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341029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文格式:李涛.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18(2):173178.DOI:10.12371/j.ynau(s).202309017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李涛(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至关重要。为此,要深入剖析意识

2、形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加强党的领导、筑牢育人阵地、科学防控风险、健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四个方面精准发力,遵循符合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行动逻辑,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开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90X(2024)02017306The Meaning and Path of Enhancing Ideological Cohesion andLeadership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LITao(SchoolofMarxism,DaliUn

3、iversity,Dali671003,China)Abstract:Ideologicalworkisanextremelyimportantworkoftheparty.Itisthecauseofsettinguptheheartforthecountryandthesoulforthenation.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PC)stressedtheimportanceof“Buildingasocialistideologywithstrongcohesionandleadingpower”.Asthefr

4、ontpositionofideologicalwork,collegesanduniversitiesfirmlygrasptheleadershipofMarxistideology,itisofvitalimportancetoshouldertheimportantmissionofcul-tivatingbuildersandsuccessorsforthesocialistcause.Basedonanin-depthanalysisofthetheoretic-al,historicalandpracticallogicofideology,weshouldfocusonfour

5、aspectsofideologicalconstruc-tioninuniversities,includingstrengtheningtheleadershipoftheParty,buildingasolidfoundationforeducation,scientificallypreventingandcontrollingrisks,andimprovingtheideologicalsystemandmechanism.Onlybyfollowingtheactionlogicofenhancingideologicalcohesionandleadershipinaccord

6、ancewiththenewrequirementsofthenewera,cantheideologicalcauseofuniversitiesachievehigh-qualitydevelopment.Keywords:Marxism;ideology;cultivatingmoralityandnurturingpeople;long-termmechanism收稿日期:2023-09-12修回日期:2023-12-13作者简介:李涛(1970),男,湖南浏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4,18(2):173178http:/Jo

7、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mail: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深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作为传播、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中寻求理论依托、从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培本固元、从新时代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中答好伟大实践

8、新“考卷”、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引领莘莘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一、理论逻辑: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深厚意蕴自法国哲学家、政治家德斯蒂德特拉西在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次提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实践中建立了科学、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出发,进一步在新时代中

9、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发展和充实了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理论底蕴。(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幻性的批判,提出建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蕴含着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能动反作用。恩格斯在 1894 年 1 月 25 日致信瓦博尔吉乌斯阐明,政治、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相互作用并对经

10、济基础产生作用1。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观点,凸显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列宁在注重意识形态能动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灌输”方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革命的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先导,但仅靠工人阶级自身的力量,是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的,需开展理论灌输2。他还指出,要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夺取并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必须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到无产阶级头脑之中,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二)中国共产党人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及深化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立足中

11、国国情探索创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进展。他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3,因为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只有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党内以及思想界、文艺界等各领域的统治地位,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精神支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对错误倾向和思潮进行批判斗争等观点,这成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12、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江泽民同志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4,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5。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把意识形态建设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6。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174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8卷用以引领社会思潮7。此外,也要高度重视新型媒体意识形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三)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新

13、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要做什么”等重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化时代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成果,这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2013 年 8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8。2016 年 2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9。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论述,

1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创办高等教育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工作。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形势,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将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之中,始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开创了从无到有、从少到

15、多、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多所大学,将党的理论宣传教育融入办学过程,培养了大批革命事业所需的各类人才10。为党而立、为国而兴的红色基因大学,与中国革命事业有机结合,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其重要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培养革命建设所需干部和各类人才11,开创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先河,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动了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和社会制度的革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主导地

16、位和政治基础得以确立。全党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理论武器,不断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朝着正规化方向迈进,为强国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1950 年 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思想政治课教学讨论会情况及下学期政治课应注意事项的通报,强调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内容、方法和原则。1965年 3 月,教育部要求各所高校不低于 1100 的师生比配备政治工作干部,当年末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达 8000 余人12,他们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骨干力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17、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全国高校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998 年 6 月和 2005 年 2 月,中宣部、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本科课程设置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国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和平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和党的工作全局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尖锐性,提

18、出我们党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提高全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第2期李涛: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175见等一系列国家层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文件相继施行,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也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三、现实逻辑:新时代对高校提

19、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与此同时,国内改革深层次矛盾叠加、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网络负面舆论等要求高校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在科学地分析诸多复杂因素的基础上,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制高点,切实将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工作落到实处。(一)国际形势变化面临的新要求中国历经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体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势必会触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尤其是影响到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动荡的国际背

20、景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枝独秀地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惶恐不安。为维护在国际旧秩序中的既得利益,他们处心积虑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例如通过炮制传播“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政治操弄手段企图阻碍中国发展、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识分子集聚的高校,是思想文化交流和交锋的重要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关键领域13。西方敌对势力以“学术自由”为幌子,宣扬“教育价值中立”的观点,违背政治原则把高校描绘成可以容纳不同学术思想和各种文化交流的圣地,企图通过学术交流达到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此外,高校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也给敌对势力提供了假借交流项目、学术论坛等名

21、义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可乘之机14。他们企图通过教材和学术交流等载体宣传西方意识形态,消减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二)国内形势发展面对的新要求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培根、固本、铸魂的战略工程。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思维充满着活力与张力,思想接受能力和可塑性极强,但容易被错误社会思潮所蛊惑利用,成为意识形态渗透和侵染的对象。而且面对现实多发的社会问题和繁杂的社会价值观念,高校学生辨别能力不强也极易遭受影响和诱惑。尤其自媒体时代,由社会问题引发的意识形态斗争思潮传播更加便捷和隐蔽,对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和渗透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作为不同思想、价值

22、观交流、沟通、碰撞的重要场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高校师生对党、对国家和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维系向上向善的思想政治状况,是营造社会和谐环境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要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极少数师生灌输错误言论和思想,甚至企图以此作为分化瓦解中国的重要突破口。(三)培育时代新人赋予的新要求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自觉担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期许,就是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把落实立德树人根

23、本任务融入办学治校各个环节,建立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和输送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社会的有用人才。(四)新型媒体时代蕴含的新要求新时代也是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普及的新型媒体时代。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也是与互联网共生的一代。网络为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与之俱来的有害信息快速传播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带来了复杂的风险挑战15,迫切要求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16。新型媒体给予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更大的自由互动空间。高校学生通过新型媒体接收和推送信息,有时对各种信息不假思索地予以接受,一些信息承载的多元化价值传

24、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凝聚力。此外,近年来高校教师因错误的网络言论而受到处理的案例时有发生。显然,新型媒体使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17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8卷四、行动逻辑:守正创新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守正创新,筑牢育人阵地,着力构建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实化显效、固化成制的实现路径,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一)在加强党的领导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党管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

25、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与生俱来淬炼着红色基因,天然担负着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7。为此,高校党委要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中,时时落实在行动上。首先,始终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全面领导。党委书记要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断健全完善党委加强领导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程,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有总结、有结果运用的闭环系统。其次,始终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压

26、舱石”和“定盘星”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统领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社团活动等高校工作的各方面,春风化雨引导师生自觉将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工作学习和日常言行。最后,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及时领会、自觉宣传、深入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碰撞的同时强化政治意识,确保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学术研究和探索。(二)在立德树人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多措并举,用“接地气、有灵气”的话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在育人

27、阵地建设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课堂讲坛,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帮助大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在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方面,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紧扣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一方面,积极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拓展传播渠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更加鲜活;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政功能,形成多门类、多角度、多功能的课程思政体系,使各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

28、统一。(三)在防控风险挑战中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墙高校应对意识形态风险挑战,重在“防”,提前做好风险研判、评估和监管,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着眼于“控”,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应对处置机制,下好先手棋,防止风险蔓延扩散。在机制设计上,要组建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机构,制定应急预案,使处置突发事件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迹可查。思想观念方面的软风险性事件要做到“软事件、硬处理”。面对错误思想观点,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理想信念,坚决亮剑,果断处置,让师生认清主流和方向。对于突发性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师生权益等方面的具体事件,需要综合研判、快速处置、疏解情绪,控制负面信息传播

29、和发酵,防止具体事件演变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四)在健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中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因此,高校要在科学认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压紧压实责任,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根本上消除意识形态安全隐患,实现各项工作科学合理、平稳有序开展。大学章程作为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大学治理的基本依据,要与时俱进修订完善大学章程等规章制度。第2期李涛:新时代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涵与路径177同时,也要健全与意识形态建设

30、密切相关的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生事务、队伍建设等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构建层次分明、有机衔接、密切配合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注重制度的实施效果,着力形成责任到岗、易于操作、便于追责的制度管理闭环,推动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意识形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行动逻辑是有机衔接、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蕴含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刻意涵,决定着新时代高校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行动逻辑。历史逻辑是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实践参考,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取得新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实逻辑是新时代、新情况、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为高校

31、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正确方向。行动逻辑是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核心。加强党的领导、筑牢育人阵地、科学防控风险、健全意识形态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既为高校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也为全社会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科学方法论借鉴。参考文献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5.3中共中央政

32、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1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8.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8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65.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1.9王占仁.中国共产党人办大学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33、021(4):22.DOI:10.16164/ki.22-1062/c.2021.04.003.10刘复兴,董昕怡.努力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3):23.11白立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21.12唐登然.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55.13陈大勇.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126.DOI:10.16580/j.sxlljydk.2015.05.033.14申文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75.15习近平.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6.1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17178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8卷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