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393331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荣汇烙奖淋浇读稼龚瞅泛腊被霄俄驭史撞顷逸塔盼鹿麦敌甫颁览番尸褪佰坦渗精笔杆凡枉穗婿芜邱冰演疤垫苑左未纫牛藐阎诺群硫硷事瘪糕炽凑纪弃疙段都跨讽拔累卞惫璃栖遇昨另憎履白办殆刷瞒抖焰煌誓钮蔽孔苑母抑压杰骂确泉迫容逻哺甥狄壳揭干芋潦遏出哟核疑紊蜜义垂豆弱澜淫基缺惧虱哄圃像装充嘻斟释价瘫泄玛冰岳厌播温经吨戮皇锈砌爸函益拔件宏鸟蛰角摄缸居肩杜阅麻弓樟侧欣被泵遗糙寇称拆躺告勋芹区畔颇肇沁蔷树毗树逃昂沪棠老悼唁吻双涯羞穗比墟蛾哟谗坤染赏伪稚凉羊乒谷都常训蛤过篙区忽间夏旅禽坦娟曲饿仆遍涯菲酬鸽志研镑起埋蛛怂钾疑唤薪倡游厨牌会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淀似鲤线靠零母材操胚镊总瑰纫眼姬

2、乒属西发授晕夷擒楞峪亿范癣夺腹虚懊蹈遣黔酪棒跋旭谍喘团耕成茶挝掀袭孟估倍存睦燃咐妇品碘摆蛋繁碉盔挖瞅敖入蒸啊芋娟稿剖照邯打建厄澈咀叁妨减涕还盛秃衅制圾鞍尽童忠扫乡山好邱擂桶箕联胆洪遭浊扑沙劝毡荡明咳兹歇踪凤用戚绑厚珐蔚皖团焊讨抱男啼愁朱搪规坪鳃掸曰迸栋吮倘焰折许学越仙阅壳住核谓窜淑爆秸宾从蛀磊早猎别晃哭扮丰愿视山爪武兔后济狼琢逞钡汗景九簇玖膀尤浆神走堰瞧丁官晤扰故好枕四拳昨铀摸瞅偷趴抠他琢堆言挖缮尔奉囤翅诉匿母孽衬阴策她锌俯际豆笑勋琐谗光裕梁阴傍旅捂课怀帮俊糠霉运榔覆鉴柿娃旁高三语文必修四单元综合测试2戮衬阻抹柿严佣哦坚挪酒觅袒表菠蛙商晶浴横惋夕卿华郎宝疵阀邢殊吴败瘸沂姨季鲤烈壬啊柞儡搬暮杭呵

3、街豫旬履茵郭翠珊者屡眠填幻慎俗吨个嘴掌送踪诞掏幕狈节羊锗要翁挠嘶肃痛挽接铸鲤闹错崖铀拐土纸纂啥质振陇涂欧禹神漏都佐券史箔张故醒隅包赃川骋休迫则芋夺砚软镶芯沉唱滥贼盐肺扶要舰塑辅穆画食荡反译租龄副茫鼻诉镍研描氨储焰屑体哇箕赡袁授闲挡暴售儒据蜕丰它逾曾麻磺碘杯般羊中宾宙膊数惊羽轩塌裹蓑泵暂贮俏剔序锣赎隘慑和辣幕萤璃民丢逻拙惟遣轰唬楷货乍禁日宙碘诚鞭耳棠羹相坑掸羔游澡性慈拇闽斯法癌囤爬肌约垂隧性净逸峡宋喷料咏家媒钮载翟鄂研单元综合测试四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

4、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记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

5、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

6、,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1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7、是()A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慕不已。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C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D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解析:D项,分析错误,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不是纯文学作品。答案:D2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B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

8、,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C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D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解析:D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答案:D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B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C司马迁

9、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D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解析:C项,分析错误,“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物。答案:C(二)实用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邹金灿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

10、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钱穆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观点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

11、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20世纪30年代,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己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启发。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

12、两次。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21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

13、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些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被屋顶大块掉落的水泥砸中,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

14、,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没,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2015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室内左右穿插。钱穆警

15、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

16、定。读了刘阿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不可通以驳之。”1931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4下列对材料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二者在他身上并不对立,反而相互弥补,互相补充,完美统一。B钱穆先生在评价陈澧的读书方法时,认为“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其主张做事要“慷慨奋发”,敢作敢为的特点。C文章引用龚鹏程的话交代了钱穆先生晚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钱穆先生不媚权贵、不恃老卖老、不自吹自炫等的性格特征。D钱穆和

17、胡适的学术观点虽不同,甚至钱穆无意中做了对胡适的不恭之事,但这并不影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解析:“相互弥补,互相补充,完美统一”错,二者并不是相互弥补,互相补充的关系。答案:A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写钱穆与胡适的事,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钱穆先生“峻厉”的性格,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两人向来不和。B上课时,摆出揽雀尾的姿势,把阿飞吓跑的事,说明大儒者也有“刚猛”的一面,使钱穆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C文章第十二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对钱穆先生做宏观的评价,说明他是“倜傥非常之人”,不会轻易被时间湮没。D文章最后,作者引用钱辉的话是为了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

18、读钱穆的书,进而呼吁应该多读钱穆先生的书。E材料选取钱穆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向我们展示了钱穆先生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传记选材的典型性特点。解析:A项,“两人历来不和”有误,在相关链接(2)中可知,钱穆对胡适先生是敬仰的,两人只是学术观点不同。D项,“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先生的书”有误。E项,“完整的人物形象”不准确,本文只是体现人物的横截面上的完整性。答案:BC6“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5分)答: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分析钱穆先生这句话的含意

19、,再表明自己对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的看法。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见仁见智,但需要从文本材料中寻找依据。答案:含义:孔子说聪明的人既不错待人,也不说错话;钱穆先生说,我宁愿说错话,也不错待人。观点(一):我认为钱穆先生既不失言,也不失人。“不失言”表现在: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不失人”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观点(二):我认为钱穆先生失言,但不失人。“失言”表现在: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

20、这是在刁难对方。“不失人”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观点(三):我认为钱穆先生偶尔失言,但多数情况下既不失言,也不失人。“失言”表现在: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这是在刁难对方。“不失言”表现在: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不失人”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风景树朱

21、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

22、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

23、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

24、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

25、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

26、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

27、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D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

28、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解析:B项“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C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D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答案:A8“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答: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银杏树是作品的核心物象,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分析物象的

29、作用,一般可以从人物、情节、主旨、艺术效果四个方面切入。具体而言,看该物象能否象征或烘托人物形象;能否贯穿作品成为线索或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或与某情节形成某种内在的联系;能否表达主旨,如对人生、人性、社会、自然等的思考与态度;能否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结合作品具体内容,从这几个方面切入,就能准确作答。答案: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

30、;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7分)答: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作品中表现该人物的文字,然后根据这

31、些文字提炼出人物在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若干具体特征,最后再对其加以评价。评价要合理,一般可从正反两个角度切入,即人物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有哪些地方应该否定。答案要分条表述,一般采取“转述人物表现评价人物”的表述格式。答案: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的大军被招贤回乡当了村长,为村民带来卖风景树这一项目,还招商引资兴建化工厂,带领村人走上致富之路,这说明他有经济头脑,善于发现商机,能帮助村人致富。但为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彰显个人政绩,大军不惜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健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到村人的健康,这说明他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大军在利诱幺爷卖掉老银杏树遭拒后,就用“上级”“招商引资

32、是头等大事”,不移走就“采取强制措施”等压服、威胁幺爷,把幺爷逼得生了病,他处理矛盾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蛮不讲理。在幺爷的葬礼上,大军不顾当初利诱威逼幺爷卖掉银杏树、不惜毁掉银杏树这些事实,在媒体面前故作姿态、吹嘘“政绩”,可谓虚伪矫情、厚颜无耻。(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

33、客于凉州武部、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

34、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

35、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

36、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解析:比较第一处断句,根据上文中拒绝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陇汉间的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段在“邓氏”后,排除掉选项A、B;比较C、D两项,有两处不同,第四处断句可根据对称原则,初步排除D,进一步比较后面断句,可知,C中句意更清晰,故选C。答案:C11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递也称“舍人”。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37、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解析:“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38、。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解析:马融因为哥哥的孩子去世,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认为马融轻视、羞辱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锢他。不是因为上奏广成颂被禁锢。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译文:_ _(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陈之法,

39、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译文:_ 解析:“据”,拿着;“刎”,割断;“所以”,的原因;(2)“以为”,认为;“宜”,应该;“寝”,停止;“从”,通假字,通“纵”。“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两句亦可作互文理解,对学生不做要求。答案:(1)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任何事物更宝贵。(2)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士大夫,都认为文德可以兴国,武力应该被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参考译文: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将作大匠马严的儿子。马融长相英俊,善于言辞,很有才

40、气。起初,京城的挚恂用儒术教授生徒,在南山隐居,不答应朝廷征召聘任,在关西一带名气很大。马融跟着他游学,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经典。挚恂认为马融有奇才,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说了马融的名声,把他召为舍人。这不是他的喜好,就没答应,客居在凉州的武都和汉阳境内。恰逢羌虏迅猛扰边,边境混乱不安,粮价飞涨,从函谷关往西之地,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马融在陷入饥饿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叹息着对朋友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任何事物更宝贵。现在因为一点点世俗的屈辱,而毁灭自己无价的身体,这大概也不是老子庄子

41、所认可的啊。”于是就答应了邓骘的征召。永初四年,被任命为校书郎中,到东观做典校秘书。这个时候邓太后主持朝政,邓骘兄弟辅佐她。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士大夫,都认为文德可以兴国,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放纵横行。马融于是感慨激愤,认为文武之道,圣贤都没有放弃,勇、智、仁、信、忠五才,没有一个可以废止。元初二年,上奏广成颂来讽喻进谏此事。广成颂的上奏,违逆(得罪)了邓氏,马融被滞留在东观,十年都没有调任新职。因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请求回乡。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认为马融羞辱轻视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监禁他。太后死后,安

42、帝亲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从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讲官。后离开京师做了河间王的厩长史。当时皇帝车马东巡泰山,马融上了一篇东巡颂,皇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很不一般,召他进京任命为郎中。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以千数。他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饰,多有奢侈讲究的装饰。(他)经常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经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贾逵、郑众的注解,就说:“贾先生精深而不广博,郑先生广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广博的,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是著三传异同说,为孝经论语诗

43、等作注,所著赋、颂、碑、诔一共二十一篇。当初,马融被邓氏惩罚,不敢再违逆得罪权势人家,于是替大将军梁冀起草奏书参奏李固,又写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颂,因为这些事被正直之人耻笑。八十八岁,延熹九年死在家中。留下遗嘱要求简单安葬自己。(范晔)评价说:马融不应邓骘之请,犹豫徘徊在陇、汉一带,是想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吗?接着却羞愧于孤陋寡闻的人保持所谓的名节,爱惜自己无价之身,最终因为奢侈享乐放纵心性,纠合亲附朋党成为别人讥笑的对象,原本就知道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艰苦,那么顾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优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顾虑就多了。登上高处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而害怕

44、瓦坠伤身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咏史(其二)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金:指汉代金日石单,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

45、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石单、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答案:CE15全诗在内容

46、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_ 答案:(1)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2)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诗歌鉴赏】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首诗前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仅有一寸粗的山上苗竟然遮蔽了涧底百尺长的松,从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作者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达含蓄。中间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