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连续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一)制造业是最为庞大的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完善、分工最严密、专业化限度最高的产业群,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当今世界,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加快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我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世界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做大做强我省制造业,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一、福建省连续打造先进
2、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意义 1.1 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 现代技术革命以后,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趋势日趋增强,产业转移不断加快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制造业,制造业所涉及的概念和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不仅由一国范围扩大到了世界范围,并且制造业正向研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营销全球化、融资全球化和服务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的全球化合作日趋加强。同时,制造业价值链的配置方式和范围与全球经济活动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
3、更证明了世界各国在制造业上的密切关系。 制造业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决定了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加快转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放弃传统产业,将资源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逐渐将研发、设计、品牌、产品关键部件的制造等核心环节向外转移,自身则转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产品成本,获得最大市场份额和最佳经济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充足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以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2、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形成价值链全球配置格局 在制造业全球转移加快的背景下,国际制造业分工进一步
4、深化,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由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依据各自的要素禀赋,只完毕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工作。制造业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使得传统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分布从一国内部拓展到了多个国家,形成产业链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适合该环节发展的最优地区分布,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布局。 随着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公司的资源跨越空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使得传统的制造业价值链环节加速分化和重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发达国家仍掌握着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保持着核心竞争力,占据价值链的顶端,而发展中国家则凭借着市场优势、低成本生产要素、相称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逐渐
5、形成了加工、组装等环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入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新分派之中。 3、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化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进程的日趋加快,使得制造业发展国家纷纷调整其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这使得制造技术由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工技术,转变为集机械、电子、材料、信息和管理等诸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技术正呈集成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深化,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使得制造业产品
6、不断高技术化,技术附加值不断提高。 4、全球制造业走向信息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当前,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从主线上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并在贸易领域引起了巨大变化,加速了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产品的制造网络化在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将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全球制造业正在走向全面信息化。 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前提下,形成全球性的产业集群,实现集群发展是现代制造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把产业集群的哺育
7、和创新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而跨国公司也热衷于选择有产业集群基础的地方进行投资。国际经验表白,产业集群能将产业分工细化与减少交易成本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背后往往有着发达的产业集群。当前,制造业正在朝着集群化方向发展,并且正显现出“全球化下的本地化”特性。 向服务化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制造公司间的产品模仿能力也越来越强。同类产品之间的技术差异已经不大,而“服务增值”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只能把核心能力集中在少数或个别生产活动或工序上,并把更多的服务渗透到生产过程,以
8、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这就使得制造和服务的融合更趋紧密。目前,制造业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不断向服务领域延伸,重要体现在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等方面。服务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制造公司提高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关键。 向绿色化方向发展。随着全球资源、环境挑战的日益严峻,传统制造业正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其发展更加注重环保节能,绿色化制造正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未来的制造业将更加强调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运用,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效率,使所制造的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均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和谐的规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既是制造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也
9、是21世纪制造业可连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适应新形势下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定 当今世界,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重要是制造业的竞争。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是最为庞大的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完善、分工最严密、专业化限度最高的产业群,是第二产业乃至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工业
10、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保持经济连续增长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全球领先的增长率。1978年到2023年的30年间,GDP年均增长10%。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1978年,制造业增长值只有1279亿元,而到2023年,制造业增长值已经达成93977.1亿元,占工业增长值的80.3%,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7.7%。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2023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与日本并列第二,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的外部总
11、需求量迅速减少,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近30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中国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应对当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在国家已经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当中,除了物流业外,其余九大产业全都属于制造业,由此可见制造业对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加快推动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时期,假如制定和实行有力措施,使制造业连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将会带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相称长的高速增长期。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强大的、不断发展的制造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表白,在工业化中期,制造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2、。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国家都不也许完毕从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发达国家的转变。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制造业的加快发展是关键。 2、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促进人民就业的需要 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人口大国,就业是国家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也是现阶段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制造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三次产业中除农业外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是解决人民就业的主渠道。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但在工业化阶段,制造业仍然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最重要领域,并且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制造业
13、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巨大,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将呈现较快增长,这对缓解就业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促进我国人口就业的客观需要。 3、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建国初的以农业为主到现在的以工业为主,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呈现出由低档向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迹。而在这一发展过程当中,工业(重要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由于制造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关联度和拉动力非常大,是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制造业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拉动着其他产业同步发展。农业要发展,
14、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要依靠制造业为其提供先进的农用机械装备;服务业要发展,也要依靠制造业先行一步,成为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流的强大后盾;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以制造业为基础和服务对象,必须通过改造传统制造业才干不断地壮大、提高自己,最终实现产业化。因此,我国要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必须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只有制造业获得了优化升级,实现连续、健康发展,其他产业才干获得更好的发展,才干实现整个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增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增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而制造业成为中国与外界沟通、合作的重要通
15、道。过去我国出口重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逐渐转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创汇效应进一步得到显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从1980年的90.1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3507.0亿美元,从占出口总额的49.7%增长到94.6%。此外,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引资国,2023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成924.0亿美元,其中重要集中于制造业,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98.9亿美元,增长了22.1,占工业实际运用外资的96.2%,占实际运用外资总额的54.0%。可以说,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对外开放限度,使我国与世界市场密切相连,与其
16、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为了深化对外开放、增强对外贸易和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 5、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实现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在制造业的发展初期,制造业只能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基础扎实的地区率先发展。随着制造业的逐步壮大发展,它将对其他后发地区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使得这些后发地区可以运用其后发优势进行跟踪发展。并且制造业是最容易从先行地区向后发地区转移的产业,后发地区要实现工业化,也只能把制造业作为切入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制造业三大区域格局,分别为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区域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产品。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
17、,这三大区域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东部省市对制造业进行重新布局,逐渐将部分制造业向中西部省市转移,而中西部省市则充足运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与东部省市优势互补,在制造业上也取得很大突破,有效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实现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需要。 1.3 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大提高。202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首超万亿元,达成108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0%。其中,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工业增长值达
18、成50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2%;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值3972.1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的89.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7%。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福建经济连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2023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面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立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表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为加快福建发展指明了方向,使福建可以站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和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谋求新的发展,拥有更
19、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份文献中,中央明确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为贯彻贯彻国务院的支持意见,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哺育大公司大集团、哺育发展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等作为加快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行建设意见。可以说,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福建省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战略重组、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央大力支持海峡西岸建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跨省区之间经济合作、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客观规定,是福建省实现区域经济可连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0、。 1、是顺应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客观规定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完毕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改造后,正着手加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高的中间型制造业的转移。他们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将产品价值链中的中高端环节转移至诸如中国这样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步伐正推动着传统的制造业迅速向先进制造业转变,使其朝着信息化、集群化、服务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潮流。 从
21、中国的情况来看,制造业是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在制造业方面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相对完善的配套体系、巨大的市场,以及素质相对高而价格相对低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着国际资金连续流入制造业,中国已经扮演着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要角色。但从产业水平来看,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相对滞后,竞争力相对较弱,还没有达成先进制造业的规定。 国际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使得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大量加工制造中小公司
22、停工、半停工甚至倒闭,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外贸出口大幅度缩减,公司产成品大量积压,公司资金链断裂,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自身所处的国际低端产业价值链所致。国际经济危机的出现使中国制造业靠低价原材料、低成本劳动力、低附加值的“三低模式”发展道路走到了尽头。并且在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如消耗了大量的土地、矿产、能源等,甚至对生态环境导致了严重破坏。因此,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意识到仅仅作为一个生产加工基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
23、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国际竞争力。这是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的需要。 2、是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福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并且纺织服装鞋帽、建材、冶金、林产、食品等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总的来说,福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甚至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都尚有一定的距离,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 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要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大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和引进吸取力度,哺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并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合用技术改造提高三大主
24、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重视发展医药及生物工程、海洋技术、新型材料、环保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制造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这有助于全面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可以说,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先进性体现在先进的产业、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发展模式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层次的关键。假如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作支撑,就只能成为国外先进国家的产业加工基地,只能靠低价原材料、低成本劳动力
25、、低附加值的“三低模式”发展,始终无法占据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顶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只能是奢谈。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从总体上来看,福建制造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资源环境消耗相对较高,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信息化和国际化限度不够等,仍然重要靠低成本优势吸引外商投资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福建省可以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足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有效地整合各种生产要素,使
26、资源得到充足的运用,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说,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福建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4、是加强跨省区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周边省区提供了科学发展的共同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西向广大中西部内陆省份,为服务周边省区发展、打造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海西、参与海西、对接海西”已经在各兄弟省市中形成共识,福建与周边省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 一方面,福建积极
27、吸引粤浙赣等周边地区的投资;另一方面,周边省区对接海西的步伐也在加快,区域之间呈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在此过程中,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劳将十分巨大。本质上,跨省区之间的交流是经济的交流、产业的交流,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交流。福建及其周边省区都是以制造业为主导,都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诉求。通过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可以促使福建与周边省区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船舶、冶金等产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实现无缝对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对接走廊。此外,还可以充足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在区域间快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效
28、率,使各区域协调发展。可以说,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增强跨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5、是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重要通道 福建与台湾隔水相望,具有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的关系,在经济上也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台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将一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而福建具有了可以接纳台湾产业的几乎所有条件,闽台经贸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此外,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特别是在“大三通”之后,海峡运送时间大大缩短,几个小时就可以跨越台湾海峡,这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所不具有的。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已经在吸引台商投资、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方
29、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台资已成为福建省境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截至2023年终,福建累计批准台资项目接近一万项,大批台资公司在福建安家落户,带来了108亿美元的台商投资,初步形成了厦门LED光电产业、福安机电、泉州船舶制造、福清机械工业等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集群基地。并且,由于当前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恶化,台湾原有保存的优势产业如晶园代工、IC封装、IC设计以及生物化工、机械装备等也正酝酿着向外转移,福建有进一步全面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助于福建更好地全面承接台湾的第四次产业转移,同时,也有助于福建提高产业水平,促进对台临港工业、化工、基建、装备制造等的发展,
30、促使两岸产业对接进一步集聚、提高、融合。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强福建的经济实力,也为台湾的发展发明了绝佳机遇,促进了两岸的互利共赢。 除了两岸的产业合作外,两岸的贸易合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重要是制造业产品的贸易。目前台湾已经成为福建对外贸易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23年福建对台湾的进口额为59.3亿美元,仍比上年增长了1.9%,出口额为13.26亿美元,增长了22.9%,累计贸易逆差46.04亿美元。 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将对闽台产业界、工商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将积极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促使闽台产业合作和贸易合作迈上新台阶,极大地加强两岸合作交流的深度和
31、广度,是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二、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内涵及作用 1、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按照国家记录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7-2023),制造业和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共同组成第二产业,涉及30个大类、169个中类、482个小类。 制造业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分工精细的复杂机构,它由许多生产环节和职能部门组成,各部门各环节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高度统一的有机
32、整体。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为其它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国防,以及人民生活提供一切所需的产品和装备。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在现代制造业公司中,大量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以及自动化技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公司从产品设计和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到平常办公都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带动了公司管理的变革,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组织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先进制造业 一般把先进制造业定义为不断吸取高新技术成果并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和先进发展模式,将先进制造技术综合运用于生产全过程的制造业总称。所以
33、先进制造业不仅涉及高新技术产业,还涉及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部分传统制造业。 区别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是体现先进性,重要涉及:1)产业的先进性。重要是指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比如仪器仪表及办公与计算机设备、电子及通讯、航空航天、医疗、精密与光电器材和医药制造等。2)技术的先进性。重要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查、营销、服务和管理过程中,采用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新材料等现代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因此,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传统制造业也属于先进制造业的范畴,例如汽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等。3)管理的先进性。先进制
34、造业规定公司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可以借助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充足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4)发展模式的先进性。先进制造业要改变传统制造业依靠便宜资源和人力的低价产品策略,不再以消耗巨大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投入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可连续发展。 3、先进制造业基地 先进制造基地是一个由公司、政府、基础设施提供者、供应商、客户、研发机构、金融、营销及其他相关中间服务公司和机构组成的有机集聚整体,具有区域集聚的特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先进制造技术为重要生产手段、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35、产业集群,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足发挥的特性,同时相关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核心公司带动作用强,并且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 因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方面是制造业的主体必须是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或高附加值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要超过一半。另一方面是重要产业必须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其技术工艺、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具有领先性,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掌握较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再次是集聚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集团,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品牌,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
36、的拳头产品。最后是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主导行业优势相称明显,产业的市场规模或出口规模达成一定水平,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占据较高份额。 2.2 福建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1、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来福建省工业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1978年全省工业增长值为23.85亿元,仅占全国工业增长值的1.48,而到2023年全省完毕工业增长值5048.62亿元,占全国工业增长值比重提高到3.9。2023-2023年工业增长值的增速分别是16.9%、19.3%和15.2%,分别超过当年GDP增速的2.1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三年的平均增速是17.1%,超过全国
37、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福建省制造业发展迅速,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长值3972.1亿元,增长24%,比“十五”末增长近一倍,“十一五”前三年的平均增速是25.4%,比同期工业增长值增速度高4.3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7.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值占所有工业的比重由2023年的70.9%上升到2023年的78.7%,占GDP的比重由2023年的30.7%上升到2023年的39.6%。表2-1 “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制造业、工业增长值发展状况2023202320232023年均增长率(%)制造业增长值(亿元)2023.22512.33202.63972.125.4工业增长值(亿元)2842.43
38、311.64018.45048.621.1制造业占工业比重(%)70.975.979.778.7 通过数年的哺育和发展,福建省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制造业各行业蓬勃发展,公司数量不断增长,公司规模连续扩大,产业增长值迅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福建省工业化进程,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全省制造业重要有三大类:一是重化工业,重要涉及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如汽车、船舶、工程机械、港口机械、纺织机械及其配套产品)、冶金建材以及林产化工等;二是轻纺工业,重要有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以及家具、食品等;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有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
39、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光电产业和环保产业等,其中电子、机械和石化三大主导产业,成为福建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表2-2 “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制造业分行业发展情况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年均增长率(%)比重(%)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55.2 192.8 265.0 377.2 34.5 9.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4.2 196.5 264.1 337.1 29.8 8.4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59.7 347.1 363.3 333.6 8.7 8.4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34.0 180.1 224.4 296.6 30.3 7.
40、47 纺织业137.1 163.8 201.5 226.9 18.3 5.71 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75.5 96.3 141.0 207.9 40.2 5.2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5.4 117.6 156.9 196.9 23.1 4.96 农副食品加工业84.4 108.6 140.0 196.4 32.5 4.95 塑料制品业72.8 94.2 119.9 167.0 31.9 4.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8.8 91.5 132.0 165.3 34.0 4.1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8.0 82.7 104.9 130.9 14.1 3.3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
41、5.6 83.6 109.0 130.1 25.6 3.27 通用设备制造业48.6 62.9 88.0 123.0 36.3 3.10 烟草制品业65.6 79.8 103.0 115.8 20.8 2.92 造纸及纸制品业55.4 69.3 80.8 105.3 23.8 2.65 金属制品业39.7 56.4 71.0 98.2 35.3 2.4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2 53.3 79.9 96.9 49.1 2.44 食品制造业48.0 58.3 76.8 95.9 25.9 2.41 饮料制造业42.4 49.7 68.8 92.0 29.4 2.32 木材加工及木、竹、
42、藤、棕、草制品业29.5 40.6 60.3 90.2 45.2 2.27 专用设备制造业47.9 55.6 68.3 79.3 18.3 2.00 橡胶制品业36.1 47.3 57.9 66.8 22.8 1.68 化学纤维制造业30.1 43.0 48.8 51.5 19.7 1.30 家具制造业28.3 30.3 34.1 48.3 19.5 1.2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7.4 34.7 38.3 44.5 6.0 1.12 医药制造业23.5 30.5 33.6 39.7 19.0 1.00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9.9 24.5 29.2 35.6 21.4 0.90
4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4.5 17.0 19.1 24.0 18.2 0.6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4 0.5 0.4 1.6 66.3 0.0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7.1 4.1 22.4 -2.2-150.4-0.06 合计2023.22512.33202.63972.125.4100 2023年全省制造业中有15个行业的增长值超过100亿元,其中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3个行业增长值超过300亿元。增长值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但由于其规模非常小,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可以忽
44、略不计,除此之外,增长最快的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速为49.7%,另一方面是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增速为47.5%,此外有12个行业的增速超过30%。在“十一五”前三年期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速度也都超过40%,共有20个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都超过20%,只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个行业的年平均增速低于10%。 2、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快速发展,一个个独具特色
45、现代产业集群在全省各地逐步形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其中,中国商用电子产品产业集群(厦门)、福安电机产业集群、泉州箱包产业集群、晋江休闲运动鞋产业集群、石狮休闲服装产业集群、南安五金水暖器材产业集群和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等7个产业集群入选“中国2023百佳产业集群”,位居全国第五。表2-3 福建省各地市重要产业集群地区重要产业集群福州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及配件(含玻璃)、钢铁、纺织、建材、食品加工厦门电子信息产业、机械产业、化工产业、光电子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漳州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石英钟产业、伞制造业、新型建材业泉州石化、纺织服装、电子、鞋业、食品、纸业、机械配件、工艺制
46、品、石材莆田制鞋业、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业、能源、石化、医药三明冶金及压延加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林产工业龙岩运送及专用设备制造、环保机械、烟草、纺织、建材、冶金、能源、林产工业南平电线电缆、PU革基布、纸业、人造板、畜禽产品、氟化工、煤化工宁德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石材加工、药材 全省产业集群以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以福厦沿海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及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为重点,重要涉及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和福州建设国家级海峡软件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集群重要以湄洲湾、漳州古雷石化产业基地为主,涉及三都澳溪南半岛工业园区、福州江阴石化专区和泉港“台湾石化专区”,形成炼化一体化为龙头,上中下游配套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要涉及福厦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厦门湾、湄洲湾、闽江口、三都澳、东山湾等修造船集中区,厦门、泉州飞机维修基地,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安、福清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以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福厦泉软件园,福州、龙岩环保产业基地以及三明、南平、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迅速成长,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光电、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全省制造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