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621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小河口镇永合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玉语舒翼我拿起一块和田玉,攥在手里。我想到了英国作家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约克郡乡间所遇到的美好的自然、温馨的人及可爱的动物。在作者眼里,万物充满灵性,并且是美丽的。我很喜欢这句话。我相信,正因为万物有灵且美,所以,万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大自然中的万物充满灵性的一种表现,正是他们特殊的语言。花儿有花儿的语言,草木有草木之语。此刻,我在新疆和田。我手里拿着的这块玉,也有着它的语言。那么,玉语,又在诉说着什么呢?从玉语中,我读到了天地之精华

2、。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从地质学上看,玉是美丽的矿石。譬如和田玉,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形成的玉矿。所以说,玉是大自然的杰作。产自大山中,经历过山体的碰撞、河流的冲击、日月的照耀、风霜雨雪的锤炼,在天与地之精华的熏陶下,这“美丽的石头”方可最终形成。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着的那块“通灵宝玉”,传说就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日积月累中吸收天地之精华,最后变成了一块美玉。而被看作玉中上品的和田玉,出自中华文化中有“万山之祖”之名的昆仑山脉,经历了玉龙喀什河的千年冲刷打磨。正是在神山的怀抱里,在灵水的滋养下,山水合一,才孕育出了优质的和

3、田美玉。从玉语中,我追溯着时间和历史。玉,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而成,是时间的产物,是古老的象征。一块玉里,蕴含着逝去的时间;一块玉里,所有的皮色、沁色甚至裂纹等,都是岁月的留痕,由时光雕刻而成。人们从一块玉中感受着时间,也从一块玉中走进一段历史。在今天的出土文物里,玉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透过玉,人们发现一个时代的社会内涵。事实上,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种自然物质的价值,将它们打造成了各种器具,或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是用来佩戴以装饰自己。今年上半年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所展出的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的各种玉器,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美,让人惊叹。这些玉器大部分是

4、和田玉,包括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类,成为人们考察商代社会的文化及生活面貌的重要依据。从玉语中,我寻找着文明的足迹。人们都知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却少有人知道还有一条“玉石之路”。有专家通过多方考证推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玉石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最早的媒介,正是玉器,“玉石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前身。而和田,不仅是“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镇,更是“玉石之路”的中心。所谓“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于阗即和田的古称,不难想象,千百年前的和田该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因为玉石,各色人种穿梭来往于此,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时光流转

5、,沧海桑田。而今,精绝国、戎卢国、扜弥国、渠勒国等已被浩瀚的沙漠吞噬,繁荣的城镇淹没在了塔克拉玛干的沙海中,精美的塔寺也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是,这片土地上一处处珍稀的遗址,以及大量珍贵的考古发现,分明在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昨日辉煌的文明。从玉语中,我品味着传统文化之美。冰清玉洁、玉树琼枝、金枝玉叶、小家碧玉、怜香惜玉、珠圆玉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大概很少有这么多的成语与一种物质有关。汉字中,“斜玉旁”的字数量繁多,珏、环、珂、琳、琦、珺、瑜、瑶、璇、瑾、璐它们大多数都和玉有关。可见,古人是多么欣赏玉,又是多么偏爱玉啊。这也难怪,因为玉所具备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品格是那样地契合。玉是温润的

6、,宁静的,平和的,精致的,典雅的充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于是,由玉而延伸,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白璧无瑕”的完美品德境界,“艰难玉成”的不断进取精神,就连古人理想的人格,也是追求“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风度和内涵修养。常言还道:玉不琢,不成器。玉,往往以玉器的形式与人类发生紧密的联系,而从玉到玉器,又在另一个维度上体现了大国工匠精神玉刻工艺之美。“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玉会语吗?其实,玉不语。玉不语吗?听,玉的灵魂在语。在新疆和田,无时无刻不与玉相遇。于是,我读玉语,却发现怎么也读不完。玉语是博大的,博大到包罗万象;玉语是精

7、深的,精深到意韵无穷。因为,玉蕴含的是美,是历史,是文化,是文明而这些,不正是人们永恒的精神探索和不灭的精神追求吗?作家范小青说玉一文中说得好:“玉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它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于人的心灵间”。玉之语,其实全在于人们对于玉的解读和认识。玉之语,人之语。(选自人民日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我”想到了吉米哈利的一本书万物有灵且美,引出“我”喜欢的一句话,并过渡到后面对“玉语”的描述。B. 文章引用小说红楼梦里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那块“通灵宝玉”的故事,说明了玉是天地之精华,丰富了文章的内容。C. 文章用人们熟知的举世闻

8、名的“丝绸之路”,引出少有人知道的历史更悠久的“玉石之路”,这样加深了读者对玉的印象。D. 文中列举“珏、环、珂、琳、珺、瑾”等带“斜玉旁”的字,意在说明许多汉字和玉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5. 作者从玉语中获得了哪些有关玉的认知和感悟?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 文章以“玉语”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 D 5. 玉凝聚着天地之精华;玉是时间的产物和历史的象征;玉是传播文明的使者;玉是传统文化之美的化身;玉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6. 全文围绕”玉语”来叙述、说理,“玉语”是文章的线索,以此为題能让读者更好地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玉本无语,文章

9、却以“玉语”为标题,说玉有自己的语言,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文本的内容、手法、语言等。D项,“文中列举珏、环、珂、琳、珺、瑾等带斜玉旁的字,意在说明许多汉字和玉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该项信息源自第九段,第九段结尾说“它们大多数都和玉有关。可见,古人是多么欣赏玉,又是多么偏爱玉啊”,可见文中这些带“斜玉旁”的字意在说明古人欣赏玉,偏爱玉。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从玉语中获得了哪些有关玉的认知和感悟?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文章第四段说

10、“那么,玉语,又在诉说着什么”,这就提示本题的答题区域应在下文,如第五段“从玉语中,我读到了天地之精华”,第六段“从玉语中,我追溯着时间和历史”,第八段“从玉语中,我寻找着文明的足迹”,第九段“从玉语中,我品味着传统文化之美”,第十段“这也难怪,因为玉所具备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品格是那样地契合。玉是温润的,宁静的,平和的,精致的,典雅的充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第十二段“玉蕴含的是美,是历史,是文化,是文明而这些,不正是人们永恒的精神探索和不灭的精神追求吗”,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以玉语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这是

11、针对散文的标题设题。可以从标题的内涵、标题在结构上、情感上、对读者的吸引上、主旨上等分析。首先分析标题的内涵,“玉语”,指的是玉的语,而作为物,玉是无语的,而作者却以“玉语”为标题,认为玉有自己的语言,这对读者而言,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文章处处围绕“玉语”来叙述、说理,文章先以万物皆有语引出“我手里拿着的这块玉,也有着它的语言。那么,玉语,又在诉说着什么呢”,接着从“从玉语中,我读到了天地之精华”“从玉语中,我追溯着时间和历史”“从玉语中,我寻找着文明的足迹”“从玉语中,我品味着传统文化之美”“这也难怪,因为玉所具备的品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品格是那样地契合。玉是温润的,宁静的,平

12、和的,精致的,典雅的充满了中国式的美丽,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这些方面来写“玉语”,最后又以“玉之语,其实全在于人们对于玉的解读和认识。玉之语,人之语”来收尾,把玉之语与人之语合二为一。所以“玉语”又是文章的线索。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文人画的时代意义近代著名学者陈师曾在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开端说:“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人文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文人画经历了从初创到繁荣又到式微的数百年发展过程,涌现了王维、倪瓒、徐渭、八大山人等众多的代表性文人画家。文人画家在每一个时代都肩负着特别的文化使命,产生了划时代的

13、影响。自文人画产生后,每一个时代都有文人画家群体出现。无论是早期的士大夫画家,还是各个朝代各阶层的文人画家,他们大都受科举制度的影响,饱读古学,厚爱时文,其文学艺术的综合修养兼容并蓄。被董其昌首肯为文人画始祖的王维,他的诗学、文才不仅在名震当时,至今仍影响久远。王维在创作文人画时还引导人们去理解文人画、欣赏文人画。他在无数次的创作积累的基础上,开创了水墨山水画之先河,更将他的学识、修养、思想情感寄于水墨山水画中,因此他的画广受赞誉。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涵盖了中国画的众多方面,更为可贵的是文人画在表现形质的同时更多注重的是中国画的神采和意蕴。文人画不沽名钓誉、不博取财富功名

14、,在自我欣赏、娱乐的同时又绽放出豪迈之气。元代大画家倪瓒曾经说:“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心中逸气耳。”历代文人画家在题材上择取“梅、兰、竹、菊”,更多的是为了表现梅的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芳自赏,兰的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的虚心劲节、直笔凌云、高风亮节,菊的凌霜而荣、孤标傲骨。文人画家将自己的清高文雅与家国命运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作品之中。文人画产生后,历经千年,横跨数代,每个时代的文人画家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命运多舛,都自觉地承载文化传承的使命,用他们坚定的步伐引领着时代前行。明代的徐渭,一生坎坷,他能用草书笔法入画,书画和谐共生,同时,在写意花鸟画的创

15、作上徐渭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当然,一个画种不可能十全十美。论工致,文人画不及画工画,论华彩,文人画也逊于院体画。然而,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类,它传承的文化财富、精神给养却是万古不灭的,虽然历经多次争论,文人画的秉赋却依然光彩熠熠。文人画家的知性、简淡的画风,清白、自励的人格,高尚、坚贞的道德,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国画的方方面面,文人画的时代意义不仅仅是在当代可以浓墨重彩,其未来的影响也将是辉煌灿烂的。(选自新华副刊,有删改)6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人画就是指画中带有文人趣味,不仅在画中考究艺术功夫,而且于画外看出文人思想的一种画。B文人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它承载

16、着文化和精神,无论是对当世还是对后代都有深远的影响。C文人画历经数百年,有过繁荣阶段,也有过衰落阶段,从其产生后,每一个时代都有文人画家群体出现。D文人画涵盖了中国画的众多方面,如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但论工致,不及画工画,论华彩,也不如院体画。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维、倪瓒、徐渭、八大山人等是文人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不少人在各自的时代肩负一定的文化使命,产生过重大影响。B各个朝代的文人画家都是经过科举制度层层选拔出来的、饱读诗书的、文学艺术的综合修养兼容并蓄的文人。C诗学、文才名震古今的王维在创作文人画的同时还引导人们去理解文人画、欣赏文人画,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之先

17、河。D文人画家选择“梅、兰、竹、菊”这类题材,意在表现画家的清高文雅和独有的思想情感,他们的作品凸显了中国画的神采和意蕴。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的画广受赞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维将自己的学识、修养、思想情感寄于他的水墨山水画中。B从文人画产生起,历代文人画家都能自觉肩负文化传承的使命,引领时代前行。C明代徐渭不仅以草书笔法入画,使书画和谐共生,而且创作的写意花鸟画亦取得极高的成就。D文人画家清白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已深深融进中国画,从而形成了文人画简淡的画风,使之颇具影响力。参考答案:6A(“不仅在画中考究艺术功夫”的表述不合文章,原文说的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

18、。)7B(原文是“大都”,不是“都是”。)8D(原文是说“文人画家的知性、简淡的画风,清白、自励的人格,高尚、坚贞的道德,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国画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里说“从而形成文人画简淡的画风”有误 ,属于强加因果。)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村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

19、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

20、达出来。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作

21、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 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

22、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1、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其审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时成 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 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村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 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 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3、 ( ) A陆修静在庐山修建太虚观,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B郭璞的“游仙诗”能体现出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的风格,颇具道家特色。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吟咏赞美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涌现,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D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但又感到世事难以改变,故其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获得了更加高贵、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审美品质,丰富了审美意蕴,给人更多美的感受

24、。 B游仙诗将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遥的神秘道士组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观上也引领人们品味江南山水精神。 C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时,常常将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体道,将道家所构的虚灵世界当作自己的追求。 D立足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这一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玄奥、精妙命题便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参考答案: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2分,共6分)庾衮,字叔褒,事亲以孝友闻。咸宁中大疫,长兄已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扶柩哀临不辍。如此十又余旬

25、,疫势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抚诸孤以慈,奉诸寡以仁,事加于厚而见之义方,幼者忘其孤。以旧宅与其长兄子赓、翕。及翕卒,衮哀其早孤,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扶柩长号,哀感行路,闻者莫不垂泣。岁大饥,藜羹不糁,门人欲进其饭者,而衮每曰已食,莫敢为设。又与邑人入山捃(采拾)橡,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初,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衮躬亲稼穑,以给供养,而执事勤恪,与弟子树篱,跪以授条。或曰:“今在隐屏,先生何恭之过?”衮曰:“幽显易节,非君子之志也。”尝与诸兄过邑人陈准兄弟,诸兄友之,皆拜其母,衮独不拜。准弟徽曰:“子

26、不拜吾亲何?”衮曰:“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遂不拜。准、徽叹曰:“君亮直之士!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欤!方今征聘,君实宜之。”于是乡党荐之,察孝廉,举秀才、清白异行,皆不降志,世遂号之为异行。元康末,颍川太守召为功曹,饰车而迎,衮逡巡辞退,请徒行入郡,将命者遂逼扶升车,纳于功曹舍。既而衮自取己车而寝处焉,形虽恭而神有不可动之色。太守知其不屈,厚为之礼而遣焉。 (节选自晋书孝友)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差:痊愈B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 约:贫困C幽显易节,非君子之志也 显:显示D方今征聘,君实宜之 之

27、:前往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庾衮“事亲以孝友”的一组是( )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衮独留不去 其间复扶柩哀临不辍毗病得差,衮亦无恙 与弟子树篱,跪以授条分夷险,序长幼,推易居难 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扶柩长号,哀感行路A B C D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衮留下来照顾染上瘟疫、生命垂危的二哥,疫势过后,庾衮无恙,父老连声感叹,认为瘟疫不传染。B庾衮善待他人,品质高洁。饥荒之年,他拒绝门人送的饭食;入山拾橡,也是首先考虑别人;侄子早逝他悲痛欲绝。C同乡陈准兄弟认为庾衮是亮直之士,能成为国家的重臣,因此劝他出来做官,有所作为,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D庾衮恪守清白

28、节操,不愿降低志向,尽管州郡考察他有孝廉的品行和杰出的才华而推举他,但他无意仕途。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次于外。(2)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参考答案:4.答案:C 解析:显是“显达”的意思。5.答案:B 解析:说瘟疫后,兄弟平安无事,说为人恭敬,无关“事亲”。6.答案:A 解析:应是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7.答案:(1)二哥庾毗又病情危险,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留宿外地。 (2)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

29、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 解析:(1)大意1分,“殆”、“炽”“次” 各1分;(2)大意1分,“所以”、“其”“轻” 各1分。 【参考译文】庾衮,字叔褒,以侍奉父母孝敬友爱亲人而受人称许。咸宁年间发生大疫,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疫病,二哥庾毗又病危,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住在外地,惟独庾衮留下来不离开。于是亲自伏侍照顾二哥,昼夜不休息,在这中间又抚着两位亡兄的灵柩,致哀不止。像这样十多旬后,疫病流行的情势已经停止,他的家人才返回家中,庾毗病也好了,庾衮也没有什么毛病。乡亲们都说:“这人真是不同寻常,能够坚守他人不能坚守的岗位,能做他人所不能做的事情。”开始怀疑

30、瘟疫是否传染。庾衮以慈爱之心抚育兄长的遗孤,以仁爱之心侍奉寡嫂们,对他们凡事多加优待,并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让年幼的人忘记自己的孤独。把家里的老宅给了他大哥的儿子庾赓、庾翕。在庾翕死的时候,庾衮哀怜他早早就没有父亲的孤苦,伤痛他虽成人却未娶妻的不幸,就抚柩大哭,那种悲伤之情连过路的行人都为之感动,听到他的哭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碰上荒年,他家的野菜汤中一点米粒都没有,他的门人要给他送饭来,他总是说已经吃过了,也就没人敢送来。又与乡人一起进山采拾橡子,按道路艰险、平坦分开,按长幼排出序列,把容易去的地方让给别人,自己选择难处。当初,庾衮的伯父叔父们都显贵有势,只有他的父亲独自过着清贫的生活。庾衮亲

31、自种庄稼,来获取供养亲人的东西,他做事勤勉认真,和弟子们一起树篱笆,跪在地上接受篱笆条。有人说:“现在隐退在家,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过分的恭敬?”庾衮说:“因隐退和显达的变化而改变志节,这不是君子的志向。”庾衮曾经和兄长们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兄长们把陈氏兄弟当作朋友,都对他们的母亲行拜礼,惟独庾衮不拜。陈准的弟弟陈徽说:“你为什么不拜见我母亲呢?”庾衮说:“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最终没有行拜礼。陈准、陈徽感叹道:“你是明达耿直的人,你如果掌管国事,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现在正在征聘贤人,你实在应当前往。”于是乡里推

32、荐他,察举他做孝廉、秀才,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始终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世人就称他为“异行”。 元康末年,颖川太守征召他做功曹,将(官家)的车子装饰一新来迎接他,庾衮婉谢辞退公车,请求自己徒步进入郡里,奉命而来的差役就强拉着他上了车,送到功曹居住的地方。不久庾衮又自己叫车找地方住了下来,外表虽然恭敬但神情上却有不可动摇(不为官)的神色。太守知道不可以让他改变,就给予庾衮丰厚的礼物,然后遣他回去了。5. 文言语段阅读,回答1012题。(9分)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3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

34、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选自欧阳修原弊)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畜:牲畜C.农者,天下之本也 本:根本D.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见识浅薄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 窃为大王

35、不取也 D.古之为政者 佯狂不知所之者1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是:不违农时,进行养民,要注意保护资源,“使民养生丧死无憾”。B.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了“仁政”之后百姓安居富裕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C.欧阳修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D.欧阳修指出父母官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费用来爱护农民,这是其实也是没有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的表现。古诗文翻译理解(28分)13.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分)

36、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3)民无遗力,国不过费。(3分) 参考答案:10B蓄是动词解释为“蓄养”11B两个“而”都作连词表转折,解释为“但是”;A.第一个“以”是介词解释为“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第一个“为”动词,解释为“治理”,第二个“为”是介词,解释为“替”;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动词“到”12. A,“王道之始”孟子认为这只是王道的开始而不是根本。13.翻译:(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讲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

37、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谨:认真;申:反复,再三;状语后置句;句意;各1分)(3)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参考翻译: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现在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整理户口文书、听案断案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弄清农业生产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并

38、且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而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略6.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

39、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语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

40、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摘编自史记

41、?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不行动B不为具食 具:准备C坐法当斩 坐:因犯罪D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居:过了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韩信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常从人寄食饮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 信仗剑从之 次至信,信乃仰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能用信,信即留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

42、从他胯下钻过去。C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长处,并劝说刘邦沐浴斋戒,修筑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5分)(2)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2分)(3)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3分)4、 参考答案:A5、 B6、 C7、(10分)(1)韩信多次和萧何交流,萧何认为他很奇特。到了南郑,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这件事告诉刘邦,亲自去追韩信了。(5分)( “数”“

43、奇”“亡”“以闻”“自”,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2)我也想向东扩展,怎么能忧愁苦闷地久居于此呢!(2分)( “东”“安乎”,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3)等到拜大将之时,发现竟然是韩信,全体将士都很吃惊。(3分)( “至”“乃”“一”,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

44、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却没有名声。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

45、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