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384828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刘颖熊学慧王锋摘 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论文依据国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介绍了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保障和内涵式发展措施。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实践:G710 :A :1672-3791(2014)02(b)-0118-0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素养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与资源,将教学与学生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

2、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1,2。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途径和保障,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1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改革现状研究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经过实践,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笔者经过系统地调研、分析,归纳出我国高职院校现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企业、学校、协会、政府等多个部门建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理事会”“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初步形成多方联动的办学格局。这对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改革,具有积极

3、的促进和保障作用。(2)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实践教学内涵建设为抓手,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3。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顶岗实习,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实施教育教学,形成“学训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目前国内高职示范院校建设最突出的成果之一。使专业紧跟行业产业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4)“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拥有“订单班”“冠名班”等。这种办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使“工”

4、与“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但培养目标针对性过强,课程设置、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局限性较大,对学生跨岗位、跨行业、跨职业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2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实践的区域性研究 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其人才培养模式只有紧贴产业、行业发展和周边区域的经济需求,才能使自身得已发展和壮大。秦皇岛市“十二五”期间提出“一中心三基地”(中国北方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和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港口物流集散基地)的“1+3”产业发展定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行业和企业背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5、的教育模式难度很大。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包含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四个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积极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1 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有效保障为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建设委员会,并制定和出台了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和文件,规范了合作内容和形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依托校内机电工程中心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合作宗旨,寻求校企利益结合点

6、,延伸校企合作内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1)项目嵌入。与秦皇岛区域中小企业建立广泛合作伙伴关系,在数控精加工、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将企业生产项目嵌入到实训教学中,创设生产情境,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2)引企入校。以生产场地和生产任务为切入点,依托机电工程中心,与企业共建“校中厂”。(3)合作研发。依托“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应用技术转化,将学校智力因素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协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用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4)合作教育。与国际知名企业德马吉、西门子、阿奇夏米尔等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引进国际

7、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和职教理念,以培养具有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团队。(5)文化融合。双向互动开展必要的文化整合行动,总结借鉴企业经验,实施7S管理,营造校园工业企业文化氛围,构筑职业院校文化特色,同时促进行业企业文化健康发展。2.2 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多年来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调整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并实施了“校企共育,技岗对接,德能双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人才。(1)构建基于专业岗位(群)工作过程的、与“校企共育,技岗对接,持续发展”相配

8、套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设计“技岗对接”的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群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直接对接目标岗位。基于专业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关联分析,融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技术培训内涵,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并序化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构建对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技能课程模块。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并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主动参与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职业人文特点的素质课程模块,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专业群建设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构建素质培养体系。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

9、和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对素质类课程进行整合,形成“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类”“身心素质类”“创新与发展类”和“艺术与礼仪类”和“职业生涯规划”五大模块。在专业课程中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关键能力得到加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所讲课程领域发展、历史的追溯、以及技术应用前景的展望等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技术发展对社会前进的巨大推动作用,陶冶情操修养,提高思维能力。(2)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倡导以能力和成果为基准的考核方法,建立校企

10、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吻合。以校企合作中的教学管理为重点,实施由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通过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与促进,优化质量评价标准、建设信息收集与反馈网络、建设与优化督导队伍、运用多种评价手段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做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参考文献1 徐涵.工学结合概念内涵及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7(29):5-8.2 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13):3-21.3 高云亭.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39-40.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