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594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范家职业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夜白发的奥秘 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一夜白发现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引起了医学家的兴趣,医学文献中关于人头发急速变白的描述层出不穷。 毛发生长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然后经历程序性地死亡,其死亡细胞最后构成毛发的基本结构,一层一层地推出毛囊,形成毛发。因此,我们看到的毛发都是由死细胞构成的。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是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比如日光

2、曝晒或者强氧化剂可以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 在历史上有不少被证伪的理论,20世纪初,有人提出头发髓质中有一种噬色素细胞,会沿着头发走,边走边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所以主人就一夜白发。这一理论现在完全可以被否定。此前在19世纪中期,有人提出头发中气泡增多,导致了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故而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这一理论现在也得不到证实。 有的人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由于缺乏对头发的了解,染发剂只起暂时作用,多用植物色素附着在头发的表面,以改变形象。这种染色剂效果很差,在潮湿的天气中,或者人大量出汗时,会很快被洗掉,显示出原来的颜色,从而

3、造成了一夜白发的假象。 另一个引起急性白发的常见原因是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疾病,斑秃与白癜风。Ephraim在1959年报道的病例就是白癜风,患者在工伤事故后急剧白发,一年半以后在身体其它部位发现白癜风病灶,证实了该病人的白癜风病症最先出现在头皮上,造成了急性白发的结果。白癜风损伤的是黑色素细胞,要么功能失常,要么黑色素细胞死亡,从而伤及毛囊外的皮肤。临床上见到的是皮肤上大块的白斑,由于失去色素的保护作用,造成皮肤对阳光高度敏感。 斑秃俗称鬼剃头,相对白癜风对色素细胞的攻击来说,斑秃只伤及毛囊,对角质细胞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斑秃中,存在着一种弥散性,它只攻击能产生色素的毛囊,导致患者大量掉黑发

4、,而白发得以保留。如果患者此前就有了一小半白发,然后突发弥散性斑秃,黑发掉一大堆,其结果不言而喻,就是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不过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因此,这种突发性白发就不可逆转,患者往往印象深刻,一夜白发的故事就会传开。 白癜风与斑秃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色素细胞与毛囊受到免疫攻击的结果,也都能由情感创伤与抑郁引发,因此,历史中部分人一夜白发的故事应当是当事人产生此类疾病的结果。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在数周乃至数月才造成白发的效果,尤其是白癜风,起码要三四个月以上,才会出现效果,越短时间内发生的,越有可能是斑秃造成的。弥散性的斑秃选择性地攻击黑发,可以造成一夜白发的

5、效果。 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对旁观者与当事人都会造成震撼性的效果,相关故事容易被记录与传播,还会因为此种震撼而对事实有所夸张,但其背后是有医学及社会原因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不过大多数故事都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于数月才发生的。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 (选自科学网,有删改)7从原文看,下列对毛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发的生长依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 B毛发的基本结构是由经历程序性地死亡的上皮细胞构成。 C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

6、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 D毛发脱落后,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8下列对“一夜白发”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少的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不少人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这引起了人们对一夜白发的误会。 B毛发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用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绝对不可能的。 C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由于其震撼性的效果,人们往往会将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数月才发生的现象加以夸张,一般不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 D头发中气泡增多,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可以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头发髓质中一种噬色素

7、细胞,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也会造成一夜白发。9“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夜白发的背后往往是有其他医学原因的,医生不要随意否定,而应当持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地对待。来源:Z&xx&k.Com B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医学文献中关于这种现象的描述也很多,因此容易造成医生误诊。 C前人提出的不少理论,有的被否认,有的还没有得到证实,医生应对此认真探究,以防误诊误治,或伤害他人情感。 D医生应寻求一夜白发的医学原因,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避免胡乱质疑别

8、人诚信而给别人造成情感伤害。参考答案:7D(应该是“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8C(A项不是“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而是“缺乏了解”造成的;B项准确表述应是“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D项这些观点是“在历史上被证伪的理论”,而非科学。)9A(B项的理解与文句内容无关;C项中所说的“医生”应关注的“医学原因”,并非指前人的理论,与本意不符;D项中“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一句理解有误,文句意思并非是强调医生要去寻求社会原因。)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暮 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

9、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他

10、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说,“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11、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

12、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

13、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

14、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B. “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

15、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C. 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D. 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5. 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 “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 D 5. (1)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

16、妙;(3)“老头”是“妈”的结尾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6. (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本文主

17、要讲一个城市的暮年女性遇到一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的故事,故事情节普通平淡。【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布局,属于段落的作用范畴。首先找出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她”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位老头,“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当年轻人喊“妈”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

18、年轻人认错人,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通过这些内容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同时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而且“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

19、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如是开头段,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如是中间段,则应关注其与上下文的关联,如是结尾,要关注与上文、标题的关联。比如本题,设题的区域在文本的中间,主要应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角度思考。【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意蕴”指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从表面意开始,思考其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等

20、。“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从文中来看,与“暮”相关的有“她”,有农民工的母亲,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从会所传出的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影 子刘建超老街有“三老”,老招

21、牌、老古董、老学究。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

22、请的。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论年龄,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常常是因为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尴不尬。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

23、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老街的一些脸面的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却能相安无事,得过且过。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三个

24、人当中,只有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点小小的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了,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身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

25、都不高,就是心气高。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小意思,贾老都会显身于各种场合。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有一次,贾老坐在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26、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选自百花园,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B. 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作准备。C. 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D. 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27、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5. 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 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参考答案:4. C 5. 照应文章首句,突出老街历史悠久的特点;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为三个老学究的出场作铺垫(导引主要人物出场)。 6. 浅层含义:“影子”代指虚假的东西,文中指贾老灵魂出壳后的肉体。中层含义:“影子”是指被官员或富商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利的工具。深层含义:一个人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

28、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C项“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符文意,有以偏概全之嫌。【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力。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属于环境描写。这个环境描写内容是第一段的“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中前“两老”老招牌,老古董。点明了“三老”中“老学究”的活动场所和生活背景,增加了老街的文化底蕴和传奇色彩。同时为下文三个老学究出场作了铺垫。点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

29、。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其作用也不相同。答题时,可据位置定作用,也可联系文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分析。比如本文第二节的环境描写既照应了第一段“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又为下文主要人物老学究出场作了铺垫,还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增加老街的传奇色彩。【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文章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去理解。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本文标题“影子”,通读

30、文章可知,“影子”在文中指一次,贾老被官员或富商请去装点场面,坐着场合的中间,灵魂出壳后看到的自己的肉体。这里“影子”还是指被官员或富商用以装点场面、沽名钓利的工具。所以文章标题“影子”含义还指一个人在乎名利,就会丧失灵魂,成为受人摆布和利用的傀儡。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9分)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及太祖

31、北征,为六师推戴,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谒见。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溥等降阶受命。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二年九月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质力学强记,性明悟。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

32、,多给孤遗。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九岁能属文 属文:写文章。 B质苍黄论撰 苍黄:同“仓皇”,匆忙,仓促。 C太祖对之呜咽流涕 涕:鼻涕。 D未尝受四方馈遗 遗:读wi,给予、赠送。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B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C为六师推戴 吾属今为之虏矣 D前后所得禄赐 臣所过屠者朱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质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

33、学生,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及第,这些都说明他生性聪明颖悟。 B周太祖郭威对范质“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世宗柴荣在病危时,将幼主托付予他辅佐;恭帝即位后,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萧国公,这些都说明后周对范质的尊崇和器重。 C乾德二年九月,范质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宋太祖听了他的遗言,悲伤叹惜,三天不上早朝,以此表示哀悼。 D选文用了许多生动事例来说明范质是一位才华出众、廉介自持的贤明宰相。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4分)_(2)既登朝

34、,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3分)_(3)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3分)_参考答案:5. 袁州州学记(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

35、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注释】尼通“泥”,停止。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俾使。徼谋求。8、对下列

36、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 殚:竭尽B、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庖:厨师C、秦以山西鏖六国 山西:崤山以西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草茅:指民间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倡而不和,教尼不行。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朝仁宗皇帝廿三年,朝廷诏令各个州郡兴建官学。各地官府长官无论是贤明还是愚昧,都闻风而动,尽心尽力

37、,狠抓落实,以至兴建官学成风。B、祖无择担任袁州知府之后,积极营建袁州学舍,由于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加上没日没夜努力从事,所以第二年袁州学舍就建成了。C、在袁州学舍建成之后,李觏在即将开学的舍菜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上规谏众学生,勉励他们应勤勉向学,努力实现国家倡导教学的本意。D、李觏在文中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废学的祸害与兴学的功效,阐明了立学与否同国家兴亡紧密相关的道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译文:_ _ _。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译文:_ _ _。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38、译文:_ _ _。参考答案:8、【答案】B庖:厨房9、【答案】D是指出当时州县不重视“兴学”的现状;是介绍袁州学舍的建造情况;只说明孝武、世祖重视推行儒学10、【答案】A各地官府长官在奉行诏令时,有的是尽心竭力,但是也有的是“倡而不和”敷衍了事11、翻译句子:(那些州县长官)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等儒学的教化之道,使得众人只知见利而忘义的缘故啊。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附译文:皇上登基二十三年,下诏书在各州各县设立学校。那时的州官、县

39、令,有贤明的,有昏庸的。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有的接连几座城内没有教学的声音。皇上在上面提倡,官吏在下面不响应,教化停滞,不能顺利推行。到了三十二年,范阳祖君无择来做袁州的长官。刚到任,他就召集学生谈话,了解到学校荒废败坏的情况。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听了他的话,认为确是如此,重建学校的意见因而能够及时统一。于是察看了原来的夫子庙,太狭窄不能改建,就在州衙的东面找到一块地开始营建。那里土地干燥坚实,那里地势向阳,那些建筑材料都很好。所有厅堂门廊的结构,涂抹粉

40、饰和油漆颜色,全部按规定处理。所以,学生和老师都有宿舍,厨房和仓库都有次序。一切器具全都完备,大家动手一道操作。由于工人技术好,官吏督促勤,日夜出力,过了一年就落成了。举行祭孔的开学典礼日子即将到来,盱江李觏告诉给大众说:虞、夏、商、周四个朝代的办学情况,只要从经书上查考它们就可以了解。秦朝依赖崤山以西地区的力量,跟六国激烈战斗,消灭了它们,想要使子孙万代做皇帝;可是姓刘的一声号召,函谷关门就不能守住,勇将强兵,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诗书上讲的道理久已废弃,人们只看见私利却听不到正义的声音罢了。后来西汉的孝武帝靠着国家富裕,东汉的光武帝出身行伍,却都孜孜不倦地提倡儒家学说。风俗教化

41、的忠厚朴实,一直延长到灵帝、献帝的时候。因此,那些身在民间却敢于直言的人,即使杀头也不懊悔;功绩很大使皇帝感到不安的人,一听到命令就交出兵权;许多割据称霸的人互相观望,不敢公开丢掉臣子的地位,还经历了几十年。教化就是这样能够团结人心。今天,国家碰上了圣明的皇帝,你们袁州地方遇到了贤明的长官,要使你们通过学校教育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天下太平,就讲习礼乐来感化我们的百姓多;一旦发生动乱,更加应该依靠高尚的节操,做臣子的要为忠而死,做儿子的要为孝而死。要使人们有所信赖,而且有所取法。这就是朝廷办学的意旨。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 6. 阅读下面的文

42、言文,完成913题。(22分)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43、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注】递:驿站。 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依靠。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丢失。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