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朱小桔【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体位等方面的指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两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措施有效率达到97.5%,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护理方法在
2、实验期间,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措施干预方法:心理指导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少焦虑和紧张,避免心理压力造成的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进行健康的饮食,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采用间歇气压加压装置和分级加压弹力袜进行辅助性肌肉按摩,并将患者下肢抬高20-30,帮助血液回流,预防血栓的形成。定期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变化及肿胀情况等,及时预防血栓的发生。1.2.2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皮肤温度变化及肿胀改变的情况。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3、X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统计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5.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为0,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3讨论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生主要是静脉血液在血管中的非正常凝集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过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肿瘤细胞会分泌促凝活性物质,导致患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集状态,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由于肿瘤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术后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同时,治疗肿瘤的过程
4、中所使用的药物也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害。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及时的预防护理,及早发现进行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深静脉血栓发生后会产生严重后果,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甚至肺栓塞和死亡。本研究通过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措施情况下血栓的发生可以看出,实验组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没有发生肺栓塞的严重后果,使整体的护理有效率达到97.5%。由此可以看出,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综上所述,术后进行预防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给予患者一定的饮食指导、心理辅导、体位指导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