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06845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2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三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考前须知: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一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贾梦雨我们平时

2、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表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病症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精神亚健康的病症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冷淡、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急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

3、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松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急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心和诚信。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群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

4、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满着扭曲。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开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因而,我们都

5、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根底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选自?新华日报?1以下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病症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B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满着“疑心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C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D各种压

6、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急躁而无信仰、无追求。【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命题点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主要错误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一般为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细微差异,题中A项,表述的内容没有表现出“为生计忙碌着的人是“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亚健康状态。应选A。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

7、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B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C“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D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C项,“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

8、离和自我的迷失错误,对导致“精神亚健康的原因性质表述不当。“全球化浪潮只是原因之一,而且“自我的迷失也不是“全球化浪潮引起的。应选C。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B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C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D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9、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B项,“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错误,表述绝对,“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只是帮我们寻找到归宿感的一局部条件。应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

10、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冷淡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幽默。而

11、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幽默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 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

12、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土。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土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唏嘘不已。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北京沦陷后,梁实秋面临着走或留的两难选择。走,意味着要抛妻别子,远离年迈的父母,任由他们在日军的铁蹄下浮沉;留,那么意味着要忍受亡国奴的耻辱,甘当日军铁蹄下的顺民。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他先到天津,后转道济南奔赴南京。在济南车站,梁实秋遇到他从前的一位学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耐人寻味:“老师到哪里去?“到南京去。“

13、去做什么?“赴国难,投效政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师母呢?“我顾不得她,留在北平家里。辗转抵达南京后,情况并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乐观:“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敌机轰炸之下,人心浮动,“各方面的情形很乱。南京政府对于梁实秋等知识分子如何安置迟迟没有着落,他油然生出“报国有心、投效无门之感。周旋两天后,梁实秋接到的命令是“急速离开南京,在长沙待命。在开往长沙的船上,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三天后,抵达岳阳,洞庭湖烟波浩淼,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

14、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时机参加了这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

15、坦言:“人笑我迂,我行我素。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根底,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最符合知识分子的品味和风格,既博且雅,一派沉着,篇幅虽不长,但能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4作者说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以下不属于其“中国性具体表现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梁实秋与鲁迅都是现代中国

16、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B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投效政府。C为国做事,“私心窃慰,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教科书编委会薪俸。D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也要葬于高地,遥望祖国。【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此题“作者说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以下不属于其中国性具体表现的一项为哪一项,通读文章,题干中的“中国性应指梁实秋的国家情怀。如文中提到的“他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

17、、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只身逃离北京等,这些都能表达其国家情怀。A项,“梁实秋与鲁迅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是对梁实秋与鲁迅的比拟,与“中国性无关。应选A。5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可见他们对梁实秋颇有成见。B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表达、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风貌。C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18、,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事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D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此题“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此题中,C项,“是迄今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中“迄今说法扩大范围,原文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应选C。6简析第

19、二段中引用传主以及梁锡华、余光中言论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引用传主的言论,表现其冷淡名利、胸襟洒脱的思想意识。引用梁锡华、余光中的言论,从侧面或间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具体饱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表达了对梁实秋的赞赏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传记中“引用手法的作用能力。“引用主要的作用是使文章真实可信,属于侧面描写,在传记中主要起到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答题时先明确所引的话语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答作用。第二段中引用传主言论“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表现出他淡泊名利;梁锡华评论梁实秋“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

20、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幽默,余光中评价梁实秋“谈吐,幽默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二人的评论真实展现了梁实秋的大家风范和幽默随和的性格特征,也表达了二人对梁实秋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猴变陈博文栋悟一家人突然变成猴子的怪事,已经传遍这一带的山村了。不少好奇者跑到村里来看看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然而,大家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既见不到栋悟,也见不到猴子,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那是一间栉叶盖顶的小木屋,两扇木板门已斑驳破旧,外边还加上一把锁头,从门缝、墙壁的缝隙里

21、可以窥见屋里边一片凌乱,显然是很多天没有人来过。邻居老阿婶对围观的人群说:“栋悟一家人变成猴子了,要找他们可到后山上去,不过你们要高呼他的名字,他就会从树上跳下来,带些食品去给他们吧!很可怜的!“这样说,栋悟真的变成猴子了?“那还会有假,全家人都不见了,岂能说着玩的?!栋悟住在这村子已很久了。他家种了一小片玉米园,家里还有三把猎枪,是他和两个儿子阿保、阿护的谋生工具。他向来就靠捕猎山区里的动物和种点粮过活。不过,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生活是十分困苦的。自从这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地带,被宣布即将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有

22、一次保委会宣传队到村里做宣传,他们说到山区各种禽兽,被人们死捕活捉已濒临绝种,如不设法制止滥捕滥杀,将来我们的子孙就见不到各种动物了。他们要求当地居民,尤其是以狩猎为生者与政府合作,不要再屠杀山区动物,让它们繁殖滋生,让这片辽阔山区再现蓬勃生机。当这批演说家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之际,栋悟一肚子怨气爆炸了。他一跃而起,大吼一声说:“你们这批城市来的家伙,知道山里人的困苦吗?禁止捕猎,我们只有喝西北风了。滚!滚回去,不要干预我们,不听话送你们几声鸟枪围观的村民,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劝他们不要闹事。经此一闹,宣传队在嘈嘈杂杂的人群中悄然收兵,围观的众多村民也一哄而散。此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

23、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过去,他捕猎的只是野兔、黄羌、獐狐之类的,现在却是见什么杀什么,简直是有些疯狂了。有一次,他竟一口气射杀了三只猴子。向来,很少有人捕杀猴子的,因为经济价值不高,也没有人爱吃猴肉。所以,猎人对猴子可算是仁慈的。然而栋悟却成心杀猴子,为的是向保护环境的人员示威。今天,他很幸运猎获一只黄羌。黄昏,父子三人兴高采烈扛着黄羌回家。很久了,没有油腻过口,今晚可要来一味炒黄羌肉,再加一锅酸辣羌肉汤,明天把剩下的卖给芭货佬,最少还有数百泰铢可以赚。他想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就在离家不远处,忽见他老婆伸头缩脑闪在

24、大树后,一见他父子,即迅速迎上来,慌张地说:“不得了,屋子被一群猢狲占了,不是我走得快逃出来,说不定已被它们咬死。“有这样的怪事,我们快回去看看。栋悟话还未完,从他屋子里一下子跑出很多猴子来。数百只猴子灰溜溜地朝他们摸来。他被吓呆了,正想扣动扳机,忽从树上跳下数只大马猴,迅速将他父子手中的猎枪都抢了去。人猴形势逆转,栋悟大惊失色,急忙拉着妻子掉头就跑,可后面大批猢狲随着追来。他跌跌撞撞,突然觉得老妻的身躯在迅速缩小;两个儿子也一样在萎缩,而且脸上长出浓毛,屁股上也长出尾巴。他下意识摸自已的脸,哇!自己也是满脸茸毛。他失声惊叫,吱吱几声,原来他们已变成猴,身形也矫健轻盈了。他紧拉着妻子,迅速攀上

25、茂密的大树。他俯视追来的猴群,咦!哪里是猢狲,都是彪形大汉呀!他搔着头想不出原因。栋悟一家人变猴的怪事终于传开了,不久,各个山村发现很多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的标语:杀猴子,变猴子!杀山猪,变山猪!动物保护,人人有责!有删改7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小说开头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一件离奇怪事,这样处理不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B小说中人物名字具有特色,“栋悟“阿保“阿护寓意着“动物保护,与小说结尾保委会的宣传口号遥相照应,凸显出小说的主旨。C小说将保委会宣传队说成是“演说家,并形容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说明

26、栋悟对保委会宣传队的言行根本不认同。D栋悟亲眼看到自己与家人的猴变过程,但又说看到的猴子其实是彪形大汉,“猴变真假难辨,作者这样处理意在引发读者的深思。【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此题A项,“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错误,因为保委会宣传队来村宣传在前,栋悟一家猴变在后

27、。应选A。8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6分【参考答案】1他身处山区,家庭困难,是一个底层村民猎人形象2他与保委会宣传队产生正面冲突,表现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3他出于报复心理,刻意滥杀动物,表现出他残忍偏激的性格特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此题要求“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此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从文中来看,“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

28、也不例外,栋悟是一个山区底层村民猎人形象;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可以看出,他性格冲动,暴躁易怒;他刻意滥杀动物,残忍偏激。9小说安排“猴变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对于读者,新颖奇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人物上,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3情节上,“猴变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风格上,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色彩5主旨上,表达出动物保护、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情节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塑造、情节结

29、构、风格手法和主旨几个角度思考。从情节结构上看,“猴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塑造上看,“猴变的情节暗示了栋悟如山猴般暴躁易怒的性格;从艺术风格上看,离奇的“猴变给小说增添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表现主旨上看,更好地表达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时瑰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禁莞,朝廷荣之。玄宗平内难

30、,书诏填委,独顺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盖。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假设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遗父丧,起为工部侍郎,不开,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诰以颋为中书侍郎。明日加知制诰。时李乂对掌书命,帝曰:“前世李峤、苏味道文擅当时,号苏李。今朕得顺及义,何愧前人哉!俄袭封许国公。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璟尝曰;“吾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

31、仆射长厚,自是国器;假设献可替否,事至即断,尽公不顾私,那么今丞相为过之。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巂州蛮苴院与吐蕃连谋入寇,获谍者,吏请讨之,颋不听,移书还其谍曰:“毋得尔。苴院羞悔,不敢侵边。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诏赠右丞相,谥曰文宪。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注】瑰:苏之父苏瑰,官至左仆射。禁筅:宫门管钥,喻指宫廷中的机要部门。十铨: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

32、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物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B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C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D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此题画线句

33、子上文说苏颋与宋璟一同执掌国政,宋璟为人刚直,很多事都能断然裁决,苏颋能推许他的长处,据此推断,画线句子说的是苏颋与宋璟在皇帝面前奏事时的表现,其中,“璟是人名,指宋璟,“颋是人名,指苏颋,在句中应做主语,“颋辄助成之应断在一起,排除B、C两项。再比拟A、D两项,“故是“所以“因此的意思,表示上文是原因,下文是结果,“帝未尝不从是苏颋协助宋璟完成奏事的结果,可见“故前应断开,排除A项。应选D。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字:指男子20岁举行冠礼后在本名以外所起的别名,一般与本名的意义没有关系。B国公:唐代爵位的等级之一,地位在王之下,在郡公、县公、县侯之

34、上,极为尊贵。C吐蕃:是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的全部,势力曾达西域、河陇地区。D封泰山:意为到泰山举行祭天大典,是古代君主利用来稳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比照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一般与本名的意义没有关系错误。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也就是说“字与本名的意义是有关系的。 应选A。12以下对

35、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3分 A苏颋思维敏捷,聪明过人。他一览千字,并且立刻就能背诵;他草拟诏书思如泉涌,而且斟酌恰当。B苏颋举重假设轻,不战屈人。吐蕃勾结巂州蛮族谋划入侵,他归还间谍,修书警示,使吐蕃不敢妄动。C苏颋深得赏识,屡次升迁。武那么天当政时,他官至中书舍人;唐玄宗执政时,曾破格提拔他为中书侍郎。D苏颋文才超群,极受推崇。皇帝认为他不在前代李峤、苏味道之下,将其所草诏令的副本留在宫中欣赏。【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根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比照

36、即能发现问题。B项,“吐蕃勾结巂州蛮族谋划入侵使吐蕃不敢妄动错误,由原文“巂州蛮苴院与吐蕃连谋入寇,移书还其谍曰:毋得尔。苴院羞悔,不敢侵边可知,是巂州蛮族首领苴院与吐蕃联合谋划入侵,受苏颋警示后苴院十分羞愧,不敢入侵边境。并不是“吐蕃勾结巂州蛮族,也不是“吐蕃不敢妄动。应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5分(2)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5分【参考答案】1苏颋遭遇父亲的丧事,皇帝起用他担任工部侍郎(或“被起用为工部侍郎),苏颋拒绝接受官职,服满丧期后才就任。2苏颋生性廉洁节俭,所得俸禄全都送给各位弟弟和亲戚,家中

37、没有积蓄多余的财物。【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句前省略主语“苏颋,翻译时当补出;“遭,遭遇;“起,起用;“为,动词,担任;“辞,推辞,拒绝;“不拜,不接受官职;“终制,服满丧期;“乃,才。2“廉俭,廉洁节俭;“奉禀,俸禄、俸粮;“悉,全;“推散,送给;“赀,财物;“长赀,多余的财物。【参考译文】苏颋,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就能背诵。考中进士后,调任

38、乌程县县尉。武那么天到嵩山举行祭天礼式,升苏颋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再提升为监察御史。长安年间,武那么天下诏令苏颋复核来俊臣等人所造成的冤案,苏颋查验揭发诬陷的情况,对受冤者多做洗雪、宽恕的处理。后来,他升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任中书舍人。那时,他父亲苏瑰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宫中机要部门。朝廷中的官员都认为此事非常荣耀。玄宗平定内乱,需要草拟的诏书非常多,全由苏颋一个人在太极宫后阁口授书诏内容,依据功绩的不同,草拟诏书内容,丝毫没有过失。书史说:“求求您说慢一点,不然,我的手腕都要掉了。中书令李峤说:“苏舍人才思如泉涌,我比不上他。苏颋被升为为太常少卿,仍掌管起草诰命。他遭遇父亲的丧事,

39、皇帝起用他担任工部侍郎,苏颋拒绝接受官职,服满丧期后才就任。皇帝问宰相:“有没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宰相答复:“陛下想要任用贤能,我们都听从您的旨意,何必计较其资历呢?于是皇帝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第二天加封知制诰之职。那时,李乂与苏颋共同执掌草拟诏令的事务。皇帝说:“前世李峤、苏味道是当时文坛上的高手,时人称他们为苏李。如今我有了苏颋及李乂,与前人相比也无愧了。不久,苏颋承袭父亲爵位,被封为许国公。开元四年(716),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一同执掌国政。宋璟为人刚直,很多事都能断然裁决,苏颋能推许他的长处。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有没说到的,或应对时一时答不上来的,苏

40、颋就协助完成。如皇帝不能即刻领会意图的,苏颋就再次申说宋璟的意见,所以他们的奏请,皇帝没有不听从的。这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宋璟曾说:“我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仆射苏瑰是忠厚长者,确是可以治国的人才;但假设论向君主进谏,劝善规过,议论兴革,有事当即判断处理,尽心为公、不徇私情,那么现在的宰相超过他的父亲了。开元八年(720),苏颋被罢去宰相之职,担任礼部尚书。不久,调为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巡察管辖剑南各州。巂州蛮族首领苴院与吐蕃联合谋划入侵。苏颋抓获了他的一个间谍。手下官吏要求出兵讨伐,苏颋不容许,只给苴院写了封信,并放间谍回去。信中只说“不可以这样干。苴院得信十分羞愧,不敢入侵边境。开元十三年(

41、725),跟随皇帝到泰山祭天。诏令苏颋撰写朝觐碑文,世人极为赞赏。还京后,要他分管选官之事。此后,苏颋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他右丞相之职,赐谥为“文宪。苏颋生性廉洁节俭,所得薪俸全都送给各个弟弟和亲戚,家中没有积蓄多余的财物。景龙年后,他与张说同以文章闻名。当时人称他们为“燕许大手笔。皇帝非常喜欢他的文章,说:“你所写的诏令,另录一个副本,署上臣某撰字样,我要留下时常翻阅。后来,此事成为旧例。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

42、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满,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14以下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外表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

43、年的喜悦之情。D“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成心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错误,应该是“凄凉孤寂。“击鼓吹箫,却入

44、农桑社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这让从杭州刚调任到密州的苏轼感到的是凄凉、孤寂。应选B。15细读全词,赏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比照(或虚实结合),将记忆中杭州(江南)的上元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比照,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对现实生活感到孤独寂寞,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充满希望之情。【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杭州的上元夜写起。苏轼曾在钱塘过了三个元宵节。钱塘的元宵节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下阕描写密州上元。

45、“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比照,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那么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作者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

46、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外表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此题的艺术手法答虚实结合也可以,上片钱塘元宵节是虚写,下片密州元宵节是实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空缺局部。6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2?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而还是不料,也不信竟有如此下劣凶残的事情发生,并进一步反问“ , 表达了沉痛之情。【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3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