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教案会飞的花
【篇一:大班语言活动:落叶】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爱好,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本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的: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爱好,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
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由于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由于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尚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由于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同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由于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由于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尚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
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测,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互相讲述。
活动后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爱好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爱好。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附:
散文诗欣赏: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篇二:大班语言教案:梦姐姐的花篮】
师徒结对之报告课:
活动类型:语言
适宜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名称:梦姐姐的花篮
活动背景: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对于幼儿来说,梦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可以是荒诞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想象。于是,这一话题更能触发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让幼儿边听边欣赏画面,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经验,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并且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幼儿较深刻地领略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活动目的: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温馨、优美,充满幻想的意境。
2、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发现花朵与梦的关系。
3、能大胆进行创编,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知道每个人都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
2、物质准备:各种颜色的花、花篮,有关此散文的flash以及ppt
活动过程:
1、以“梦”的话题展开提醒性谈话。
师:孩子们,今天我呀是梦姐姐。梦姐姐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梦?(请3—4个幼儿回答。)
师:那你们是什么时间会做梦呢?(深夜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
师小结: 我们小朋友都会做梦,有的梦是快乐的,有的梦是不快乐的。(ppt)梦姐姐住在一个深绿的树林里边,尚有个美丽的花篮,花篮里面装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每到晚上来临的时候,我就会提着我美丽的花篮飞出去了。
师:你知道我要去干什么吗?(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梦
姐姐的花篮》,听完之后,你就知道我要去干什么了。(听着音乐,教师念散文诗) 师:小朋友,散文诗听完了,你觉得这首散文诗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好听,优美。)
师小结:散文诗给了我们温馨、优美、宁静的感觉。
2、分段欣赏。
师:梦姐姐都让那些小动物做梦啦?(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
现在我们一起来到梦姐姐的世界里去。(依次出示图片)
师:梦姐姐先碰见了谁啊?给了它一朵什么颜色的花?它做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梦?
幼:梦姐姐给了小黄鸡一朵黄色的花,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
师:梦见了一些什么?
幼:它梦见了金黄的太阳,金黄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
师:谁也在睡觉啊?梦姐姐给了它什么颜色的花?它做了什么颜色的梦? 幼:梦姐姐给小青蛙一朵绿色的花,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
师:它梦见了什么?
幼:它梦见了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荷叶里有一支碧绿的莲蓬??
师:你们看,下一个是谁在做梦呢?梦姐姐给了它什么颜色的梦啊?它梦见了什么?
幼:梦姐姐还给小红鸟一朵红色的花,让小红鸟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小红鸟梦见了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果子,火红的晚霞 ??
3、共同看ppt,阅读散文诗。
师:小动物的梦真美,让我们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做个美梦吧。
4、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散文。
师:梦姐姐除了给小黄鸡、小青蛙、小红鸟送去了梦,你来想想梦姐姐还会给哪些小动物送去什么颜色的花?让它做什么颜色的梦?它又会梦到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梦姐姐啊也把其他小动物做的梦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做了什么梦呢?(ppt)
5、互动游戏,与别人共享美的体验。
师:听,是什么声音?是摇篮曲在催我们睡觉呢,我们赶紧把小眼睛闭起来,也来做一个美美的梦。(放音乐,教师撒花)
现在慢慢睁开你们的眼睛。刚刚梦姐姐啊自己也做了一个美梦,我做了个蓝色的梦,梦见蓝色的大海,蓝色的海豚,尚有蓝色的房子。你们呢?在你的梦中,梦姐姐给了你什么颜色的花,你做了什么颜色的梦?又梦到些什么呢?现在,请你带着你的美梦去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也可以跟后面的客人老师分享一下。 (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活动《梦姐姐的花篮》设计与进行过程中,一方面我选择了对于自己来说很少尝试、也不是很有教学把握的一个课题——散文诗的欣赏,并不是对活动的不负责任,而是觉得想借报告课这样公开的一个机会,可以锻炼自己,尝试下作为新教师不敢去触碰的课题,就算不够成功也不会影响太大,更多给予自己的是一个全新的空间。
《梦姐姐的花篮》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散文中提到的梦境给人一种宁静又美好的感觉。而梦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可以是荒诞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想象。于是,这一话题更能触发幼儿的想象力。
开始部分,我直接提问,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切入主题。孩子们都能大胆表述自己做过的梦。第二部分开始,我运用自己的亲身讲演,加入音乐,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整体感觉。接着,按照他们的回答,出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向幼儿展示散文诗的内容情节,很能吸引幼儿的爱好,同时,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表达语言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一步步进一步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播放ppt,和孩子们再来一起欣赏。运用图片和ppt,让幼儿听听、看看、说说、想想,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这一部分也是层层进一步,运用不同的教具,策略,让幼儿能保持新奇,慢慢进一步。第三部分,发挥他们再造想象的能力,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别人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用上优美的词汇:梦姐姐送给我一朵xx颜色的花,我会做一个xx颜色的梦,我梦到了??本环节充足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的机会,让幼儿告诉大家自己结识的颜色,以及尚有什么东西是这种颜色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能以散文中的形式来表述。最后是个互动的游戏环节,这里我并没有
再让幼儿发言,而是给他们一个敢想、敢说的空间,让他们大胆与后面的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同伴之间互相分享。他们也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可以积极讲述。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局限性。第一遍念散文诗的部分,可以加一些动作,也许效果就会更好。在渲染安谧、优美的气氛上,我也没有把握得好。这个可以从环境的营造上改变,适当把夜晚的感觉、静谧的感觉表达出来,可采用拉上一些纱质的材料、关掉一些灯光等措施,让整个感觉更好。在整体地欣赏上,仅仅是我在营造美的气氛而幼儿没有表达出一种优美的感觉,只感觉是停留在理解教学部分,而不是提高到美的感受和表达。这个也需要我日后长期的积累经验了。
总之,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出散文所蕴含的内在美,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幼儿较深刻地领略作品内涵,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师应做一个支持者,引导者,从而让幼儿从内心真正去感受美,理解美。
附:散文诗:梦姐姐的花篮
在一片深绿色的树林里,住着美丽的梦姐姐。梦姐姐长着一对会飞的翅膀,胳膊上总是挽着一只轻巧的花篮,篮里装满五颜六色的花朵。
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可是天天夜晚,梦姐姐都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飞出来。
小黄鸡正靠在妈妈身边香甜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的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于是,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它梦见金黄的太阳,金黄的田野,田野上开满金黄的油菜花。
小青蛙正在水草边静静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了一朵绿色的花。于是,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它梦见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荷叶里有一支碧绿的莲蓬。 小红鸟用脚爪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小红鸟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果子,天边照耀着火红的晚霞 ??梦姐姐最喜欢那些爱幻想的孩子,她觉得这样的孩子可比小黄鸡、小青蛙和小红鸟可爱多了,所以,她总是把最美最佳的梦送给孩子们。
【篇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七彩的太阳】
活动目的:
1、感受诗歌中各“角色”对太阳颜色不同表的的情趣,丰富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
2、可以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并积极地联想,尝试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配合紧密的优美画面一张。
2、录音机、优美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用小鸟引出话题
1、教师先放优美的背景音乐
老师拿出纸偶——小鸟,借助小棒的运动,让小鸟的翅膀飞起来,来回飞一圈并以小鸟的身份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
情况记录:孩子们一听到优美的音乐——大自然的音乐,都很入神。当他们看见我手中的这只用棒上下抖动,
有点会飞的小鸟后,都惊讶地叫起来:“这只鸟可真好玩。”“这是只美丽的小黄莺。”“我回家也要和妈妈做只,真好玩。”??。我让小鸟随着音乐自由的飞着
,像在跳舞似的。在走动一圈时,孩子们的爱好一下子提高了,看到这种情景,我想正好是引出出话题的时候了。所以我就把自己当成小鸟和他们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见到你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孩子们立即争着回答小鸟的问题。
唐崇植“太阳是红色的。”
赵晓雯:“太阳是橘黄色的。”
倪峥:“太阳是红色的。”
花诚远:“太阳是黄色的。”
赵惠敏:“太阳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橘黄色的。赵老师,我有一次还看见太阳的外面有一圈金黄的光呢!”——她一边说着,一边用双手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其实她说到的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日食现象,好象有不是这种命名,我自己都不大拟定。所以我并没有把自己模糊的知识告知他们,而是把问题留给孩子们来解决。“呀,这种现象,赵老师也听说过,
但是它有一个特定的名字,我们一起回去查查,再好好地把太阳的这种现象,讲给大家听听好吗?”孩子们都应口了,是还不知真正能记住回去查资料的会有几个。——现在想到,应当把这个问题,以小朋友的身份在班上的“我的问题”展板上出现,这样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关注,与家长们的互动了。
2、听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老师朗诵诗歌,并问:“诗歌里有没有告诉我们太阳是什么颜色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听到的诗歌内容。
我的反思:大多数幼儿都可以零碎的说出,“太阳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紫色的”。但是没可以积极的说完整,“谁说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并且“太阳是七色的。”很少有人可以说出来。我想要让孩子一步达成,这对于孩子规定也许高了。于是,我再运用提问,来帮助孩子熟悉诗歌内容。师:“你知道诗歌中有谁回答了小鸟的问题?我们再认真地听一遍。“听完第二遍孩子们都可以很好的完整的回答上来了。
3、边欣赏画面,边听赏诗歌,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诗歌配画,引导幼儿讨论分析:
教师:“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幼儿这次看着图片来说就更容易了。
教师:“你认为苹果、香蕉葡萄和彩虹,它们说得对吗?”
有的孩子认为不对,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太阳色的,太阳是黄色的。但是也有的孩子认为是对的:
倪峥:“由于苹果他自己是绿色的,所以说太阳是绿颜色的。”——他的这一回答提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他这么一说,其他孩子们好象明白过来了。
赵哲豪:“由于香蕉,它自身是黄色的所以说太阳是黄色的。”
殷佳怡:“葡萄自己是紫色的,所以就说太阳是紫色的。”
4、教师设计联想式谈话,引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教师:“你认为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孩子们的答案还是与一开始的差不多。“红色、黄色,橘黄色。”教师:“尚有谁会说太阳是绿色、黄色、紫的颜色呢?”
这部分为先让孩子自己想一会然后与身边的同伴说。我走下去倾听他们的话语,帮助引导孩
子尝试编。我请胡哲彬小朋友先来说说,他指着黑板说,“黑板说,太阳是黑色的。”
幼儿自由想象并把创编的大胆讲述出来。
5、师幼合作朗诵创编的诗歌。
教师先朗诵原诗歌的内容——教师仿编一句——美味幼儿仿编一句(按顺序接下去)——集体朗诵最后一句。
我们创编的诗歌是这样的:
师幼齐念:一群小鸟唧唧喳喳的问,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苹果说:“太阳是绿颜色的。”
香蕉说:“太阳是黄颜色的。”
葡萄说:“太阳是紫颜色的。
老师——篮子说:“太阳是橘黄色的。”
孩子顺接下去:黑板说:“太阳是黑颜色的。”
大树说:“太阳是棕颜色的。”叶子说:“太阳是绿颜色的。”窗户说:“太阳是黄颜色的。墙壁说:“太阳是白颜色的。”彩虹说:“太阳是七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
在第一遍仿编时,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将自己想的表达出来。有很多孩子都不能完整的说出,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才知道应当怎么说才是完整的一句。第二遍时,我的规定是要让长诗顺接下去,不能中断,这就规定孩子注意里非常集中,注意倾听别的小朋友说的,特别是自己前一位小朋友说的。第三遍,我规定孩子有感情地将整首诗歌朗诵好。在朗诵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还规定将彩虹说的,“太阳是七色的”改为“太阳是五彩缤纷的。”
我的反思:他们对诗歌的朗诵是初次尝试,那种有感情的朗诵,语气、语调的把握还是很不够的,所以在后面的诗歌学习中,我应有目的的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