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535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

2、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

3、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

4、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社会流动增大,贫富变化急剧。B. 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C.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B.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

6、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D.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B.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 宋代的社会

7、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参考答案:1. C 2. C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倒数第二段为“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没有提及“彻底改变”。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

8、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没有对比,文章是叙述不同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三段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故选B。2.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9小题。天职许行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

9、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

10、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这是上帝的安排。

11、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

12、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原文略有删改)16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4分)17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6分)18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

13、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7分) 19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尾声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E这篇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参考答案:

14、16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怒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答出基本要点即可)17.“天职”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共4分,每一点2分)18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15、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4分,意思对即可)19B、C(B第一处“上帝”是“安排”“海尔曼”救死扶伤,不是“反法西斯”;C句中没有比拟手法,全句也不是突出声音“宏亮高亢”,而是突出“坚定有力”)(共4分。每项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他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一个多余的人。陈景润上小学和中学时,瘦削、弱小、内向,像一只丑小鸭,总是被人歧视,他习惯于挨打,从来不讨饶。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陈景润上高中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零年上半年,

16、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学习的成效非常高。同学间有共同的数学语言。大学中间,没有人歧视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成绩特别优异。一九五三年秋季,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他是完全不适合当老师的。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他不善于说话,很难做到循循善诱,他私下里骂自己是笨蛋。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查出有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症。这一年内,陈景润住进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书。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数学专业。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就被陈景润买

17、到了。陈景润一头扎进了堆垒素数论,废寝忘食地钻研。住进医院,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就是数学。他不能忘记自己的高中老师沈元曾说过的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颗数学明珠。一次,陈景润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遇见来北京开会的厦门大学校长,谈起陈景润时,连连摇头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王亚南厦门大学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同意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工作。说也奇怪,陈景润听说自己可以回厦门大学,他的病也就好多了。王亚南安排他在厦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却不让他管理图书,只让

18、他专心致志地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是专家,他懂得价值论,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润也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的数论导引。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也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章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奇光异彩,提出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究员的建议。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润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自从陈景润被选调到数学研究所以来,他的才智的蓓蕾一朵朵地烂漫开放了。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等等之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单是这一些成果,他那贡献就已经很大

19、了。但当他已具备了充分依据,他就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来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了。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思考,探测精蕴,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心一意地搞数学,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两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颊带上了肺结核的红晕。喉头炎严重,他咳嗽不停。腹胀、腹痛,难以忍受。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但他毫不气馁。他向着目标,不屈不挠,继续攀登。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地飞舞,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陈景

20、润证明了这个命题,写出了二百多页的长篇论文。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颗璀璨的讯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脑。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陈景润的论文发表后,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当时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正在印刷所校印,他们见到了陈景润的论文立即要求暂不付印,并

21、在这部书里加添了一章,第十一章:“陈氏定理”。他们誉之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在国外的数学出版物上,诸如“杰出的成就”“辉煌的定理”等等,不胜枚举。一个英国数学家给陈景润的信里还说,“你移动了群山!”7. 下列关于文章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 陈景润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坚韧而勤奋,对数学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B. 文章四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显陈景润在数学崎岖的山路上,不畏艰辛,不断跋涉的感人形象。C. 陈景润在数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就是登上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D. 英国数学家在信里称赞陈景润“你移动了群山”,的确,在陈景润身上不正体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吗?8

22、. 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陈景润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总是受人欺侮,是因为他只知道演算数学习题,不愿和同学们交往。B. 第段中陈景润曾任职的那个中学的领导对厦门大学的校长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C. 王亚南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他管理图书,是因为王亚南懂得陈景润的价值,为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数学提供更好的条件。D. 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被国际上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E. 陈景润的人生经历也能说明出身贫寒、性格内向、被人歧视等并不可怕,鼓励人们要有理想有毅力,为社会做出更

23、大的贡献。9. 文章以“数学家陈景润”为题,却写了陈景润在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7. C 8. CE 9. 这样安排是合理的:从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涵,真实全面地展现了陈景润的生活和性格。从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厦门大学校长给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埋下了伏笔。从主旨上,不能胜任中学数学老师与在数学领域有重大贡献作对比,说明不要被暂时的不顺而吓倒,要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7. 试题分析:C项,“就是登上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不当,陈景润在数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还有“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

24、题等等之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而且文中说“单是这一些成果,他那贡献就已经很大了”。8. 试题分析: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由原文可知,瘦削、弱小、内向、家庭条件差是他受欺负的原因,而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B项,“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分析错误。“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那位领导对陈景润教学能力的不满。由下一段厦门校长的“听到意见之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等内容可推知。D项,张冠李戴,被誉为筛法“光辉的顶点”的应是“陈氏定理”。9.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答案是不开放的。解答时首先要明确

25、观点:这样安排是合理的。然后从内容、结构、主旨三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作者没有局限于陈景润数学家的身份,只写他对数学的钻研,而是加入了陈景润在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就多侧面地展示了陈景润的生活和性格,丰富了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正因为陈景润在中学教学没有被认可,才使后文厦门大学校长给陈景润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合情合理。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看,陈景润做数学教师不被认可,却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前后形成对比,启示读者不要被逆境吓倒,应坚持为理想而奋斗,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点睛:这是一探究题,就文章中的环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或结合现实、或联系全文谈自己的看法。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

26、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要求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按要求答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有: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自圆其说。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

27、,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

28、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

29、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B.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C.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D.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B.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C.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迁”,古代

30、称调动官职,一般指贬职。D. “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李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B.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

31、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参考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

32、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子”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尤”表强调,前面断开;“恶”的对象是“其无行”,不要断开;“来游京师”和前面的主语不一致,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33、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迁”,一般指升职。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幕下是担任巡官,但并非是朝廷命官。开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

34、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素:向来,平时;秉:把持,掌握;用:起用;为:担任;恃:依仗;为当涂者所薄,被动句;当涂者:当权者;坎壈:坎坷,困顿。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狐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让李商隐跟随他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李商隐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李商隐为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惜李商隐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

35、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然替王茂元干事,李宗闵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他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执掌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将李德裕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了宰相,

36、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的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辞去徐州府职又入朝,以文章干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到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令狐楚能写章奏,于是就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

37、,(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

38、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选自左

39、传,有删改)【注】管:钥匙。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中寿:七十岁。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加,参与B.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脱:轻慢C.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D.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鼓励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C. 左右免胄而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D.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

40、,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B. 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 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D. 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7.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参考答案:

41、4. D 5. B 6. C 7. (1)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2)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些实词,然后要把实词逐一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意思是“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厉”通“砺”,“磨砺”的意思。故选D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

42、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A项,“其”,代词,他们的;语气词,表反问语气。B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以”,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故选B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就向当时的秦军统

43、帅说”错误,由原文“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可知,王孙满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这番话,而是对周天子说的。故选C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师”,军队;“劳”,劳累;“竭”,尽;“备”,防备;“之”,代词,指“我们”;“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吧(2)“使”,派;“视”,察看;“束载”,捆物装车,这里指捆好行装;“厉”,磨砺;“兵”,兵器;“秣”,喂饱。【点

44、睛】第1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我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派军队前来,他们的国都都是可以到手的。”秦穆公向蹇叔请教。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去偷袭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军队辛苦劳累而气力衰竭

45、,远国的君主又有了防范,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也一定知道。军队辛辛苦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产生怨恨的念头。而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穆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可是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抵御我军一定是在殽这个地方,这里有两座大山。它南面的大山,是夏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大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的中间,我在那里收捡你的尸骨吧!”秦国军

46、队就此向东进发。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脱去头盔下车,但马上又跳上车去的共有三百辆战车的士兵。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这种情形,对周天子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打败仗。轻狂就缺少谋略,无礼就粗心大意。深入险地却粗心大意,又不会出谋划策,能不失败吗?”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要到周地去做买卖,遇到了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要用十二头犒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大夫们将要行军来到敝国,让我冒昧犒劳您的部下。不富裕的敝国,作为您部下的久留之地,要是住下来,我们就准备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安全保卫。”一面又派了接力快马向郑国报告

47、消息。郑穆公叫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宾馆,原来他们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穆公派皇武子请他们离开,说:“各位大夫在敝国逗留久了,因此敝国的干肉、粮食、鲜肉和牲口也耗尽了。各位大夫将要离开了,郑国有个猎场苑囿,正像秦国有个猎场具囿一样,各位大夫猎取那里的麋鹿,也好让敝国休息休息,怎么样?”这样,杞子就逃往齐国,逢孙和扬孙逃往宋国。孟明说:“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了。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就灭了滑国回去。6. 本大题8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

48、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