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莉 刘金地一、我国公安交通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现状随着车辆和驾驶人数量的增加,交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警的执法水平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息息相关,这样一种现实需求推动了交通管理专业的建设。从上个世纪八十年我国公安院校陆续开设交通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交通警察,然而受制于“大警种小专业”的局限,在专业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性专业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和调整,开设的课程大致包括交通法规、交通秩序管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交通事故现场勘察和处理、交通工程、交通控制、汽
2、车构造等课程。1.课程设置缺乏类目化这些课程只是在总体上涵盖了交警的各岗位,并未对执法环节进行类目化的细化。比如车辆和驾驶人管理这门课,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多个科目,包括机动车登记、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又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课程,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课程,包括指挥与疏导、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课程的进一步分解和类目化,使课程的设置更加专业、更加精细。2.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性虽然每年都会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但大多只是增加或减少一至两门课程,或者调整课时的比例,只做微调,大致每年开设的课程变化都不大,显然课程的设置没有联系当前公安工作的阶段性重点,缺乏时代性。比如说
3、在2018年以前交通管理的侧重点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增加车辆的安全管理、驾驶人教育管理、违法行为处罚和交通事故预防等课程比重,在2018年以后交通管理侧重点在解决城市道路的拥堵,在课程设置时应该相应增加交通工程、交通控制、交通信息化、交警指挥疏导等课程的比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的交通理念面临深刻的变革,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的生态文明时代巳经到来。应相应增加行人管理,非机动车管理等相应课程;以此来推进课程的设置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紧密连接。(二)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课程内容的陈旧或是新颖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质量。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在:1.课程内容的体例变化不大交
4、通管理阶段性特点不同,管理的侧重点和力度也会随之变化。课程内容也应与交通管理工作的新的态势紧密相连,然而,课程内容结构和具体内容并未完全按照交通管理工作的曲线进行适时调整和变化,有些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新信息并未在课程内容中加以体现,造成了教学和實战的脱节。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各科目之间未突出侧重点各课程的内容之间容易交叉,且在上课前未做到集体备课,规避课程内容交叉的问题,导致同一内容在不同课程中均有介绍,没有突出课程的重难点。比如交通法规是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交通管理学生掌握专业课必须具备法律知识的必备课程,涵盖了交警业务的所有法律法规,主要是对法律法规的解读和具体适用,机动车登记是其中一项必
5、须介绍的法律法规,如果在车辆和驾驶人管理这门课中,也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两门课程不区分侧重点,不区分界限,势必造成同一内容在多门课程中反复介绍。(三)教材缺乏实用性目前学院所用的教材既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组织编写和出版也有学院老师自编教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组织编写的教材理论性较强,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但实战性的内容偏少,且修订的时间较长,有些教材的内容修订跟不上部令的修改节奏,导致教材内容不能作为教学的支撑。自编教材可以实时修改,能够紧跟法律法规的变化,紧跟实战的要求,但由于老师一个人的力量编写教材,在理论高度和体例结构上还有一定欠缺。(四)实践教学缺乏实战性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的学时分配一直都
6、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学院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人力、场所、设备的投入,但与实践性教学的标准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性教学包括校内实践性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校内实践性教学由于受制于场地、人员、设备的限制,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次数、内容和效果均与预期有所差距,并未能将实战性与教学紧密结合;校外实践性教学受制于学生自身安全、车辆安排、人数过多等因素,在上课期间很少参与交通管理工作的观摩、实训;院校大多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在第五、六学期集中安排到各交警支队、大队、中队实习实训,学院的校内课程已经结束,没有形成学习一实训一学习的良性循环的状态。二、公安类交通管理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内容(一)依托“
7、双技能”推动“双证”资格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培养是将要从事交通警察岗位的学生,教学改革的内容既要考虑学生在校受教育程度的学位证书,也要考虑未来岗位所需技能的执法资格证书。教学内容的设置突出体现在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技能方面,在理论技能方面侧重于基础模块教学、专业基础模块教学、专业课模块教学。在实际应用技能方面要加大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投人,一是要增加实训课程的占比;二是充分依托实习实训点的优势,分阶段分岗位集中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训;三是将日常课堂延伸到交通警察的各个岗位,利用观摩现场执法来分解知识点。理论教授和技能学习应用使得在校学生能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并通过获得“双证”资格来检验教学质量优劣。(二
8、)依托“专业个性化”推动“双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工作的主要去向是一线执勤执法的交通警察,以实战为导向,侧重于执勤执法岗位技能的培训是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交通警察执勤执法的岗位主要有路面岗、车管岗、事故岗、违法处理岗等,这些岗位所需技能包括熟悉并运用基本法律法规能力、交通管理专业化知识运用能力(交通事故现场勘察、车辆查验、驾驶技能考核、交通组织、交通工程、指挥调度、违法行为查处等)、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调试能力、身体素质能力等,这些赋有交警特色的技能驱动了专业改革的方向,以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加强课程科目及内容的改革和建设,使得课程与执勤执法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9、全面覆盖,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和实训,可以达到既具备理论素养,又具备执勤执法的岗位执法的素质。(三)依托“双向师资”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程师,教师队伍理念、素质、技能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师资队伍包含两个方面,即在校师资培养和实习实训带教教官培养。三、交通管理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路径(一)加快教师队伍的培养1.教师理论和实战化水平的提高教师理论和实战化水平的提高,一是,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在学历晋升的过程中,理论水平也不断提高。二是,提高科研能力。学院既要将科研作为考核指标也要通过激励措施鼓
10、励教师参与科研,完成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需要扎实理论功底和实战操作能力,从一定程度来说,科研推动了深入学习的能力的提高,用科研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提高实战能力。教师阶段性或集中式参与实战工作应作为一项制度予以常态化,通过实战化的锻炼,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去反思实战的难点、重点、不足及其解决办法,提高为基层执法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2.聘用实战教官集全国或全省实战部门的智慧优势,聘用在实战工作中有突出业绩的交警成为学院的教官,一方面教官在学院集中授课,也可以集中精力将他的工作心得和方法進行总结,另一方面拓宽了学院教师的授课内容,将路面的交通管理执勤执法搬到教室,让学生更能够近
11、距离接触公安工作。(二)加大专业教材的建设教材是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的重要蓝本,科学、专业的教材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务实的参考文献,专业教材的建设尤为重要。教材的编写要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以实战引领、实战需求作为教材体例编写的导向,既要有基础理论的教材,也要有实战实训的教材,分门别类,分开编写。对理论性较强的教材的内容不易变动,而实战实训的教材内容基于法律法规的变化、基于政策的变化、基于交通管理趋势的变化等因素而变化,实战实训的教材采用活页教材,可以灵活增减、变化,不受制于出版发行的限制。通过两种类型教材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教材对学生学习的优势。(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行业办学
12、和培养的学生去向是公安机关的办学优势,使得各级公安机关对学生实习实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具体建设和合作的细节方面,还需本着教育的规律,实战检验等原则进行。一是,带教教官选拔方面。带教教官是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岗位的第一位老师,公安机关的带教教官对政治纪律要求更为严格,以“忠诚、担当、能战、善战、会做、会教”的标准选拔带教教官;二是,实习实训大纲编写方面。要按照岗位培养的需求来科学合理的编写大纲,充分实现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编写时,要充分听取带教教官的意见,使得大纲真实反映实训的过程,真正能够指导实训有序开展。三是,考核标准。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既检验学生学的程度,又检验带教教官教的质量,实训考核标准要与实训大纲紧密结合,主要考核学生法律适用和实际执勤执法的操作能力,对不同的考核项目制定考核标准,学生考核成绩纳入在校学习的总成绩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