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385661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述评 程 霞 马得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摘要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多元思想价值观念和多种社会思潮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创造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机制的构建、优化和改进及其有效运行,是实现引领目标、增强引领实效性的根本动力。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重点论域之一。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思潮;机制中图分类号 A849 A 1001 - 8999( 2013) 05

2、 - 0142 -05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思想共识,把理论创新付诸实践,才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进程。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其他社会思潮并存共生,彼此渗透,因而建立科学有效的引领机制就成为解决“怎样引领社会思潮”的首选之举。对此,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并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现状(一)对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的界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概念,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3、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价值认同的产物。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它是我们党对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与繁荣、民族的解放与复兴所进行的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所达成的价值共识”。还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直接产生于并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观念形态”。对于社会思潮的界定,目前有“综合说”和“中介说”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综合说”着眼于社会思潮的物质性或经济利益的根本性,强调社会思潮意识结构中“社会心理”与“思想理论”的

4、综合交融性。而“中介说”则把社会思潮置于整个社会意识系统中进行考察,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中介。从现有文献来看,多数学者赞同“综合说”,认为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对于引领的概念和内涵,有学者认为引领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把大众价值体系和社会思潮引导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的路径上来,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大众价值体系和社会思潮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完善,达到形成思想共识的目的。还有学者提出,所谓“引领”,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多样化社会思潮以正确的导向,最大限度地

5、整合社会意识,用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来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机制,原指有机体各部分的构造、功能、特性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是指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增强其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以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体制和规则性安排。(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功能作为事物基本属性的重要方面,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6、社会思潮机制的功能是指其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引领工作中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功能,就无法真正了解其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也无法正确地解读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中的价值。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目前仅见于个别学者提出的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疏导非对抗性非主流意识形态、抗御对抗性非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这四个方面。(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构成内容学者们从政治学、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不同视角,由以下四个层面提出了引领机制的构成内容: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我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发展机制、强化社

7、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机制等内容;着眼于对社会思潮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了把握社会思潮态势的机制、分析预测机制、监控机制、规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对话机制、网络审查机制等内容;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认同机制、教育和传播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融人机制等内容;着眼于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提出了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包容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疏通引导机制、榜样示范机制、反馈反应机制、社会整合机制和评价机制等内容。(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条件和途径从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现有研究从制度建设、思想基础、队伍建设和方

8、式变革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条件和途径。就制度建设的过程来说,有学者认为应从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运行上自觉推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其支配力、掌控力,进一步使其成为政策、制度、体制运作的轴心。从具体的构建条件和途径来看,现有研究涉及思想认识、政策制定、先进文化建设等宏观层面,也涉及引领方式、引领队伍建设、社会心理内化认同等中观和微观层面。有学者提出应充分认识构建引领机制的必要性,制定清晰、完善的政策,建立素质良好的引领队伍,探索有效的引领方式。有学者强调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把“引领”工作融人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还有学者提出要把抓住社会

9、思潮影响的重点人群、加强利益整合制导系统建设、建立社会思潮的动态掌握系统和反馈、反应系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建设的三个着力点。有学者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机制应处理好一元与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西方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而以批判的眼光建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中实现价值整合。此外,有学者从加强社会支撑体系建设和研究当代社会思潮的产生之因、现实定位、功能和作用、传播方式和过程以及发展和衰亡的规律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变革引领方式和提高引领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引领机制的功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建议。二、社会主义核

10、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的四重特征(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哲学基础分析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和概括了事物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其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理论、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等基本原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不可分割,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依据,认真探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中面临的种种

11、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揭示本质性规律,构建和完善引领机制,是实现引领思潮工作科学化的关键和着力点。审视现有关于引领机制的研究,无论是抽象的基础理论探究,还是具体的实践推进理路,研究者们大都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透视现实,剖析现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比如,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同类作用”原则,有学者提出了构建与多样化社会思潮沟通交流的对话机制。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有学者提出了构筑道德水准与利益回报相统一的社会激励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主张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和意识形态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意识形态各要素之间存在

12、“结构与功能”的关联为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有学者提出思想观念整合机制和公民认同机制。(二)兼顾“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从多学科视角切人本研究传统哲学及其相应的思维方式认为“社会”是一种实体化的人格,是超越个人之上独立存在的实体,人是从属于社会的活动工具。最初的研究认为引领社会思潮只不过是为社会需要而服务的,而与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不甚相关。从社会需要出发,人们往往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与社会各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功能关系、相互作用及其过程,较多地看到其社会价值而较少地关注个体价值,建构的理论侧重于引领机制的社会一般,而忽视了对个人发展和日常生活与引领工作关系的深层

13、细致的探讨。近年来,研究者突破了这一传统思维定势,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要经过“现实的个人”这一中介,从而把“现实的个人需要”作为研究的起点,以人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切人口,以便能够更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本质存在。这主要表现在诸多学者从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切人本研究,所关注的概念和元素有下移的趋势,即不再只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开始转向微观的具体层面,从而兼顾“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审视现有研究成果,既有从社会需要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作为思想文化大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强调

14、宏观层面上的社会矛盾、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的分析、预测和引导;也有着眼于人的需要,强调改变传统的“主体客体”的“填鸭”模式,建立“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模式,强调微观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构,凸显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通过思想交流和价值认同,来实现主动践行。立足于“内化”和“激励”,强调应改变以往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行为规范和操守准则。还有学者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将需要、态度、动机、兴趣、气质、性格、情感、信念和意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相结合。(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5、体系的公民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终极价值和底线伦理的本质规定。从“引领”的内涵和目标来看,在多元社会思潮和各种价值观念并存、交织、碰撞、对话和斗争的态势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整个社会思潮以正确的导向,最终形成思想共识,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性和价值魅力的吸引力这一根本前提。而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是否牢固,价值魅力的强或弱,最终取决于公民的思想和心理认同度以及自觉践行的程度。研究者在不同的层面上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实现引领目标的关键,是衡量引领实效性的决定性条件,提出要构建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6、的公民认同机制。诸多学者从价值接受、行为养成、生活化同构、建构民间组织利益表达、网络社会的价值认同等角度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机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还有学者借鉴社会心理学的态度理论,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生成机制。提出了在传播者、传播方式、认同主体、传播情景等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要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其心理活动过程要历经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心理态度历经服从、赞同到信仰三种过程。(四)探究引领机制的本质,重视解决利益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利益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任何价值观

17、念的价值从文本向现实的转化,从根本上说,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愿望与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利益需要在价值哲学范畴的体现。作为社会意识活动形态的社会思潮,在本质上体现着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取向和利益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需求被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之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民内部矛盾集中体现为利益矛盾。当前的利益矛盾已由过去的特权思想、官僚主义所构成的特殊利益矛盾,拓展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化解日益突出的利

18、益矛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可以承载凝聚力的经济基础,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信服和主动接受并自觉践行。决不能离开利益空谈价值,离开经济基础高谈价值。因此,从利益问题人手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构建在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一些学者运用利益分析法,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手,分析人的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揭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究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整合和利益导向在构建引领机制中的影响和作用。比如,有学者提出构筑道德水准与利益回报相统一的社会激励机制。还有学者提出通过建立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通过正当、规范的渠道调控、整合、汲取多元利益诉求,以进一步

19、促进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三、评价和展望通过以上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成果和研究视角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还是对“人的需要”的关注,抑或利益分析法的运用,以及对公民认同和自觉践行的强调,都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的现实要求和未来趋势。但就总体而言,现有研究中就事论事的多,深层次的理论挖掘少,目前的成果还不能满足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笔者认为,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和深化:(一)廓清核心概念。研究者在分析中常常用“制度”、“

20、体制”、“政策”、“规则”等来指代“机制”,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的内涵外延、功能的分析,缺乏对具体子机制概念和涵义的确切界定,而这些都是探讨引领机制问题基础性的工作,亟须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廓清。(二)挖掘学理支撑。尽管学者们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并没有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张力问题,构建引领机制的学理支撑尚不够全面和深入。目前的纵向经验研究,对不同历史时期情况的概括略显分散,没有形成涉及较长时段的、系统性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和处理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总结提炼较少。还需要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

21、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中对待和处理社会思潮的新鲜经验和客观规律进一步概括提炼。此外,就实践而言,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成功做法,对理论有何启示和丰富,这些方面的探讨还需加强。(三)系统审视“机制”。现有研究注重利益分析,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值得重视和借鉴,但缺乏对引领工作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系统环境的全面审视和把握。这就需要今后在研究中进一步探究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矛盾,分析引领机制的构成要素、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其形成、结构和运行框架的宏观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深度阐释。这也启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构建不仅要关注局部问题,更需要从全局、系统的高度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注重研究本质问题和客观规律,破除“经验式”、“时政式”路径依赖。惟其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为实践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