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任正云摘要:通过课程建设的定义、内涵、外延及其相关联要素的研究,对我国课程建设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该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明确了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课程;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G642 :A :1009-3044(2016)19-0111-03课程是知识的载体,是能力形成的着力点,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1 课程建设的定义课程是指教育内容的进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课程建设指的是
2、为了推进教学进程的实现所包含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质量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管理建设”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分量的总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综合性的建设,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2 课程建设的内涵、外延及其相关要素的关联探索和明确课程建设的内涵、外延及其相关要素的关联,是课程建设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师资队伍建设。它是课程建设的先导,主要内容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以及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育理论和思想素质等,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课程,首先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平、丰
3、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学技能、严谨治学的师资队伍。(2)教学内容和质量建设。它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也是衡量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标准,包括:教学思想的改革与建设,知识内容建设、教学水平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等内容的建设。(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它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结合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建设。(4)教学条件建设。它是课程建设重要保证,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设施、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条件的开放性、先进性、教学环境和
4、教学氛围等建设。(5)教学管理建设。它是课程建设的组织保证,包括:科学、规范、系统和配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档案资料和教学激励机制等内容的建设。3 我国国家层次课程建设的路径(近15年)我国从2003年起开始精品课程建设,先后经历了“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MOOC、微课 ”等过程,加上即将推出的“系列微课”,现在统一称之为“精品开放课程”,下面简单的介绍。3.1 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为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开展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开始于2003年,截止
5、2010年底,教育部组织建设了3909门国家精品课程,主要集中在985和211高校。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数量也达2万多门。精品课程建设出现,对当时各高校的课程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对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精品课程建设离当初的想法渐行渐远,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精品课程建设脱离教学实际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了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而应急建设的,没有充分考虑平台的服务性和实用性,一些精品开放课程成了学校的品牌装饰,与教学过程“脱节”。(2)建成的精品课程不少,但比较零乱,不成体系,名校、名师
6、和“大家”的作品少见。(3)建成精品课程资源不足,满足不了学习者的需求,后期维护跟不上,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严重滞后。(4)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正确,重申报轻可持续发展现象严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精品课程大多为立项而建,建设周期短,一次建设即告完毕,许多课程长期缺乏维护,资源内容陈旧,难以成为优质资源。因此,对已经建成的精品开放课程要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后续建设情况。只有持续改进课程资源,才能保证精品开放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才能减少“重申报轻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从而切实提高精品开放课程的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教高厅2012】2号发文强调: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7、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同时,从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3.2 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共享课除了要提供全部教学单元的录像外,突出基本资源共享。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由于专业性强,主要
8、的受众群体是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受众群体狭窄。3.3 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教师授课录像为展示内容的一种开放教育,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有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类和专业导论类两种类型,其中科学文化素养类推荐单位为部属院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导论类的推荐单位为本学科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 3.4 微课微课是指按照课程与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几个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全过程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
9、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4 我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材均参照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的浪潮的到来,受理论讲解力求体现“必须,够用为度”的影响,学校把人才培养的落脚点绑定在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先后申报学校IT 蓝领系列专业办学方向探索建设、IT 蓝领软件人才的素质培养、计算机类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块的构建及应用、应用型大学课程的样板建设研究以为例等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深入企
10、业、事业单位调研,了解市场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具体需求,形成了计算机类各个层面的培养模块,并将能力培养模块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之中,C语言程序设计课题组率先完成了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教学大纲、上机实训大纲、自编了上机实训手册等一些齐备的课堂教学资料编写工作。2007年3月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4.1 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2007年年初,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自此C语言程序设计和其他课程一样面临着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转型的问题。本着突出应用特性,课题组理清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路是:(1)高职高专阶段课程建设的成果、资料、经验和团队
11、协作精神不能丢,在搞清楚C 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的规格和内涵之后,将相应的积累和经验移植到本科课程建设之中,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2)围绕学校创办“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双师型、社会型教学团队”的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3)打造精品开放课程。有步骤,分层次将C 语言程序设计打造成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4)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满足广大师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到2020年末,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站、微课等)全部上线,做好跟进维护工作,让优质资源发挥应用的作用。继续完善C语言程序设计及其配套教材修订工作,力争把教材做成应用型的精品,完
12、成C 语言程序设计系列微课的录制。(5)加强团队建设,打造梯度结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 “引领、传承、创新、共享”作用,促进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争取有一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争创学校和省级的教学名师。4.2 对课程建设的教学定位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语言类教学中第一门系统地讲授程序设计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结构,理解计算机科学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巧,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算法,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培养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13、基础知识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表达形式和流程控制的方式。理解模块化程序化的基本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2)能力培养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读程序、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突出实际编程能力的训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和数据表达的能力,以及算法描述与基本算法实现的能力;掌握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集成化程序开发环境的使用和程序的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利用程序设计技术求解实际问题的技巧与方法。4.3 研究制定了我校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行业的岗位需求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
14、设计”。 “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设计的。(1)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分布及能力基本要求(以“结构控制”知识点为例)知识单元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常用的结构控制 用读/写及赋值实现顺序结构的程序 掌握 熟练第掌握C 语言的各种语句的使用,熟练输入/输出等库函数的调用;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流程控制语句实现三种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掌握几种重要的算法(求和、统计、求数列等)的算法思想及其实现;了解几种常用算法的思想 重点: 三种基本控制的实现,各种流程控制语句的正确使用难点: 多分支、循环嵌套、分支和循环结构的嵌套,常用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用i
15、f、switch语句实现分支结构的程序 掌握 分支结构的嵌套 掌握 用while、do-while、for实现循环结构的设计 掌握 循环嵌套的控制与执行 掌握 break、continue语句的使用 掌握 分支和循环结构嵌套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 一些常用算法设计思想,部分算法的实现 理解 (2)实验实践教学设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首先通过教师案例讲解、编程演示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的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理解程序、模仿程序、改写程序到编写程序的实践训练,逐步强化学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教学分为
16、“演示实验”和“知识单元实验”两个部分。知识单元的实验有验证性和设计性两大类,前者是理解和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后者意在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独立进行问题求解、程序设计的能力。下表给出了“分支结构”知识单元的实验方案。实验教学中课程实验方案(以“分支结构”为例)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标 建议实验项目 3 分支结构 掌握分支、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办法;掌握排除语法错误的基本技能 案例:超速判断、出租车计价,成绩转换,纳税问题项目:比较大小,分段计算居民水费、计算天数、简单计算器、出租车计费系统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大型程序训练,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综合应用能力、复杂程序的调试
17、能力,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程序设计的全过程,初步体验软件工程方法,培养学生软件文档的写作能力。加强团队工作中的个人责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课程设计示例:作物产量统计系统问题描述:输入某村各户各类农作物的产量,以便统计全村各种农作物的总产量以及向亩产较低的农户提供参考数据。作物产量统计系统中每条记录包括各户村民的编号、户名、种植作物种类、亩数、产量等信息,主要实现作物产量等信息的输入、打印、查找、排序、统计等基本管理功能。基本功能:输入n户村民及其种植作物的基本信息,并将输入的数据存入文件。统计全村各类作物的总产量,并将结果写入文件。计算各户各种农作物的亩产量,输出计算结果。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全
18、村各类农作物的亩产量进行排序,将排序的结果写入文件。按户查找指定村民的作物信息。设计要求:在输入村民及其作物种类等基本信息时,要求输入完一户村民的所有种植作物及其产量等信息后再输入另一户村民的基本信息。5 我校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课程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是学校内涵建设的理念,自2010年以来,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取得了如下成绩。(1)微课冒泡法排序和汉诺塔与递归算法2015年参加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本科)比赛” 分别湖北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数组元素的冒泡法排序和选择法排序参加全国决赛获得“优秀奖”。(2)教学研究项目基层应用
19、型大学课程建设探索与研究(教材)参加2013年“湖北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奖”。(3)课程生活中的C程序设计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2014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本科层次的“精品课程”。(4)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2010年被教育部“教指委”评定为“优秀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被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评定为2012全国电子信息类(研究生、本科教育)“优秀教材”。(5)编辑出版C 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指导与习题解答3个版次共6本教材,发表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学论文7篇。(6)指导的学生从2012年
20、起参加第三届至第六届全国“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C/C+类),多人次获奖。(7) 将C语言程序设计按照知识点重组录制成“系列微课”共65讲,时长1350分钟,该项目是目前国内第一门将专业知识碎片化重组后以“微课”形式进行展示的课程,我们坚信,只要进入该课程的学习者,一定会有所获。6 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1)课程建设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课程是知识的载体,课程教学是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服务的,起着强基固本的作用。高等教育有别于基础教育,有他特点和规律,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多样性、个性化、有思想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条件;排除“不确定性、非物理性、外部性”的干扰,才是还原“学校
21、教育质朴真实的面目”的,凡是“追求短期内量化、有形的物理绩效”都是严重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2)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课程建设”质量的好坏近10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都把“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作为“本科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各校理解上的差异,对待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导致在课程建设的效果和结果上不尽相同,近10年来,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共建设精品开放课程不少于二万门,建成的这些课程比较零散,成体系的不多,特别是名师,名校、“大家”的作品甚少,如果把各名校、名师、“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用他们的眼光,用他们的智慧来打造优秀的教育资源,对于教
22、育均衡、信息共享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组建教学团队、发挥名师的作用,是做好“课程建设”基本保证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建功立业的,所以课程建设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才能做好,课程建设的结果一定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尽管课程建设的周期长,也有可能长时间出不了成果,还是需要一批愿意奉献的人来完成。所以,就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 “引领、传承、创新、共享”作用,促进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4)加强“教学设计”,是目前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课程的基本描述,课程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拟定,重难点突
23、破的方法,教学手段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在目前环境下,实现教学的辅助手段很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辅助手段,都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特点、授课内容等进行教学设计,只有充分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8 结束语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建设高校强国,到2020年底推进一批学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只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认真开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扎实推进课程建设,努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充分开发优质资源,才能使“双一流”建设方案得以实现。参考文献:1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李金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理论探讨与有效实践J.科学决策,2008(10):83-84.3 夏晓华.段相林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及相互关联J.中国大学教育,2007(10):59-60.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2012.http:/www.bjedu.gov.5 熊永红.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4(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