙江浙江1.6563.200.832.56第5页(1)(
5、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是四省比较,叙述正确是()A.A.人均地域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人均地域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C.人均地域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地域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是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是()A.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正确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正确B.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产业条件
6、最正确河南发展耗水较多产业条件最正确C.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产业条件最正确浙江发展用耕地多产业条件最正确D.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正确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正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6页【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1)了解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概念。了解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概念。(2)(2)对表格中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表格中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
7、7页 解析解析(1)C(1)C(2)D(2)D第第(1)(1)题,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题,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域生产总值最高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域生产总值最高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A 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并不是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并不是最小,故最小,故B B项错误;人均地域生产总值越高地域其城市化项错误;人均地域生产总值越高地域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水平也越高,故C 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河南,人口对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水资源压力较大,故D D项错误。第项错误。第(2)(2)题,四
8、省中青海技术题,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正确,故业耕地条件最正确,故D D项正确。项正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8页【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1.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分析各区域地理分析各区域地理特
9、征,应从区位入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手,从整体上把握。详细思绪和程序如详细思绪和程序如图图9191所表示:所表示:图图9191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9页2.2.区域差异比较方法区域差异比较方法(1)(1)适合比较区域适合比较区域地理位置相同或差异性显著地域地理位置相同或差异性显著地域a.60Na.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b.b.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均位于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
10、西西比河三角洲均位于30N30N附近,可从河流注入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附近,可从河流注入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方面进行比较。带等方面进行比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0页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同或差异性显著地域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同或差异性显著地域a.a.秦岭南北两侧地域气候、水文特征比较。秦岭南北两侧地域气候、水文特征比较。b.b.喜马拉雅山南坡与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改变及其喜马拉雅山南坡与阿尔卑斯
11、山南坡冬夏季雪线改变及其成因比较。成因比较。c.c.中亚与同纬度西欧地域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差异比较。中亚与同纬度西欧地域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1页经济特征相同或差异性显著地域经济特征相同或差异性显著地域a.a.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异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异同。同。b.b.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办法等方面异同。结构、整改办法等方面异同。c.c.北非和撒哈拉以南
12、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差异比较。等方面差异比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2页(2)(2)步骤:确定区域位置,列出比较要素步骤:确定区域位置,列出比较要素(能够以序号或表能够以序号或表格形式展现出来,以免答题混乱格形式展现出来,以免答题混乱)。(3)(3)内容:包含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限制性原因等。内容:包含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限制性原因等。(4)(4)分析: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原因,探求因地制分析: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原因,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13、办法。宜发展区域经济办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3页【新题巩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1830年后其工业稳步成长,19世界第一家汽车企业在此建立,今后底特律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冲击,底特律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底特律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其经济衰退趋势。美国房地产市场瓦解,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告已经陷入财政危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
14、纳总总结结第14页材料二图材料二图9292是北美五大湖地域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是北美五大湖地域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图9393是底特律人口数量改变图。是底特律人口数量改变图。图图92 92 图图939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5页(1)18(1)18世纪五大湖地域许多工业城市快速发展主要区位条世纪五大湖地域许多工业城市快速发展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件有哪些?(2)(2)底特律人口快速增加时期主导产业是什么?该产业发底特律人口快速增加时期主导产业是什么?该产业发展主要原因有哪些?展主要原因有哪些?(3)20(3)20世纪中
15、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详细原因有哪些?机详细原因有哪些?(4)(4)简述底特律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启示。简述底特律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启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6页 答案答案(1)(1)丰富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丰富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2)汽车工业。先进科学技术,新兴市场需求,丰富原材汽车工业。先进科学技术,新兴市场需求,丰富原材料。料。(3)(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冲击,美国房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
16、国家汽车工业冲击,美国房地产市场瓦解,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地产市场瓦解,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4)(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7页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域煤铁资源丰富,濒临海洋,湖泊河流众多。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地域。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回答该题。第(2)题,读图可知,底特律人口快速增加时期是19至195
17、0年。从材料一“底特律19世界第一家汽车企业在此建立,今后底特律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中可知,该时期底特律主要产业是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原因可从市场、技术、原材料等方面进行归纳。第(3)题,阅读材料一,进行归纳提炼。第(4)题,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8页命题点二区际联络命题点二区际联络例例2 2 浙江卷浙江卷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往北方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
18、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调水线路图(图图94)94),完成,完成(1)(1)(2)(2)题。题。图图9494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19页(1)(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影响,叙述正确是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影响,叙述正确是()能够处理华北平原盐碱化问题能够处理华北平原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进丙地大运有利于改进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能够自流引水丙至戊段能够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用可缓解戊地用水担心水担心A.A.B BC.C.D D(2)(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影响,叙述正确是南水北调东
19、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影响,叙述正确是()A.A.可提升社会对长江水质关注可提升社会对长江水质关注B.B.可促使长江泥沙向海洋输送可促使长江泥沙向海洋输送C.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可能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可能D.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0页【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资源调入区地理特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资源调入区地理特征。(2)(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势高低改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
20、线地势高低改变。(3)(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资源调出区地理特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资源调出区地理特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1页 解析解析(1)D(1)D(2)A(2)A第第(1)(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京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京杭大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域,能够有效改进丙地域杭大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域,能够有效改进丙地域大运河航运条件,也能够缓解华北地域用水担心局面,但大运河航运条件,也能够缓解华北地域用水担心局面,但无法处理华北平原盐碱(渍)化问题;图中丁处海拔高,无法处理华北平原盐碱(渍)化问题;图
21、中丁处海拔高,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故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故D D项正确。第项正确。第(2)(2)题,南水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经过我国经济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域,当北调东线工程线路经过我国经济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域,当地水污染比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地水污染比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担心情况而建,长江水质差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引水之担心情况而建,长江水质差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引水之后,长江下游河段水量降低,河道泥沙沉积增加,入海泥后,长江下游河段水量降低,河道泥沙沉积增加,入海泥沙量会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可能会加剧;海洋潮汐是受地沙量会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可
22、能会加剧;海洋潮汐是受地月引力作用形成,调水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月引力作用形成,调水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故故A A项正确。项正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2页【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1.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思绪资源跨区域调配分析思绪(1)(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地域需求不平衡,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地域需求不平衡,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该问题可主要围绕供需两个方面矛盾进行调配原因,分析该问题可主要围绕供需两个方面矛盾进行探讨。调出地资
23、源丰富,资源消耗量小,资源开发利用不探讨。调出地资源丰富,资源消耗量小,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调入地资源少,资源消耗量大,当地资源不能满足其足;调入地资源少,资源消耗量大,当地资源不能满足其需求,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久远发展。需求,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久远发展。(2)(2)调配路径选择调配路径选择路径选择要考虑自然条件路径选择要考虑自然条件(如南水北调线路选择时对地形如南水北调线路选择时对地形条件考虑条件考虑)、社会经济原因、社会经济原因(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经过较多城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经过较多城市市)、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等。、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
24、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3页(3)(3)资源调配影响分析资源调配影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区、输入区和调配线路周围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区、输入区和调配线路周围地域分别含有有利和不利影响。域分别含有有利和不利影响。能源跨区域调配影响能源跨区域调配影响a.a.对资源输出地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进对资源输出地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b.b.对资源输入地影响: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情况,优化其对资源输入地影响: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情况,优化其能
25、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结构。c.c.对资源影响: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输出地与输入地协对资源影响: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输出地与输入地协调发展。调发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4页d.d.对环境影响对环境影响有利:有利:(以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为例以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为例)从输出地输来天然气,从输出地输来天然气,可部分替换煤炭,有利于改进输入地大气质量;在沿线农可部分替换煤炭,有利于改进输入地大气质量;在沿线农村地域推广使用天然气,可降低农民对薪柴需求,从而缓村地域推广使用天然气,可降低农民对薪柴需求,从而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环境压力
26、。解植被破坏带来环境压力。不利: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沿线地域环境造成破坏。不利: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沿线地域环境造成破坏。跨流域调水影响跨流域调水影响a.a.对输入地:缓解水资源担心情况,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对输入地:缓解水资源担心情况,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水循环,减轻水体污染;调整大气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水循环,减轻水体污染;调整大气湿度,改进局地小气候。度,改进局地小气候。b.b.对输出地:水资源储量下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对输出地:水资源储量下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5页c.c
27、.其它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沿线地域环境造成破坏;其它影响: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沿线地域环境造成破坏;地表水下渗,可能会使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沿线排污,地表水下渗,可能会使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沿线排污,可能出现二次污染。可能出现二次污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6页2.2.产业转移分析思绪产业转移分析思绪(1)(1)影响产业转移原因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原因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原因很多,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产业成本影响产业转移原因很多,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产业成本改变、发展前景改变等多方面原因。能够说,凡是影响到改变、发展前景改
28、变等多方面原因。能够说,凡是影响到产业布局区位原因都是影响产业转移原因。其中比较有代产业布局区位原因都是影响产业转移原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劳动力原因、市场原因、内部交易成本原因。哪一表性是劳动力原因、市场原因、内部交易成本原因。哪一个原因能成为某种产业转移主导原因,还与这种产业生产个原因能成为某种产业转移主导原因,还与这种产业生产特点相关。产业转移即重新寻找更适当区位。寻找适当区特点相关。产业转移即重新寻找更适当区位。寻找适当区位时有一个基本标准要把握,即产业迁入地应该是更能降位时有一个基本标准要把握,即产业迁入地应该是更能降低该产业生产成本、提升其经济效益、扩大其发展空间地低该产业生产成本
29、、提升其经济效益、扩大其发展空间地域。域。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7页(2)(2)区域产业转移普通规律区域产业转移普通规律区域内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内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轻工业轻工业(早期早期)()(积累资金,提升技术水平积累资金,提升技术水平)重工业重工业(中中期期)()(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升科技水平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升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高科技工业(后期后期)。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8页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30、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或者附加值低步骤或者附加值低步骤),再,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工业,最终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工业,最终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经济发达地转移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域向经济欠发达地域转移。发展中国家域向经济欠发达地域转移。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或经济欠发达地域域)接收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能性条件有丰富廉价劳接收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能性条件有丰富廉价劳动力、廉价地租、辽阔市场、充分资源等,详细哪一个是动力、廉价地租、辽阔市场、充分资源等,详细哪一个是考虑重点,与转移产业特点相关
31、。考虑重点,与转移产业特点相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29页(3)(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 图图9595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0页【新题巩固】【新题巩固】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图图96)96)及苏南某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组成改变示意图工业园区产值组成改变示意图(图图97)97),回答以下问题。,回答以下问题。图图96 96 图图9797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
32、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1页(1)(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同意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同意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区位条件。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区位条件。(2)(2)简述图简述图9797所表示工业园区产值组成改变特点,并分析所表示工业园区产值组成改变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其原因。(3)(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主要产业承接转移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主要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域域发展影响。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域域发展影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
33、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2页答案(1)位置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域,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产业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地价低廉,劳动力丰富,等等。(2)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重污染企业或图例所表示某产业等)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原因:产业转移(产品升级换代)。(3)有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不利:可能加剧环境污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3页解析 第(1)题,主要从位置、交通
34、、产业基础、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归纳。第(2)题,读图可知,从1995年至年,该工业园区服装、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产值所占比重下降,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工业部门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调整使原主导产业向区域外转移,当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主导产业。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影响表现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4页命题点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命题点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例例 江苏卷江苏卷 图图9898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
35、道形成堰塞湖影像。读图回答塞湖影像。读图回答(1)(1)(2)(2)题。题。图图9898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5页(1)(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技术是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技术是()A.A.遥感遥感(RS)(RS)B.B.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IS)C.C.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GPS)D.D.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BDS)(BDS)(2)(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排序是图中
36、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排序是()A.A.甲乙丙丁甲乙丙丁B.B.甲丙丁乙甲丙丁乙C.C.乙丁丙甲乙丁丙甲D.D.乙丙甲丁乙丙甲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6页【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1)各种地理信息技术功效特点。各种地理信息技术功效特点。(2)(2)滑坡体顶端与堰塞体高度比较,堰塞体与两侧水面高滑坡体顶端与堰塞体高度比较,堰塞体与两侧水面高度比较。度比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
37、7页 解析解析(1)B(1)B(2)D(2)D第第(1)(1)题,获取信息是遥感功效,题,获取信息是遥感功效,但要得出需要转移人口区域,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调用人但要得出需要转移人口区域,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调用人口分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第口分布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第(2)(2)题,依据图中乙题,依据图中乙地在冰川附近,判断乙地海拔最高,而丁地在堰塞湖下游,地在冰川附近,判断乙地海拔最高,而丁地在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海拔最低。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38页【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3S”1.“3S”技术比较技
38、术比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项项目目遥感遥感(RS)(RS)全球定位系全球定位系统统(GPS)(GPS)地理信息系地理信息系统统(GIS)(GIS)功效获获取信息取信息定位、定位、导导航航对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模拟特点特点探探测测范范围围大、大、速度快、限制小、速度快、限制小、信息量大等信息量大等全天候、全天候、连连续续性、性、实时实时性性图形化、可视化;更新,更加快,内容更丰富、灵活;等等第39页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项项目目遥感遥感(R
39、S)(RS)全球定位系全球定位系统统(GPS)(GPS)地理信息系地理信息系统统(GIS)(GIS)应应用用资资源普源普查查、灾、灾害害监测监测、环环境境监监测测、工程建、工程建设设及及规规划、划、军军事事侦侦察、察、海上交通、海上海上交通、海上渔业渔业等等广泛广泛应应用于用于军军事、航空、事、航空、航海等高科技航海等高科技领领域,并拓展域,并拓展到交通、探到交通、探险险等等领领域域广泛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镇规划、市场分析等领域,其中城市管理是应用最早领域之一举举例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实状况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在野外调查时确定考
40、查点地理位置和高程,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准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定预测第40页2.RS2.RS和和GISGIS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作用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作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项项目目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作用RSRS监测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沙尘暴等监测突发性灾害,如森林火灾、赤潮等监测人难以抵达区域灾害监测灾害发生规模、速度以及是否复发GISGIS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成因与规律分析、损失调查、灾情评定等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RSRS和和G
41、ISGIS结结合合灾前:圈定危灾前:圈定危险险区,区,对对危危险险程度作出程度作出评评价,指价,指导导防灾活防灾活动动灾中:灾中:实实况况监测监测并指并指导导抗灾活抗灾活动动灾后:灾后:评评价价损损失,指失,指导导救灾活救灾活动动第41页3.3.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一个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而形成技术系统,其数字地球是一个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而形成技术系统,其信息源自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地球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管信息源自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地球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理。图图9999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42页【新题巩固】图
42、910表示年北京市城市热岛季节改变。读图,回答(1)(2)题。图91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43页(1)(1)该图数据起源最有可能是该图数据起源最有可能是()A.A.卫星遥感资料卫星遥感资料 B BGISGIS获取气象资料获取气象资料C.GPSC.GPS地面监测地面监测 D D依据历史资料推算依据历史资料推算(2)(2)以下说法正确是以下说法正确是()A.A.北京市春季因升温快,热岛效应最强北京市春季因升温快,热岛效应最强B.B.北京市夏季城郊间热力环流最为显著北京市夏季城郊间热力环流最为显著C.C.北京市秋季城区和郊
43、区温差到达最大北京市秋季城区和郊区温差到达最大D.D.北京市冬季盛行西北风,热岛效应减弱北京市冬季盛行西北风,热岛效应减弱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44页 解析解析(1)A(1)A(2)B(2)B第第(1)(1)题,应用题,应用GISGIS可对地理空间数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示,而不能直接获取气象资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示,而不能直接获取气象资料。该图数据起源最有可能是卫星遥感资料,答题时要注料。该图数据起源最有可能是卫星遥感资料,答题时要注意设问指向。意设问指向。GPSGPS为用户提供经纬度、高程
44、三维坐标,以为用户提供经纬度、高程三维坐标,以及速度、时间等。第及速度、时间等。第(2)(2)题,读图时应注意每张图气温数题,读图时应注意每张图气温数据差异。城郊之间温差越大,热岛效应越强。春季城郊之据差异。城郊之间温差越大,热岛效应越强。春季城郊之间温差约间温差约33左右,而夏季温差约有左右,而夏季温差约有66,夏季热岛效应比,夏季热岛效应比春季强。温差大,气压梯度大,热力环流作用强。秋季城春季强。温差大,气压梯度大,热力环流作用强。秋季城郊之间温差约郊之间温差约1.51.5,低于夏季和春季。冬季盛行西北风,低于夏季和春季。冬季盛行西北风,城区和郊区均降温,图中显示,冬季时,城区气温反而低城
45、区和郊区均降温,图中显示,冬季时,城区气温反而低于郊区。于郊区。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第45页突破九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图突破九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图考图展示考图展示 江苏卷江苏卷T9T91010图图911911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突破破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第46页 图图912 912 重庆卷重庆卷T11T111212 图图913 913 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T4T45 5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突破破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第47页
46、图形突破图形突破1.1.常见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图:遥感图常见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图:遥感图(图图911911、913)913)、电、电子地图子地图(图图912)912)、GIS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等。图层叠加示意图等。2.2.判读方法判读方法(1)(1)遥感图判读遥感图判读看形状看形状耕地:影像展现规则或不规则矩形斑块。耕地:影像展现规则或不规则矩形斑块。居民区:城镇建设用地影像呈棋盘格状;农村居民区影像居民区:城镇建设用地影像呈棋盘格状;农村居民区影像特征是规模小而分散,居民点之间有道路相连。特征是规模小而分散,居民点之间有道路相连。交通线:多属于线状地物,多连接居民区,线条平滑。交通线:多属于线
47、状地物,多连接居民区,线条平滑。河流:呈线状,向某一方向逐步变宽或变窄;水渠则呈整河流:呈线状,向某一方向逐步变宽或变窄;水渠则呈整齐直线。齐直线。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突破破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第48页看色调:在黑白遥感图片中,黑白是依据物体灰度不一看色调:在黑白遥感图片中,黑白是依据物体灰度不一样而展现。普通建筑物为灰白色,而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样而展现。普通建筑物为灰白色,而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湖、河等水域颜色呈黑色,居民点则呈浅灰色。干燥砂砾湖、河等水域颜色呈黑色,居民点则呈浅灰色。干燥砂砾色调发白,而潮湿砂砾色调发黑。山地在图像中以山脊
48、为色调发白,而潮湿砂砾色调发黑。山地在图像中以山脊为界形成阴阳坡,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山越高色界形成阴阳坡,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山越高色调差异越大。冰雪覆盖区、盐沼分布区为白色。调差异越大。冰雪覆盖区、盐沼分布区为白色。江苏卷江苏卷T9T91111图中堰塞湖水面呈黑色,滑坡体、堰塞体图中堰塞湖水面呈黑色,滑坡体、堰塞体呈灰白色,冰川分布区为白色。呈灰白色,冰川分布区为白色。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T4T45 5图图中植被覆盖区颜色较深,高原荒漠区色调发白,山峰冰雪中植被覆盖区颜色较深,高原荒漠区色调发白,山峰冰雪覆盖地方为白色。覆盖地方为白色。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
49、突破破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第49页看改变:依据图中地理事物形状和颜色改变确定地理事看改变:依据图中地理事物形状和颜色改变确定地理事物改变。如水体颜色变深,可能是污染加剧;水域面积扩物改变。如水体颜色变深,可能是污染加剧;水域面积扩大,可能代表洪水泛滥;植被面积减小,可能是因为毁林大,可能代表洪水泛滥;植被面积减小,可能是因为毁林垦荒。垦荒。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突破破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第50页(3)GIS(3)GIS图层叠加示意图判读图层叠加示意图判读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放采取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放采取“分层分层
50、”技术,即将地图中不技术,即将地图中不一样地理要素,存放在不一样一样地理要素,存放在不一样“图层图层”中。将不一样中。将不一样“图图层层”要素进行重合,能形成不一样地图。一个要素进行重合,能形成不一样地图。一个GISGIS中,可中,可能包含多个图层。如图能包含多个图层。如图914914所表示:所表示:图图914914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高高考考图图形形突突破破专题九专题九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分析与地理信息技术第51页模拟提升模拟提升当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研究,服务于当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日常生产生活。读图915915,回答,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