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98759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X 页数:318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8页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8页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8页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8页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版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主讲:占如默西南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一、教学目的l了解中国哲学起源于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l研讨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l研讨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l了解佛教的哲学色彩。l宋明理学:元明清的官方哲学。二、教学重点:l 1、中国哲学的起源: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l 2、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仁、礼、中庸之道。l 3、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道、自然无为、淡泊名利、道家。l 4、宋明理学的思想核心:天理心性、知与行。l 5、传统宇宙观及人生境界。l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宗教处于核心地位。l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哲学哲学处于核心地位。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中国哲学

2、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和思想传统一、一、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l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哲学思想。(一)原始哲学: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一)原始哲学: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1 1、五行说:、五行说:l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提出了“五行相生相胜(克)”的观点。l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图:(图中红线表示相生,蓝线表示相克)l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l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

3、克火,火克金。l四种变化:“我生”“生我”“我克”“克我”2 2、八卦、八卦l八卦是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l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1.1.易经易经 含含6464卦的卦形符号和卦爻辞卦的卦形符号和卦爻辞 (1 1)6464卦的卦形符号卦的卦形符号 卦画符号:卦画符号:-阴阴 阳阳少陽少陽太陰太陰乾乾兌兌離離震震巽巽坎坎艮艮坤坤八卦成像圖八卦成像圖太極太極陰儀陰儀陽儀陽儀少陽少陽少陰少陰太陰太陰乾乾兌兌離離震震巽巽坎坎艮艮坤坤八卦成像圖八卦成像圖太極太極陰儀陰儀陽儀陽儀太陽太陽少陽少陽少陰少

4、陰太陰太陰乾乾兌兌離離震震巽巽坎坎艮艮坤坤八卦成像圖八卦成像圖l(1)八卦卦象:八卦取象歌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坤六断;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兑上缺,巽下断。(朱熹周易本义)(朱熹周易本义)l乾卦:乾三连,称为乾经卦。l坤卦:坤六断,称为坤经卦。l震卦:震仰盂,称为震经卦。l艮卦:艮覆碗,称为艮经卦。l离卦:离中虚,称为离经卦。l坎卦:坎中满,称为坎经卦。l兑卦:兑上缺,称为兑经卦。l巽卦:巽下断,称为巽经卦。上下经卦名上下经卦名 次序歌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

5、,蛊临观兮噬嗑贲。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朱熹周易本义)(朱熹周易本义)“爻爻”及其读法及其读法 上九上九 九五九五 九四九四 六三六三 六二六二 初九初九(2 2)64 64卦的卦爻辞卦的卦爻辞卦爻辞附系于卦爻辞附系于6464卦符号下的文辞分别表明各卦符号下的文辞分别

6、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卦各爻的寓意。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揭示该爻旨趣。意;爻辞每爻一则,揭示该爻旨趣。乾,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卦辞卦辞 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爻辞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见群龙无首,吉。2.2.易传易传 含阐释周易经文的含阐释周易经文的7 7篇专论七种

7、篇专论七种十篇,称十篇,称“十翼十翼”,后人统称易传,后人统称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上下,说卦文言传,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传,序卦传,杂卦传。(1 1)彖传:断一卦之意。)彖传:断一卦之意。分释分释6464卦卦名、卦辞及一卦大旨。卦卦名、卦辞及一卦大旨。“彖彖”意为意为“断断”,谓断定一卦之义。,谓断定一卦之义。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蒙彖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

8、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2 2)象传:释卦爻之象。)象传:释卦爻之象。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大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大象传,释爻象者称小象传。象传,释爻象者称小象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象传大象传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小象传小象传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不可久也。用

9、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3 3)文言:专释乾坤二卦。)文言:专释乾坤二卦。分前后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分前后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象征意义,故前又称乾文言、后又称坤文象征意义,故前又称乾文言、后又称坤文言。言。乾文言:乾文言:“元元”者,善之长也;者,善之长也;“亨亨”者,嘉之会也;者,嘉之会也;“利利”者,义之和也;者,义之和也;“贞贞”者,事之干也。君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曰“乾:元、亨、利、贞乾:元、亨

10、、利、贞”。坤文言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4 4)系辞:易学纲领。)系辞:易学纲领。申说申说6464卦经文要领,条贯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是早期的易卦经文要领,条贯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是早期的易义通论。义通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

11、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12、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5 5)说卦:专论八卦取象。)说卦:专论八卦取象。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

13、画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6 6)序卦:说明)序卦:说明6464卦次序。卦次序。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

14、也,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终通,故受之以否。(7 7)杂卦:打乱次序,说明卦旨。)杂卦:打乱次序,说明卦

15、旨。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观之义,或与或求。震,起也。艮,止也。损、益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盛衰之始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也。鼎,取新也。3.八卦的象征意义八卦的象征意义l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自然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人君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意义阳刚柔顺安静惊动决定优柔寡断困难障碍明亮光热停止独立喜悦吉词方位西北西南正东东南

16、正北正南东北正西(1 1)八卦象征的取象依据)八卦象征的取象依据 乾乾天;坤天;坤地;震地;震雷;雷;巽巽风;坎风;坎水;离水;离火;火;艮艮山;兑山;兑泽。泽。(2 2)八卦特定的象征意义八卦特定的象征意义 乾,象征意义为乾,象征意义为“健健”。坤,象征意义为坤,象征意义为“顺顺”。震,象征意义为震,象征意义为“动动”。巽,象征意义为巽,象征意义为“入入”。坎,象征意义为坎,象征意义为“陷陷”。离,象征意义为离,象征意义为“丽丽”。艮,象征意义为艮,象征意义为“止止”。兑,象征意义为兑,象征意义为“说说”。(3 3)八卦的象征外延八卦的象征外延1 1)取)取“父母子女父母子女”为象征。为象征

17、。乾象征“父”,坤象征“母”,震象征“长男”,巽象征“长女”,坎象征“中男”,离象征“中女”,艮象征“少男”,兑象征“少女”。2 2)取)取“人体人体”为象征。为象征。乾象征“首”(头),坤象征“腹”,震象征“足”,巽象征“股”,坎象征“耳”,离象征“目”,艮象征“手”,兑象征“口”。3)取)取“动物动物”为象征。为象征。乾象征”马”,坤象征“牛”,震象征“龙”,巽象征鸡”,坎象征豕”,离象征“雉”,艮象征“狗”,兑象征“羊”。4 4)其他)其他说卦传:说卦传: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4 4)八卦的方位象征八卦的方位象

18、征 1 1)“乾南坤北乾南坤北”方位方位 乾代表南方,坤代乾代表南方,坤代表北方,离代表东方,表北方,离代表东方,坎代表西方,兑代表东坎代表西方,兑代表东南方,震代表东北方,南方,震代表东北方,巽代表西南方,艮代表巽代表西南方,艮代表西北方。西北方。先天八卦l先天八卦之所以叫“先天”,是因为八卦是先于天地存在的世界本原“太极”演化成的。先天八卦又叫伏羲八卦。l先天八卦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居东南,震居东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l先天八卦卦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l先天八卦既讲“对待”(对立)又讲“流行”(运动变化)。八卦之中,乾对坤,兑对艮,离对坎,震对巽。l

19、坤震离兑乾,是进阳退阴的过程;l乾巽坎艮坤,是进阴退阳的过程;阴阳消長,循环往复。l邵雍把坤、震二卦之间称为天根,以其为一阳所生之处也;又把乾、巽二卦之间称为月窟,以其为一阴所生之处也。2 2)“离南坎北离南坎北”方位方位 离代表南方,坎代离代表南方,坎代表北方,震离代表东方,表北方,震离代表东方,兑坎代表西方,巽代表兑坎代表西方,巽代表东南方,艮代表东北方,东南方,艮代表东北方,坤代表西南方,乾代表坤代表西南方,乾代表西北方。西北方。后天八卦l后天八卦之所以叫“后天”,是乾坤与其它六卦的关系是父母对子女、即乾父、坤母、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因乾表徵天,而八卦又出自於

20、天,所以叫后天八卦。l后天八卦方位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l后天八卦卦序震、巽、离、坤、兑、乾、坎、艮。(据说卦传)l然而,术数家却习惯取用八卦九宫五行图之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离九。l後天八卦主要讲流行,表征一年四季循环,即震春、离夏、兑秋、坎冬。3.周易占卜的基本方法:l周易系辞上记载的起卦方法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

21、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以钱代蓍”的“火珠林推卦法”l唐代贾公彦在周礼疏中说:l“但古用木画地,今则用钱。以三少(背面,无字之面,阳)为重钱,重钱则九也;三多(正面,有字之面,阴)为交钱,交钱则六也,两多一少为单钱,单钱则七也;两少一多为折钱,折钱则八也”。l这样,自下而上,用双手摇动后掷开铜钱,看其正、反面排列情况,而定六爻之阴阳动变,从程序上就简化的多了,六次可成一卦。l筮法有四个要素:蓍、卦、爻、辞,蓍草是工具,过程包括“四营”、“十有八变”,得出卦象后,根据卦辞和变爻的爻辞推测吉凶。l起卦具体步骤为:l准备阶段:取出50根蓍草,抽出一根不用,只用剩余的

22、49根。l第一阶段(分二):将上述49根蓍草任意分两组,其中每一组最少不低于6根;l第二阶段(挂一):从上述两组蓍草中左边的一组中抽出1根,将它挂在手里。l第三阶段(一变):分别将上述两组蓍草以四除(揲四),每组的余数应当是1根,或者是2根,或者是3根,如果正好除尽,将最后剩下的4根也作为余数。将两组的余数取出不用(归奇),将被除尽的两组合并,总数应当是40根或者44根。l第四阶段(二变):将上述40根或44根蓍草再任意分为两组,分别以四去除。将两组的余数取出不用,将被除尽的两组蓍草合并,总数应当是40根或36根或32根。l第五阶段(三变):将上述40根或36根或32根蓍草再任意分为两组,分别

23、以四去除,将两组的余数取出不用,将被除尽的两组蓍草合并,总数应当是36根或32根或28根或24根。将上述剩余的蓍草除以四,商有四种可能:9、8、7、6。l经由以上三变,得到位置在最下方的开始的第一爻。第一变余下的是九或者五,第二、三变余下八或者四。九和八是多数,五和四是少数。l三变中有两次多数一次少数,即九、四、八,或九、八、四,或五、八、八时,称为少阳,也称单,就是阳爻,记作 。l三变中有两次少数一次多数,即五、四、八,或五、八、四,或九、四、四时,称作少阴,也称拆,就是阴爻,记作-。l三次都是少数,即五、四、四时,称作老阳,也称重,是阳爻,但可能变成阴爻,记作。l三次都是多数,即九、八、八

24、时,称作“老阴”,也称“交”,是阴爻,但可能变成阳爻,记作“”。l“老阴”和“老阳”可能变化,称作“变爻”,可变之爻:九、六;“少阴”和“少阳”则不变化,称作“不变爻”,不变之爻:八、七。l以数字表示,“老阴”是“六”,“老阳”是“九”,即易经中的“初六”“初九”等所指的六和九。相对的,“少阴”是“八”,“少阳”是“七。l三变中得到第一爻,同样再做五次,即可得到其他五爻。但必须注意,初,二,三,四,五,上的顺序,是由下而上。l(3)问卜的占断 l不变之卦用本卦辞占,蓍占所得为不变之卦(每爻的营数均为七或八)时,占官就根据经书上的卦辞进行预测,而不考虑爻辞;l乾卦(全九)用“用九”爻辞占,坤卦(

25、全六)用“用六”爻辞占;本卦如果是全变之卦,即六爻全阳的乾卦和六爻全阴的坤卦,此时需用一种特别的爻辞,乾卦以用九爻辞,坤卦以用六爻辞。l全变之卦用变卦辞占(乾、坤除外);l九六相杂则互变后用变卦占;蓍占所得之卦若为可变之卦,即卦中至少有一爻营数为九或六,就须要根据复杂得多的规矩进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蓍占时所得之卦,即本卦,必须将卦中营数为老阳和老阴的爻变成少阳和少阴,变后的卦称为之卦。蓍占所得的卦若是乾卦,即六十四卦之首卦,下卦三爻的营数均为九,而上卦三爻的营数均为七,就应在维持上卦不变的同时,将下卦三爻变为阴爻;这样,变后得到的之卦便是否卦,即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这样一来,蓍占所得的卦就变

26、成了乾之否卦,即由乾卦变成的否卦。l本卦如果不是全变之卦,就须要找出卦中的宜变之爻,宜变之爻本身可能是可变之爻,也可能是不变之爻。根据天地之数计算,卦的总营数与天地之数两者之差,是变卦的原因。因为,卦的总营数最少为三十六(每爻皆为六),最多为五十四(每爻皆为九),而天地之数为五十五。所以,两者之间之差介于一与十九之间。l宜变之爻取决于卦的总营数与天地之数两者之差。两者之差若为一,初爻便是宜变之爻,此时,此爻若为九,则变为六,此爻若为六,则变为九。两者之差若为二,二爻便是宜变之卦,此时,此爻若为六二,则变为九二,若为九二,则变为六二。两者之差若为六,六爻便是宜变之卦,此时,此爻若为上九,则变为上

27、六,若为上六,则变为上九。两者之差若为七,六爻仍是宜变之卦;两者之差若为八,宜变之爻则为五爻;其余依此类推。l宜变之爻确定后,按以下程序得出预测:l 一、宜变之爻如系不变之爻(其营数为七或八),按一般规律,此时应以本卦变爻爻辞占之;倘若卦中可变之爻(其营数为九或六)不止一个,则应以本卦宜变之爻爻辞占断。l 二、宜变之爻如系可变之爻(因其营数为九或六),则:l如果可变之爻少于不变之爻(即营数为九或六的爻,包括宜变之爻在内,仅有一个或两个,其余四个或五个爻的营数均为七或八),按一般规矩,应以本卦卦辞占断;l如果可变之爻多于不变之爻(即营数为九或七的爻,包括宜变之爻在内,有四个或五个,营数为七或八的

28、爻只有一个或两个),按一般规矩,应以之卦卦辞占断;l如果可变之爻与不变之爻数量相等(即包括宜变之爻在内,营数为九或六的爻共三个,其余三个均是营数为七或八的爻),按一般规矩,此时应兼用本卦卦辞和之卦卦辞。3 3、阴阳学说、阴阳学说l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l(1 1)关于阴阳)关于阴阳l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l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l凡

29、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l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l(2 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l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l“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l“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l“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l、阴阳

30、之间的交感相错l交感指阴阳的交互作用,相错则是指这种相互作用十分错综复杂。l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条件。l、阴阳的对立制约l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l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l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l、阴阳的互根互用l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古人称之为阴阳相成:l指凡阴阳皆相互依存,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如果没有上,也就没有所谓的下。l指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

31、系特点。l、阴阳的消长和平衡l消长,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古代思想家以消长来概括阴阳的运动变化,其基本形式包括: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皆长,阴阳皆消。l“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如果是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做“平衡”。l、阴阳的相互转化l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处于消长变化之中,一旦这种消长变化达到一定阈值,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二)百家争鸣形成儒道两大哲学(二)百家争鸣形成儒道两大哲学

32、l影响最大的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最终由儒家和道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l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是由两家和两教构成的。二、原始儒家二、原始儒家l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书、礼、乐、易、春秋。l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更侧重人生哲学,研究处世之道。(一)贵仁(一)贵仁l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涵义有四:l一是“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l 子张问仁,孔子说: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l二是“仁者,

33、爱人”,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l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l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l“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l四是“杀身成仁”。作为君子,作为仁者,要把“仁”作为做人的最高的标准,甚至为“仁”,不惜一切代价。l“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二)尊礼(二)尊礼l儒家倡导的“仁”是合乎“礼”的。l孔子视礼为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区别华夷的标志,一切的一切都要合于“礼”的规范的要求。l礼本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典章制度。夏朝和商朝统治者用礼规范其成员的行为思想

34、,西周沿袭夏礼商礼,并加以增补,使之完备。l“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礼”是指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礼”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l孔子的“礼”被孟子发展为“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保护人民,行施仁政和王道。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l主张实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l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对 无节制地剥削人民,认为过分剥削会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国有家者的大患。l 政治上宽民,反对不教而杀,反对单纯使用刑罚的苛政,主张道之以德

35、,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三)尚中(三)尚中l儒家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庸”之道,他们把中庸思想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根本的哲学原则,治国的根本方略。l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l中庸中说:中庸是“执其两端用其中”。l中庸又叫中行、中道。要求人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l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他认为过和不及都不好,都偏离中道。l孔子的“中庸”思想,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就方法论来说,其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

36、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l孔子还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l孔子的“中庸”思想还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中庸应用在修身立德上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神,要求“执中”。不必讲权势,去做异端的人。也不必做出惊天地的事情,只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力,就实现了我们的生活目标。(四)重教(四)重教l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与“学”的思想是他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l对于学习目的,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支持平民出身的学生从政施展才能。l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圣人”、“君子”之类的理想人物。(五)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

37、五)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l内圣外王理论在儒家的篇目之一的大学中得到了总结,具体体现在所谓的八条目中。l大学主张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人们修持的程序与目标,所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l朱熹在四书集注里的解释说,“格”是探究、穷尽,“物”是事物,“致”是推及、达到,“知”是认识。三、原始道家 l道家又被称为道德家,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把先秦的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l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他还有关尹、彭蒙、田骈等。l老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l老子和庄子两本书是把握道家思想的经典。l

38、老子五千言为老子的专著,前后理论一贯,层层推出,哲理博大精深,是一部哲学诗,用韵精细。l庄子一书,其中内篇是他所作,整个一部庄子的哲理性也很强。l 主要著作除老子和庄子外,还有管子的心术白心内业等篇,汉初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经法以及道原称和十六经等。(一)道家的基本思想(一)道家的基本思想l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体系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l 司马谈认为道家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l在哲学上以虚无无形的道作为世界的根本,以柔弱因循作为道的作用。l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l1 1、认识论上以道为本:、认识论上以道为本:l道

39、家学派把道当作世界的本原,提出一个以道为中心的宇宙本体论哲学。这是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也是对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l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l(1)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道”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实有的存在体。l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都说明l他认为道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绝对的,他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消失,它是永远运动的或变化着的事物。l老子开宗明义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l(2)庄子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都是变化的,万物有共同性。l老庄所说的“道”作用于人生,便叫做“德”。强调修身

40、养德、养生。l2 2、在处世之道上,主张自然无为、在处世之道上,主张自然无为。l“自然”是指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l“无为”即“好静”,“无事”“无欲”,不特意去做某些事,顺其自然。l“无为而无不为”。l老子主张为人应淡泊名利,不执着于外在的物欲,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超脱解放,l老子认为应“致虚极,守静笃”。即虚怀若谷,持重守静。最终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l庄子则认为应“无待,无己”的逍遥之举,可以超脱。即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处于无牵无挂的逍遥境中。l要达到这一境界的内心功夫是“心斋”,“坐忘”,“守宗”。l3 3、轻物重生、轻物重生l 老子强调身体重于名和

41、货,要求统治者重身贵身。l 老子以后,各学派都发展了轻物重生的思想,尤其是杨朱学派,他们倡导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行为准则,把道家轻物重生的思想推向极端。l道家要处理的问题主要包括治身与治国两个方面,即庄子天下篇说的内圣外王。l内圣就是内备圣人之至德,强调治身问题;l外王就是外施王者之仁政,强调治国问题。l道家各派虽追求内圣外王的统一,但思想都带一定偏向性。老子和黄老学派更关心外王,即治国方面,杨朱、列子、庄子学派倾向内圣,即治身方面。(二)道家学派l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道家著作共37种,993篇。l因对道与无为的理解不同,道家内部可以分为老子学派、杨朱学派、列子学派、黄老学派、庄子

42、学派等。l主要是老庄学与黄老学两大不同派别。l(1)老子学派l 老子一生由史官和隐者这两段生活构成。l史官负责天道、礼法、记录历史等,所以老子拥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广博知识。l隐士的经历使老子可以摆脱职业的束缚,以自由的心态反思现实社会。l丰富的知识、自由的思考,再加上动荡的社会,共同造就出道德经的深刻思想。l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l老子之道大致有三方面的含义:l1.道为无形无象的无;l2.道是普遍的法则;l3.道为混成之物。l道的提出是为现实生活中的君主提供一种有效的统治方法。这种方法体现在无为的观念中。l老子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辅助万物按固有的规律发展,而不敢有所作为

43、。l老子体系中,无为与自然是关系密切的概念。无为是对道或君主的要求,自然指道或君主无为下万物或百姓的自主状态。统治者无为,百姓生活就自然。l无为表现的是柔弱的态度。老子认为,与刚强相比,柔弱是生命的象征。老子贵柔说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l有人认为老子哲学本质上是君人南面之术。然而,老子哲学所揭示的智慧带有普遍意义,没有局限在统治方法的范畴。l人们可从不同方面解释老子思想,从而使道家学派呈现出丰富的面貌。l()杨朱学派l 杨朱是魏国人,是战国初期思想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l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l杨朱学派的思想史料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

44、。l杨朱思想的特点是为我、贵己和轻物重生。轻物就是轻视外在的功名利禄;重生就是指重视个人的生命与内在本性。l孟子批判杨朱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l韩非子显学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并称杨朱学派为轻物重生之士。l淮南子则说杨朱学派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l老子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的问题,杨朱进一步发挥这种思想,强调为我、贵己、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除重视个人生命价值外,可能还包含重视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的思想。l杨朱后学子华子等更关注生命意义的问题。子华子从人的欲望能否得到适度满足来判断生命质量,认为全生是指六欲(生、死、耳、目、口、鼻的欲望

45、)皆得其宜。l还认为如果六欲都不能满足,就叫迫生。l(3)列子学派l 列子是郑国人,名御寇,与杨朱大致同时代。l据说曾跟随关尹学习,思想以贵清为基本特征,要求人心和外物接触时,保持清虚的状态。l汉书艺文志里说,列子著书八篇,但早已失传。现存列子八篇是晋代人作品,内容多半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寓言,其旨意虽大体归向老庄,却又明显受到佛经的影响。l列子思想的核心是贵虚。虚是道的表征,也是对人心的要求。l在心和道之间,列子强调气的作用。他认为心与道的合一通过守气的途径实现。l 战国策韩策载,韩国的史疾认为列子的思想贵正,即强调正名,主张循名责实。这与黄老学派的刑名之学非常接近。l()黄老学派l 黄老

46、学派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是道家的主流。l所谓黄老学派,就是依托黄帝,主要发挥老子思想的一个学派。l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西汉盛极一时。史记乐毅列传赞中提到的黄老学者有河上丈人、安期生、乐瑕公、乐臣公、善公。汉代的曹参、陈平、司马季主、窦太后、安丘生、王生、黄生等也是黄老思想的信奉者。l汉书艺文志里托为黄帝的书有21部,除了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四篇古代佚书,是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l黄老之学的特点是道法结合,提出道生法的观点,突出刑德观念,主张恩威并施以巩固政权。l在以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l黄老思想核心内

47、容就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虚无之本指道。与老子一样,黄老学派也把道视为万物的本原。不过,老子强调有与无的统一;黄老学派强调虚无无形。l黄老学派重视因循的观念。从宇宙论上讲,是道因循万物的固有形态;从政治论上讲,是君主因循臣民的固有形态。只有道是虚的,才不与物发生抵触,可以遍流万物而不忤。l管子概括为静因之道,静是指人心保持虚静,不藏任何偏见,因是因循事物的本性,发挥其特长。l虚无与因循的观念在政治哲学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君无为而为的原则,要求君主不直接处理具体的政治事务,而是交由臣子负责。l在道家中,黄老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一套可以在现实社会中操作的政治原则,并对法家发生深远的影响。l()庄

48、子学派l庄子消极厌世,对人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他反对提倡仁义,明确是非,认为仁义是黥刑,是非是劓刑。抨击统治者所谓的仁义和法治。l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 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其洸洋自恣 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庄申韩列传l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人合称老庄。庄子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l先秦哲学中有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庄子用相对主义理论回答了这两方面问题。l庄子也把道视为世界最高原理。庄子对道本身的理解,主要强调虚和通这两个特点。l 庄子认为,道不仅是无,而且是无有。正因为属于纯粹的虚无,所以它与任何事物都

49、不会抵触、对立,因此道就是大通。l从这样一个虚、通的道出发,庄子发展出很多独特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等。l庄子人间世: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境保持虚静纯一的状态。l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指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l心斋和坐忘是齐物的前提。齐物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应当同等看待,也就是万物一齐。人总是自是而非彼。原因是成心在作怪。l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於殇子,而彭祖为夭。表现的就是大小、寿夭之间的相对性。由此便可以获得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认识,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50、l庄子追求的理想是实现逍遥游。逍遥是一种心灵境界。庄子用无为解释逍遥。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叫无待。l这时人们抛弃了私心、功名与利禄,彻底置身于宇宙大化之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l庄子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庄子对生命的关注,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l 1、在布满荆棘的人世间中,保护生命免受伤害,尽其天年而不中道夭折,这是全生的问题;l 2、在与道的合一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生命在面对现实的无奈中,也能充分享受精神的自由。四、中国佛教哲学四、中国佛教哲学 l中国化了的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渗透了中国哲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