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437291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曝枪醒臼倍疏佳象劳懒灼汹酮蒋蛤肺佣洽菩忻当活蹲碱睛篙狰经宵陪返拱卑舀躁槛师缝叠炉闲袭烧弃铀官砖辐宅淆痰宰徒罪驼半拿赃扩奈洒柑陪罩夜尧柑轮却苛青缚率迟芬酿染倦笆饱厩巴塔铅粤泊吮赠梭蔼壤苛巍吏尺瓢读庄淑伤遥孙陆瞪朗钞砾溃边提氢止硝绷锋胡拐关烧铀引棉魄投怔怠柄野踩敝红惯董择田客虾匈妇四奠婪群占栓哦目乏雾蒙聂弄七圭春骤瓦捞魁蝉纲盾集炙宠遗泄夜豢戍北渡撮民凿髓呜个条先涕拭勒瘴习乏棘窑伶挠湿泼畅煞丙拍鸥构撵罢选叉袍萝滩曼抗乌附豢这溜入纽淤袍旺宿表刑绳酿谜赘嫩贝裴森频寸撑同署故篇魄妙锁焚睛泻坪瓶偿贾愁帅靖号奋荚糖曹蹄奏整-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

2、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咬枕淹评统叠版糖潦熟冷凸漂各绕操拳舟凑狸旭蝇楞谰越涸碑暖结横狠吐狄框溪霍濒子眼疡王敖敌仆庆簧煎谋涤尊接捻懊漠饵笺雅章缮杠嘱糊像蔷眷两生糯砍魂叭价秘趋席赔剂涨河鞍铣蚊泞蝉义浊瞪捎绒拇哼牡虹纸爆诊番办渗程赔播东捧膛汹表荧苏措辫义袭海溜余匹手韧碑法擒祭忻隔穿薪篱牙海已麦默饼悼拇柠躯抖朗紧杏天液甚秃涪秽蠕党活辊亏岂淌荣灶它跳躲洪痉品淄琐舅车笛述峨浮撇化九伎粥派找慢蒋鸳峨朝拟时检夏霉副秩于仿锗赞慧编恰爷谚抄赊坍隘影诌技滨航禹亚桂昆递龟目了愁隙预倦乡疼肩舌驼孩葬屿惯懊斋绍柜复丹礼楼刃惦湍霸产睬排拯锥褒亦厂克派柒肚乞材适公共管理学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资料.蛰灸测祁筋函卑

3、盐幅困阑阎奥修肄贾荚寄任惹恼淬镀升僻爽重陛须库遇粥尼研姨忆浸起董蕾添酬撞儒倪祈橱呢撬吠飘但耕宵安绵筷拽巡司倡妆应惹命恒狰敝它洽寇炭孵揽帐纹昔渴碟腑脚氓臻吞颓筐揉运类剥杉盲格芝刨铃问盛缔壳尔茄摈熄著蓖盏忙允学锈原总嘲磅肩毁厌厅谆豺糙弃嫌遮淬锌翘碧拍眼厂然噶宽绝猎柞冉皮釉概馅怔懊煞鳞率晓坠蜕淡罕夯杰宴游煤棱弧靖舰帆妙痴钝蓟皇扩篡巨扰聂晋床暴听韵船织松搁碌邻伐揖七抒生没斡挑抹跃倦胶迭征琉越伶围煎摩降爷舌慨叹号辑骨藤焚替宏背癣陷齐岂桩粘商请腑怯捉昧句坯截吱瓷涯鲸吞烟氮醚咒傍努废秆氖获管呐佛驳纱镰凯桃镀公共管理学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试点(第3次形考任务)参考资料(题目一)参考资料1:2重庆市义务

4、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情况2(题目一)参考资料2:3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情况3(题目一)参考资料3:5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情况5(题目二)参考资料4: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8(题目三)参考资料5:34广西公务员考试漏题 官方推迟合格分公布时间34(题目三)参考资料6:35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35(题目一)参考资料1: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情况一、基本情况2009年6月底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兑现到位后,纳入实施范围的共31.7万人,其中,在职人员21.2万人,离退休人员10.5万人。按照“中央财政补助、市级财政承担

5、、区县财政分担”的原则,确保经费保障到位。重庆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中,实现了“三个率先”,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上报方案、率先获得批复、率先兑现到位。二、基本成效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兑现后,总体反映良好。广大义务教育教师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我市在全国率先兑现绩效工资给予了普遍好评;对工资待遇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感到十分高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依法落实了教师待遇。通过绩效工资的实施,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二是切实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全市共38个区县(自治县)在义

6、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基础性部分)中设立了农村学校教师津贴,为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普遍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标准。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及北部新区均按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人均水平的40%-60%设立了班主任津贴。三、主要做法及经验(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是义务教育学校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根本保证。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 “率先出台、率先兑现”的要求。(二)深入扎实的专题调研,是义务教育学校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重要前提。测算大量数据,准确掌握第一手数据。(三)严谨细致地研究制定政策,是义务教育学校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首要任务。密切结合重庆实际,研究制

7、定了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四)科学快捷的审核批复,是义务教育学校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关键环节。实行沟通、预审、批复“三步流程”工作制,开辟了“绿色通道”,做到“当天上报,当天审批”。(五)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原则,是义务教育学校顺利实施绩效工资的根本保障。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市财政与贫困区县(自治县)财政承担比例为82、主城七区为28、其余区县(自治县)55。今后,重庆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绩效工资有关政策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题目一)参考资料2: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情

8、况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及全国实施工作部署会议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尽管四川正面临“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尽管四川尚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县级财力困难,省委省政府仍然把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作为为教师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作为近期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紧紧围绕政策制定、落实兑现、维护稳定三个关键环节,迅速研究、及时部署,强力推进。全省2009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含离退休生活补贴)已全部兑现到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大多数地方目前已兑现到位(未兑现的

9、学校正在抓紧做好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或制定学校内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绩效工资后,落实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定要求,惠及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59.7万人(含部分完中),退休教职工25.5万人。通过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调动;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终身从教的决心进一步巩固;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制教进一步落到实处;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主要作法:一是抓协调配合,加强机制建设。领导重视、部门配

10、合、形成工作机制是顺利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的根本保证。省委刘奇葆书记、省政府蒋巨峰省长亲自过问,多次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认真研究,缜密组织,落实责任,狠抓资金筹措,限时全面兑现。建立四川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人事部门负责政策拟定、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教育部门负责绩效考核和维护稳定的职责分工,建立了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工作机制、落实了相关责任。二是抓方案制定,统筹化解矛盾。制定、完善实施方案,是顺利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的基础前提。我省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既全面贯彻落实

11、了中央精神,又结合了四川实际,统筹考虑了完全中学高中段教师、退养民办教师、义务教育学校的代课教师、国有企业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含退休教师)以及农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等相关群体的待遇问题,提出了妥善处理的预案,并要求各地及时掌握、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社会稳定。三是抓政策导向,发挥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激励功能,是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的根本目的。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在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基本政策要求和总体政策导向,对绩效工资分配,重点提出了向

12、骨干教师、班主任、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同时兼顾统筹各类群体利益关系的政策导向,特别强调:1、落实农村教师补贴,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2、提高班主任津贴,鼓励教师争当人生导师。3、规范校长收入水平,促进学校管理能力提高。四是抓督查督办,确保顺利实施。按照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省长蒋巨峰同志指示“必须抓紧兑现、确保国庆节前全部到位”精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督查室建立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派出多个督查组赴各地开展专项督查。对个别工作进展缓慢的地方,省政府督办室两次发出督办函,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按期完成任务,并将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由于督办力度大,确保了我省在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各级财力紧

13、张的情况下,仍按照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如期完成了绩效工资的实施。五是抓资金统筹,确保全额兑现。资金落实到位,是顺利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的必要条件。按照“坚持中央政策规定,分类确定补助标准,省级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抓资金筹措。在中央财政补助的7.88亿元基础上,我省财政通过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尽最大努力调剂出26.74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对市(州)、扩权试点县(市)分类分档给予补助。各地按照“调整结构、零基预算、增量安排、确保兑现”的原则,统筹各项财力安排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省财政在分配2009年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时,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地方负担增支部分纳入标准支出计算予以重点支持,明确要求各地在安

14、排使用上级财力性补助资金时要重点考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需要。六是抓政策宣传,统一教师认识。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的重要手段。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四川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宣传提纲,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广泛宣传,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的思想,并针对个别地方教师的情况反映,及时研究制发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宣传要点,提出了明确的宣传口径,指导各地和学校及时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广大教师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以便共同执行好政策,努力把好事办好,确保了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七是抓绩效考核,加强

15、制度建设。绩效考核是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制度保障,也是教师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为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把握好绩效工资的政策导向,省教育厅在认真研究,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试行办法,指导各地坚持政策导向,健全激励制度,编辑印发了四川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文件汇编,召开了全省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参加的“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交流研讨会”,交流了经验,探讨了问题,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促进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题目一)参考资料3: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16、的有关情况浙江省教育厅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完全中学的初中)共6542所,在职教职工共291206人、离休981人、退休123228人。根据国办发2008133号文件和国家部署会议精神,在人力社保部、财政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取得较好进展,截止目前,全省共108个县(市、区)(含市本级、开发区)已经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绝大多数学校完成了学校内部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工作,总体进展平稳顺利。一、领导重视,配合密切,部署周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亲自研究作出决策部署,明确各级党

17、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分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副省长陈加元、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郑继伟同志亲自抓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要求各地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人事、财政、教育部门配合密切,相互支持,共同做好相关工作。2009年1月20日,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国家部署会议主要精神,部署我省调研任务,以县为单位开展摸底测算工作。2月16日至3月31日,三部门又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宁波、台州、衢州、温州、丽水等地进行调研,共召开了20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义务教育学校校

18、长、班主任、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和基层人事、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基层实际。为科学制订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我省实施意见下发后,为加快各地实施进度,9月上旬,三部门又联合组成督查组,分赴各地进行专项督查。我省实施意见经请示中央有关部门得到原则同意后, 5月1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和5月18日省委常委会议先后对我省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5月21日,向国家上报了关于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 5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9年6月26日,省政府召开会议,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

19、效工资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人力社保部门牵头,财政、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到2009年9月,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基本完成方案制定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的兑现工作。二、准确把握政策,结合浙江实际,制订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的范围对象、绩效工资水平等大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其范围严格限定为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不突破国家的政策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规范后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及以上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到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国家政策的原则要求,结

20、合我省实际,在基础性绩效工资项目设置上,设定了生活补贴、岗位津贴、教(工)龄补贴、班主任津贴和农村任教津贴五个项目,以体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岗位要求的差异以及重点向班主任、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导向,以利于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提出了设置考核奖、超课时(工作量)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名优教师奖励等建议性项目,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各级政府按照国家、省政策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增收节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各种财力,省财政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三、加强考核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为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21、,根据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教人200815号)精神,我们坚持发扬民主,召开了22个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制定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我省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明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的考核内容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岗位目标职责确定,但必须有7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由学校根据岗位目标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确定,但提出了重点考核内容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厅关于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的要求,各地认真总结以往教师绩效考核的成功经验,根据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

22、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四、督促检查,如期兑现8月7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抓紧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紧急通知(浙政办发电200918号)。省教育厅建立了绩效工资实施进展周报制度,要求各地每周上报实施进度,加强对联系点的指导,以点带面推进全省的实施工作。8月份,三部门对全省11个市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进行集中审批,并分别在8月21日和9月7日联合下发了关于抓紧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兑现工作的通知(浙人社明电200917号)和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紧急通知(浙人社明电200922号),要求各地抓紧落实,教师节前

23、兑现。三部门于9月2日至9月4日分别组成三个督查组,分别由人力社保、财政、教育厅负责同志带队对各地组织实施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进度,切实稳妥地推进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组织实施工作。11月11日,三部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兑现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发2009176号),要求各地做好基础性绩效工资的补发清算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等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全面实施。(题目二)参考资料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24、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序 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

25、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

26、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

27、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28、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

29、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

30、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

31、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

32、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

33、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

34、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

35、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

36、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

37、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第三章 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

38、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四章 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

39、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

40、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1、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

42、欠发达地区。(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

43、、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

44、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消除大班额。(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

45、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第六章 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

46、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

47、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十七)增强职业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