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中汇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蔡元培先生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蔡先生
2、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
3、,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
4、以后就成为翰林。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
5、。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
6、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
7、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6分)(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CE 。(2)是著名学者。
8、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3)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4)广博地学习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可以使人思想崇高,趣味雅洁。蔡元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特别对古希腊艺术了解透彻,这使他具备了诸多优点,平和包容,崇高雅洁,朴素谦抑,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意。他如果没有对
9、中西文化的贯通理解,就难以成为“学界泰斗”。我们在学习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要重视,也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生境界。(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的人。“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完全错误。B项“完美融
10、合”错误,原文意思是对比鲜明。D项对原文的反面陈述完全违背文意。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由文章可概括出蔡元培先生是著名学者、有完美人格、是大教育家三个角度。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传记中他人的引述的作用。主要还是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苏格拉底与蔡元培进行类比,意在突出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蔡元培先生带来的启示”,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 论述类文本阅读。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
12、,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
13、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
14、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1. 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5、)A. 项羽是贵族,是英雄;刘邦是贫民,是个流氓。B. 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C. 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D.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的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B. 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C.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
16、思。D. 作者认为冷静的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正是性格的差别决定而他们的命运。3. 项羽进入咸阳的时候说了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处事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B.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C. 通过项羽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显示项羽的宽容待人、思乡心切。D. 这句话表现出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全部原因。参考答案:1. D 2. C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
17、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理解,D项,结合文本内容“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分析可知,内容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常人匪夷所思原因的理解。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项,“鲁莽骄横”并
18、非作者所认为的主要原因。而“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这种说法也不妥。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
19、的心理,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同时在胜利面前的这种得意狂妄,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A项,“气量狭窄”错误;C项,“宽容待人、思乡心切”错误;D项,“全部原因”错误。故选B。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
20、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
21、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
22、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
23、。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
24、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
25、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
26、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C“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D“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2)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
27、的代表人物;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每答出一点给2分)(3)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集体;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4)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每答出一点给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
2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A.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B.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
29、“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C.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A选项,“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在本段没有表达。故选A。【点睛】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主观概括性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
30、考生认真审题,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参考译文: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
31、,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
32、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舍车而徒10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BCD11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而相如廷叱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参考答案:9.A。
33、10.D。11.B。略6.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共1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
34、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注释: “郊”“野”,互文,泛指国土。疆埸(y),疆界。 (苏辙六国论节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愤西向 西向:向西,指抗秦B韩、魏塞秦之冲 冲:对着,向着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D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中11下列加点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
35、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B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C若此可以应夫无穷D而四国休息于内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1)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 (2)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参考答案:10. B。(冲:名词,交通要道)11C(山西:崤山以西;出身:挺身而出;休息:休养生息)12.(1)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对天下诸侯感到奇怪。( “窃”私下,私自。1分;“怪”意动用法,感到奇怪。1分)(2)至于秦人得间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伺其隙”合理
36、意译1分,“可不悲哉”反问语气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B.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C.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D. 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37、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 B项句式杂糅,“对于看来”是“对于来说”或“在看来”两种结构的杂糅。C项中途易辙,首句主语是“翁偶虹”,末句的主语变成了桃花村。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
38、,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8. 学习师说和劝学之后,请拟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或从中悟到的道理,上、下联中要分别有“师说”和“劝学”两个词语。(5分)答: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上联: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下联:学习当需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解析:所写对联要对仗,要符合题干中从课文中悟到的道理及用上“师说”“劝学”两个词语的
39、要求。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当担”,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又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衡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B.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救护车,超过八成以上没有正规的急救资质和持证医生,有些所谓挂靠在外地医院的救护车,实际上已经多年未经过当地年检审核,属非法运营。C. 杰出的尼日利亚剧作家、激进的人道主义者沃莱索因卡严厉批评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引起强烈争议的言论和墨西哥边境的造墙计划。D. 不仅一些家长做不到言传身教,而且对孩子的顽劣视而不见,认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不文明行为进行无原则庇护。参考答案:C【
40、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当担也是衡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不合逻辑,属于一面对两面,前面是一面,后面“合格与否”是两面。B项,“超过八成以上”重复赘余,“超过”与“以上”重复。D项,“不仅一些家长做不到言传身教”语序不当,前后句子共用一个主语“家长”,故前面的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即“不仅”放在“家长”之后。故选C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
41、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0.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材料:苦闷 雄壮 感伤怀愤懑诉愁苦 存
42、慷慨显激昂 寄孤苦抒忧愁送别友人 怀才不遇 思念家乡 留取丹心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1) _(2)_(3)_参考答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中国文人怀有苦闷的情怀。思念家乡,友人送別,寄孤苦抒忧愁,中国文人具有感伤的情怀。留取丹心,矢志报国,存慷慨显激昂,中国文人拥有雄壮的青怀【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
43、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是提供材料的仿写,注意先是两个成语,然后是中间的六字短语,最后是“中国文人具有的情怀。注意四字词语,六字词语和情怀之间的对应。六、写作(60分,共1题)11. 写 作(40分)以“不该失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参考答案:散文如合欢树(1分),前半部分通过“我”十岁、二十岁、三十岁的命运变化,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后半部分以合欢树的栽种、成长来追忆母亲,表现母爱对“我”的影响,从而使合欢树成为母爱的象征。全文以“合欢树”为题,将前后部分严丝合缝地交融在一起(2分)。是文质兼美的好作品。(40分)须厘清以下问题:谁的记忆?什么记忆?如何失去?为何不该失去?可以是抽象的记忆,如节俭、童心、方言、梦想、自信、幸福、文化也可以是具象的记忆,如城市、乡村、老街、田园、亲人、朋友、先辈可以组合而成,如:城市,不该失去的文化记忆乡村,不该失去的幸福记忆朋友,不该失去的童年记忆先辈,不该失去的梦想记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