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顾悦梅摘 要:新时代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教育的重点。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内涵及其“德智体美劳”的五大价值体现,明确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六大“统一”的发展思路,从而可以真正实现新形势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小学教育体系”的目标。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实践及思考:G62 :A:1673-9132(2019)33-0054-03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33.0
2、48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意见,为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保驾护航。2017年,针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国家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必须要为文化发展服务。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尤为重要。目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问题引起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教育具有传承性,小学阶段更是打好基础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关
3、注焦点,一是对传统文化及其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缺乏正确清晰界定,二是对小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渗透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三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认识及有效渗透策略缺乏前瞻性,四是对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握的原则及路径认识不到位。新时代下,关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日渐增多,众多研究者纷纷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自己的见解。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界定及其新时代下的价值体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解释。广义的传统文化是指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使得人们知识体系得以丰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
4、,从而影响大家的价值观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狭义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为主导特征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植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当中,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同时必须根据形势要求,需要具备不断将新思想体系纳入文化体系中的能力。(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中的五大价值体现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只有这五个方面均衡发展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全的人
5、,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国教育历来也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智育教育往往是独领风骚,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则往往被选择性忽视。从长远来看,小的方面则不利于个人成长成才,大的方面则不利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乃至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德育”的价值“德育”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礼仪,诚信,和睦等内容为小学德育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积极引导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精神,并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应该成为小学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传
6、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道德情操等内容,都是小学道德文化教育的充足资源,通过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影响,可以实现对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2.“智育”的价值“智育”是授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教育。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阅读训练的小学生,其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专注力加强,学习效果和质量优于不阅读的学生。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了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对于生字的认知效率,了解了古代汉语诗词的写作方法,慢慢形成了爱阅读的习惯,这对提升小学生課堂教学中的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使学生的智商和学习能力
7、大幅提升。3.“体育”的价值“体育”是发展小学生的体力,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力的教育。在王京龙先生所著的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构架一书中,提出了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体育精神,以尚道德、讲诚信为特点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传统文化的系列结合。孔子的体育思想主张以“成人”教育为目的,整个的教育过程,既包括技能的教育训练,更包括了精神的培育。因而,孔子体育教育思想中对于精神道德的高度要求,无疑是开启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特色建设的大门。因此,小学体育课堂教育实践中要积极寻找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一是采取集体集合大动作练习实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个性;二是适当进行中国传统武术的简易
8、教学,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充分挖掘武术中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4.“美育”的价值“美育”是一种培养鉴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具备了崇高品德的学生,才会有外在的语言美和心地美表现。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美学相关教育,不仅仅可以体现美的本质,也可以体现教育的本质。如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熏陶,从而能够自动开启更多的美学感受。常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也会比一般学生更懂得如何处理,并显得更为冷静和淡定。5.“劳育”的
9、价值通常而言,一个不爱劳动的学生,也往往是智力不高的学生。一个强健的身体主要是锻炼得来的,是“劳”与“动”的结果。“劳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学校和家庭往往不重视和淡化。一个德行好的未来接班人,往往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性。对于社会而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劳育”的价值,侧重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培育劳动技能,挖掘其中的务本崇实的精神。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缺乏相关教材受到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学校领导及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会
10、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年度考核,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相关教材内容分散,没有系统性,同时课内外的教学衔接不到位,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很差,使得小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和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二)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尽管年纪不大,但往往热衷于国外的一些诸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比如中秋、清明节等等了解不多,且在生活中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不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让小学生逐步迷失方向,通过教育引导小学生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了解迫在眉睫。近年来,网络媒体电视台制作了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也起
11、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种过于碎片化、零散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不利于小学生的文化传承,导致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逐步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者的教师,他们言行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目前,大部分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要性缺乏了解,而且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专业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往往出现语文教师或思想品德教师,甚至于是历史地理教师来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无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二是缺乏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和专业资质认证教育培训,而且传统文化课程未能进入考
12、试大纲,课时较少,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者人数很少。(四)校园传统文化设施建设不被重视校园文化是对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的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文化,一草一木都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整个学校设计到建筑标语设计,都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起到对学校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些校园传统文化设施建设较少,重视程度不足,建设资金扶持较少,未能在校园中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五)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的中国传统文化评价机制不完善。一是对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的实施效果缺乏测评标准,几乎无法评价学习的效果。二是对教
13、师传统文化的备课及教学质量缺乏评估指标与监督机制,无法形成质量内容的保障。三是教育管理部门缺乏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与指导。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六大“统一”的发展思路(一)把握好“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与现行必修课程”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应该被设置为显性课程,放到正大光明的位置,给予专门的时间和课程设置,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中国古代哲学、爱国主义、伦理学、优良传统鉴赏等等都可以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以确保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侧重于课程整体性和渐进性。国家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一文中指出,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
14、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确定传统文化课程目标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材的选择,并与现行必修课程结合起来。课程教材方面,既可以选择统一的经典传统文化教材,也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及专业优势,编制适合的本地区和学校的教材。(二)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质量和效果。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体验,通过张贴名人的画像和代表作品,播放经典传统音乐和影
15、像,形象生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展开师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发言,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三)把握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统一强化传统文化活动课程意味着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学校需要举办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利用课件讨论,班级宣传栏布置以及班级课外娱乐活动,结合各种重阳节、清明节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比如举办经典书籍读书报告活动,组织学生鉴赏优美国画和书法,在各种活动中慢慢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绽放。同时特别注意的是,要积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多种方式,引起家长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并重视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四)把握好“互联网教学与教师培训提升”的统一互联网时代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識获取变得快捷有效,作为学校应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大平台,比如通过学校官网链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发布最新信息和进展,让互联网成为传统文化宣传和传承的主要平台之一。同时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担任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开展定向、定点培训等方式。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门已经有了相关传统文化教师资格考试认证,考核通过的教师可以获得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要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师的培训提升力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