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浅谈几点做法。一、让学生重视对课题的理解课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题题眼,根据课文题眼理解课文,如此,自学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飞夺泸定桥的课题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学生抓住“飞夺”一词,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的内容,就能理解“飞”、“夺”各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飞夺”,怎样去“飞夺”,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
2、只要理解了课题中的“珍贵”,那这一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二、从课文的中心句入手课文中往往有一个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也就是中心句,抓住中心句也是一种自学的好方法。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先找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个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去阅读课文,层层剖析,理解课文,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根据“阅读提示”内容展开自学每篇阅读课文都有“阅读提示”,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学。例如,教学雨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面对这些突然发生的事情,运苹果的姑娘心情是怎样的?事
3、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课文,自主合作,展开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基本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四、通过找出文章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要让学生弄清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自学捞铁牛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认真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了“六要素”,也就基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达到了自学课文的目的。五、看图、画图学习课文看图学文和有教学挂图的课文,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如中国石、山沟里的孩子等课文,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最后对照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学
4、生阅读课文后,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画图。如,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记金华双龙洞时,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线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自学理解课文的过程。六、自学时要“动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可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点出不明白的词语,圈出不懂的地方,划出与中心有关的词、句、段。例如,自学炮手这篇课文,可以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词、句、段,着重进行自学理解。这样,也就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炮手在不同时间的心理变化和出现这些心理变化的原因。七、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5、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
6、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地扎了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我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生通过平时教学中长期的训练,能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