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景区规划建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景区规划建设
合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绪
1.1课程定位
关键词:课程地位、重要功能、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景区形象定位、设计以及景区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典型景观案例分析和项目驱动,让学生逐步具有景区营销和基础管理等能力。
1.2设计思绪:
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绪、内容编排顺序、学习限度用语、课时和学分。
(课程开设依据) 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旅游景区销售、景区策划等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技术领域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重要是培养学生的景区规划、营销、基础管理等能力,是为培养景区工作人员服务的,因此本课程在旅游专业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旅游景区所涵盖的专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资源评价及景区布局开发等基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景区规划与管理工作流程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流程:旅游资源评价、景区形象定位及形象设计、景区布局及功能分区、景区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景区营销、景区基础管理,因此,本课程的重要围绕这六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绪) 只有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干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提倡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分析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景区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内容编排顺序)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景区资源评价及景区布局开发等基本业务为课程主线,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景区规划与管理工作流程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学分为3。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的
2.1 工作任务
关键词:工作情景、重要工作内容、技术标准、设备工具和材料
(工作情景及设备工具和材料)本课程重要为景区规划、销售、管理工作服务,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场合不也许每每选在真是景区中,所以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合是旅游商务综合实训室,必需配置以下硬件设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景区电子资料等。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承担景区工作,其重要工作任务和内容为: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景区形象定位及形象设计。
●景区空间及功能布局。
●景区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
●景区营销。
●景区的基础管理。
2.2 课程目的
关键词:知识、技能、态度
(综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景区资源评价、景区规划、景区定位、形象设计、功能布局、景区项目创意和营销、基础管理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如下:
2.1 能力目的(能、会 + 操作动词 +对象)
2.1.1能运用基本的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2.1.2 能运用景区形象定位原则对景区形象进行分析。
2.1.3能对景区受众和竞争者进行调查分析。
2.1.4会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设计础主题形象标语
2.1.5能初步运用景区空间布局原则进行景区空间规划。
2.1.5能较好的进行旅游项目主题策划
2.1.6 会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景区市场调查
2.1.7 能灵活地运用营销知识进行景区营销
2.2 知识目的(知识应用、行为中表现,能、会+限度 + 动词 + 知识点),通常的写法:限度(纯熟等)+了解、熟悉、掌握 + 知识点
2.2.1能对的阐述景区资源的内涵及特性、分类。
2.2.2能理解景区资源评价方法。
2.2.3能说出景区形象体系的内容,及形象定位的原则和方法。
2.2.4能基本掌握景区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
2.2.5能熟悉旅游产品、项目的设计基本程序。
2.3 素质目的(跟本门课程比较密切的素质):
2.3.1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
2.3.2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2.3.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2.3.4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2.3.5培养独立思考,创意思维的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规定
序号
工作任务模块
技能内容及规定
知识内容及规定
参考课时
1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1、 能对某个景区进行旅游资源的系统分析。
2、 能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初步评价
1. 掌握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内涵,了解景区资源的特性及分类。
2. 掌握景区旅游资源系统分析及景区旅游地资源分析相关知识,具有分析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能力。
3. 掌握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内容及方法。
6
2
景区形象定位及形象设计
1、 能针对某一景区进行形象定位。
2、 能进行景区受众和竞争者调查分析
3、 能设计景区主题形象标语
1. 掌握景区形象、主题形象的定义。
2. 掌握景区形象分析方法。
3. 掌握景区形象定位的原则和方法,并具有景区形象设计的基本素质。
8
3
景区布局及功能分区
1、能进行基本的景区布局及功能分区。
1. 了解影响景区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及原则。
2. 纯熟掌握景区布局模式和各种特点。
3. 掌握景区功能分区的概念。
6
4
景区旅游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
1、能掌握旅游市场需求动向
2、能进行景区产品、项目的创意设计即主题策划
1、能进行旅行社市场调查及分析
2、能了解旅游产品、项目的设计原则;
3、能掌握旅游产品、项目的设计程序。
10
5
景区营销
1、具有多种市场调查的能力,并在调查基础上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
3、具有基本的景区市场定位能力。
4、具有品牌意识和品牌运营的基本能力。
5、具有整合营销的基本能力
1. 掌握景区营销的基本概念,掌握市场调查内容、方法和程序。
2. 掌握市场细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景区目的市场的选择依据。
3. 掌握景区市场定位的基本内涵和过程。
4. 掌握景区品牌内涵。
5. 掌握景区整合营销定义和核心理念。
10
6
景区基本管理
1、能进行景区基本人员管理
2、能对景区质量进行管理
3、能进行景区基本财务管理
4、能进行景区基础设施管理
5、能有效进行景区环境管理
6、能有效进行景区安全管理
1、能掌握景区组织结构;
2、能理解员工管理方式方法;
3、能掌握景区质量管理的内涵和方法;
4、能理解景区收入、成本、利润管理;
5、能掌握景区设施的基础管理和维护保养方法;
6、能掌握景区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能掌握景区安全事故防止与解决的基本办法。
8
机 动(考试等)
总 计
48
4、课程实行
4.1 教材编写
4.1.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4.1.2 教材应充足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4.1.3 教材以完毕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实际操作。
4.1.4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朴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的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
4.1.5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4.1.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方法
4.2.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爱好,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2.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规定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2.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2.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教学评价
4.3.1、过程与目的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4.3.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4.3.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真实产品,充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明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本课程是技能规定比较高的课程,因此加强过程性的考核非常重要,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比例为6:4。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4 教学建议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4.4.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发明性得以充足调动。
4.4.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足运用本行业的公司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4.3、积极运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也许。
4.5 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合用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3年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