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726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

2、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

3、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

4、,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

5、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B如果我们出现

6、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参考答案:1.B 2.C 3.B1.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D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2.根据第5段

7、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3. “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的意思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

8、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唯独我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把它找回来。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9、”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请您稍等。”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竟在一只套鞋上花这么大的功夫。“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

10、要了。快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朋友,”我说,“好同志,可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他们一定会帮你的,而且”她坚持原则,我只好无奈地离开了。第二天,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这是事实吗?我可是上过不少次当了!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真的,”我说,“我是丢了

11、套鞋。”他说:“那就拿一张电车公司的证明,单凭你一句话,我可不敢胡乱开证明,我必须为居委会的声誉负责。”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我说:“怎么写呢?”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丢失套鞋一只等等,再加上点保证,就说你以什么样的名义起誓”我写了报告,随后便拿到了居委会的证明。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套鞋被我拿了回来。现在我终于拿回了我的那只套鞋,并把它重新穿到我的脚上。“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为一只套鞋肯定不会花那么多时间!从车上扔出去完事了。虽然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毕竟不是一无所获。”但事情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又有一

12、回,我丢了另一只套鞋一星期以来,我把它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夹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但我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一定不是在电车上。虽然有所损失,但总算没全白忙活,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总会有像这样优秀的机构给我帮助的。这只套鞋对我来说已远远地超出了它应有的价值,我一定会永远地保留着。 (全文完)(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在电车上丢失了一只套鞋,本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因为套鞋在很短的时间丢失,才使得“我”心里很难受。B下班后,“我”在电车公司找了一个认识的人,希望通过他找

13、到丢失的套鞋。事实上,我也由此顺利地找到了丢失的套鞋。C在失物招领处,工作人员一再要求“我”提供详细的信息。此时“我”也表现得很有耐心,对找回套鞋抱有希望。D“我”到了居委会开证明,结果受到了刁难。向电车公司打了报告后,才拿到居委会的证明,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套鞋。E另一只套鞋丢失后,“我”没有上次那么幸运能找到套鞋。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之前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小说中的“我”为了找到丢失的一只套鞋,都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分)(3)小说结尾提到“我”对于丢失的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以“一只套鞋”为题,有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方面

14、的考虑,请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答A给2分,答C给3分,答B给1分。(B项虽说此时还没有拿到,但也算由电车的人提供的线索“顺利”找到了鞋;而此时招领处的工作人员又很繁琐,所以找到也不是太顺利。D项不是向电车公司打的报告,是向居委会。E项这是讽刺小说,批判工作作风。)(2)经认识的电车司机指点,到电车公司招领处提供了丢失套鞋的信息。到居委会开证明,在打报告后拿到证明。在招领处,拿到丢失的套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与前文形成呼应,强化了讽刺的效果:前文写找套鞋的波折,表现工作人员的死板教条,讽刺意味明显。(2分)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15、(2分)结尾处写对丢失另一只套鞋不抱找到的希望,更加突出了讽刺的意味。(2分)(从文章结构内容及对读者的作用方面考虑,意思对即可。)(4) 主题思想方面:通过“我”找套鞋的过程揭示主题。(2分)以小见大讽刺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化,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3分)表现作者对社会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思考。(3分)情节结构方面:有交代线索的作用。(2分)小说情节以“丢找又丢”套鞋为线索,构成情节结构。(3分)以“套鞋”的故事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关系,使结构层次有序展开。(3分)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最精彩的表演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

16、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

17、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

18、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

19、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

20、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

21、演,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

22、,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A、D(B.川

23、喜多长政与梅兰芳不是老友关系,他们只是有一面之缘。C.“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错误,梅兰芳早在移家香港之前就已蓄须明志。E.“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错误,本文没有描写梅兰芳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而是重在突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4分)(2)“最精彩的表演”,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增强文章的主旨。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可谓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5分)(3)崇高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以精

24、湛的技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高洁的做人品格。梅兰芳以孤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爱国爱民的情怀。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表现出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5分)(4)观点一: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不要和政治联系,这是天真的想法。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强诱他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

25、民奋勇抗战的决心。观点二: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艺术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任何艺术都具有观念性,一旦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正义或邪恶,艺术永远是表达、承载的东西。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批判。(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2分,分析恰当2分,言之成理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

26、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

27、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卒,年七十四。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选自宋史危稹传,有删改)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28、正确的一项是( )A.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B.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C.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D.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B. 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黜”

29、“谪”“左迁”“除”等。C. 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B. 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C. 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

30、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D. 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11.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2)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参考答案:8. A 9. B 10. D 11. (1)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突然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2)有因受贿使上面听到的县令

31、,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8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中“父疾”“疾”“真德秀”“没”和前面的句子的主语均不一致,据此断句即可。故选A。【9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表示贬官的

32、还有除”错误,“除”表授予官职。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错,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按部:巡视部属;骤:突然;相与:一起,相互;去:使离开或罢免;籍:没收,抄没;以:连词,表目的;定语后置句。【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

33、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突然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 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第二年,迁升为武

34、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说是以教职为官名,但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设置课试法,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著作郎兼任屯田郎官。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柴中行离开,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

35、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可是亲属无财力补给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有因受贿使上面听到的县令,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

36、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死时,七十四岁。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 诗词、文章。5. 文言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第714题。(28分)(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日:“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37、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日:“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瓴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瓴,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瓴。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瓴。”秦之群臣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成

38、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日:“不若也。”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

39、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鹿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取 B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渡过 C左右皆靡 靡:后退 D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告别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示赵弱且怯也 且:将要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独:仅仅 C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因此9下列句

40、子中没有活用词语的一项是 (3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既来之,则安之10下列句子中,与其它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会于西河外渑池 B何以伐为C未之有也 D以为莫己若者(二)文天祥传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青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日:“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

41、“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阁远,书奏不报。 明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元大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42、弘范遂从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亲拔为第一 拔:选拔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希望 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结交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1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43、) A 君其勉之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 建都督统御于其中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 为宰相,安事二姓 君安与项伯有故 D 然犹不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1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文天祥为挽救时局所做的事情。(3分)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3分)(2)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4分)参考答案:略6.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万石君罗文传苏 轼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

44、于岩穴耶?”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使从诸生学,因得与士大夫游,见者咸爱重焉。武帝方向学,喜文翰,得毛颖之后毛纯为中书舍人。纯一日奏曰:“臣幸得收录以备任使。然以臣之愚,不能独大用。今臣同事,皆小器顽滑,不足以置左右,愿得召臣友人罗文以相助。”诏使随计吏入贡。蒙召见文德殿,上望见,异焉。使待诏中书,久之拜舍人。是时墨卿、楮先生,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上尝叹曰:“是四人者,皆国宝也。”然重厚坚贞,行无瑕玷,自二千石至百石吏,皆无如文者。上得群才用之,诏书符檄礼文之事,皆文等预焉。上思其功,以歙之祁门三百户封文,号万石君。文为人有廉隅,不可犯,然搏击非其任,喜与老成

45、知书者游,常曰:“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其自爱如此,以是小人多轻疾之。或谗于上曰:“文性贪墨,无洁白称。”上曰:“吾用文掌书翰,取其便事耳。虽贪墨,吾固知,不如是亦何以见其才。”自是左右不敢复言。元狩中,诏举贤良方正。淮南王安举端紫,与文并用事。紫虽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上幸甘泉,祠河东,巡朔方,紫常扈从,而文留守长安禁中。上还,见文尘垢面目,颇怜之。文因进曰:“陛下用人,诚如汲黯之言,后来者居上耳。”上曰:“吾非不念尔,以尔年老,不能无少圆缺故也。”左右闻之,以为上意不悦,因不复顾省。文乞骸骨伏地,上诏使驸马都尉金日殚翼起之。日殚,胡人,初不知书,素恶文所为,

46、因是挤之殿下,颠仆而卒。上悯之,令宦者瘗于南山下。 (选自苏轼文集?三十九卷,中华书局版) 【注】罗文:人名。有一种歙砚也名为罗文,产于婺源龙尾山。毛颖:笔的别称,古时笔以兔毫制成,有锋颖,因此借作姓名为毛颖。韩愈有毛颖传。墨卿、楮先生:墨与纸的别称。端紫:指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瘗:(y1)埋葬。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 成就:完成B武帝方向学,喜文翰 方向:目标C今臣同事,皆小器顽滑 小器:吝啬D然搏击非其任 搏击:争斗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歙之祁门三百户封文 不赂者以赂者丧B每虑有玷缺之患。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C紫常扈从,而文留守长安禁中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因是挤之殿下,颠仆而卒 孝公既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