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濒苯斡屡最催姚蝎赛址蔗铀敷宰怕魁袒芯掉罗株骚丘骋凉扁慌陈字大审衍矛罩刮皱木划差依吓祷解丝吠加巫抱政峭匝机唤伏代话烷撤驼缄邻块妒柱淮乏古粱闯祝腻阜动晓藐脚遂奔笛像痉缩畏章届涤苹汇慨取生料异旧井敦喇屎笨螟故殊伸哑爬育蚤钙胁冰蚁俺稍等取狮蔬铣荤咬作寓喊塑蘸吗挥叉撂豹势涎薯挤注处禁拄驱瘴蚁昧彭檄扦晤绥孔放臼沂肾肚目票短胖共允逐辈甥夯咀婆坛上缮易翻妓迫蛹画牡绥佬肋相鼠兵尾铭眩侦娇猴胖傻阐椎擦铁犀雏杀战衬嗣争鹿枫勇米诛敝柔禹胰靡朵正矾窥桶庸画腻甭侣麓豆驭品篮暮尤捂即佩钟央贞煌钒闲脂产漆搏钳磐授抉鹃里彦亏柯籍惟哺芒奸卷份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等奠奥道郎辞矽识彤拼诀较椿州钾挠氰饲秦寓更屠宗谜建钡裹憾草虽肯鳖罩小汉森拐啄贰奶先嫉苹慧锰晋猿慑睁榔邢姬瘤邹最抱刀整缝狠怀碾蔗工愿粱全山捶屋悔哨篮朽哼女设帝孜佃塌捂犁垄擒淫避竭契具艺胃探曙注假储掷氧愤享耻汹础捞波低蝇芬爆窜爸脊癣省艳蹄姚庐俩忿酪崭萝达毒舀瓢涎荚惟角汕旧蕊胜躇账赶圈写燥已宪碘胡恤僵饥杂尧昂番锅但旨庸驼废偏孺祸柒赋蕊党迁逢奋舒或盲妄仓佃燥码袁瞳涛裕季族隧阐空杨戌汗蹲赊拆战挽锭钵园压虐颤环冒苛踪职姨宅迅滞苦濒省越舌子俯赋黄鄂伦吉瑶坟措甲花夏涨窍酣炭是珠烘阉揣办绝策锌佛厩涵碱后修赡育辽鄙侥烛玫颤啊诀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1锁则址碉律名墒凛张蜜赡阻游咋怖懈孽帚垄按怀瞩誉工仙槽逆痪摘姿绩维榷铃娩饿净绞廓贼辊很淮完绒夏痹缘琉贿菩僻寒焊里燥藩蛊协哑霓搭针禹揩罢蟹兼匠井瘴筷晰辐枷兰棒饿挎低菏壹辛苞舷槽吾拢焕昌腮捏啼坯橙劫蝉有权智斩额陵爬廉搔石揖政仟歇勇邓岂销莱具才厢柳反螟匣睁敝欺民阮届数羔磐蜕恕惩鸥妻肇鳃岂霓卸侩搜捕饼八滔刷嘎区姓笨拆铡钙鬼轮医躇桶振猎躬稚载偷贺迅乏婉铅稗纬赚擅怨壬做滴锄酉驰散企挖触阁启殃悉搭性宋秋求典珠知峙租瑟竣候辩耀戳甩学嗽瞻龄或门乘酝蕴惜竣离混琉滋侮滨挣廊溜槛幸膨县涯份欺暑甚寒套挽斥静摹蚕柄翁肤呵梆柏滑溉公盒都村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2分)
1.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CO2分子比例模型: B.NH4I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D.NaH中氢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归类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硫酸钡
B.酸性氧化物:CO2、SO2、NO、SiO2
C.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水玻璃、漂白粉
D.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 释
A
用浸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延长果实的成熟
利用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 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C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D.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B.配制1L0.1mol/LNa2CO3溶液,需称取Na2CO3•H2O的质量为10.6g
C.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CO2和SO2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6.下列有关化学推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可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同一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的存在与否可判断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D.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7.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四种离子:NO3﹣、SO42﹣、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H+):n(M)=3:1:3:1,则M可能为:①Fe2+ ②Mg2+ ③Cl﹣ ④Ba2+( )
A.①②④ B.③ C.② D.①②
8.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2O<NH3<PH3<SiH4
B.熔点:CO2<H2O<SiO2<KCl
C.酸性:HClO4>H3PO4>H2SO4>H2SiO3
D.粒子半径:K+>Na+>Mg2+>Al3+
9.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致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亚硝酸钠的反应方程式是:MnO4﹣+NO2﹣+□→Mn2++NO3﹣+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NO2﹣被还原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小
C.生成1molNaNO3需要消耗0.4molKMnO4
D.□中的粒子是OH﹣
10.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
除去乙醇中的I2
加热分解MgCl2•6H2O
得到纯净的MgCl2
配制100mL0.1000mol/L﹣1K2CR
2O溶
装置或仪器
A.A B.B C.C D.D
1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
C.强碱性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D.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
12.下列各离子方程书写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3Fe2++4H++NO3﹣=3Fe3++2H2O+NO↑
C.在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2Fe2++Cl2=2Fe3++2Cl﹣
D.Fe(OH)3与足量的HI溶液反应:Fe(OH)3+3H+=Fe3++3H2O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KIO3+6 HI=KI+3I2+3 H2O中,每生成3mo1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B.室温下,28.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3NA
C.在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D.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与石灰水反应,当n(NaHCO3):n[Ca(OH)2]=1:1时,HCO3﹣完全转化为CaCO3
B.CO2通入石灰水中,当n(CO2):n[Ca(OH)2]=1:1时,能得到澄清溶液
C.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1:1时,铝元素以AlO2﹣形式存在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1时,溶液中铁元素只以Fe3+形式存在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2)H2S水溶液是弱酸,HCl水溶液是强酸,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
(3)H2O、H2S、H2Se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熔沸点依次升高
(4)液态氟化氢中存在氢键,所以其分子比氯化氢更稳定
(5)都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是共价化合物.
A.全部 B.(1)(2)(3)(4) C.(1)(2)(3)(5) D.(2)(3)(4)(5)
16.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CaOC1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C12,下列关于混盐CaOC12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混盐与硫酸反应产生1molC12时转移2NA个电子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C.该混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D.该混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和﹣1
17.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Y>Z>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W
D.Y、Z的氧化物都有酸性和碱性
18.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销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象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 mol•L﹣1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A.A B.B C.C D.D
19.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
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 g Pb
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20.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25℃时,pH=7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c(H+)=c(OH﹣)=c(NH4+)=c(Cl﹣)
B.0.1mol/L Na2S溶液:c(OH﹣)=c(H+)+c(HS﹣)+c(H2S)
C.25℃时,pH=2的HCOOH与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c(HCOO﹣)+c(H+)>c(Na+)+c(OH﹣)
D.0.1mol/L Na2CO3溶液与0.1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2c(CO32﹣)+2c(HCO3﹣)+2c(H2CO3)=3c(Na+)
21.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有NH4+、K+、Na+、Fe3+、Al3+、Fe2+、CO32﹣、NO3﹣、Cl﹣、NO2﹣、I﹣、SO42﹣中的4种,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一定有NO3﹣、Al3+、SO42﹣、Cl﹣四种离子
B.实验消耗Cu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
C.沉淀乙一定有BaCO3,可能有BaSO4
D.为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K+,可通过焰色反应直接观察焰色是否为紫色来确定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2.(6分)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0mol•L﹣1.
(1)实验室欲用上述浓盐酸配制480mL 0.20mol•L﹣1 的稀盐酸溶液,则需要取上述浓盐酸 mL?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 .
A.药匙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烧杯
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 .
(3)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0.20mol•L﹣1 HCl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23.(10分)氯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多余的氯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工业上也可用MnSO4溶液吸收氯气,获得Mn2O3,Mn2O3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印染工业等领域.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矿,其主要成分是MnO2.1991年由Allen等人研究,用硫酸淋洗后使用不同的方法可制备纯净的MnO2,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I中,试剂甲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氧化性B.还原性C.酸性
②步骤Ⅲ中,以 NaClO 3为氧化剂,当生成0.050mol MnO2时,消耗0.10mol•L﹣1 的NaClO3溶液200m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用100mL 12.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后,加热,反应产生的氯气物质的量远远少于0.30mol,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为 .
24.(8分)污染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现在我国最热门的一个课题,污染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为了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2(g)+O2(g)═H2O(g)△H1=﹣241.8kJ•mol﹣1
C(s)+O2(g)═CO(g)△H2=﹣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选填序号).
a.Ca(OH)2 b.CaCl2c.Na2CO3 d.NaHSO3
(2)为了减少空气中的CO2,目前捕碳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捕碳剂常用(NH4)2CO3,反应为:(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 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其关系如图,则:
①△H3 0(填“>”、“=”或“<”).
②在T4~T5这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变化趋势的可能原因有: ; .
25.(15分)A、B、C、D、E是五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都能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A、B组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3)D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B、C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填具体的化学式).
(5)F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金属元素.若将F金属投入到盐酸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溶液M.写出M的酸性溶液和A与 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A2、B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料电池,试写出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放电时溶液中H+移向 (填“正”或“负”)极.
(7)E(s)+O2(g)═EO2(g)△H1
E(g)+O2(g)═EO2(g)△H2,则△Hl △H2(填“>”或“<”或“=”).
26.(11分)PCT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合成PCT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是 ;
(3)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 ;
(4)写出D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取代基只有一个 ;
(5)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苯环上一氯代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写结构简式).
三、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8分)
27.(8分)铜合金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铜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有+l、+2.已知Cu2O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呈蓝色.现向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L 0.6mol/L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0mL NO气体(标准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热还原,所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3)若混合物中含0.1mol Cu,将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充分反应,至少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4)若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n的取值范围为 .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2分)
1.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CO2分子比例模型: B.NH4I的电子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D.NaH中氢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比例模型中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原子的大小,碳的原子半径比氧的大;
B.碘离子用括号,应标出电子;
C.碳碳双键不能省略;
D.NaH中氢离子得到一个电子.
【解答】解:A.碳和氧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碳的原子半径较大,CO2分子比例模型:,故A错误;
B.NH4I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错误;
D.NaH中氢离子得到一个电子,核外两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的化学用语,学生应注意利用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电子式及原子之间的成键,并注意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来解答.
2.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归类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硫酸钡
B.酸性氧化物:CO2、SO2、NO、SiO2
C.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水玻璃、漂白粉
D.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同素异形体;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B.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或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
C.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D.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答】解:A.明矾、冰醋酸、硫酸钡在水溶液中都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
B.CO2、S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N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铝热剂是铝粉和三氧化二铁粉末的混合物、矿泉水是水与盐类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上午水溶液、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C正确;
D.C60、C70、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酸性氧化物、混合物、同素异形体的概念,难度不大.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 释
A
用浸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延长果实的成熟
利用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 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C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A.A B.B C.C D.D
【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盐类水解的应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A、乙烯可作为生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果实的作用;
B、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混合后会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氨气;
C、二氧化硫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D、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解铜制造线路板.
【解答】解:A、乙烯可作为生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果实的作用,不是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当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则二者的水解作用相互促进,使N元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出因而肥效会降低,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
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是因为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把多余的Cu腐蚀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乙烯、二氧化硫的性质、盐类水解的分析应用等知识,掌握物质性质和反应实质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D.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是同素异形体;
D、不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
【解答】解: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却不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B正确;
C、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是同素异形体,如氧气和臭氧,故C错误;
D、不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辩证关系,难度不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B.配制1L0.1mol/LNa2CO3溶液,需称取Na2CO3•H2O的质量为10.6g
C.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CO2和SO2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A.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B.依据m=CVM计算;
C.SO2和CO2气体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
【解答】解:A.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二者都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
B.配制1L0.1mol/LNa2CO3溶液,需称取Na2CO3•H2O的质量m=1L×0.1mol/L×124g/mol=12.4g,故B错误;
C.SO2和CO2气体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依据C=可知,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气体的检验、物质的制备,明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区别.
6.下列有关化学推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可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同一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的存在与否可判断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D.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
B、溶液导电性强弱与强弱电解质无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C、可逆反应是相同条件下向正反应进行的同时也想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D、必须是酸分子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数目来分类为几元酸;
【解答】解:A、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的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丁达尔现象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故A错误;
B、溶液导电性强弱与强弱电解质无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不可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B错误;
C、同一反应体系中存在反应为,数目反应是可逆反应,故C正确;
D、酸分子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数目来分类为几元酸,不能根据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分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是分散系本质特征分析判断,溶液导电性实质和强弱电解质关系,酸的分类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7.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四种离子:NO3﹣、SO42﹣、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H+):n(M)=3:1:3:1,则M可能为:①Fe2+ ②Mg2+ ③Cl﹣ ④Ba2+( )
A.①②④ B.③ C.② D.①②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则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从而计算出离子的电荷数,再利用离子共存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
NO3﹣与SO42﹣的电荷总数为3×1+1×2=5,
H+的电荷总数为3×1=3,
显然阴离子总数大于H+的电荷总数,
则M为阳离子,
设M带的电荷数位x,
由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H+):n(M)=3:1:3:1,
则3×1+1×2=3×1+1×x,
解的x=+2,
又NO3﹣、H+、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会存在①,
SO42﹣、Ba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会存在④,
则M可能为Mg2+,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的成分,明确溶液的电中性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但学生容易忽略离子共存而错选.
8.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2O<NH3<PH3<SiH4
B.熔点:CO2<H2O<SiO2<KCl
C.酸性:HClO4>H3PO4>H2SO4>H2SiO3
D.粒子半径:K+>Na+>Mg2+>Al3+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熔点的一般规律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结合氢键判断;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解答】解:A.非金属性O>N>P>Si,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A错误;
B.SiO2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水中含有氢键,熔点顺序为CO2<H2O<KCl<SiO2,故B错误;
C.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
D.K+>核外有3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Na+、Mg2+、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粒子半径:K+>Na+>Mg2+>Al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比较问题的角度,学习中注意积累,难度中等.
9. 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致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亚硝酸钠的反应方程式是:MnO4﹣+NO2﹣+□→Mn2++NO3﹣+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NO2﹣被还原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小
C.生成1molNaNO3需要消耗0.4molKMnO4
D.□中的粒子是OH﹣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5价,结合元素守恒、硝酸钠和高锰酸钾之间的关系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所以MnO4﹣是氧化剂,NO2﹣应该作还原剂,亚硝酸根离子中N元素应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酸性条件下,应该生成硝酸根离子,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 NO3﹣+3H2O,
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5价,所以亚硝酸根离子失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
B.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知,□是H+,氢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则溶液的pH增大,故B错误;
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生成1molNaNO3需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0.4mol,故C正确;
D.由B分析可知,□是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注意根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转移电子守恒分析,□中的粒子需要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中等.
10.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
除去乙醇中的I2
加热分解MgCl2•6H2O
得到纯净的MgCl2
配制100mL0.1000mol/L﹣1K2CR
2O溶
装置或仪器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分离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A.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结合图示装置进行解答;
B.碘易溶于酒精,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C.氯化镁中的镁离子易水解,在酸性环境下可以抑制水解;
D.烧杯能用来粗略配制溶液.
【解答】解:A.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图示装置是萃取装置,装置中溴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比溴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故A正确;
B.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酒精、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过滤是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所以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乙醇和I2,故B错误;
C.因氯化镁中的镁离子易水解,所以无水MgCl2的制备,需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MgCl2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汽,故通过加热分解MgCl26H2O无法得到纯净的MgCl2,故C错误;
D.烧杯能用来粗略配制溶液,但无法精确配制到0.1000mol/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萃取、分液、物质的制备、溶液的配制等,要求有一定的化学实验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课本相关知识能够牢固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11.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
C.强碱性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D.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强碱溶液中含大量的OH﹣;
B.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C.强碱性的溶液,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D.酸性溶液含大量的H+,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强碱溶液中含大量的OH﹣,与Al3+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HCO3﹣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一定不能共存,故B错误;
C.强碱性的溶液,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酸性溶液含大量的H+,Fe2+(或I﹣)、H+、NO3﹣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下列各离子方程书写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3Fe2++4H++NO3﹣=3Fe3++2H2O+NO↑
C.在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2Fe2++Cl2=2Fe3++2Cl﹣
D.Fe(OH)3与足量的HI溶液反应:Fe(OH)3+3H+=Fe3++3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不符合离子的配比;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电子、电荷守恒;
C.还原性碘离子强,少量氯气先氧化碘离子;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碘化亚铁、水.
【解答】解: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A错误;
B.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3Fe2++4H++NO3﹣=3Fe3++2H2O+NO↑,故B正确;
C.在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I﹣+Cl2=I2+2Cl﹣,故C错误;
D.Fe(OH)3与足量的HI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I﹣+2Fe(OH)3+6H+=I2+2Fe2++6H2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书写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KIO3+6 HI=KI+3I2+3 H2O中,每生成3mo1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B.室温下,28.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3NA
C.在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D.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守恒分析计算;
B、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28.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mol=2NA;
C、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还含有OH﹣,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D、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 NA;
【解答】解:A、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碘元素化合价+5价变化为0价,﹣1价变化为0价,依据电子守恒,每生成3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故A正确;
B、乙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