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387849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本文系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校企合作、校地共建视角下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8SJSZ418)成果【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高校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完善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加强顶层设计,理顺领导体制;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重视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和完善工科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对策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

2、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其本身的专业教育,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重点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而主要的建设路径都必须从理念创新开始。一、当前制约高校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1、缺乏对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

3、念的整合梳理,造成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换汤不换药”从意见的要求可以明确发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且都必须要从理念创新开始。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只是简单生硬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安排进人才培养计划,而没有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新改造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没有依托专业特色,将构建“富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点。人为割裂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成为了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2、缺乏对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措施的系统整合,造成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浮于事”目前高校内部

4、涉及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众多,职能相互交叉,工作上各自为政,尽管教育部命令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统一领导机构,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涉及多个部门多种职能,自身又不从属于某一单一的学科门类,客观上让统一领导成为一句空话,各自为政成为不得不采取的选择,无法形成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另一方面,多头领导重复投入又造成了更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让一线教师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而且只重视显示度不关注基础性的考核评价,最终让高校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异化为看看“有多少学生创业,有多少学生就业,有多少学生升学”的量化指标教育,这就从根本上背離了意见要求的“以提升学

5、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3、缺乏合格的师资,创新创业理论教材陈旧滞后毫无疑问高校的使命和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工作的主力军就是具备高素质能力的教师队伍。但在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尤其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一方面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偏爱科研、论文和项目,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往往因难以量化考核而不被重视,导致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只有“坐而论道”的老师,没有“学以致用”的师傅。教师们既没有自身创业实践的经历,也缺乏对实践创新的案例分析,更不可能根据学生个体的特质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案,最后的结果就只有“从课堂到课堂

6、,从理论到理论,从思想到思想”。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严重滞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象不是已经工作的社会人,而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大学在校学生。照搬MBA、MPA的案例教学模式根本不可能真正走近学生,被学生理解接受,更何况创新创业本身就不应该是一门被教授的独立的课程,创新创业能力也不可能是在课堂上被教出来的。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1、加强顶层设计,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就业、学工等部门参加的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管理机制。站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

7、,明确分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人员、场地、经费的投入,形成分工不分家,有共同目标也有部门规划的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2、做好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这一思路下,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技能教育,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项能力,以及专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补充,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这样实施的优点是:首先确保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在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地位,以明确所占学分的形式肯定了其必修环节的重要性;其次可以有效地将创新创业能力与工科大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能将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有机融合,有助于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

8、养模式。3、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由于目前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和内容,因此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工科大学的相关能力素质成为很普遍且影响范围广泛的做法。通过将创新创业实践作为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延伸,以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竞赛、展示的形式,创造条件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扶持工科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从而将原本抽象的素质教育转化为以实体化成果为形式的实践教育。4、重视工科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加强和完善工科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宗旨,以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园”为载体,通过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创

9、新创业帮扶基金,在各级地方政府争取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和税费减免政策,一方面促进高校内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生利用自身科研成果、专利发明、创意思维等,进行创业项目实践、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对于在自身专业领域成果有限,但具备良好创业素质和创业基础的大学生,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小微企业孵化,充分发挥聚合效应和示范效应,创建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吸引社会资源和资本,争取做大做强,提升社会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5、回归“立德树人”本位,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创新创业相关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

10、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同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从教学教法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具备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培养质量。6.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衡量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不应该是教育管理部门,而应该是用人单位、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校认可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标准,并不是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的;高校认可的具备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未必是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的;高校认可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創业教育模式,并不是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的。未来,我们应该立足人才的需求方、使用方,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需

11、求侧对标供给侧,以需求侧升级供给侧,以需求侧导向供给侧,以实效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高校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三、结语在高校工科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但是对高校工程教育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更是目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正逐步向以学生需求为主体的模式转变,教学相长正成为新的大势所趋。作为工科大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理论有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复杂工程设计,这些都需要高校在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才能实现。尽管目前正在遇到来自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等方面的制约,但未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对高校现有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形成倒逼趋势,因此目前制约我国高校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种种因素也必将成为我们推进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升级的切入点,成为高校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改进的重要组成。【参考文献】1 邱雪青,李正.创新办学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校内协同育人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作者简介】朱颖康(1984)男,汉族,江苏常州人,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